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偕众文武分两行跪在大门外边,刘太监跳下马,从背上取下黄包袱,捧在手上,由中间甬道昂然而入,穿过仪门,走进大堂,站立在匆匆摆好的香案正中。洪承畴率领众文武赶快跟着进来,重新跪下。

    刘太监向众人说道:“洪承畴、孙传庭听旨,其余文武官员退下!”

    等众文武退出以后,他打开黄缎包袱,取出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他打开匣子,取出一个黄绫暗龙封套,又从封套中取出诏书,朗朗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流贼祸国,九载于兹,万姓涂炭,陵寝震惊。凡我臣子,谁不切齿!逛来天心厌乱,运有转机。元凶巨恶,自相携贰,或次第授首于关中,或相继就抚于汉滨。革、左等观望徘徊于淮甸,老回回等铩羽局促于豫南,此皆待戮之囚,不足为朝廷大患。惟闯贼李自成,虽经屡败,凶焰未戢;孤军奔窜,仍思一逞。笼络有术,死党固结而不散;小惠惑人,愚民甘为之耳目。若不一鼓荡平,则国家腹心之祸,宁有底止!

    朕前已迭下手诏,谆谆告谕:务将闯逆一股,火速剿灭,尤须将闯逆本犯及贼妻高氏、巨贼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田见秀等,一一擒获,或予阵斩,断勿使一人漏网。尔洪承畴、孙传庭一向实力剿贼,卓著劳绩,朕甚嘉慰。其剿贼出力诸将,已饬吏、兵二部从速***升赏。兹再赐尔洪承畴尚方剑一柄,阵前便宜行事。并赐内帑银三万两,红丝表里各二百匹,赏功银牌五百副,供阵前奖功之用。

    于戏!凯旋饮至,古有褒功之典;执馘献俘,朕所望于今日。但有殊勋,朝廷不吝封侯之赏;倘负重寄,国法自有处罚之款。一旦将该股逆贼扫清,尔等即星夜率师勤王,不得瞻顾逗留,贻误戎机。钦此!

    诏书宣读毕,洪承畴和孙传庭叩头谢恩,山呼万岁。等洪承畴刚站起来,双手接过诏书,放在香案上,刘太监已经从身边一名小太监的手里捧来尚方剑,说道:“钦赐尚方剑,洪承畴跪接!”

    洪承畴赶快再跪下,双手接过尚方剑,又一次叩头谢恩,山呼万岁。他站起来把尚方剑捧到条几上,然后小心的双手托起来,摆放在中堂的正中央,以表示对崇祯皇帝的尊重。

    对于崇祯恩赐的尚方宝剑,洪承畴的确是非常满意的。因为,在前方的军事统帅里面,只有杨嗣昌有尚方宝剑。这让洪承畴感觉很不爽。杨嗣昌有尚方宝剑,就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这对于洪承畴来说,一种很明显的挑战。幸好,崇祯皇帝恩赐给了自己尚方宝剑,总算是和杨嗣昌打平了。

    随即,洪承畴和孙传庭开始向刘太监道乏,互相寒暄,并把刘太监让进花厅,吩咐准备酒宴。他们又回到大堂上,传进文武官员,宣布圣旨内容。大家跪下去叩头,山呼。感激和振奋情绪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每个人都决心在明日的大战中一显身手。

    事实上,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洪承畴的确是率军奋战,不断的向陕西流寇发起进攻。他连续重创陕西流寇,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诏书里面提到的李自成等人,都已经包围起来,只等着收拾残局了。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张准出现了。张准出现就出现,洪承畴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意外。当陕西流寇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孤注一掷,想尽一切办法向外界求援的。而曾经接受第三十七营封号的张准,就是他们最理想的求救对象。

    甚至,在潜意识里,洪承畴已经准备好了一定的兵力,来对付张准的袭击。如果张准率军前来陕西,他一定会叫张准吃不了兜着走的。张准想要将李自成等人救出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张准没有来陕西,只是袭击了洛阳。

    结果,张准的这个行动,将一切局面都改变了。官军的包围圈,瞬间崩溃了。被包围的陕西流寇,也纷纷逃窜了。官军的各路统帅,都无心恋战了。想不到啊,真是想不到。俱往矣,一切都是梦啊!

    “督师,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洛阳?”

