这一队的人马,正是张准和身边的护卫。他也看到了老田头等人,于是立刻掉转马头,向他们这边奔过来。不过,老田头等人都在田间,阡陌纵横的小路,却是不能跑马的。张准就翻身下马,招手让他们过来。老田头等人急忙从田间出来,上来问好。

    农科司的人,除了老田头之外,还是第一次见到张准。他们显然很难想象,张准是如此的年轻,比他们的所有人都要年轻。然而,他们在农科司接触到的一些政策,还有传闻,都表明,张准的眼光,是相当超前的,他制定的很多政策,都非常具有前瞻性。

    宋应星和徐正明都是满腹的疑惑。张准年纪轻轻的,还是军户出身,怎么知道的东西比他们这些纯正的读书人还多?根据他们的了解,张准应该是从来没有离开过山东,没有离开过鳌山卫的啊!

    “各位辛苦了!”

    张准率先笑眯眯的说道。

    随着皇太极果断的放弃对虎贲军的进攻,德州和董家堡前线,都暂时安稳下来。根据张准的推断,皇太极的目标,极有可能是冲着朝廷去了。因此,张准立刻从前线赶回,检查春耕工作。重点就是检查青州府的春耕工作。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尤其是能静下心去踏实的发展,更不容易。心浮气躁,好高骛远这样的毛病,太多的人太容易犯了。

    要是换了其他人来领导虎贲军,可能这时候最积极的,就是抢占地盘。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周围的地盘,都全部抢过来再说。然而,张准采取的,乃是踏实发展的策略,先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能力的时候再出击。或许,这是他的稳重个性使然。

    其实,虎贲军现在控制的地盘已经不小了,莱州府、登州府、青州府,都是绝对的安全区,不会再有任何的危险。济南府目前还有一些危险,可能会遭受鞑子骑兵的袭扰。东昌府也是如此,还无法保证绝对的安全。至于兖州府,虎贲军的实力,暂时还没有渗透到那里。

    认真说起来,虎贲军发展到现在,也就是两年的时间。用两年的时间,来经营三府之地,显然是不够的。现在的登州府,就有很多细致的工作,尚未完成。青州府更是百废待兴,各项工作,都是刚刚开始。地方大了,处置不到位的事情,会时有发生,这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张准目前最大的不足,就是麾下的文化人太少,这导致内政人员严重不足。认真比较起来,张准其实和皇太极有几分相似,麾下的人都是打仗很勇敢,搞内政就比较麻烦。日后的解放军可以将军队干部就地转化为地方干部,充实内政系统。然而,张准做不到。因为,目前的虎贲军,根本就没有几个文化人。

    幸好现在有高弘图、张慎言、乔允升等三个大将在,又有王铭宇、刘航、刘宝玉、刘广新等新生力量在,算是勉强搭起了架子。通过三员大将的关系,虎贲军可以陆陆续续的吸引到一些寒门学子,例如王时德这类人投奔,充实文化人的力量。但是总的来说,文化人还是严重偏少。

    真实历史上的李自成,其实也不是没想过发展内政,一方面是军事形势不允许,一方面也是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发展内政和打仗不一样,是要靠文化人的,一味的勇猛,不能给内政带来任何的好处。没有相应的人才,想干都干不了。

    只有日后宋献策、牛金星等人投靠以后,李自成身边的文化人,才算是稍微多了一点。但是,距离架构完善的内政系统,还是差得太远。他将太多的文化人,都推到了大顺军的对立面,使得别人不愿意投靠。因此,大顺军的内政系统,始终是一团糟的,根本没有成型。

    此外,内政的发展,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军队战斗力的形成,需要时间,内政系统队伍的晚上,更加需要时间。相对于军队的严肃而单调的管理不同,内政系统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有高弘图这样的能人全力以赴,有张慎言的协助,虎贲军大都督府目前的内政系统,也仅仅是勉强及格而已。

