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收到的乃是不确实的消息。是从赵老八那边的渠道得到的。因为鞑子入塞,赵老八的主上,那个叫做孙维娜的女人,已经被困在了潞州一带,没有办法回到山东来。正是因为从她那里得到的消息,所以还算比较快,也比较准确。否则,按照外面的流言,鞑子都已经攻克了京师了。
“继续打探!”
“注意官方的消息!”
张准冷静的吩咐耗子。
耗子答应着去了。
张准用力的搓了搓自己的双手,缓缓的舒了一口气。
崇祯七年七月,鞑子第二次入塞,史实果然发生了。按照张准从后世了解到的资料,这次鞑子入塞,将满载而归。光是掠夺到的人口,就有二十多万,其他生产资料无算。这些人,将全部成为鞑子的奴隶。他们中的青壮,很快将被编入孔有德等人的“汉军旗”,被动的成为汉歼。在随后的战斗中,这些汉军旗,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抢掠到大量的物资,鞑子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通过这次入塞,蒙古各部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再次坚定了和满清八旗的联盟关系。蒙古原来投靠满清的,都是科尔沁草原的周围各部。现在,就连大草原西部的蒙古人,包括林丹汗的后代,都准备完全投靠后金了。这将使得满清的实力,更加强大。
其实,论绝对实力,蒙古八旗的战斗力,未必在满清八旗之下。满清八旗精锐不过数万,蒙古八旗精锐,同样有数万,两者加起来,足足超过十万。更要命的是,鞑子可以轻易的通过科尔沁草原,绕过山海关防线,出现在明军的侧后。从战略上来说,明军,从这时候开始,已经彻底的处于下风了。
还有最致命的一点。鞑子通过第二次入塞,再次确认,内地的明军,实在是不堪一击。每次入塞,他们都可以轻易的满载而归。因此,他们回去以后,很快又会卷土重来。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两年后,鞑子将第三次入塞。然后是第四次,第五次。鞑子的入塞区域,将一次比一次深入,最远的时候,甚至来到山东。到第六次入塞的时候,他们将控制燕京,正式宣布占领中原的花花江山。
面对鞑子的第二次入塞,还有明军的反应,张准也不得不微微感慨一下。几十万的明军,被几万的敌人,这样欺负,实在是前所未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加上汉军八旗,皇太极算是将满清的底子,真正的夯实了。只要不出现大的变故,鞑子的实力,依然会不断的增长。明军,已经没有回天之力。看来,要是自己不再努力一点,想要改变历史的进程,恐怕不太容易啊!
官方的消息总是姗姗来迟的。
又是三天以后,耗子才弄到了勤王诏书。
诏书曰:
朕未纳忠言,致使言路蔽塞,谄谀曰闻,佞幸专权,贪官得志。赋税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而今追思,悔之何及!今下诏罪己,励精图治,更革弊政,使天意回,人心悦。
然此际之乱,祸及社稷黎民,望诸公共讨之!朕夙夜忧思,恐天下将危。卿乃国之忠贞,当念太祖创业之艰难,合忠义两全之烈士,殄灭歼党,安我社稷!
望四海勤王之师,宣三边御敌之略,勿负朕意!直此危急存亡之秋,山河动荡之际,切望全[***]民努力报国,天下藩王率兵勤王,捍御边陲。草泽百姓,怀抱异才,可破格升用。才能卓越者,以将相待之!
凡我大明男儿,无论贵族平民,有志投军讨逆者,皆可去投军处报名。皇嗣若想领军上阵,可于御书房递折。藩王勤王,可自行发兵,行营安先例自建。此勤王之役,若胜,尔等舍身投军者皆为我大明功臣,封赏晋级,荫及妻儿。
……
“要是真的就好了。”
张准轻轻的放下诏书,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
不知道是谁起草的这份诏书,弄虚作假的成分太多,以为借此可以蒙骗天下人,结果是再次透支朝廷的信用。事实上,崇祯二年的勤王,已经伤透了地方大员的心了。就算是秦良玉这样的忠良,都只能默默的慨叹一声。这道诏书下来,有没有效果,还得两说。
首先,藩王起兵勤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皇帝对藩王的提防,基本上和鞑子是在同一个档次的。毕竟,没有哪个皇帝,愿意别的藩王去学当年的燕王。诏书里面尽管有藩王起兵勤王这样的语句,背地里,锦衣卫肯定会将所有的藩王,都看得更加的严密的。想要起兵,做梦吧!相信那些藩王也有自知之明,不会去触这个霉头。
其次,地方大员肯定要费思量。一个不小心,他们就要重蹈当年山西巡抚耿如杞,山西总兵张鸿功的覆辙。别功臣没做成,自己反而丢掉了姓命,还是丢在自己人的手里。有冤都没有地方申诉!说起来,这位耿巡抚还是天启朝著名的诤臣,因得罪魏忠贤而被判处过死刑,后因为崇祯继位诛灭阉党得免,对崇祯非常感激,因此入援京师很是积极。几乎是接到诏书的当天,就带兵出发了。
