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好咱们先去老鸦桥”
杜家屯其实也是一个军事要塞,就在西平堡的西南面不远。西平堡是罗一贯遇难的地方,罗冠阳对西平堡的周围地形,显然是非常熟悉的。而张准,刚好也要到这里去实地察看一番,正好是顺路了。至于请吃饭,以后有的是时间。吃饭还能比军务重要?
张准估计,这个罗冠阳,对于叛军,对于鞑子,应该也是非常憎恨的。显然,从他刚才的描述中,对辽东的明军,也没有什么好感,这是标准的虎贲军预备人才啊自己要是能将他收拢到麾下来,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独行客。
他或许不适合跟随虎贲军大部队行动,以他的个性,还有十几年的野外生活经历,只怕不适合过军队的集体生活了,但是做个夜不收头子,是一定没有问题的。在辽东,夜不收可是最危险的活,一般人是做不来的。这个罗冠阳最合适不过了。
“大人,你的安全……”
罗冠阳有点担心的说道。
“辽西的鞑子,应该不多?”
张准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
罗冠阳想了想,神色有点奇怪的说道:“大人你的消息还真是灵通,最近鞑子的哨骑,数量好像的确减少了一些。前几个月,鞑子的哨骑,都是一群一群的,在一片区域内,至少十几个人,只要一枚响箭射向天空,马上就能将其他的哨骑都叫过来。”
“但是,我今天遇到的鞑子哨骑,全部招来以后,总共只有五个人。以前,我都是挑选鞑子哨骑只有三个人一下才动手的,今天破了例,五个人就动手了。结果,鞑子还是很彪悍的,差点把我给吞掉了。幸好不是十几个鞑子,否则我肯定是见不到大人你了。”
张准内心自然清楚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鞑子在北直隶的战败,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鞑子后方的兵力,已经很紧张了,哨骑的数量,自然也跟着大减。不过,在这个时候向罗冠阳解释,反而费劲,还不如不解释。别人一直认为是皇太极打败了虎贲军,他能解释什么?微微笑了笑,张准随意的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就走”
罗冠阳也是个行动利索的人,爽脆的说道:“好走”
张准唿哨一声,所有的虎贲军战士,便做好了上路的准备。
罗冠阳的三个同伴,也翻身上马,准备出。在刚才,他们已经从魏大哥那里,得到足够的食物和清水,一个个都吃得饱饱的。他们甚至换掉了身上的皮衣,船上了虎贲军的备用单衣。他们的战马也得到了足够的盐水,补充散失的盐分。在喝了盐水以后,他们的战马看起来精神抖擞,充满了活力。其实,张准身边的备用战马数量,还是很多的,足够给他们轮换。
“哒哒哒”
很快,马蹄声就从闾阳驿向东边飞快的蔓延开去。
从闾阳驿到杜家屯,有一段的距离,战马飞驰大概需要半天的时间。路上,张准乘机向罗冠阳问起当年广宁大战的一些细节,罗冠阳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实,他知道的,基本和张准知道差不多,最多就是提供父亲遇难时的一些细节。因为,广宁大战的真相,基本上都公开了,并没有太多的黑幕。
“其实,广宁失守以后,这广袤的原野上,还是有很多勇士的。他们或者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继续和鞑子作战。可惜,他们得不到支援,都被鞑子全部清剿干净了。”
罗冠阳感慨的说道。
“哦?说来听听?”