    宋应星、徐正明等人,都是张准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挖掘过来的。他们的到来,的确给虎贲军的内政,注入了相当强大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方面。事实上,宋应星对于农业科技,的确相当的在行。他到来山东以后,将自己掌握的各项农业技术,有计划的推广开来,让莱州府和登州府的农业发展,逐渐的走上正规化、标准化的道路。

    为了让宋应星的技术,更加方便快捷的推广开来,张准让沈凌菲出面,在浮山城兴建了一个活版印刷厂,专门负责印刷各种各样的农业科技书籍。虽然绝大多数的农户都看不懂相关的书籍,不过没有关系,不是有专门的解说员吗?这些书籍,就是为了尽早的形成标准化的解说,以免在技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变形走样。

    现在青州府已经基本稳定,农业生产可以全面的展开,农科司的全体骨干,就到青州府坐镇来了。张准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农科司所有人员的士气。前线的战事如此的紧张,张准还是抽时间赶了回来,这充分说明,张准对农科司的工作,是非常支持的。

    寒暄过后,老田头就请张准做指示。

    张准含笑摇头说道:“没有什么指示,只要你们踏实干活,我就很高兴了。老百姓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是踏实的。要是老百姓不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就是轻浮的。”

    宋应星好奇的说道:“都督大人,你之前提到的一些想法,在下仔细的斟酌过,似乎大人在哪里亲眼见过,否则应该无法说得那么清楚明白?只是不知道都督大人是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在下也想抽时间去看看。”

    张准含笑说道:“呵呵,没有亲眼见过,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他当然不能承认,自己在四百年后,的确亲眼见过很多的事情。自己的很多说法和做法,都是根据后世的人总结出来的完美经验,抄袭进行的,自然是十分的细致到位。这个宋应星,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要是解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

    宋应星企盼的说道:“都督大人,我们都没有亲自听过你提出的建议,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如,你今天也给我们一些建议?”

    旁边的徐正明也是满脸的企盼。

    张准沉吟片刻,慢慢的说道:“要说建议,我还真的有一些,就是不知道***作起来有没有困难。要是你们愿意听,我倒是可以详细的说一说。”

    宋应星诚恳的说道:“都督大人,只要你的建议是合理的,我们一定会努力去做的。我们别的本事没有,这钻田头地间的本事,还是有的。这一点,还请都督大人放心。”

    张准含笑说道:“我的建议,倒不用钻田头地间,就是开拓一下大家的思维罢了。宋应星,你在技术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要是在思维见识方面,稍微拓展一下,你将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宋应星明显能感觉到张准对自己的敬意,他情不自禁的有些奇怪。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的吏员而已,根本没有任何的品级。自己的家庭,好像在张准的面前,也没有什么可以显摆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张准喜欢自己的技术工作。这还是他的技术工作,第一次得到这样的实质性的重视。

    在明朝,好像宋应星这样,不好好的去读书,反而跑到田间地头去看这看那,研究这研究那,在别人看来,纯粹是不务正业。甚至,连哥哥宋应升都觉得,这孩子,绝对是毁掉了。但是来到了山东以后,宋应星却发现,自己的技术,居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推广他的技术,张准甚至专门建立了一间印刷厂。这让宋应星感觉到,就算不做官,也未必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努力的稳定自己的思绪以后,宋应星急忙说道:“大人请讲。”

    张准点点头,慢慢的说道:“我想说的是大农业和小农业之间的关系。小农业,单单包括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而大农业,却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诸多的内容。农林牧副渔,你听过吗?”

    宋应星摇头。

    张准看着旁边的徐正明。

    徐正明也摇头,表示自己没听说过。

    张准点点头,娓娓说道:“我们需要纠正一些陈旧的观点,拓展一下我们的思维。我们要认识到,不仅仅是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才能叫做农业。我们应该将所有的食物,包括田地里出产,包括树林里出产,包括湖泊里出产的,包括大海里出产的,包括养殖场里面出产的,只要是粮食,只要是能入口的东西,我们都应该称作粮食。”

    “具体来说,就是不但包括水稻、玉米、小麦、花生、豆类、水果、蔬菜等,还应该包括蛋、奶、鱼、肉、虾等。而肉类也包括很多,猪、马、牛、羊、鸡、鸭、狗都应该囊括在其中。以前,可能没有人将蛋奶鱼肉虾之类的都归入到农业方面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纠正这样的的观点。”

