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很不耐烦的说道。

    一听是弹劾的奏章,崇祯的心情,就更加的不痛快。他最恨的就是大臣们斗来斗去,弹劾来弹劾去,将朝政搞得一片混乱,乌烟瘴气。他每天收到的奏章里面,至少有一半是贴着黑色的标签的。黑色的标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就是专门弹劾人,找人麻烦的。

    对于这类奏章,崇祯一般都是有时间的时候才看,要是没有时间,干脆就不看了。因为,看与不看,差别真的不是很大。即使不看奏章,上朝的时候,也能知道大概。每天上朝,大臣们都是你弹劾我,我弹劾你,一点解决正事的办法都没有,攻击起其他人来,却是十分的起劲。

    他现在仿佛有点明白,为什么当初的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都不愿意上朝了。哪个皇帝愿意每天上朝,就听到那些大臣们吵来吵去,弹劾来弹劾去的啊?特别是那些言官,就跟嗡嗡嗡的无头苍蝇一样,逮住谁就咬谁。你要是出言喝斥,他们反而更加的嚣张。因为,他们最喜欢咬的人就是皇帝了。

    以前的皇帝暂且不说,崇祯几乎每做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被言官们拿来批驳一番。最近闹得比较沸腾的一件事,就和崇祯有关。田贵妃的老子,也就是国丈田弘遇,最近不知道和太仆寺的人有什么关系,弄了一些战马出来贩卖,最后也不知道贩卖到哪里去了。

    东厂和锦衣卫将事情报上来,不知就里的崇祯,下令彻查。结果,查到了国丈的头上。田贵妃可怜兮兮的在崇祯的面前哭了两场,崇祯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一两千匹的战马而已,价值不大,看田贵妃哭得可怜,心有不忍,就让东厂和锦衣卫,不要继续追查了。

    言官们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几十封的弹劾奏疏马上就上来了,纷纷要求彻查,要给大家一个交代。结果,愣是被崇祯给压住了。否则,田弘遇就算是被五马分尸,都无法满足这些言官们的要求。话说,无论是谁,只要心理承受能力要是稍微差点,都要被这些言官们逼死。

    是的,崇祯从来都没有反省过,自己有什么责任,他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大臣们的身上。要是大臣们,特别是那些言官,不三天两头就弹劾谁谁谁的话,朝廷不知道要安宁多少。但是,要是真的没有弹劾奏疏,他又要疑神疑鬼了,觉得下面的大臣,可能是抱起团来,一起对付他。

    “老奴不敢看。”

    王承恩恭恭敬敬的说道。

    “你拆开来念。”

    崇祯不耐烦的说道。

    王承恩将奏疏打开,发现乃是弹劾杨嗣昌的,内心顿时微微一惊。话说,杨嗣昌自从总督天下勤王兵马一来,还是第一次被人弹劾。这可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崇祯对杨嗣昌给予了厚望,努力栽培,殷切期待杨嗣昌立功,而别人却上书弹劾他。这根本不是弹劾杨嗣昌,而是直接弹劾皇帝本人啊。

    再一看弹劾者的名字,王承恩感觉更加的不妙。弹劾杨嗣昌的这个人,乃是翰林院编修兼东宫讲官杨廷麟。翰林院编修是芝麻绿豆官,无关重要,但是这东宫讲官,却是有点来头的。王承恩不由得把眉头一皱,心想,这个大胡子的杨翰林,在这个时候弹劾杨嗣昌,难道是要学当年的杨继盛?

    在宫中的这么多太监里面,王承恩的心地,可以善良的,对崇祯也是最忠心的,也是最少过问政事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对朝中的局势就不了解,对朝中的大臣,就不熟悉。事实上,王承恩对朝政是无比的熟悉。比如说,这个杨廷麟,王承恩就是知道得比较清楚的。

    所谓的东宫,就是太子。因为两个儿子年纪还小,崇祯一直没有指定太子,两个孩子都在东宫一起上学。崇祯觉得自己还年轻,没有必要那么快指定太子。但是,作为未来的国祚继承人,外人不能不关心。因此,一切和东宫有关的官员,都是比较吃香的。