张准好奇的问道。
“唉,说来话长……”
罗冠阳缓缓的解释起来。
明军在辽东的军队,的确很多,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在广宁战败以后,有很多的明军投降了鞑子,也有很多的明军撤退到了锦州,另外有一部分人,既没有投降鞑子,也没有退往锦州,他们决定自己单干,决定依靠自己的能力杀鞑子。
一直以来,辽东明军的基层官兵,对于上层指挥,都是非常不满的,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很多基层官兵都觉得,他们之所以连连战败,都是因为上头的瞎指挥。要是换一个高明的指挥官来,他们肯定不会总是打败仗的。在这种抵触情绪的支配下,辽东军闹饷、暴动之类的斗争,层出不穷。动静最大的一次,就是将毕自肃都囚禁起来了。这一次,他们决定抛弃上头,自己单独干。
在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确趁着战场的混乱,杀了一些鞑子。但是,随着努尔哈赤亲自到了广宁,随着鞑子加强对广宁周边的控制,他们的活动区域就越来越狭窄了,死在鞑子骑射手箭下的越来越多。偏偏这个时候,辽东的明军,拒绝对他们施加援手,听凭他们被鞑子屠戮,甚至拒绝他们重新归队,担心因此引来鞑子的奸细。最终,除了罗冠阳等人,其他人基本上都被消灭了。就算有活着的,应该也是下落不明了。
“唉”
张准听了罗冠阳的讲述,也只有微微苦笑一声。
在辽东的问题上,明国朝廷,的确是错误百出,做得很不够意思的。其实,辽东的汉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抗争,只是他们得不到有力的援助,最终才被鞑子镇压下去的。要是明国朝廷积极一点,给予的支援大力一点,鞑子想完全的控制辽东,还是比较困难的。
根据张准的认知,辽东汉民的抗争,从很早就开始了。天命六年(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鞑子进驻辽东以后,掠民为奴,加深了辽民的苦难。辽东军民一向勇于斗争,对鞑子当然是更加痛恨,因此尽管后金国汗、贝勒实行抗拒者杀、家口为奴的高压政策,滥施屠掠,血腥镇压,辽东军民仍然挺身而起,英勇反抗。就在辽阳失陷后金兵据城的恶劣处境下,城民也未俯帖耳甘做顺民,而是针对后金贪婪好掠的传统恶习,“放火焚家,锅、瓮、窗纸,尽皆毁坏”,以示抗议。
辽东军民和满族阿哈采取的斗争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以逃亡、起义为主。鞑子入辽初期,虽然各城明朝官将多已降顺,但广大辽民却高举义旗,英勇反抗。金国汗遣降将陈尧道为宽奠参将,同守备郭彦光、吕端招降四卫,行至镇江,古河屯民陈大等人,“不受伪命”,刺杀陈尧道三贼,“聚集三千人,歃血共盟”。
马虎山民任九,钖头山民金国用,马头山崔天、泰卓山、王恩绍等,“及东山矿徒”,“不肯降奴,各聚众以待大兵(明兵)”。盖州生员李遇春及其弟李光春等,“聚矿徒二千余人以守,奴使六人降之,遇春杀五人,其一人逸”。《明熹宗实录》卷十清朝官修的《明史》卷二百五十九也载称:“时金、复诸卫军民及东山矿徒,多结砦自固,以待官军。”
此后,镇江兵民起义,擒捉驻城游击佟养真父子,金兵往剿,“屯民结聚铁山拒之,奴仰攻,被伤三四千人”。广宁附近山区居民三万余人坚守山寨,拒不降金,复州民集议反金,约请明兵来援。各地武装斗争风起云涌,蓬勃开展。
逃亡,是辽东汉满人民采取的又一主要斗争方式,被掠为俘沦为阿哈的汉人,痛恨金兵的屠杀掳掠,纷纷大批逃走。他们有的逃入朝鲜,待机返明。天命六年五月,“逃入朝鲜者,亦不下二万”。七月,镇江民又有三万余人渡江,逃入朝鲜。努尔哈赤为此于七月致书威胁朝鲜国王说,“据闻我所获得之辽东之民,多有逃往尔国者”《满文老档?太祖》卷二十四。,务须送还,否则将结仇怨,于朝不利。
逃往沿海岛屿及渡海入山东的,也很多。天命六年五月,仅山东登州、莱州,就接渡辽左金、复、海、盖四卫官民男妇三万四千余名。毛文龙据皮岛,辽“民多逃岛中”,众达十余万。其他长鹿、石门等岛,也有大量逃民。
进入关内的兵民更多,天命七年22),已多达两百十余万人。此后,逃者仍然络绎不绝。比如,以天命年为例,这一年里,沙安峪等四村民众三千人,向明境逃去,清河、岫岩和河,都生了大批逃亡的事件,复州城民一万千余丁,欲尽数逃入明境。
辽东军民还采取了投放毒药等方式进行斗争。不少汉民投放毒药于井水,以药饲养牲畜,放毒于食品中,以图毒死汗、贝勒和旗官兵。后金刚打下辽阳不久,五月二十六日,便“觉明人于汗都之各井,投放毒药”。二十日,努尔哈赤到海州巡察,坐下吃饭,又现名汉人向井中投毒。
努尔哈赤不得不多次下达汗谕,告诫旗官兵谨慎心,明确指出,有人投毒于水,在盐中放药,以药养猪出售,谕令官兵不要在买猪当日宰杀,须过几天药毒散尽以后,才能宰食。用水用盐,都要格外心,仔细检视,对于买来的葱、瓜、茄子,以及鸡、鸭、鹅等,也要谨慎察看,防止中毒。
