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佐渡岛以后,多尔衮还联想到了很多。佐渡岛的金子银子,固然是张准需要的。但是,张准需要的,恐怕不仅仅是金子银子吧。这里距离长崎比较远,郑芝龙的视线,可能不会注意到这里。幕府的实力,也主要是在***的西部,要是虎贲军在佐渡岛建立基地,然后向***的东部渗透的话,只要打着天皇的名义,或许可以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比如说,本州岛北部的出羽、陆奥两国,就是比较容易渗透和颠覆的对象。这两国本来和幕府的关系就不是很好。只要打着天皇名号,要他们和幕府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等幕府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后院起火了。
“这个张准,目光的确很长远啊!小小的佐渡岛,可以撬动整个***的局势!自己败在他的手里,也算不上冤枉!”
多尔衮不得不再次悄悄的感慨一声。
【求***!】
------------
第861章 衍圣公的麻烦(上)
第861章 衍圣公的麻烦(上)
(0861)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先给大家道歉,第859章的数学算错了,40吨应该是80万两,.80万两金子,兑换成银子,就是1000万两左右了。】
辽东,宁远卫。
张准站在宁远卫的城头上,举着千里镜仔细的打量四周,良久不语。海风不断的从海边吹来,带来清新的气息。然而,笼罩在宁远卫城头上的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却是始终都无法吹散。
在明末的历史上,宁远这个名字,真的是太熟悉不过了。这个名字,和一个叫做袁崇焕的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当初袁崇焕就是在这里,给了努尔哈赤当头一棒,直接将努尔哈赤打残废的。遗憾的是,努尔哈赤最后死了,却出现了一个更加厉害的皇太极。
如果说锦州和山海关之间,就好像是一条细长的扁担,那么,宁远城就是这根扁担的最中间。只要在这里轻轻一敲,这根扁担就有可能折断。因此,后来的明军督师,无论是谁接任,都会拼命的增强锦州、宁远、三海关等三地的防务,以防止出现意外。
放眼看出去,宁远城的周围,真的是太难看了。到处都是林立的碉堡,到处都是障碍物,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炮台。要说风景,这里绝对没有,就连脚下的土地,都好像冒着死亡的气息。随便往哪个地方的土地上抓一把,抓出来的泥土,都好像带着血腥味。
“轰隆隆!”
“轰隆隆!”
“轰隆隆!”
一阵阵的爆破声,不断的传来。
随着一声声的巨响,一条条的黑色烟柱,不断的冲天而起,让难看的宁远城,变得更加的难看。空气中夹杂着火药呛鼻的味道,又有大量的粉尘,要是没有海风的吹散,简直要令人窒息。
那一阵阵的巨响,一条条的黑色烟柱,都是虎贲军爆破组引爆**造成的。虎贲军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人,驻守这么多的碉堡,为了防止这些碉堡为敌所用,只好全部都炸掉。
“若城,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
张准放下千里镜,回头关切的问道。
“回禀都督大人,至少还要五天的时间。”
在张准的后方,肃然站立着一个神情彪悍,脸上有一道深深伤疤的年轻人。听到张准的问话,他立刻挺直身躯,肃穆回答。
他叫凌若城,以前是青龙军团的协领,现在是虎贲军陆军信字营指挥使。他脸上的伤疤,就是在北直隶的时候和鞑子激战留下的。鞑子的一枚箭镞,擦着他的脸过去,抠掉了至少三两肉。
信字营乃是最新成立的陆军四个营之一,不含军官,总共有1250名士兵。他们是张准专门从山东调过来,专门负责驻守宁远城的。因为虎贲军控制区域的不断扩大,需要的兵力越来越多,他们的战斗训练其实还没有完全结束,就被拉到战场上来了。
在新建了四个步兵营以后,虎贲军陆军目前总共有十八个步兵营,五个骑兵营,四个炮兵营,三个新兵训练营,总兵力已经超过五万人。加上海军、海军陆战队,虎贲军的总兵力,已经接近八万人。下一步的扩军计划,就是超过十万人了。
其实,从军事地理上来说,宁远城基本不需要驻守。因为,鞑子和蒙古人,现在都已经不可能进攻宁远,眼下的他们,自顾不暇呢,哪里还有时间来反攻虎贲军?信字营需要防备的,乃是驻守山海关的明军残留部队。
按照崇祯皇帝的诏书,虎贲军是要将山海关也接管的。然而,由于时间上的关系,山海关的明军,还没有全部撤退。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信字营就被调了过来,一边训练,一边监视山海关的明军,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抓紧时间!”
