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黑暗中,皇太极已经足足站了至少三个时辰,他一点都不觉得累。他觉得自己只有站着的时候才会舒服一点。事实上,皇太极很享受这种双腿麻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大脑,暂时性的停止运转,不去想太多不高兴的事情。
旁边的济尔哈朗有点心惊肉跳的,同时感觉到强烈的不安。因为,在皇太极站立的这三个时辰里,就是吃了三颗黑色药丸喝了三杯的清水。一个时辰一颗黑色药丸,这样的频率,让济尔哈朗感觉到非常的不妙。
因为,当初巫医送来药丸的时候,曾特别提醒过,说黑色药丸的副作用很大,不能吃得太多太频繁否则,对身体会有伤害。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昏厥,神智紊乱等症状。更严重一点,可能会导致直接死亡。
正常情况下每三天吃一颗就好,最多只能每天吃一颗。如果再多的话,身体就要受不了了。而皇太极今天一下子吃了三颗,而且还是连续吃的,济尔哈朗真担心,皇太极万一昏厥倒地大金军就要乱套了。要是驾崩……济尔哈朗不敢想了。
事实上,济尔哈朗能够理解皇太极的心情,也能够理解皇太极为什么要连续吃三颗黑色药丸。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阿巴泰的死。阿巴泰死了,这对于大金国上下都是非常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最主要是来自心理上的。
大金军上下都知道,阿己泰是勇冠三军的猛将,是阿敏之后最彪悍的贝勒。这样的猛将,几乎没有谁是他的三合之敌。阿巴泰的黄金杵,沉重而凶猛,一般的巴图鲁,都不敢上去和他碰撞。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说死了就死了,你说其他的大金军能不心寒吗?
连阿巴泰这么彪悍的人都战死了,有哪个大金军,自问是虎贲军的对手?就算是前锋营的勇士,也不敢夸下这样的海口。可以说,阿巴泰的死,击溃了大金军心理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感觉虎贲军,是越来越可怕了。
同时,北直隶这个地方,也是越来越可怕了。谁也不愿意呆在这么可怕的地方,大家都感觉,走得越早越好。
尽管由于皇太极的强力控制,目前的大金军,还没有出现什么混乱的迹象,然而,将士们想家的念头,却是越来越强烈了。好多人都在日夜的祈祷长生天保估,让自己平安的回到辽东。这个念头,就连济尔哈朗都感觉到是越来越强烈了。北直隶这个鬼地方,真的不能继续呆下去了。
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听到阿巴泰战死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集结军队,去找虎贲军骑兵报仇雪恨。但是,他们很快就冷静下来了。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去挑战虎贲军,是非常不明智的。他们的选,就是尽快的离开这里,回去辽东养精蓄锐。至于报仇,那是以后的事哦如果执意现在就要报仇的话,极有可能全部都葬送在这里。
济尔哈朗其实也想过报仇。但是,他的想法,很快就溃灭了。因为,这十几天,他们在河间府接到的,全部都是不好的消息。光是阿日斯兰公开和大金军分道扬镳了。其次,是阿巴泰战死了。再次,是宰桑布和跑路了。这次南略,几乎可以用丢盔弃甲,灰头土脸来形容。他们不是南下来抢掠的,而是纯粹来找虐的。
所有的残酷事实,都在表明,虎贲军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这张网的最终目的,就是皇太极。在剪除了大金军的枝枝叶叶以后,虎贲军肯定不会放过皇太极这个树干的。完全可以说,大金军南下以后,最危险的时候已经到来了。
偏偏皇太极在备受打击的同时,还要极力的忍耐着,不让自己显露出脆弱的一面来。济尔哈朗倒是宁愿皇太极狠狠的痛哭一番,泄内心的苦楚,要不,吐几口鲜血也是好的。只要能够将愤怒和悲伤都泄出来,那就是好事。
可是,皇太极一直都强忍着,没有哭,没有吐血,外表看起来就好像是没事人一样。但是,济尔哈朗明白,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皇太极同样如此。一旦皇太极忍耐不住,要爆了,后果就会十分的严重。
这一点,甚至连豪格都能感受到。为此,豪格专门回来河间府,建议皇太极赶紧回去。他的理由和岱钦差不多。要是现在不走,以后恐怕不走都不行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虎贲军的战斗力,肯定会越来越强大的。
“大单”
济尔哈瓣壮着胆子,轻轻的叫道。
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皇太极一声令下,大金军就可以立刻撤退。嗯,不能用撤退这个词,要用回家,又或者是从另外一个方向进,转进。
“传令!向通州进!”
皇太极冷峻的说道。
他的声音非常的清晰冷静,就好像是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济尔哈朗总是感觉,皇太极的语调,好像有些不对。但走到底不对在哪里,他又说不上来。他轻轻的摇摇头,叹息一口气,然后转身传令去了。
黑暗中,皇太极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轻轻的捂住自己的嘴角。片刻之后,他将手帕拿开,借着微弱的光线,看到手帕上有一滩的血红。他飞快的将手帕折叠起来,放入怀里,然后又好像是没事人一样了。
日葵
------------
第769章 不杀皇太极,誓不罢休!
第769章不杀皇太极,誓不罢休!
