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第四更送到!】

    陕西,.

    督师行辕,一片的安静。根本看不到来往的行人,连巡逻兵的身影,都悄悄的消失了。就连矗立的哨兵,都尽可能的让自己不要发出任何的声音。他们好像是矗立的雕像,完全凝结在哨位上。

    军营内的大旗,也都耷拉在旗杆上,一动不动。负责看守军旗的士兵,并没有特别的将军旗展开,以免军旗被风吹动的声音,惊动到督师大人。因为,大家都知道,洛阳被破的消息传来以后,督师大人的心情,就一直不是很好。

    有消息传出,收到来自洛阳的噩耗以后,督师大人就一直没有合眼,每天晚上,都站在滴水檐的前面,看着深沉的星空,一直看到天亮。有资格近距离和督师大人接触的人,都会发现,督师大人的眼眶,已经深深的凹陷下去,里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血丝。

    好多以前觉得督师大人很可恶的士兵,都忽然发现,他们的督师大人,原来也是很脆弱的,原来他也有深受打击的时候。想想也是,这么大的打击,换了谁都受不了啊!哪怕是崇祯皇帝都受不了。

    眼看就要彻底的剿灭陕西流寇了,眼看就要创造前所未有的功绩,眼看就要四海扬名,载入史册,却突然挨了一闷棍,被打得天旋地转,脑浆迸裂的,换谁都受不了啊!

    此时此刻,督师大人,洪承畴,正站在古老的督师行辕滴水檐的前面,有气无力的看着外面的一切。他脸色晦暗,眼眶里面布满了血丝,的确和外人描述中的模样非常的相似。

    事实上,洪承畴也知道自己的形象,一定很不好看,和他的督师大人的形象,非常的不合衬,可是,他暂时没有心思收拾。洛阳被破的消息传来,洪承畴感觉自己,一夜之间,好像老了十岁。他的雄心壮志,他的踌躇满志,都全部化为乌有了。

    张准的这次袭击,的确是太狠了,刚好打在了官军的七寸上。可以说,中原地区所有的官军,都被全部打蒙了。本来,在陕西,官军已经对流寇组织了多次的围剿,每次都杀死不少的流寇,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洪承畴自我感觉,只要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彻底的消灭流寇了。可是,偏偏就在这时候,噩耗传来了。

    现在,对于追击陕西流寇,洪承畴已经没有丝毫的兴趣。在这个时候,他就算是将陕西流寇都全部杀了,崇祯皇帝也不会放过他的。对于这一点,洪承畴是非常清楚的。洛阳被打破,问题不大。但是,福王被杀了,问题就比天还大了。

    洪承畴从军十几年,还是第一次听闻这样的噩耗。他已经无法回忆清楚,到底是谁给了虎贲军这样的机会,到底是谁在调兵遣将的时候,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不过,在这个时候,追究这些事情,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

    要想不束手就擒的话,就要未雨绸缪了。这里面的未雨绸缪,包括很多的意思。首先,是要隐瞒福王的死讯,以免崇祯皇帝发怒。其次,是要将洛阳丢失的罪责,推到别人的身上。再次,是要想好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自己到底有什么退路。

    “很奇怪,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洪承畴忽然悄悄的问自己。

    以前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对朝廷,会对崇祯皇帝,有这样的想法。以前的他,对于朝廷的命令,对于崇祯的诏令,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的。可是现在,他居然在想,自己要怎么样,才能避免朝廷的责罚,又要如何才能避开崇祯皇帝的追究,甚至,一旦朝廷责罚自己,自己要怎么办。

    难道说,自己也觉得,朝廷已经无以为继了?是要改朝换代了?难道说,洛阳的被攻破,已经让他心头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悄然落下,压垮了他的心理防线?难道说,老天注定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这天下,终究是虎贲军的天下?

    “督师大人,刘兴国回来了。”

    侍卫忽然进来报告。

    “叫他进来!”

    洪承畴急忙说道。

    “都督大人!”

    刘兴国大踏步的进来,跪地行礼。

    “起来,快说,情况如何?”

    洪承畴有点迫不及待的说道。

    刘兴国详细的介绍了和杨嗣昌会面的经过,特别提到了杨嗣昌昏迷的事情。杨嗣昌出兵龙门关,想要去找张准的麻烦,他也如实的报告了。不过,杨嗣昌出发前往龙门关以后发生的事情,他就不清楚了。因为那时候,他已经向潼关返回了。

    “知道了。”

    “你下去吧。”

    洪承畴不动声色的说道。

    “是!”

    刘兴国急忙行礼告退。

    “嘘!”

