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手又扔出一份奏章,不屑的说道:“你自己看看!”
卢象升接过来一看,只看了一眼,就顿时激动起来,干瘦的脸上,涌现出病态的红色来。他连声叫道:“不!不!不!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我要上表申辩!我要上表申辩!”
------------
第725章 以退为进,欲拒还迎是王道
(0725)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张准冷冷的说道:“这是锦衣卫的报告,上面还有崇祯皇帝的亲笔批语,你眼睛瞎了?还申辩?你现在还有资格申辩?”,卢象升激怒的吼叫起来:“污蔑!这完全是污蔑!”,张准微微冷笑,一副不屑的样子。
卢象升睚眦尽裂,全身都泛起一层病态的血红,感觉鲜血随时都会从皮肤下面爆出来一样。他捏着奏章的两个手,都在轻微的颤抖。显然,他的内心,是无比愤怒的。他好像是一头被狠狠束缚起来的狮子,尽管有满腔的怒火,却得不到丝毫的发泄。因为,这里根本没有可以供他发泄的地方。
原来,这份奏章,乃是锦衣卫指挥使骖养性,送给崇祯皇帝的,上面还有崇祯皇帝的亲笔批语,时间乃是崇祯三年。奏章里面,锦衣卫明确指出卢集升的天雄军,同情逆贼,极有可能本身也变为逆贼。锦衣卫因此特别提醒朝廷,要防止卢象升和流寇同流合污,窃取国器。
这份奏章里面,最要命的地方,就是祖宽的证言。祖宽是祖大寿的家仆,因为作战勇悍,杀人不咋眼,最后成了参将。他统帅的三千辽东骑兵,是卢象升麾下最强的战斗力。卢象升自己组建的天雄军,骑兵的数量不多,打硬仗的时候,必须要借助祖宽的骑兵力量。
但是,祖宽及其麾下,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军纪散漫,难以约束。这些人烧杀抢掠,比流寇还凶悍,尤其是特别喜欢**妇女。祖宽部队所过之处”只要是稍有姿色的年轻女子,都被他们强行**。稍有不从,就是刀斧交加,砍为肉浆,然后按上流贼的罪名,杀人抄家,灭人满门。
卢象升率军收复确山的时候,就出现过非常惨烈的一幕。当时,李自成率领流寇退走,官军进驻,确山的百姓,都上来欢迎官军到来。结果,祖宽和他的部下,纷纷拥入人群里面”将有姿色的女子拖出来,带回军营强行**。部分被玷再的女子,当场自杀身亡,在当地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当天晚上,确山的民众,被煽动起来,反抗官军。祖宽打开杀戒,将确山数万人口,全部屠戮干净。卢象升也不能制止。这件事,尽管被朝廷压了下去,却成了周围数县民众反抗官军的导火索”他们纷纷逃奔流寇,反抗官军。结果,李自成的部队”一下子就增加了三四万人,让卢象升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卢象升屡屡制止祖宽的暴行,祖宽表面上答应,实际上背后还是我行我素,烧杀淫掠不止。依仗辽东军事集团的权势,祖宽甚至公开对抗卢象升。几次大的军事行动,祖宽都故意找借口不参与,导致卢象升无法顺利的合围流寇。
但是,祖宽此人乃是来自辽东,不隶属于卢象升的天雄军,卢象升也是无可奈何。卢象升屡屡向朝廷上疏,弹劾祖宽的罪行,要求将其撤换,朝廷也没有丝毫的动作,好像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似的。这多少让卢象升觉得,自己的努力,有完全白费的意味。
自己好不容易才剿杀了几万的贼寇,结果祖宽随便来一下,就催生了几万的贼寇。按下葫芦浮起飘,他卢象升就算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将流寇都全部平定下去啊!然而,即使如此,卢象升还是没有想到,祖宽居然会指责自己是逆贼!
祖宽在证词里面,指出卢象升有用贼自重,与贼首暗自私通等等罪名。要是按照这些罪名计算下来,即使将卢象升抄家灭族都是正常的。甚至,卢象升的罪行,一点都不比张准来的轻。别人张准好歹还没有腹诽这样的罪名呢。
最要命的是,祖宽在证言里面提到的几个战例,的确是卢象升一时心软,放过了一些罪责较轻的逆贼。当时的逆贼里面,有些还不到十岁的孩子,还有很多无依无靠的妇女,他卢象升能将他们都杀了吗?当然不能。可是自己又没有能力安顿他们,怎么办?最终,他只好将他们放走了事。结果,这样的行为,就成了纵敌归巢,拥贼自重的铁证。
而崇祯皇帝的批语,更是让卢象升目瞪口呆。崇祯皇帝的批语很简单,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十个字。第一句是“密切监视。”,第二句是“,必要时,杀无赦。”看到这两句批语,卢象升感觉脊背骨嗖嗖的发冷。自己在过去的数年,感觉过得很踏实,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完全就是生活在悬崖的边上,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这种巨大的反差,即使是卢象升,都难以承受。
“祖宽!你这恶贼!”,卢象升气得破口大骂。
被自己的部下指证为逆贼,卢象升的最后一道心理底线,完全崩溃了。他什么都能接受,就是无法接受自己是逆贼的事实。他一生辛苦,摸爬滚打,甚至是亲自上阵,剿杀了无数的逆贼,到最后,自己居然也成了逆贼,这叫他如何能够接受?
