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分别驻扎在三个棱堡里面。这样的兵力,依靠棱堡的坚固脆御工事,足可以抵挡数千名鞑子骑兵的疯狂进攻。

    有一个营的虎贲军驻守,还有海军的协助,三个棱堡会不断的完善,最终会超过董家堡,成为坚固的军事要塞。换言之,虎贲军在铁山的这枚钉子,是深深的打了进去,鞑子想要拔掉,基不可能的了。即使皇太极回师辽东,也要慎重的考虑,是否向这三个棱堡发起进攻了。

    被钉子扎入腰肋的滋味,当然不好受。得知虎贲军在铁山海岸边修建军事要塞的消息,代善焦急的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他当然很明白,虎贲军在这里修建军事堡垒,下一步的行动,将是什么。然而,他手上的兵力,就只有这么多,他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三月十弃,张准放心的离开了铁山。

    他需要回去董家堡了。皇太极在北直隶的动作,越来越大,要是不想办法加以遏制的话,不知道他要搞出什么事情来。皇太极的提议,提醒了张准。万一崇祯在京师撑不住了,虎贲军要怎么样做,才能迅速的接管京师,不让鞑子得手。京师里面的财物还有子女玉帛,要是落在鞑子的手上,那就太可惜了。

    此外,卢象升的事情,也需要张准去亲自操作一下。情报部门反馈的消息,高起潜的确已经上了奏章,为卢象升求情。崇祯好像也有意思,准备给卢象升一条生路。但是,在卢象升被真正释放之前,这件事情可能还有变数。而且,以卢象升的为人,如果要投靠虎贲军的话,多半是要亲自和自己见面的。嗯到要和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见面,张准还是有些许的紧张和期待的。


------------

第717章 卢象升被打晕了…… 【求月票!】

    第717章卢象升被打晕了……【求月票!】

    (0717)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汗,前面一章标题中的“诱人”居然打成了“有人”,真是无地自容,自动自觉的蹲墙角去……】

    崇祯其实不想饶恕卢象升一条命。

    孙承宗的死,让崇祯觉得自己很难堪,好像自己的丑陋、自私、冷漠、刻薄、寡恩等不好的一面,都全部暴露出来了。他自己做了亏心事,很是心虚,感觉别人看自己的眼光,都和以前不一样。疑神疑鬼的他,越发提醒自己,在孙承宗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处理,要将自己的形象,尽可能的挽救回来。

    但是,高起潜的奏疏,让崇祯感觉有些矛盾。高起潜在这个时候上奏疏,用巨大的战功,来换取卢象升的一条命,作为皇帝的,要是继续坚持的话,感觉有点不近人情。再说,赦免大臣,本来就是皇帝博取大臣们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赦免卢象升,其实也是可以换取大臣们的好感的。

    其实,崇祯也知道,在这个时候,杀大臣,于事无补,相反的,赦免一个人,还可以获得大臣们额外的感激。然而,想来想去,崇祯还是有点犹豫,不杀卢象升,就显得自己好像对孙承宗的死,不够心痛,不够如丧考妣,不够诚心。总之,不杀卢象升,他自己的纯孝形象,就好像无法挽救回来。

    他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当初孙承宗的丧礼。孙承宗的葬礼,是在京师举行的。出于掩盖自己内心的龌龊,崇祯指示丧礼必须隆重,要用最高规格,甚至可以上升到亲王去世的规格。于是,得知孙承宗罹难的消息几天以后,礼部关于孙承宗的各项褒忠荣典已经题奏皇帝,奉旨火速赶办。

    这些荣典事项,包括赐溢忠烈,赠太子太保,赐祭九坛,在京城和孙承宗的高阳家乡建立词堂。礼部与工部会商之后,合奏皇帝,京城的祠堂建立在正阳门月城中的东边。明朝最崇奉关羽,敕封协天大帝,全国到处有关帝庙,建在正阳门月城中的西边的关帝庙在京城十分有名。如今奉旨在月城中的东边建一“昭忠祠”,分明有以孙承宗配关羽的意思。

    祭棚搭在朝阳门外、东岳庙附近,大路北半里远的一片空地上,坐北朝南。面对东关大路,贫民房舍拆除许多,很是宽大。临大路用松柏枝和素纸花扎一牌坊,中间悬一黄绸横幅,上书“钦赐奠祭”。牌坊有三道门,中门是御道,备皇帝亲来致祭,所以用黄沙铺地。

    从牌坊直到一箭之外的祭棚,路两旁树着许多杆子,挂着两行白绸长幡和中央各衙门送的挽联。路两旁三丈外搭了四座白布棚,每边两座,三座供礼部主祭官员及各衙门陪祭官员临时休息之用,一座供孙承宗家人住宿休息。还有奏乐人们的小布棚,设在祭棚前边,左右相对。其余执事人员,另有较小布棚两座,都在祭棚之后。

    祭棚门上悬一黄缎匾额,四边镶着白缎,上有崇祯御笔亲题四个大字:“忠魂不朽”。祭棚内就是灵堂,布置得十分肃穆庄严。灵堂内正中靠后设一素白六扇屏风,屏风前设有长几,白缎素花围幛,上放孙承宗的灵牌,恭楷写着“故大明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太子太保、帝师、赐谥忠烈、孙公之灵位”。

    前边,左右放着一对高大的锡烛台,中间是一个白钢香炉。紧挨灵几,是一张挂有白围幛的供桌。灵堂四壁,挂着挽幛、挽联。灵堂门外和松柏枝牌坊的门两旁都有对联,全是写在白绸子和细白葛布上。所有对联和挽联,都是称颂孙承宗忠君爱国,壮烈捐躯的。

