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着千里镜,仔细的着天津卫北门的方向,果然看到十几匹快马从城里面出来。前头的一个人,张准依稀可以看出是吴三桂。这个吴三桂的消息,倒是灵通,得知自己在天津卫的附近,立刻从城里出来,也算是这家伙有心了。

    其实,对于吴三桂,张准始终是有戒心的。这家伙毕竟是历史上的大汉奸,又滑头得很,还是高起潜的干儿子。咦?为什么不说他是朝廷的人?主要是张准觉得,吴三桂对朝廷的效忠,根本不如他对个人的效忠。比如说,他对高起潜的效忠。

    吴三桂有个很典型的性格,就是谁给他好处,他就跟谁好。现在高起潜是他的义父,他自然是死跟高起潜了。但是,如果哪天高起潜无法给他带来利益了,他可能就要改换门庭了。或许,吴三桂自己,根本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事实上,吕布好像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错过什么。

    不过,张准一点都不担心吴三桂的陷阱。

    吴三桂想要包围他”那是不可能的,他只要冲到海边,吴三桂就傻眼了。事实上,张准相信”吴三桂绝对不会做这样的蠢事。这家伙的眼光是狠毒的。张准能感觉到,吴三桂一方面尽力的效忠高起潜,从这个大太监那里获取好处。另外一方面,则是尽可能的维持和虎贲军的关系,情况不妙,十有九会主动的投向虎贲军。

    “大人,吴三桂只带了十三人出城来。”

    陆伊典前来报告。

    “请他过来。”

    张准点点头淡淡的说道。

    吴三桂既然只带了十几个随从出城,显然是没有什么恶意了。不过,张准相信,吴三桂出城来,肯定不仅仅是和自己见面那么简单,搞不好,又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的插手了。

    “哒哒哒*……”

    片刻之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来到张准的面前。

    带头的,正是吴三桂。他今天很寻常的打扮,没有穿制服,更没有佩戴盔甲显然事先并不知道张准就在城外。得知张准的消息以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准备,穿着便服就出城来了。从这一点来说,张准还真是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

    “都督大人在上,下官吴三桂有礼了。”

    吴三桂规规矩矩的问好。

    “吴三桂,我们又见面了。”

    张准似笑非笑的说道。

    “都督大人难得来一趟天津卫下官想要在天津卫为大人接风洗尘,不过城里面难民众多,治安不好食物也匮乏,实在是拿不出手只好失礼了。以后有机会,下官再给都督大人补上。”

    吴三桂诚恳的说道。

    “哦?”

    张准笑了笑,轻轻的哦了一下。

    这个吴三桂,倒是会说话,知道自己不会完全信任他,不可能带着几十人就进去天津卫,于是就找了个由头,将此事掩盖过去。他这么一说,倒显得是他的错,而不是张准的小心谨慎。同一件事情,换不同的人说出来,感觉就是不一样啊。

    吴三桂从城里出来参见自己,礼节倒是非常的到位了,再加上这么一番说辞,张准也不得不佩服,这家伙的门面功夫的确很到位。就算来自后世的自己,明知道他是个大汉奸,人人得而诛之。但是在这个时候,想要狠起心来对付他,也有点困难,伸手不打笑脸人啊。

    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你有心了。”

    吴三桂急忙说道:“这是应该的,应该的。”

    张准挥挥手,让四周的人都退走,才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来见我,是有正经事的。”

    吴三桂摇头说道:“没有,没有。*……”

    张准目光熠熠的看着他,缓缓的说道:“真的没有?”

    吴三桂图眼神闪烁,吞吞吐吐的说道:“有人想跟大人……做点生起……做点生意……”

    张准深深的凝视着吴三桂。

    这家伙提到的有人,除了高起潜,应该是没有其他人了。在辽东军内部,能指使吴三桂帮忙办私事的,也只有高起潜了。只是做点生意,含义太广泛了,到底是什么生意呢?高公公身为辽东监军,位高权重,家产丰厚,一般的生意,他还不放在眼里。

    吴三桂感受到张准**辣的目光,有点承受不住,目光越发的游离不定,只好低声说道:“……就是…………一些中生意…………”

    张准不动声色的问道:“到底什么生意?”