(o7
【今天的第三更送到】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平台。
在最近的半个月时间里,崇祯皇帝连续召集群臣在平台商议国事。可能是要借助平台的好运气,崇祯也喜欢上了这里。之前,他在这里宣布鞑子要撤走的好消息,结果引来了群臣的山呼万岁。
消息传到皇城外面以后,整个京师的百姓,都在山呼万岁,泪流满面。很多虔诚的老百姓,甚至自的到午门之前,向崇祯所在的位置叩头拜谢,不少人喜极而泣。这一刻,崇祯感觉自己这个皇帝,还是很受人爱戴的,干活就更加的充满力气了。
昨天晚上,崇祯只睡一个多时辰,早上就急匆匆的起来了。他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努力,只要自己不懈怠,老天一定会照顾自己的。在自己的带领下,明国一定可以过目前的难关,最终恢复以前的辉煌和强盛。他崇祯,朱由检,也将成为载入史册的一代明君。
不过,今天的平台应对,气氛有点凝重,言的人不多。崇祯皇帝自己的心情,也轻松不起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今天的话题,的确让人进退为难。今天讨论话题就是要不要放弃辽东,要不要让张准进驻锦州和山海关。
自从陈新甲提出彻底的放弃辽东,将主力调回关外,先扑灭陕西流寇,然后再从长计议的策略以后,崇祯皇帝的确有点心动了。他细细的盘算过,觉着这个策略,既可以牵制张准的虎贲军,又可以让朝廷腾出手来,集中兵力,节省钱粮,一举多得。基本上,崇祯皇帝在内心里,已经默许了这个策略。
然而,陈新甲的策略透露出去以后,却遭遇到极大的阻力,相当多的大臣都上疏反对陈新甲,甚至有人直言陈新甲丧师失地,卖国,要将他抄家灭族。在如此巨大的阻力面前,陈新甲的压力也很大。的确,放弃锦州和山海关,从另外一个角来说,的确有卖国的嫌疑。哪怕张准也是明国人,还是朝廷名义上的大都督。
最大的阻力,乃是来自辽东监军高起潜和蓟辽督师吴阿衡,反应最激烈的也是他们两个。两人在奏疏里面,都明确的表示,不愿意放弃锦州和山海关。他们还在奏疏里面,罗列了种种富丽堂皇的理由。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两人不愿意放弃锦州和山海关,根本的原因绝对不像是奏疏里面提到的那样伟光正。
他们在山海关好吃好住的,有坚城可以固守,其实承受的压力不算很大。最重要的,因为是处在鞑子的前面,他们的钱粮,都是优先补给的,这给了他们很多中饱私囊的机会。如果调回去打陕西流寇,还有没有这样的待遇,那就难说了。
史可法刚到兵部的时候,曾经仔细的统计过,辽东每年耗费的银两,都过二百五十万两。每年耗费的粮食,过五十万石。基本上占据了国库收入的七成以上。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朝廷还得东拼西凑,尽可能的满足辽东军团的需要。
为什么朝廷要如此的优待辽东军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旦辽东军团出现变故,鞑子就会长驱直入。之前杨廷麟曾经有奏疏,抨击整个明帝国的防务策略,甚至连死去的孙承宗都被抬出来,在朝廷一引轩然大*。最终,杨廷麟被逐出了京师。
但是,在史可法看来,杨廷麟的抨击,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无论是之前的孙承宗,还是后来的袁崇焕,都有严重的本位主义思想。他们只关注辽东的事情,只知道拼命的增加辽东的防御能力,却忽视了整个九边。结果,导致鞑子可以轻松的越过长城南下。
如果朝廷不是在辽东耗费了太多的钱粮,匀出一部分加强长城沿线的防务,鞑子也不会轻易的南下。事实上,宣府、大同、山西三镇的明军,全部的粮饷加起来,一年都不过一百万两,还不如辽东军团的一半。朝廷每年拨付给辽东军团那么多的钱粮,都真正用到实处了吗?白痴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陈新甲当杀”
“误国的狗奴才”
吴阿衡怒气冲冲的骂道。
“辽东耗费了国家无数的钱粮,却没有丝毫的利益。鞑子屡屡越过长城南下,辽东基本失去作用。与其继续让其行尸走肉,还不如撤销。既可以将兵力投入到实处,又可以节省钱粮。”
杨嗣昌当然要为陈新甲说话。
其他的大臣,基本上都在默然肃立。
撤军,有道理。
不撤军,同样有道理。
撤军,的确可以腾出手来,集中优势兵力,先击溃陕西流寇,然后再回过头来,寻找机会收拾张准。但是放弃了辽东,则张准在北直隶,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存在的机会。朝廷军队以后真的有实力收复锦州和山海关吗?很多的大臣,都深表怀疑。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1638
61639
61640
61641
61642
61643
61644
61645
61646
61647
61648
61649
61650
61651
61652
61653
61654
61655
61656
61657
61658
61659
61660
61661
61662
61663
61664
61665
61666
61667
61668
61669
61670
61671
61672
61673
61674
61675
61676
61677
61678
61679
61680
61681
61682
61683
61684
61685
61686
61687
61688
61689
61690
61691
61692
61693
61694
61695
61696
61697
61698
61699
61700
61701
61702
61703
61704
61705
61706
61707
61708
61709
61710
61711
61712
61713
61714
61715
61716
61717
61718
61719
61720
61721
61722
61723
61724
61725
61726
61727
61728
61729
61730
61731
61732
61733
61734
61735
61736
6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