张准不屑的将奏章收回来,随手撕碎成很小很小的碎片,然后将碎片向天空用力一抛。呼啸而过的北风,就将所有的碎片,都全部吹走,不留丝毫的痕迹。张准拍拍手,冷冷的说道:“你一个懦夫,能够拿祖宽如何?向皇帝上奏?你有这个机会吗?”,在卢象升反应过来之前,他要将这份奏章,彻底的销毁。因为,这份奏章,完全是西贝货,是张准让人伪造的。前面给卢象升看的所有奏章,都是货真价实的,最后一份奏章,却是假的,心神激荡的卢象升,先入为主,一点都没有看出来。其实”这份奏章才是真正要命的”也是张准最后的杀手铜。
事实上,看过这份奏章以后,卢象升的确心乱如麻”一脸的木然。他感觉自己受欺骗了。欺骗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最尊敬的崇祯皇帝。他之前还以为崇祯皇帝是不理解自己,误解了自己,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崇祯皇帝自始至终,都在防备着自己。
或许,是因为天雄军的关系?
卢象升痛苦的质问自己。
崇祯二年,鞑子第一次入寇,围困京师,形势十分的危急,朝廷发出勤王诏书,要求各地的军队迅速前往京师集结,对抗鞑子。时任北直隶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立刻组建一支三千人的团练队伍,北上京师勤王。结果,等他赶到京师的时候鞑子已经退走了。
尽管没有和鞑子交手,崇祯对卢象升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随后,崇祯亲自接见了卢象升,勉励了几句。毫无疑问,崇祯的勉励让卢象升觉得自己受到了皇帝高的赏识,即使是肝脑涂地,粉身碎骨都无法报答崇祯的信任。
随后不久,卢象升就被调往镇*压流寇的前线。他本人深感不能辜负皇恩不能让崇祯对自己失望,因此每战都亲临战线,身先士卒,血染战袍。他身为一个文官,却提着大砍刀亲自杀人,这多多少少的刺激了一点官军的士气。最终,流寇被卢象升剿杀了不少,而卢象升本人,也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五省总*理,继续剿杀流寇。
一直以来,卢象升都在默默的告诫自己,崇祯皇帝对自己如此的信任,自己粉身碎骨,都无法报答他。无论国事多么的艰难,自己都要坚决的和崇祯站在一起,为崇祯死战。然而,张准的这份奏章,让卢象升内心里的崇祯皇帝,光辉的形象,瞬间破裂了。
崇祯皇帝,对他不是信任,而是利用。信任和利用,这里面的差距,的确是太大了。单纯的利用,不可能让人产生忠诚感,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从被皇帝信任变成被皇帝利用,等于是从天堂一下子掉入了地狱,滋味可想而知。骖养性的这份奏章,是在天雄军刚刚参与剿贼的时候,送到崇祯皇帝面前的。显然,从那个时候开始,崇祯皇帝就对自己,还有自己组建的天雄军不放心了。联想到不久以后,祖宽就被朝廷主动的到来,协助自己作战,卢象升的内心更加的晦暗。
以前,他还以为祖宽的到来,是朝廷关怀自己,要壮大自己的力量,方便自己更好的剿贼。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回事。祖宽是来监视自己的,是来遏制天雄军发展的。因此,祖宽才会表现得如此的不合作,才会表现得如此的强势,而自己对祖宽的弹劾,也不会有任何的作用。说白了,朝廷不信任的,不是祖宽,而是他卢象升。
其实,卢象升很清楚,无论在哪个朝代,私自组建军队,都是可大可小的事情。当时,他走出于一腔的热血,出于对皇帝的忠诚,才组建了天雄军,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后来的路子,卢象升也的确是这样走的。他自认为,自己上不负皇恩,下不负集民百姓,大丈夫行事,当之无愧。然而,现在,卢象升沉默了。
或许,他的天雄军,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就和张准的虎贲军是一个性质?只不过,他要比张准听话,又没有做出什么对朝廷不利的事情来,所以,崇祯才忍受到忍受到现在。说得难听一点,他就是一条对朝廷,对皇帝都有用处的狗而已。
当援救高阳城失利,朝廷需要一个人背负责任的时候,崇祯皇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他。因为,崇祯皇帝要为杨嗣昌腾出位置,只好是放弃他卢象升了。他只是朝廷的一条狗,随时都可以抛弃的。
想得更深一层,卢象升更加毛骨悚然。为什么朝廷要指令天雄军出战?为什么在出战之前,祖宽却突然调拨给洪承畴使用?白痴都知道,驰援高阳城,风险非常大,极有可能全军覆没。朝廷让天雄军去救援高阳城,莫非是想要借鞑子之手,除掉天雄军?由于祖宽不是天雄军的人,所以才会被临时调开?
