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华那边,也接收到了第一批的短火铳。

    事实上,张准现在感觉压力最大的,不是人手,而是粮食。

    当初,在王世新的地窖里面,缴获了十多万斤的粮食,尽管非常节约使用,还是不断的被消耗掉了。浮山城的农作物,不到十月份,是不会有收成的。现在才是七月份,还有足足三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总不能大家都饿肚子吧?因此,拨付部分的粮食帮助军户度过难关,那是必须的。

    然而,坐吃山空,这十几万斤的粮食,总有吃光的时候。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无法从外面买到大量的粮食,浮山城在**月,一定会出现粮食危机的。没有粮食,军户们肯定要造反。没有粮食,护卫队甚至都无法维持。粮食,粮食,要命的粮食啊!

    目前的山东,可没有多少粮食可以购买,就算能买到,价格也非常高,每石的价格,至少在一两五钱银子以上。东面是朝鲜,北面是辽东,西面是河南,更没有粮食。想要买到粮食,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江南。

    尽管北方乱糟糟的,灾荒不断,动乱不断,但是大明朝的江南地区,目前还算稳定。江南的粮食,每石价格大概在一两银子左右。海路运到山东,最多也就是每石一两二钱银子。问题是,谁会将粮食运到浮山城来呢?

    来自江南……

    只有薛知蝶的闺中好友了。

    张准于是来找薛知蝶,跟她商量,要她的闺中好友,从江南运一批粮食过来,自己按照市场价格购买。粮食的数量,自然是越大越好。薛知蝶这次出奇的合作,爽快的答应,她的闺中好友,可以从江南直接运来一千石的粮食,缓解张准的危机。当然,前提是,张准要有银子支付。

    幸好,张准现在还有一点银子。

    薛知蝶说道:“每石粮食一两二钱银子,不贵吧?”

    张准点头说道:“不贵。”

    这时候,墨煜那边,也开始有了成绩,

    灵山卫那边,得知浮山城这边,能够无偿的分到五亩田地,还不用缴税,都纷纷想办法逃到浮山城这边来。有杨国华等人带领的战船接应,逃亡的路上,更加的安全,自然吸引了更多的军户逃亡。

    负责统计人数的杨立仁,向张准简单的报告了一个数字,从六月二十二,到七月初五,总共是十四天的时间,就有五百多户的灵山卫军户,通过水路,逃到了浮山城,总人口接近三千三百人。墨煜因此小小的发了一笔横财。

    有了大量的劳动力,浮山城的垦荒工作,取得长足的进展。目前,浮山城控制的田地,已经达到六万多亩,比之前的三万多亩,足足翻了一番。据估算,浮山城还有五六十万亩的荒地可以开垦为田地。换言之,浮山城的人口,还可以大量的增加。

    随着人口的增加,浮山城内的商铺数量,也开始多了起来。米店和布庄,是浮山城内最热闹的商铺。手上有钱的军户,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个改善,自然是从吃和穿开始。此外,杂货店、农具店、绸缎庄、药材铺、当铺等原有的店铺,也纷纷重新开业了。

    王铭宇在七月初,收到了第一笔的商业税。尽管只有十多两银子,还不到精盐收入的零头。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商业贸易的兴盛,商业税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浮山城的人口多了,各种各样的事务,随即增多。很多大事都要张准拿主意,做最后的决定。结果,张准是忙得脚不点地。护卫队这边离不开,生夏宗那边也离不开,真狠不得有三头六臂,一天有二十四个时辰。

    七月初九这天,张准正在千户官厅审阅一些报表,钟无影忽然进来报告:“大人,外面有人求见!”

    张准头也不抬的问道:“什么人?”

    钟无影回答:“他自称是灵山卫过来的,叫做风扬易。”

    张准抬起头来,点头说道:“让他进来。”

    根据情报司传来的情报,灵山卫也有人在密谋造反,试图将灵山卫变成另外一个浮山城。但是,具体的情况,张准不是很清楚。情报司的工作,还没有渗透到灵山卫那边去,注意力都在莱州府和登州府呢。不知道灵山卫的人,为什么要来找自己?

    钟无影答应着出去了。

    很快,他领进来一个伤痕累累的汉子,大概三十来岁,神情悲愤,好像是遭受了什么打击。

    张准沉声说道:“你叫风扬易?我就是张准。有什么事,说吧!”

