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对杨千强的叮嘱,只有简单的两句话。
“大人,我明白。”
杨千强谨慎的回答。
“好去”
张准点点头,挺直腰肢,敬礼送别。
铿字营的全体将士,也整齐的敬礼送别。
“河间府……”
送走杨千强以后,张准开始琢磨新的行动方案。
河间府,是鞑子聚集抢掠的人口和物资的主要所在,也是鞑子防守的重点所在。大部分的鞑子兵力,都集中在河间府的周边地区。鞑子下一步的行动,就是押送这些人口和物资,安全的退回塞外。因此,只要盯着河间府的那些人口和物资,就能够将鞑子抓住。
张准有两个行动方案。第一个,是直接攻击河间府,在杀伤鞑子的同时,将所有的人口和物资,都抢到自己的手上。第二个方案,就是等待鞑子押送人口和物资出塞的时候,在半路上拦截。两个行动方案,各有利弊,张准还需要仔细的衡量。
直接杀向河间府,就是正面和鞑子骑兵硬碰。这需要虎贲军有足够的骑兵,还要有强大的野战军团。要是在半路截击鞑子的运输队,则需要虎贲军有强大的骑兵队伍。无论是哪一个,现在的虎贲军,好像都还差一点儿。
“大人,紧急情报”
叶龙欣进来报告。
情报是徐青鸾派人送来的,内容很简单:
皇太极撤离了沧州,急匆匆的回去河间府了。
张准悄悄的皱皱眉头。皇太极回去河间府,这不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皇太极将亲自指挥押送人口和物资出塞的事务。在经历过多次的袭击以后,皇太极肯定不会再犯低级错误了。虎贲军要从他的手上,将人口和物资都抢回来,难啊
【求月票……明天是端午节了,恭祝大家节日快乐】
------------
第733章 都撵出京城! 【求月票!】
第733章都撵出京城!【求月票!】
(0733)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
四月份的第一天,崇祯照例是要去庙里上香的。既然上香,就要吃素。因此,中午,崇祯用的是最简单的素膳。虽然御膳房的太监们掌握着祖宗相传的成套经验,瞒上不瞒下,把一些冬菇、口蘑、嫩笋、猴头、豆腐、面筋、萝卜和白菜之类清素材料用鸡汤、鸭汤、上等酱油、名贵佐料,妙手烹调,味道鲜美异常,素中有荤,但是因为崇祯心中烦闷,吃到嘴里竞同嚼着泥土一般。
崇祯随便动动筷子,就不再吃,只把一碗冰糖银耳汤喝了一半。太监小心地撤去素膳,用盘子捧上一盅茶。因为是在斋戒期间,用的茶盅也不能有彩绘,而是用的建窑贡品,纯素到底,润白如玉,宋定窑更好。崇祯吃了一口茶,呆呆地望着茶盅出神。茶色嫩黄轻绿,浮着似有似无的轻烟。轻烟慢慢散开。
不知道为什么,崇祯眼前居然忽然出现了幻象,好像是看到了很多人。这些模糊的人像里面,有凶残的皇太极,有凶残的张准,有凶残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都好像要伸出手来,抢崇祯手里的茶杯。因为抢不到茶杯,张准干脆伸出手来,掐住了崇祯的脖子。
“啊”
崇祯惊叫一声。
“当啷”
崇祯手中的茶杯,掉落在大理石地面上,摔得粉碎。
四周的宫女、太监、道士等,急忙跪下,脑袋紧紧的伏在地面上,惶恐不安。谁也不知道,崇祯为什么手里好端端的杯子,居然会突然掉在地上。无论从哪个角来说,都是不吉利的。
“啊”
崇祯再次惊叫一声。
突如其来的摔碎茶杯的声音,将崇祯从幻象里面拉回来,眼前所有的人影,都全部消失了。他感觉自己的背后,好像有一阵阵的冷汗。他下意识的回头看看,发现自己的后面,怒目金刚正死死的盯着自己。看来,自己是遭受了意想不到的魔魇了。
崇祯自己推测,这个魔魇,多半是和之前在午门的血案有关。锦衣卫说将那些百姓都撵走了,其实是打杀了大半。这些实情都是张彝宪向自己报告的。张彝宪是东厂提督太监,向来和锦衣卫的关系都不是很好,只要有机会攻讦对方,肯定是不会错过的。
“难道是那些冤魂?”