    京城毕竟是文人荟萃的地方,遇到皇帝为殉国大臣赐祭的难得机会,各大小衙门,各孙承宗生前故旧,以及并无一面之缘的朝中同僚,有名缙绅,都送挽联,自己不会作挽联的就请别人代作,各逞才思,各显书法,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事实上,作为三任帝师,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孙承宗的亲朋好友以及部下,的确非常多。光是他们送来的挽联,在灵堂内就根本无法全部挂起来。没办法,礼部的人只好在灵堂的两边,又做了很多的屏风,将挽联都挂在屏风的上面,这才满足使用。

    崇祯前往祭拜的时候,第一眼就察觉到,那牌坊中门的一副楹联,虽然不算工稳,却写出了当时的朝野心情。楹联是这样的:十载汗马,半载孤城,慷慨忠王事,老臣命绝丹心在;千里归魂里悲风,挥涕悼元老,圣主恩深恤典隆。

    因为这些缘故,崇祯对当时的葬礼,印象还很深刻。当时,连崇祯自己,好像都真的被孙承宗感动了。他暗自发誓,一定要杀了卢象升,为孙承宗祭祀。现在,葬礼才过去两三个月,就饶恕卢象升……外面的人会怎么看怎么说?

    “皇爷,陈新甲来了。”

    王承恩悄悄的进来报告。

    “叫他进来”

    崇祯点头说道。

    很快,一个穿着正二品大红官府的官员,就出现在崇祯的面前,恭敬的行礼。此人,就是新晋兵部尚书陈新甲。

    陈新甲原来是右佥都御使,负责巡抚宣府,之前并无十分突出的政绩。但是一个月之前,他突然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并克日上任。这样一来,朝廷就有了三个专职的兵部尚书,至于挂兵部尚书衔的就更多了。

    为此,京城里面消息灵通的人物,都在暗自猜测,皇帝先是提拔吴阿衡担任蓟辽总督,现在又让陈新甲主管兵部,只怕兵部原来的两位尚书张凤翼和梁廷栋,是要大难临头了。鞑子第三次入寇,必须有大臣对此负责,张、梁二人,极有可能遭受崇祯的处罚。

    陈新甲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思,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对崇祯的心思,可谓是百般揣摩,千般琢磨,努力试图提前知道崇祯的真正意图。今日崇祯召见自己,陈新甲也隐约知道一些,是为了卢象升的事。

    其实,在陈新甲看来,这实在是不大的事情。孙承宗的死,很多人需要承担责任,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在卢象升的身上,显然是不恰当的。坚持要处死卢象升,那就更加的没有道理了。

    只是崇祯自己心虚,感觉放了卢象升,就好像显得自己那啥似的。具体是那啥,陈新甲也不好意思直说。总之,要杀卢象升的,乃是崇祯的面子作怪,和孙承宗本身没有丝毫的关系。

    “臣陈新甲叩见皇上。”

    陈新甲恭恭敬敬的行礼,恭声说道。

    “陈新甲,你说,卢象升的事情,该如何处理?”

    崇祯直截了当的问道。

    “陛下圣心**,臣不敢妄言。”

    陈新甲当然不敢直说,开口就是托辞。

    “你说,朕不怪你。”

    崇祯宽容的说道。

    他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自己看上眼的臣子,对他都很宽容,基本上不会怎么处罚。如之前的温体仁,现在的杨嗣昌,还有这个陈新甲,都是崇祯看上眼的。他认为,杨嗣昌和陈新甲的提拔,可以改变朝中无人的局面,给自己带来好运。

    “陛下,臣认为,不如让卢象升戴罪立功……”

    陈新甲斟词酌句的说道。

    其实,这番话不是陈新甲的意思,乃是诸多同僚的意思,特别是刑部尚书汪乔年的意思。陈新甲为什么要听汪乔年的话?因为他刚入职的时候,乃是在刑部担任员外郎,所以对刑部的人,多少有些感情。当然,最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银子的问题。

    汪乔年有心为卢象升开脱,又有人有心想要将卢象升接纳过来,银子方面,自然不会有任何的问题。汪乔年出手就是三万两银子,只要陈新甲在皇帝的面前,为卢象升开脱。陈新甲刚刚进入京城,的确需要很多银子打点,见到白花花的银子,就有点动心,盘算一会儿以后,就利索的收下了。

    陈新甲估计,在崇祯的面前,为卢象升说点好话,问题是不大的。而且,陈新甲也很清楚,崇祯此刻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想杀了卢象升,以表示自己对孙承宗的死,是不可饶恕的。但是,他又想饶恕卢象升,博取一个刀下留人的好名声。说白了,就是既要做*子,又要立牌坊。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0194 160195 160196 160197 160198 160199 160200 160201 160202 160203 160204 160205 160206 160207 160208 160209 160210 160211 160212 160213 160214 160215 160216 160217 160218 160219 160220 160221 160222 160223 160224 160225 160226 160227 160228 160229 160230 160231 160232 160233 160234 160235 160236 160237 160238 160239 160240 160241 160242 160243 160244 160245 160246 160247 160248 160249 160250 160251 160252 160253 160254 160255 160256 160257 160258 160259 160260 160261 160262 160263 160264 160265 160266 160267 160268 160269 160270 160271 160272 160273 160274 160275 160276 160277 160278 160279 160280 160281 160282 160283 160284 160285 160286 160287 160288 160289 160290 160291 160292 16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