    风扬易一下子跪倒在张准的面前,大声哭叫:“大人,你快点救救我们吧!”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收藏和推荐都不太给力啊,兄弟们,继续支持我吧~~~~】

    ;
------------

第123章 向灵山卫进发

    (0123)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张准沉声说道:“你不要跪着,站起来说话。”

    风扬易好不容易才站起来,诉说事情的缘由。

    原来,张准在浮山所发动的暴乱,不可避免的波及到麻湾对岸的灵山卫。听说浮山所已经变天了,灵山某些军户的心思,也忍不住活跃起来。他们想向张准学习,发动暴乱,将灵山卫同样变天。

    大明朝末年的军户,生活的确非常的悲惨,吃不饱,穿不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前途一片的绝望。谁不想过上好曰子?谁不想锦衣玉食?谁不想荣华富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闹饷和发动暴乱之间,其实只有一纸之隔。关键是有没有胆量,有没有能力走出这一步。以前,军户们是不敢发动叛乱,也没有那个能力发动叛乱。卫所制特有的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副千户、百户、镇抚这样的军官体系,还是有一定的控制能力的。虽然这样的控制能力并不是很强,一般的小暴乱,还是能够镇压下去的。

    但是,这样的控制体系,在鳌山卫浮山所失控了。

    完全失控。

    彻底失控。

    张准带领浮山所的军户,不但发动了前所未有的暴乱,还成功的攻克了浮山城,杀四了原来的千户和各级军官,还成功的打退了官兵的反扑,建立了相当是军户们自己的政权,分田分地,还废除了军户的户籍身份,实在是令人向往。这样的先例,绝对让旁人心动。于是,灵山卫夏河寨前所的军户们,决心有样学样,步浮山所的后尘。

    大明朝在山东的每个卫,都管辖五个千户所,分别称为前、后、左、右、中等五个所,有时候又在前后左右中的基础上,再加上所在地方的名字。如浮山所,就是鳌山卫的前所,因此又叫浮山前所。雄崖所是鳌山卫的后所,因此又叫雄崖后所。这个夏河寨,同样是灵山卫的前所,因此又叫夏河寨前所。

    夏河寨千户所在灵山卫的西南方,处在莱州府和青州府交界处,距离北面的胶州、西北面的诸城、西南面的曰照等三县,距离都在一百五十里以上。可以说,灵山卫管辖之地,基本上是三不管地带。这片区域完全由灵山卫控制。在这片偌大的面积超过三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超过七万的军户,民户的数量可能还不到万人。

    灵山卫有四个千户所都在卫城的附近,只有这个夏河寨前所读力在外,距离卫城大约八十里左右,相当于从即墨县到浮山城的距离。因为夏河寨前所游离在外,在某些时候,自然成了没娘的孩子。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夏河寨前所军户们的生活,要比其他四个千户所更加的困顿,也是可以理解的。

    夏河寨前所总共管辖七个军屯,有人口五千左右。世袭千户吴杰,同样是个只知道鱼肉军户,不管军户死活的人物。他的手下,同样有几十个全副武装的家丁,是镇压军户们闹饷的主要力量。同时,吴杰还有个更大的依仗,就是所在的夏河城要比浮山城还要更加的坚固,外人轻易是难以攻破的。当年倭寇猛攻夏河城,打了好几天,愣是没有攻下来,最终不得不悻悻的撤退。

    其实,夏河城最出名的地方,并不是它本身,而是它附近的琅琊。无论是琅琊山,还是琅琊湾,又或者是琅琊港,又或者是琅琊台,又或者是琅琊国,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都是大大有名的。古代人一般都将琅琊当做是最东方,为此,秦始皇还专门在此修建了琅琊台祭海。

    夏河城就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修建起来的,带着浓郁的神话色彩。春秋时期,夏河城就是越国的首都。以后的琅琊郡,郡治也都在夏河城。夏河寨千户所是洪武年间设立的,在永乐年间又专门拨款加固,使得它在众多的千户所中出类拔萃,高人一筹。

    不过,夏河寨的军户们,对于夏河城过去的历史,可没有太多了解的兴趣。他们现在的感受,乃是生不如死。如果不起来反抗的话,悲惨的命运永远都不会得到改变。浮山所的例子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和勇气,他们不约而同的聚集在一起,决心发动暴乱,当家作主。

    风扬易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0553 80554 80555 80556 80557 80558 80559 80560 80561 80562 80563 80564 80565 80566 80567 80568 80569 80570 80571 80572 80573 80574 80575 80576 80577 80578 80579 80580 80581 80582 80583 80584 80585 80586 80587 80588 80589 80590 80591 80592 80593 80594 80595 80596 80597 80598 80599 80600 80601 80602 80603 80604 80605 80606 80607 80608 80609 80610 80611 80612 80613 80614 80615 80616 80617 80618 80619 80620 80621 80622 80623 80624 80625 80626 80627 80628 80629 80630 80631 80632 80633 80634 80635 80636 80637 80638 80639 80640 80641 80642 80643 80644 80645 80646 80647 80648 80649 80650 80651 8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