张准叮嘱着说道。
“明白!”
凌若城立正答应。
辽东军的撤退步伐,一直都比较缓慢,三个月的时间过去,还只是撤退了宁远城以东的部队。期间还发生了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导致大量的辽东军不愿意撤往内地。很多辽东军就地逃跑出来,参加了虎贲军。
崇祯皇帝一怒之下,将高起潜和吴阿衡都逮捕下狱,其实并不单单是因为张准占领了义州卫,让他恼羞成怒,而是一系列怒火的积压。将辽东军撤往内地,完全放弃辽东,这样的决心,崇祯其实很不好下,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就在他痛苦的做出决定以后,高起潜和吴阿衡,却没有能够扎扎实实的执行他的命令,没有将辽东军完整的撤往内地。辽东军的撤退,简直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汤不是汤,水不是水的,和崇祯皇帝的初衷,相差太远了。
崇祯希望辽东军的十五万人,都全部撤退到内地,不在辽东留下一兵一卒。谁知道,最后的结果却是,只有半数不到的人成功的撤退了。其他的半数,要么是投靠了鞑子,要么是投靠了虎贲军,这怎么让崇祯不生气?
为什么要从辽东撤军?还不是为了在完全的消灭陕西的流寇以后,聚集全部的兵力,对虎贲军动手?可是,高起潜和吴阿衡两个,完全将崇祯的计划搞砸了。
三四万的辽东军投靠了虎贲军,这等于是白白的壮大了虎贲军的力量。有了这三四万的辽东军参与,虎贲军的实力,肯定是如虎添翼啊!到时候,谁打谁还不好说呢?你叫崇祯怎么能不生气?他这不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
又急又怒的崇祯,在严厉的惩处高起潜和吴阿衡以后,下令放缓了撤军的速度。特别是山海关的辽东军,不能轻易的撤退。显然,在最后关头,朝廷似乎有些反悔的迹象。他们想要守住山海关,防止张准以后入关。
可惜,虎贲军都已经在天津驻扎了,北直隶也有很多的虎贲军,他们就算守住山海关,也没有大的用处。这样汤不是汤,水不是水的,两头不到岸,那也不是办法。最终,崇祯还是让山海关的明军撤退了。但是这样一耽搁,又白白的耗费了不少的时间。
“大人,高弘图、张慎言、乔允升三位大人来了。”
陆伊典忽然急匆匆的赶来报告。
“他们三个?”
张准明显的有些诧异。
高弘图、张慎言、乔允升三个人一起来找自己?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难道说,后方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他们一起来的?”
张准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深沉的问道。
“的确是一起来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3389
103390
103391
103392
103393
103394
103395
103396
103397
103398
103399
103400
103401
103402
103403
103404
103405
103406
103407
103408
103409
103410
103411
103412
103413
103414
103415
103416
103417
103418
103419
103420
103421
103422
103423
103424
103425
103426
103427
103428
103429
103430
103431
103432
103433
103434
103435
103436
103437
103438
103439
103440
103441
103442
103443
103444
103445
103446
103447
103448
103449
103450
103451
103452
103453
103454
103455
103456
103457
103458
103459
103460
103461
103462
103463
103464
103465
103466
103467
103468
103469
103470
103471
103472
103473
103474
103475
103476
103477
103478
103479
103480
103481
103482
103483
103484
103485
103486
103487
10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