    杨廷麟是崇祯四年的进士,勤学好古,在翰林院是有名的才子,他和黄道周、倪鸿宝合称是三翰林。因为文章十分的出色,崇祯于是将他选到了东宫,给自己的孩子讲课。这么一个人,居然带头上书弹劾得宠的杨嗣昌,这可不是一件好事。王承恩简直可以想到,崇祯一怒之下,这个杨廷麟,极有可能又要被撵出京城了。

    果然,当王承恩拿起来杨廷麟的奏疏,朗朗地宣读起来,崇祯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本来因为高起潜的事情,崇祯已经憋着一肚子的火,现在这个杨廷麟又来凑热闹,简直是逼着他发飙。听着听着,崇祯的火气就上来了,不由得打断王承恩,硬邦邦的说道:“他怎么说?把刚才那句话重读一遍”

    王承恩暗自为杨廷麟祈祷一句,然后规规矩矩的念道:“陛下有挞伐之志,大臣无御侮之才。谋之不臧,以国为戏”

    崇祯恼怒的说道:“这叫什么话?书生之见下边呢?”

    王承恩接着念:“杨嗣昌与辽东监军高起潜内外扶同,朋谋误国,虫蛀国库,武备顿忘,以至于此……”

    “停”

    “停”

    崇祯从椅子上跳起来,脸色铁青,用指头敲着御案,凶巴巴的吼叫起来:“什么内外扶同,朋谋误国,尽是胡扯你知道,这个杨廷麟是否同什么人朋比为好,故意攻讦大臣?”

    王承恩感觉崇祯是真的发火了,急忙说道:“奴婢不知道。”

    崇祯想一想,也想不出杨廷麟在朝中同什么人朋比为奸。这个人的文学,的确是好的,性子是有些高傲。他和黄道周、倪鸿宝两人的关系,也不算很好。之前,倪鸿宝还上书弹劾过他,杨廷麟也上书弹劾过黄道周,暗指黄道周沽名钓誉。想了想,崇祯悻悻的说:“好,念下去”

    王承恩稳定心神,规规矩矩的念道:“总理卢象升以祸国责枢臣,言之痛心。夫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命……”

    崇祯把脚一顿,哼了一声,吓得王承恩的手一抖,不敢再往下念。崇祯突然走到王承恩的面前,一把将奏疏抢过来,直接撕成碎片,然后狠狠的一甩手,甩在门口的附近。门口的宫女太监,都被崇祯的这个剧烈动作吓坏了,急忙跪下来,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太不象话竟是肆口诋毁”崇祯在屋里走来走去,眼睛有点发绿,好像是黑夜里的饿狼。忽然间,他在王承恩的面前站定,绿幽幽的眼睛盯着王承恩,好像王承恩就是杨廷麟似的,忿忿地问道:“你说你说谁是李纲和宗泽?谁是耿南仲和黄潜善?何不说秦桧在朝?难道朕是宋高宗么?……可恶可恶”

    王承恩急忙跪在地下,拼命的请崇祯息怒。同时,他的内心,暗暗的为杨廷麟的命运担忧。谁都看得出来,这次崇祯是真的大动肝火了。高起潜和杨嗣昌,两个人参杂在一起,不让崇祯发飙才怪。这位主子和当年的天启皇帝完全不同啊,年轻气盛,一发飙就是要人命的。看来,朝廷又要闹出一场腥风血雨了。

    杨廷麟在这个时候弹劾杨嗣昌,的确是找死来着,谁都拯救不得。杨嗣昌督师,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相反的,背负责任的,应该是崇祯。杨廷麟弹劾杨嗣昌,就是直接弹劾崇祯,直接说崇祯任人不当,这样的奏疏,崇祯怎么可能忍得住?