    吴三桂慢慢的说道:“大人不妨从江南船运一些物资过来,经过天津卫,然后转运北京城*……”

    张准明白过来了。

    高起潜这是要发国难财了。

    因为漕运被截断,现在的北京城,物资短缺,导致物价飞涨,人心惶惶。套用后世一句流行的话,就是京师的人们,此刻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根据情报,京师目前的物价,至少是以前的五倍以上了。粮食等物资更是涨到了十倍以上。要是没有足够的物资补充,粮食等价格,还要继续飞涨。

    不过,北京城里面,富贵人家很多他们的银子不会少即使物价上涨,他们也能承受一段时间。高起潜就是要打这些富贵人家的主意。只要崇祯不迁都,只要崇祯不逃亡只要崇祯还在京城,这些富贵人家,就得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哪怕是一斤大米卖到一百文,也必须坚持下去。

    至于坚持不下去的民众,自然会选择逃亡,逃往江南或者是其他地方。京师目前实行的政策是不许外人进来,只允许里面的人出去。在京师无法忍受那只有向外逃了。因此,随着物价的飞涨,还会有更多的人逃离京师,逃亡四面方。

    但是,各位皇亲国戚,勋臣权贵,各位高官肯定是不能跑的。他们只有将自己积撰起来的银子,都拿出来,购买食物等物资,维持生活。这样一来,他们手里的金银财货就要转手了。高起潜就是想要将这些人的金银财货,都通过合法的手段,捞到自己的手上。

    这个死太监,做生意的脑子倒是灵活得很,居然这么快就发现了这个赚钱的所在。他怎么不去做生意,偏偏要来带兵呢?他这么一搞的确可以捞到一笔巨款,极大的充实自己的库房。京师的那些大户人家,还是很有家底的只要有办法让他们将家底都吐出来,这笔财富一定会非常的可观。

    在真*实的历史上李自成入京的时候,曾经通过各种手段,敲诈勒索到大量的银子。不过,有关李自成入京,到底搜刮到多少银子,准确的数字始终是个谜。有的说是七千万两,有的说是五千万两,有的说是三千万两,有的说是一千万两。

    张准估计,七千万两多半是不可能的,这个数字太骇人了。五千万两和三千万两的可能性也不大。当时的北京,不可能害藏这么多的白银。一千万两左右,那还差不多。不过,即使是一千万两,这个数字也相当的惊人了。要是可以将十分之一的钱财都转移到他张准的手上,就是一百多万两,他又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沉吟片刻,张准慢悠悠的说道:“我有什么好处?”

    吴三桂不假思索的说道:“三倍江南的价格!”

    从江南将物资,输送到京师,卖出三倍的价钱,这的确是不错了。当然,高起潜开出这样的价格,也是考虑到虎贲军的巨大优势。因为,渤海湾已经被虎贲军完全控制,漕运也被虎贲军截断,这门生意,除了虎贲军,别人根本不可能参与的。既然是垄断生意,利润自然高了。

    其实,张准首先想到的,乃是玉米、红薯这些东西。在没有东西吃的时候,玉米、红薯一样是充饥的食物。当京师里面的人饿坏的时候,玉米、红薯一样是美餐啊!张准盘算着,要是将玉米、红薯贩卖到京师去,这里面的利润,可要比从江南转运粮食大得多了。每石大米要卖到四五两银子,我每石玉米或者红薯,只卖一两或者二两银子,那也是不错的选择啊!现在周一鸣他们的手上,玉米、红薯之类的杂粮,可能会有几百万石。每石只卖一两银子,那也是几百万两啊!要是可以卖二两的话,达啊!

    随着青州府、济南府的各地,都大量的栽种玉米、红薯,虎贲军本身的粮食自给自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还会有大量的剩余。利用这些杂粮,赚取大量的钱财,刚好可以让虎贲军得到一笔外快。这些杂粮,虎贲军自己收购的话,一两银子就可以收一千几百斤,转手卖出去,就是几倍的利润。这样的生意,疯子才会拒绝。

    张准现在的确很需要钱。嗯,这是废话,这个世界上,有不需要钱的人吗?可能会有,但是张准一定不包括在内。现在的张准,需要大量的金钱,去发展海军,去建造更多的战舰,去训练更多的骑兵,去扩展更多的步兵,去生产更多的大炮,去建学校,去建医院,去开垦更多的土地,去吸纳更多的人口”“”

    张准目前在军事方面最耗钱的两个地方,一个是海军,一个就是骑兵了。海军是用钱堆出来的,暂且不说。骑兵的消耗,其实同样很大。王时德做过测算,一个骑兵的成本,基本上相当于五个步兵。战马的消耗其实要比人大得多。骑兵的其他装备也是很需要钱的。训练的时间也很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2432 62433 62434 62435 62436 62437 62438 62439 62440 62441 62442 62443 62444 62445 62446 62447 62448 62449 62450 62451 62452 62453 62454 62455 62456 62457 62458 62459 62460 62461 62462 62463 62464 62465 62466 62467 62468 62469 62470 62471 62472 62473 62474 62475 62476 62477 62478 62479 62480 62481 62482 62483 62484 62485 62486 62487 62488 62489 62490 62491 62492 62493 62494 62495 62496 62497 62498 62499 62500 62501 62502 62503 62504 62505 62506 62507 62508 62509 62510 62511 62512 62513 62514 62515 62516 62517 62518 62519 62520 62521 62522 62523 62524 62525 62526 62527 62528 62529 62530 6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