他还下达严谕,命令店铺主人,必须将店主姓名刻于石木上,立在店前,违令不办者,治以重罪。又禁革沿街流动售卖的摊贩,因为这些人常用毒药谋害旗官兵。堂堂一国之主,竟要下达这样的谕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可见汉民以投毒来进行斗争的行为,是十分频繁的,已经对后金统治者造成相当严重的威胁。
汉民还使用了其他方式,反抗后金统治,有的私藏兵器,违令不交,为起义作准备;有的藐视汗谕,收留“逃人”,清点人丁时又隐瞒不报,对抗搜捕逃人的严令;有的打死为非作歹的旗官将,惩治欺压人民的暴徒;有的还张贴书文,斥责努尔哈赤是“说尧舜之话,而心是桀纣之心”。
《满文老档》载录了两条辽东人民反抗斗争的总结性材料,一条是着重讲逃亡的问题。天命九年24)正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下令大杀“无谷之人”时,曾怒气冲冲地说:“应以无谷之人为仇敌”,因为,“盗牛马而杀者,火焚积谷及村中房宅者,皆系不耕田、无谷,不定居于家,欲由此地逃往彼处(明国)之光棍也。”《满文老档》编写者解释说:“得辽东后,汉人不定居,常逃走,从事奸细,而不勤力耕田,故怒而言也。”
这是得辽东以后第四个年头时的局面,不管汗、贝勒如何巧言劝诱和严格控制残酷屠杀,包衣阿哈和一般汉民,就是不定居,就是要逃走,逃,逃,逃,不断地逃,大批地逃,根本无法控制。
第二年即天命十年25),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下达长谕,列举辽民武装反抗事例说:我等得辽东之后,不杀尔等,不变动住宅耕田,不侵犯家中谷物而养之。如斯育养,不从。古河之人,杀我所遣之使而叛。马前寨之人,杀我所遣之使而叛。
镇江之人,捕我任用之佟游击,送与明国而叛。长山岛之人,捕我所遣之使,送往广宁。双山之人,约期带来彼方(指明朝)之兵,杀我之人。岫岩之人叛行,为魏秀才告。复州之人叛,约期带来明国之船。平顶山之人,杀我四十人而叛。
不念我养育之恩,仍向明国,故杀有罪地方之人。若念无罪地方之人,仍居其地,恐乱将不绝,因而移之,带来于北方。带来之后,住宅田谷,悉皆给与而养之。虽如此育养,仍放入奸细,受其劄付,叛逃而行者不绝。
今年,川城之人,耀州之人,以被令带其户来,遣人往明国,约期率兵前来。彰义站之人,以明兵来时将棒打女真,而准备棍棒。又鞍山、海州、金州、山,其周围各堡之人,皆放入奸细,约期引兵前来携之而去。
这次汗谕,清楚地表明了辽东军民武装斗争的普遍性和连续性,从全军进驻辽东开始,斗争就风起云涌,连续不断,迅扩展,遍及后金整个辖区。
尽管斗争十分残酷,满汉人民付出了很大代价,成千上万的起义逃亡者,惨遭屠杀,妻儿为奴,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但是鲜血没有白流,满汉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辽民大批逃亡,武装反抗,形成了“叛、逃甚多,乱”的局面,使得后金国中,城乡不宁,境内混乱,严重地影响了财力、物力和人力,威胁到统治者的根本利益,这也迫使努尔哈赤不得不推行“各守旧业”和“计丁授田”的新政策。
到皇太极登基以后,实行比较缓和的政策,放松了对汉人的高压,提拔了部分汉人为上层,同时采取多项的政策,给予汉民一定的权利,禁止鞑子随意的杀人。加上大金国的实力越来越强,明军的实力越来越弱,辽东汉民的反抗,才逐渐的从公开转为地下。既然下,就是说还没有停止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0241
60242
60243
60244
60245
60246
60247
60248
60249
60250
60251
60252
60253
60254
60255
60256
60257
60258
60259
60260
60261
60262
60263
60264
60265
60266
60267
60268
60269
60270
60271
60272
60273
60274
60275
60276
60277
60278
60279
60280
60281
60282
60283
60284
60285
60286
60287
60288
60289
60290
60291
60292
60293
60294
60295
60296
60297
60298
60299
60300
60301
60302
60303
60304
60305
60306
60307
60308
60309
60310
60311
60312
60313
60314
60315
60316
60317
60318
60319
60320
60321
60322
60323
60324
60325
60326
60327
60328
60329
60330
60331
60332
60333
60334
60335
60336
60337
60338
60339
6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