    潼关兵备道丁启睿忽然进来,向洪承畴请示说道。

    丁启睿和孙传庭一样,都是洪承畴的心腹。唯一不同的是,孙传庭是在前线带兵作战,亲自和敌人对阵,丁启睿却是在后方统筹军粮和兵员,默默无闻的工作。一直以来,丁启睿的官职,都是兵备道。他从正五品的兵备道开始做起,现在已经是正三品的大员了。

    明朝的兵备道官员,有点特别。你要说他的权力不大吧,它又掌握着周边军队的粮饷。常识告诉大家,军队要是没有粮饷,那是根本上就不用打仗的。所以,军队对于兵备道,不得不保持一定的敬畏。即使是正一品的总兵官,遇到正五品的兵备道,也必须保持尊敬。否则,在粮饷方面,就极有可能遭受掣肘。

    但是,你要说兵备道的权力很大吧,又不见得,因为它很少亲临前线,自身的品级也不高。大部分的兵备道,都只是五品的官员而已。除了在武将的面前耍耍威风,在文官的面前,他们就是渣。一般的巡抚、总督、总理、督师什么的,都可以将兵备道当娃娃看。

    为了作战方便,以免自己的粮饷受到掣肘,每个比较牛逼的军队统帅,嗯,是文官出身的军队统帅,都会自带兵备道官员。好像丁启睿,就是洪承畴自带的。洪承畴去到哪里,他的官职就去到哪里。久而久之,就成了惯例了。

    “去洛阳?”

    “我们去洛阳做什么?”

    洪承畴木然的说道。

    “福王……”

    丁启睿欲言又止。

    “他已经死了。”

    洪承畴嘴里轻轻的吐出两个字。

    其实,从接到虎贲军攻克洛阳的噩耗开始,洪承畴就知道,福王一定是死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洪承畴无法解释。或许,是出于个人的直觉吧。洪承畴个人感觉,福王这样的人,在张准的面前,是绝对不可能活下去的。

    总之,无论怎么样,福王一定是死了。福王既然死了,那大军去洛阳,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不可能天真到,指望能够在洛阳抓到张准吧?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洪承畴从来都不喜欢这样的处事方式。何况,在这个时候,有比收复洛阳重要得多的事情,那就是串通各方大员,将福王的死讯压下去。

    “那我们怎么办?”

    丁启睿看看四周,低声的问道。

    这里的我们,不仅仅是包括洪承畴,还包括孙传庭、杨嗣昌、王坤、史可法、余应桂等一大群人。福王的死,他们全部都有责任。要想度过这样的难关,就必须串通好,大伙儿一起努力,将崇祯皇帝蒙在鼓里。因为压力很大,丁启睿晚上同样睡不着,眼眶里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血丝。

    “等。”

    洪承畴言简意赅的说道。

    的确,眼下的他,的确是只能等。反攻洛阳,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除非是有能力杀了张准。洪承畴有能力杀死张准吗?他自己都不看好自己。既然杀不死张准,那一切都是白搭。

    杨嗣昌带兵向洛阳靠近,其实是很愚蠢的举动。以他三万的湖广军,想要收复洛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十万鞑子都吃不掉张准,三万湖广军就想吃掉张准?别开玩笑了。

    就算是自己调集大军,向洛阳疯狂的反扑,最终将洛阳夺回来,他们会得到什么?他们得到的,只有大火焚烧过的福王府。到那个时候,福王的死讯,反而更加难以隐瞒,他们个个都要被撤职查办。

    “明白了。”

    丁启睿低声的说道,然后悄悄的转身去了。

    “滴滴答答!”

    “滴滴答答!”

    “滴滴答答!”

    忽然间,洪承畴听到奇怪的声音。抬头一看,发现居然下雨了。常年干旱的陕西地区,在这个冬天,居然下雨了。隐隐间,甚至有阵阵的雷声。洪承畴的眉头,忍不住悄悄的跳了跳。冬天打雷,不是好兆头啊!

    大滴大滴的雨点,不断的从天空落下,打在屋顶上,打在泥土里。雨点越来越密,雨势越来越大,天地间逐渐的变成了一片白色,十几丈之外,就是一片的迷蒙。片刻的功夫,屋顶的前面,就形成了一片片的水帘,地上的积水,也越来越多,整个庭院,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潭。

    “难道说,真的是要变天了?”

    洪承畴慢慢的伸出手来,让雨点落在自己的手臂上。

    冬天的雨点,感觉有点冷,刚好刺激了洪承畴有点麻木的心。他慢慢的将心思收回来,慢慢的回到飘天文学,并且有兴趣管理书评区的兄弟姐妹踊跃报名。谢谢!】


------------

第887章 洛阳的雨

    第887章 洛阳的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6963 46964 46965 46966 46967 46968 46969 46970 46971 46972 46973 46974 46975 46976 46977 46978 46979 46980 46981 46982 46983 46984 46985 46986 46987 46988 46989 46990 46991 46992 46993 46994 46995 46996 46997 46998 46999 47000 47001 47002 47003 47004 47005 47006 47007 47008 47009 47010 47011 47012 47013 47014 47015 47016 47017 47018 47019 47020 47021 47022 47023 47024 47025 47026 47027 47028 47029 47030 47031 47032 47033 47034 47035 47036 47037 47038 47039 47040 47041 47042 47043 47044 47045 47046 47047 47048 47049 47050 47051 47052 47053 47054 47055 47056 47057 47058 47059 47060 47061 47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