崇祯的内心,暗自的狐疑,又有些惶恐。
神神鬼鬼的事情,谁也没有见过,谁也无法确定,神鬼真的存在,但是谁也无法确定,神鬼就真的不存在的。因此,大部分的人,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崇祯也是这样的心理。要是那些午门外被杀的冤魂,找上了自己,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骆养性”
“这个吴孟明”
崇祯习惯性的将责任,推到了锦衣卫两个指挥使的身上,认为是他们心存歹毒,自作主张,打杀了那些百姓,全然忘记了自己当天的杀意。他准备修省结束以后,就回去处置这两个家伙。
越是想着这些事,他越是不能在省愆居枯坐下去,心里好像有只猴子在不断的窜来窜去似的。最后,崇祯决定将三天的斋戒修省改为一天,而对这一天也巴不得立刻红日西坠,快回乾清宫去处理要务。潜意识里,崇祯总是感觉,自己要是不抓紧时间处理政务,以后恐怕就没有时间了。
由于常常睡眠不足,他禁不住在椅子上朦胧入睡。他做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梦,都与京师的难民有关。后来梦见成千上万的难民,包围在紫禁城的外面,呼天抢地的,还有人试图抢夺武器,攻打紫禁城。他一惊而醒,出了一身冷汗。他隔着窗子望望太阳,不过申末酉初,觉得白日悠悠,这一天竟是特别的长
一个近侍太监用银盆端来大半盆温水,跪在他的面前,另一个太监将一块素色贡缎盖在他的腿上,然后替崇祯将袖子卷起。像这样事情,平日都是宫女服侍,今日因为斋戒修省,宫女们不能跟随前来,只好全由太监来做。
尽管这些近侍太监都是十七岁的青年,面貌姣好,服饰华美,动作轻盈,崇祯仍不免觉得他们笨手笨脚,伺候得不能如意。他无可奈何,俯下身子洗了脸,轻轻地叹息一声。他究竟是为着太监们伺候得不如意而叹气,还是为着国事不遂心而叹气,没人知道。
当盥洗的银盆和盖在腿上的素缎拿走以后,另一个小太监走来,在面前跪下,双手将一个永乐年间果园厂制的嵌着螺铀折枝梅花的黑漆托盘举起来。崇祯从托盘上取下茶杯,漱了口,仍旧放回盘中,回头向另一个小太监问道:“王承恩在什么地方?”
那个小太监急忙回答:“启奏皇爷,王公公刚才来到文华殿前边值房中等候问话,因为皇爷修省事大,不敢贸然前来,奴婢也不敢启奏。”
这神秘的小木屋只供皇帝修省,不能谈论国事。崇祯想了会儿,决定破例在修省中离开一时,去文华殿问一问王承恩,然后回来继续修省。他向玉皇的神主叩了三个头,便走出木屋了。崇祯一到了文华后殿,向龙椅上一坐,便吩咐一个小答应将王承恩唤到面前,有点不安的问:“今日听闻京城有些不安的流言,你可曾听到什么?”
王承恩认真的说道:“回皇爷,不曾听到。”
崇祯皱眉说道:“崇祯崇祯,漂泊无根。张准张准,风调雨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5790
55791
55792
55793
55794
55795
55796
55797
55798
55799
55800
55801
55802
55803
55804
55805
55806
55807
55808
55809
55810
55811
55812
55813
55814
55815
55816
55817
55818
55819
55820
55821
55822
55823
55824
55825
55826
55827
55828
55829
55830
55831
55832
55833
55834
55835
55836
55837
55838
55839
55840
55841
55842
55843
55844
55845
55846
55847
55848
55849
55850
55851
55852
55853
55854
55855
55856
55857
55858
55859
55860
55861
55862
55863
55864
55865
55866
55867
55868
55869
55870
55871
55872
55873
55874
55875
55876
55877
55878
55879
55880
55881
55882
55883
55884
55885
55886
55887
55888
5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