    高起潜的失利,被崇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绝不是因为崇祯的仁慈,也绝不是因为高起潜的好运气,更不是其他大臣的求情,而是因为,高起潜的所有行动,贯彻的都是崇祯的暗中指示。高起潜战败,大部分的责任,其实依然是在崇祯的身上。

    在私底下,崇祯对高起潜是有专门的指示的,那就是作壁上观,保存实力,让虎贲军和鞑子拼个两败俱伤,然后乘机图谋虎贲军。对于朝廷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无论虎贲军还是鞑子,要是在战斗中同归于尽,那就最好不过了。

    没想到,皇太极不懂得崇祯暗送秋波,居然辣手摧花,直接朝着崇祯扎了一刀。崇祯自己郁闷,只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说不得,哭不得,叫不得。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廷麟的这份奏疏,等于是将崇祯的火气,都一下子全部撩拨起来了。

    杨廷麟在上书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后果可能会这么严重。以高起潜的估计,杨廷麟应该没有当年杨继盛的勇气。当年的杨继盛,可是完全处理好了后事,买好了棺材,选好了墓地,才上弹劾奏疏的,那是真真正正的死弹。所谓的死弹,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意思。

    正是因为如此,连魏忠贤当时都吓坏了,不得不赶紧半夜来找天启皇帝哭求。要不是魏忠贤的这个举动,最后胜出的人,到底是谁,还真不好说。现在,杨廷麟也来这么一手,只怕他没有杨继盛的决心和勇气啊纯粹是自己找死来着。

    得罪了崇祯和杨嗣昌还不够,杨廷麟在奏章里面,还要试图为卢象升开脱,这简直是生怕自己死的不够快,在吃了砒霜的同时,还要割脉自杀。白痴都知道,崇祯因为孙承宗的死,已经是“伤心过,难以自制“了。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崇祯必须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卢象升的身上。

    卢象升要是不死,崇祯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孙承宗?怎么显得自己的“纯孝?因此,卢象升还是非死不可。目前,刑部已经在对卢象升的罪责,展开审核。大理寺和都察院都有人参与。这就是三司会审。基本上,被三司会审过的人员,不死也要脱层皮了。

    刑部尚书汪乔年尽管有些同情卢象升,可是皇命在身,想要为卢象升减轻一些罪责,却也非常艰难。大理寺和都察院,根本不可能为卢象升开脱。更何况,卢象升被关在锦衣卫的昭狱,而不是刑部的天牢。因此,在三司会审的时候,东厂和锦衣卫,都要派人听审。

    这意味着,对卢象升的审判,将有五个部门进行,刑部在其中,反而是力量最小的。在五个部门会审的案例当中,皇帝的意志,是至高无上的,只有他才能决定犯人的生死。想想当年的熊廷弼和王化贞,最终还是逃不了一死。

    “命令锦衣卫,将杨廷麟下狱”

    “他不是要为卢象升开脱吗?将他和卢象升关在一起”

    崇祯怒气冲冲的说道。

    “奴婢遵命。”

    王承恩不敢怠慢,急忙答应着传令去了。

    这个杨廷麟,在上奏疏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样的命运。弹劾杨嗣昌,试图为卢象升开脱,这都是崇祯的逆鳞。你杨廷麟要是不死,就真的是奇迹了。要怪,只能是怪你自己太不会做人了。

    “来人”

    崇祯在书房里来回的踱步,感觉自己余怒未消,还要处置几个人才甘心。自己对杨嗣昌如此的看重,居然还有人上书弹劾,简直是找死。一定要将这样的苗头,都扼杀在萌芽状态。处置一个杨廷麟还不够,还要再杀几个人,才能镇住那些疯狂的言官。

    “奴婢在”

    另外一个太监王德化急忙进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0440 120441 120442 120443 120444 120445 120446 120447 120448 120449 120450 120451 120452 120453 120454 120455 120456 120457 120458 120459 120460 120461 120462 120463 120464 120465 120466 120467 120468 120469 120470 120471 120472 120473 120474 120475 120476 120477 120478 120479 120480 120481 120482 120483 120484 120485 120486 120487 120488 120489 120490 120491 120492 120493 120494 120495 120496 120497 120498 120499 120500 120501 120502 120503 120504 120505 120506 120507 120508 120509 120510 120511 120512 120513 120514 120515 120516 120517 120518 120519 120520 120521 120522 120523 120524 120525 120526 120527 120528 120529 120530 120531 120532 120533 120534 120535 120536 120537 120538 12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