    洪承畴情不自禁的舒了一口气。

    杨嗣昌的反应,果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这个家伙,果然是个志大才疏,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心理承受能力却很差的家伙。到来中原战区以后,这家伙整天要杀这个,要杀那个,壮怀激烈,比谁都积极,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开始的时候,洪承畴还以为杨嗣昌真的有几分本领呢,没想到,杨嗣昌听说福王被杀,马上就心理崩溃了。这样的家伙,怎么能担当大任?不过这样也好,只要他知道害怕,知道生命的宝贵,他就会谨慎的和自己合作,将福王的死讯掩盖下去的。

    对于串通掩盖福王的死讯,洪承畴最担心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杨嗣昌,另外一个则是史可法。杨嗣昌是崇祯皇帝重用的人,崇祯皇帝对杨嗣昌,屡屡越级提拔,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洪承畴怕他一时“深感皇恩浩荡”,又或者是分不清其中的厉害关系,就将事情的真相捅给了皇帝知道。

    史可法则是个愣头青,不懂得人情世故,直来直去的,一点都不懂得转圜。福王的死,只要是人,都知道不能轻易的捅出去,可是史可法不在其中。这家伙,从来不怕承担责任。

    现在,杨嗣昌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就差史可法了。好在,史可法的身边,有王坤这样的老狐狸在。对于事情的严重性,王坤肯定是清楚的。因此,除非是史可法单独上奏,否则,两人的联名上奏中,不可能明确的提到福王的死讯。

    难得啊,真是太难得了。大明朝的***,好像从来都没有这么齐心的时候。以前,他们几个,总是你拆我的台,我拆你的台,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但是,张准将福王给杀了,他们反而空前的团结起来了,真是一个怪胎。要是大家以前就这么团结的话,还会有今天吗?可是,如果福王不死,他们会团结吗?

    “笑话。”

    “天大的笑话。”

    洪承畴自嘲的对着滴水檐外面自言自语。

    相信张准这个时候,一定在旁边悄悄的偷笑吧。他打破了洛阳,杀了福王,抢走了无数的财富,可是朝廷官军的反应,却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仿佛是默许张准这样做似的。在暗自偷笑的张准面前,洪承畴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小丑。

    可是,他有什么办法呢?他要是不这样做,就等于是将自己的脑袋,送到崇祯皇帝的屠刀之下。做小丑,总好过人头落地,还要背负一辈子的骂名吧。再说,要杀崇祯皇帝真的问斩自己,洪承畴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冤枉了。

    福王的死,洪承畴自认,自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绝对不是主要的责任,更加没有到被逮捕下狱,甚至是满门抄斩的地步。可是,他的想法,有用吗?关键还是崇祯皇帝的想法。

    崇祯皇帝要是将责任都归咎于他,他也只能是无奈的被动挨刀。想要不被动的挨刀,只有脱离崇祯皇帝的控制。换言之,就是换一个新的东家。

    “不不不,我怎么能这样想呢?”

    脑海里蓦然冒出更换东家的想法,让洪承畴感觉大汗淋漓,心头沉重得几乎要喘不过气来。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可怕了。作为朝廷的重臣,他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

    忽然间,洪承畴转过头来,看着深深的中堂。在中堂的正中,端端正正的摆放着一把古朴的长剑,剑穗是金黄色的。这就是崇祯皇帝一个月之前才赐给他的尚方宝剑。当日赐给尚方宝剑的情形,洪承畴还历历在目。

    当天,也是在潼关这里,洪承畴接到来自京城的诏书,他急匆匆的来到大门外时,送诏书的刘太监已经飞驰来到。按照通常惯例,皇帝的诏书交给内阁派官送来就行,用不着由宫中司礼监直接派太监送来。但崇祯对臣下一向多疑,纵然是对忠心耿耿、勋劳素著的洪承畴和孙传庭也不十分放心,所以他派了一名亲信太监捧诏前来,以便看一看将士们是否肯实力作战。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2481 92482 92483 92484 92485 92486 92487 92488 92489 92490 92491 92492 92493 92494 92495 92496 92497 92498 92499 92500 92501 92502 92503 92504 92505 92506 92507 92508 92509 92510 92511 92512 92513 92514 92515 92516 92517 92518 92519 92520 92521 92522 92523 92524 92525 92526 92527 92528 92529 92530 92531 92532 92533 92534 92535 92536 92537 92538 92539 92540 92541 92542 92543 92544 92545 92546 92547 92548 92549 92550 92551 92552 92553 92554 92555 92556 92557 92558 92559 92560 92561 92562 92563 92564 92565 92566 92567 92568 92569 92570 92571 92572 92573 92574 92575 92576 92577 92578 92579 9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