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实话,对于肉搏,张准的信心的确不大。如果护卫队和鞑子肉搏的话,会不会战败暂且不说,就算勉强获胜,伤亡一定非常大。一群才被训练了半年不到的小伙子,和那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出生入死十数年,死人堆里面滚出来的鞑子相比,战斗力根本就不是在一个档次的。勇气并不能完全取代战斗技能。指望护卫队在肉搏战获胜,绝不是一个指挥官冷静的行为。就算张准下定决心,用五条人命换一个鞑子,也未必能够做到。
但是,匠作坊的生产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工匠们已经连夜赶工了。张准现在唯一能够期盼的,就是鞑子慢一点到来。鞑子慢一天到来,虎贲铳的数量,就能增加二十支。慢十天到来,虎贲铳的数量,就能增加二百支。只要推延到月底,他就不用担心鞑子的袭击了。
忽然间,匠作坊的外面,传来耗子紧张的叫声。
“大人!”
“出事了!”
“鞑子来了!”
张准微微一怔,随即霍然站起来。
鞑子这么快就到了?
来得好快!
只看到耗子急匆匆的跑进来,嘴唇有些灰白,一见张准的面,就大声嚷嚷:“大人,不得了,不得了,鞑子打过来了!鞑子打过来了!”
张准沉声说道:“冷静点,慌什么?我在这里!你怕什么鞑子?鞑子在哪里?”
耗子使劲儿的咽咽口水,艰涩的说道:“在宣大一线!”
张准很想踹他一脚!
鞑子在宣府,你慌张个啥啊?
你这么一嚷嚷,别人还以为,是田横岛的鞑子,杀到了浮山城了呢!
但是,看到周围工匠的目光,张准才忽然明白。即使鞑子是在宣府,大家同样是惊恐的。原因很简单,山东地区有很多当年从辽东前线侥幸回来的老兵,还有很多从辽东地区逃出来的难民。对于鞑子的凶残,还有鞑子骑兵的战斗力,他们的印象,都是非常深刻的。这种深刻的印象,有时候并不是好事。
好吧,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一种深深的畏惧感。明军和鞑子的对抗,总是处于下风。每次打仗,明军自己都要死很多人,鞑子却没有死几个。这样一来,就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好像鞑子是不可战胜的那样。这种心理,有点类似后世男猪的恐韩症。尽管恨对方得要死,但是每次打起来,却总是失败。越是失败,恐惧的心理,就越是严重,都形成死循环了。
崇祯二年,鞑子居然绕过了锦宁前线,从科尔沁草原过来,直接越过长城南下,袭掠北直隶,围困京师。一时间,天下震动。很多人都觉得,鞑子是越来越难对付了。陕西民乱爆发以后,大明朝一片的风雨飘摇,外有建虏,内有民乱。不少人都觉得,这天下,恐怕是要换主子了。因此,只要听到鞑子入塞,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完蛋了,完蛋了,这个国家要完蛋了。
“坐下来。”
“慢慢说。”
张准对耗子说道。
耗子急忙坐下来,详细的报告鞑子入塞的相关信息。
鞑子是在七月初七那天,突然闯入大同、宣府一带的。不知道鞑子的具体兵力有多少,甚至连带队的是不是皇太极本人,都不清楚。因为没有人敢亲自去探查。蒙古人控制的区域,已经完全投靠鞑子,明军的眼线在大草原根本无法生存。鞑子入关以后,沿途的明军听说鞑子来了,一个个关门闭户,躲藏在城镇里面,连脑袋都不敢探出来,生怕引起鞑子的注意。
上次鞑子入塞,好歹还在遵化遇到总兵赵率教的激烈抵抗,被阻滞了两天的时间。但是,这一次,鞑子没有遭受到人任何的阻拦,无论去到哪里,都如入无人之境。沿途的明军,打的都是同一个念头:鞑子是来抢掠的,抢够了,自然会离开的。要是自己这个时候出去做出头鸟,一定会死得很惨。反正,根据多方面综合的情报显示,这一次鞑子入塞,声势比崇祯二年还要强大。换言之,鞑子的兵力,可能有三万人左右。
耗子收到的乃是不确实的消息。是从赵老八那边的渠道得到的。因为鞑子入塞,赵老八的主上,那个叫做孙维娜的女人,已经被困在了潞州一带,没有办法回到山东来。正是因为从她那里得到的消息,所以还算比较快,也比较准确。否则,按照外面的流言,鞑子都已经攻克了京师了。
“继续打探!”
“注意官方的消息!”