至于崇祯为什么会放过自己,也不走出于仁慈而走出于各方面的压力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考虑。根据墨煜的说法,是张慎言和乔允升两人,不忍心看到他卢象升被凌迟才会慷慨解囊,筹集银两,买通了高起潜、陈新甲等人,为他说情,然后又疏通了其他各级关系,才最终保住了他的小命。
卢象升相信墨煜的解说。因为,他很清楚高起潜的为人高起潜要是没有收受贿赌,陈新甲要是没有收受贿略,绝对不可能为自己求情。因此,自己的小命,完全是买来的,和崇祯的仁慈无关。或许,崇祯对自己从来就不曾仁慈过。
只要想一想,卢象升都觉得自己真的很悲哀。从崇祯三年到崇祯九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他为了朝廷,为了皇帝陛下可谓是耗尽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试图为朝廷排忧解难,试图为朝廷将贼寇这个心腹大患彻底的平定下去,结果,得到的却是皇帝在背后的子个字“杀无*……”。
这得是多大的讽刺啊?自己得是多么的愚蠢啊?除了自己这么愚蠢的人,还有其他人会相信皇上对自己的信任吗?亏自己在家书里面,还说自己这一辈子从不后悔。可是,现在的卢象升,就隐隐约约有点后悔己“怎友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卢象升在内心里痛苦的喃喃自语。
被张准的最后这份奏章所引诱,卢象升的思想在一开始就上了歧路了。而张准需要的,正是他走上这条歧路。他的那份西贝货奏章,可不是张准自己炮制出来的,而是高弘图、张慎言、乔允升,还有其他几个特殊的人才一起琢磨出来的,最后亲自操刀的则是高弘图本人。
以他们三个诸葛亮的本事,合谋算计心神激荡的卢象升,他不上当才怪。
其实,卢象升要是可以冷静下来的话,是应该察觉到其中的漏洞了。比如说,要让高起潜和陈新甲为他求情,需要的银两一定不少,张慎言和乔允升两个,哪里来的那么多银两?还有,如果只是张慎言和乔允升要救自己的性命,张准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还有,自己既然出狱了,那回去南常州的老家,好好的安生静养就走了,为什么虎贲军要派人强行的将自己带走?
这些漏洞,都是张准的硬伤,无论怎么掩盖,都是无法瞒得住的,只要卢象升好好的冷静想一想,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对。
只可惜,现在的卢象升,思维完全混乱了,根本不可能冷静下来。崇祯皇帝在他内心形象的破灭,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几个月的时间,卢象升都无法适应过来。
看到卢象升木然的神情,张准就知道那份西贝货奏章生效了。在这个时候,他要做的,就是欲拒还迎,以退为进了。坚决不能透露任何想要招揽卢象升的念头。你要是试图招揽他,没准他会产生怀疑。要是自己拒绝他,甚至是讽刺一下他,打击一下他,卢象升反而不会有所怀疑。
是的,在某些时候,某些人,就是要采取这样的处理方式。所谓的欲速则不达,大概也是这样的意思。对于卢象升这样的人,就是要大火烧烤,然后慢火烘焙,慢慢的让他软化下来。因此,张准无动于衷的说道:“你还有两个时辰,就会血尽而死,你还是好好的平复心情,安心的上路!”
他不说话还好,这么一说,卢象升就有点憋屈了。本来,卢象升的性格里面,就有比较冲动的一面,否则,高弘图的这份西贝货奏章,也不会对卢象升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三个人精都算准了这一点的,结果,卢象升果然中计。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卢象升以前对崇祯,的确是太忠诚了,忠诚到不顾任何条件的地步。现在,崇祯皇帝的形象破灭,他的恨,也非常的强。这种恨,是万念俱灰的恨,是无法挽回的恨。
当然,因为惯性的原因,卢象升暂时还不会冲着崇祯皇帝去,去讨回自己的清白。他有的是发泄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指证他是逆贼的祖宽同志了。只见卢象升双目圆睁,咬牙切齿的说道:“不杀祖宽,我死不瞑目!”
张准冷冷一笑,满脸讥讽的说道:“卢大人,你要杀祖宽?你怎么杀?要我给你一把弯刀?来人,拿一把弯刀过来!我倒要看看卢大人挥舞着一把弯刀,单枪匹马杀到真定府去的本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1390
131391
131392
131393
131394
131395
131396
131397
131398
131399
131400
131401
131402
131403
131404
131405
131406
131407
131408
131409
131410
131411
131412
131413
131414
131415
131416
131417
131418
131419
131420
131421
131422
131423
131424
131425
131426
131427
131428
131429
131430
131431
131432
131433
131434
131435
131436
131437
131438
131439
131440
131441
131442
131443
131444
131445
131446
131447
131448
131449
131450
131451
131452
131453
131454
131455
131456
131457
131458
131459
131460
131461
131462
131463
131464
131465
131466
131467
131468
131469
131470
131471
131472
131473
131474
131475
131476
131477
131478
131479
131480
131481
131482
131483
131484
131485
131486
131487
131488
131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