    “这林林总总的食物,我们总称为农林牧副渔。农,就是农业,小农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田地里的生产,最主要的就是水稻和小麦,现在还有玉米、红薯、土豆什么的。林,就是林业,包括一切和森林相关的产业,如木材生产,树木种植等。”

    “牧,就是畜牧业,包括家禽和家畜的饲养。副,就是副业,如农闲的时候,出去打打工,赚点零花钱,又或者是打猎、农产品加工、传统手工业等等。渔,就是渔业,包括饲养鱼类和出海捕鱼等方面。基本上,农林牧副渔五个字,囊括了农民的全部生活内容。”

    感觉自己的解释,有点干巴巴的,张准停下来问道:“能理解吗?”

    宋应星斟酌着说道:“大人的意思是,我们的眼光,不要仅仅局限在田地上?除了田地之外,还有更多的地方,可以生产更多的食物?”

    张准微笑着点点头,赞赏的说道:“对!你基本上领悟到了!”

    他站起来,指着前面的田野,朗声说道:“过去,我们大部分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了田地的上面。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农民们的最高理想。能够拥有一亩三分地,也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均田令的颁布,就是满足他们的这个最基本的要求。”

    “事实上,我们还有更广泛的空间,可以发展更多的农业类型。青州府的田地不多,看起来似乎先天条件不足。其实不然。青州府有大量的山地,大量的森林,大量的湖泊,大量的河滩,还有广袤的海湾。这一切,只要我们改变思维,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

    “均田令的颁布,并不是要将所有的人,都全部束缚在田地上。实际上,随着生产机械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高。以前,一家一头牛,耕种二十亩地,已经是极限了。但是,以后,会有更先进的农具,一个人耕种二十亩地,都完全不成问题。那么,多出来的靠劳动力,往哪里安置?自然是要去做别的事情。”

    “其实,我并不建议,一家子里的所有人,都在田地里埋头干活。我们的一般家庭,都有好几个劳动力,他们应该将每个劳动力充分的利用起来,除了耕田种地,还可以做点别的事情。例如,饲养更多的家禽牲畜,或者是种植果树,又或者是出海捕鱼,又或者是手工制作某些器皿用具等。”

    “我们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的短处。或许,有的人不擅长种地,但是擅长编织手工艺品。或许,我们有的人不擅长种地,却擅长饲养家禽家畜。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这些人更大的发展空间。农业,不应该被束缚在土地上,应该有更广泛的前景。”

    “只有农林牧副渔等多个方面,都全面健康发展,食物才能真正的丰富起来。没有人饲养家禽家畜,我们的餐桌上,就不可能有太多的肉类。没有人出海捕鱼,我们也很难吃到鱼类。我们想要让生活变得更好,想要让餐桌更加的丰富,就要积极的发展农林牧副渔。”

    “因为战乱和饥荒的缘故,我们目前,基本上都停留在吃饱就是最大满足的阶段。一个月能吃到一次肉,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但是,这样的日子,相信大家都不会满足。想吃肉的日子,会越来越多。届时,市场对于家禽家畜的需求,就会非常的旺盛。”

    宋应星明显眼前发亮。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5927 145928 145929 145930 145931 145932 145933 145934 145935 145936 145937 145938 145939 145940 145941 145942 145943 145944 145945 145946 145947 145948 145949 145950 145951 145952 145953 145954 145955 145956 145957 145958 145959 145960 145961 145962 145963 145964 145965 145966 145967 145968 145969 145970 145971 145972 145973 145974 145975 145976 145977 145978 145979 145980 145981 145982 145983 145984 145985 145986 145987 145988 145989 145990 145991 145992 145993 145994 145995 145996 145997 145998 145999 146000 146001 146002 146003 146004 146005 146006 146007 146008 146009 146010 146011 146012 146013 146014 146015 146016 146017 146018 146019 146020 146021 146022 146023 146024 146025 14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