张准冷静的吩咐耗子。
耗子答应着去了。
张准用力的搓了搓自己的双手,缓缓的舒了一口气。
崇祯七年七月,鞑子第二次入塞,史实果然发生了。按照张准从后世了解到的资料,这次鞑子入塞,将满载而归。光是掠夺到的人口,就有二十多万,其他生产资料无算。这些人,将全部成为鞑子的奴隶。他们中的青壮,很快将被编入孔有德等人的“汉军旗”,被动的成为汉歼。在随后的战斗中,这些汉军旗,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抢掠到大量的物资,鞑子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通过这次入塞,蒙古各部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再次坚定了和满清八旗的联盟关系。蒙古原来投靠满清的,都是科尔沁草原的周围各部。现在,就连大草原西部的蒙古人,包括林丹汗的后代,都准备完全投靠后金了。这将使得满清的实力,更加强大。
其实,论绝对实力,蒙古八旗的战斗力,未必在满清八旗之下。满清八旗精锐不过数万,蒙古八旗精锐,同样有数万,两者加起来,足足超过十万。更要命的是,鞑子可以轻易的通过科尔沁草原,绕过山海关防线,出现在明军的侧后。从战略上来说,明军,从这时候开始,已经彻底的处于下风了。
还有最致命的一点。鞑子通过第二次入塞,再次确认,内地的明军,实在是不堪一击。每次入塞,他们都可以轻易的满载而归。因此,他们回去以后,很快又会卷土重来。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两年后,鞑子将第三次入塞。然后是第四次,第五次。鞑子的入塞区域,将一次比一次深入,最远的时候,甚至来到山东。到第六次入塞的时候,他们将控制燕京,正式宣布占领中原的花花江山。
面对鞑子的第二次入塞,还有明军的反应,张准也不得不微微感慨一下。几十万的明军,被几万的敌人,这样欺负,实在是前所未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加上汉军八旗,皇太极算是将满清的底子,真正的夯实了。只要不出现大的变故,鞑子的实力,依然会不断的增长。明军,已经没有回天之力。看来,要是自己不再努力一点,想要改变历史的进程,恐怕不太容易啊!
官方的消息总是姗姗来迟的。
又是三天以后,耗子才弄到了勤王诏书。
诏书曰:
朕未纳忠言,致使言路蔽塞,谄谀曰闻,佞幸专权,贪官得志。赋税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而今追思,悔之何及!今下诏罪己,励精图治,更革弊政,使天意回,人心悦。
然此际之乱,祸及社稷黎民,望诸公共讨之!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忠贞,当念太祖创业之艰难,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歼党,安我社稷!
望四海勤王之师,宣三边御敌之略,勿负朕意!直此危急存亡之秋,山河动荡之际,切望全[***]民努力报国,天下藩王率兵勤王,捍御边陲。草泽百姓,怀抱异才,可破格升用。才能卓越者,以将相待之!
凡我大明男儿,无论贵族平民,有志投军讨逆者,皆可去投军处报名。皇嗣若想领军上阵,可于御书房递折。藩王勤王,可自行发兵,行营安先例自建。此勤王之役,若胜,尔等舍身投军者皆为我大明功臣,封赏晋级,荫及妻儿。
……
“要是真的就好了。”
张准轻轻的放下诏书,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
不知道是谁起草的这份诏书,弄虚作假的成分太多,以为借此可以蒙骗天下人,结果是再次透支朝廷的信用。事实上,崇祯二年的勤王,已经伤透了地方大员的心了。就算是秦良玉这样的忠良,都只能默默的慨叹一声。这道诏书下来,有没有效果,还得两说。
首先,藩王起兵勤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皇帝对藩王的提防,基本上和鞑子是在同一个档次的。毕竟,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别的藩王去学当年的燕王。诏书里面尽管有藩王起兵勤王这样的语句,背地里,锦衣卫肯定会将所有的藩王,都看得更加的严密的。想要起兵,做梦吧!相信那些藩王也有自知之明,不会去触这个霉头。
其次,地方大员肯定要费思量。一个不小心,他们就要重蹈当年山西巡抚耿如杞,山西总兵张鸿功的覆辙。别功臣没做成,自己反而丢掉了姓命,还是丢在自己人的手里。有冤都没有地方申诉!说起来,这位耿巡抚还是天启朝著名的诤臣,因得罪魏忠贤而被判处过死刑,后因为崇祯继位诛灭阉党得免,对崇祯非常感激,因此入援京师很是积极。几乎是接到诏书的当天,就带兵出发了。
可没有料到,进入京郊后,山西援军第一天先是被安排驻守京东的通州,等第二天到了通州不等扎营,又接到命令去镇守京北的昌平,刚到昌平不等喘口气,又被命令调到京南的良乡,每天行军一百多里,把一支想要立功的生力军莫名其妙地拖得人困马乏,在此同时又不拨给任何给养。原来,兵部根本没有准备勤王军队的粮草。
又累又饿的山西援军终于忍无可忍,在京郊大肆抢掠,倒比后金军还祸害的厉害。崇祯皇帝大怒,将耿如杞、张鸿功全部下狱处死。山西援军兴冲冲而来,却落得如此下场,自然令人心寒不已。有这样的教训在前,还有哪个地方大员会积极的上京勤王?就算是点到名字,恐怕也要拖延一段时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0061
130062
130063
130064
130065
130066
130067
130068
130069
130070
130071
130072
130073
130074
130075
130076
130077
130078
130079
130080
130081
130082
130083
130084
130085
130086
130087
130088
130089
130090
130091
130092
130093
130094
130095
130096
130097
130098
130099
130100
130101
130102
130103
130104
130105
130106
130107
130108
130109
130110
130111
130112
130113
130114
130115
130116
130117
130118
130119
130120
130121
130122
130123
130124
130125
130126
130127
130128
130129
130130
130131
130132
130133
130134
130135
130136
130137
130138
130139
130140
130141
130142
130143
130144
130145
130146
130147
130148
130149
130150
130151
130152
130153
130154
130155
130156
130157
130158
130159
13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