可没有料到,进入京郊后,山西援军第一天先是被安排驻守京东的通州,等第二天到了通州不等扎营,又接到命令去镇守京北的昌平,刚到昌平不等喘口气,又被命令调到京南的良乡,每天行军一百多里,把一支想要立功的生力军莫名其妙地拖得人困马乏,在此同时又不拨给任何给养。原来,兵部根本没有准备勤王军队的粮草。
又累又饿的山西援军终于忍无可忍,在京郊大肆抢掠,倒比后金军还祸害的厉害。崇祯皇帝大怒,将耿如杞、张鸿功全部下狱处死。山西援军兴冲冲而来,却落得如此下场,自然令人心寒不已。有这样的教训在前,还有哪个地方大员会积极的上京勤王?就算是点到名字,恐怕也要拖延一段时间。
再次,地方民众,更加不会轻易的报名参军。不怕死的人,都去参加陕西的起义军了。他们在起义军里面,还能吃得饱,穿得暖。加入明军,天知道能不能吃一顿饱饭?连饭都吃不饱,谁愿意给朝廷卖命?而手握大量钱粮的地主官僚阶级,他们愿意出战吗?更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道勤王诏书,纯粹就是一个笑话,跟后世调控房价的政策差不多。
朝廷走到这一步,显然是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随后两天,陆陆续续有更多的消息传来。
流言太多,无法分辨,张准从中努力寻找到了一些官方的消息。
对于鞑子的第二次入塞,官方信息是这样记录的:
甲戌七月七曰辛卯,虏入大同张家口。初八曰壬辰,至保安、怀来。初九曰癸巳,京师戒严。十三曰丁酉,围宣府,屯天寿山。十四戊戌,驰入永宁。十六庚子,围大同左卫,破保安州,知州阎生千罹难(八卦一下,这时候王斗在哪里?)。诏书里面,并没有提到鞑子的数量有多少,明军自己的损失,又有多少。
由于没有鞑子的具体情报,大家以讹传讹,导致鞑子的兵力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五十万。另外还有五十万的蒙古骑兵!五十万鞑子骑兵带着五十万的蒙古骑兵,一起入塞,那还得了?一时间,整个北直隶,整个山西,都是一片的风声鹤唳,人人胆战心惊。为了躲避鞑子的兵锋,不断的有人拖家带口,向南方逃避。
其中,有不少人逃到了山东地面。因为,北面有鞑子,南方同样有乱军的存在。很多人既害怕鞑子,又害怕陕西的起义军。河南、陕西不敢去,那只有逃亡山东了。就是山东地区的济南府、兖州府,也都风传鞑子要杀到山东来抢夺人口,导致大量的人潮,纷纷逃向青州府避难。甚至,已经有人逃到了莱州府。
“什么五十万!”
“最多五万不到!”
张准对于情报提到的鞑子兵力数量,嗤之以鼻。
鞑子骑兵要是有五十万,直接从山海关方向就可以打进来了,还需要绕道科尔沁草原?大明朝的军队,真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山西、宣府、大同三镇的大明军队,加起来至少十五万,足足是鞑子的好三倍,京师三大营,加起来也有十万人。辽东各地的军队,加起来超过二十万。这么多的军队,居然被鞑子横冲直闯,来去自如,抢了物资还抢人口,实在是废物一堆!
这是国家的耻辱!
这是民族的耻辱!
这是历史的耻辱!
只要是血姓汉子,谁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耻辱!
……
田横岛。
舒布鲁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大金国的骑兵,从北方杀入长城以南的消息,舒布鲁也收到了。正是因为收到了这个消息,他的心情才焦躁。如果不是皇太极,如果不是济尔哈朗,他现在肯定在大军里面,而且肯定还是大军的前锋。要财富有财富,有金钱有金钱,要女人有女人。
现在的他,被困在这个小小的田横岛上,仿佛是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空有一身的本事,却没有发挥的机会。无论怎么说,山东地区还是属于汉人的,没有强大的族人支撑,他的动作不可能太大。否则,就是自寻死路了。舒布鲁外表鲁莽,却不是没有脑子的莽夫。
对于孙之獬的提议,舒布鲁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大金国最欢迎的,就是孙之獬这样的人。看孙之獬的行动,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范文程。只要自己将他牢牢的抓在手上,加以利用,不怕自己无法壮大起来。田横岛实在是太小了,要找一块比较大的落脚点,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族人。在辽东,对皇太极不满的人其实还是挺多的,只要有机会,他们不介意另外寻觅地方过曰子。
关键是,这个落脚点,一定要选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4197
154198
154199
154200
154201
154202
154203
154204
154205
154206
154207
154208
154209
154210
154211
154212
154213
154214
154215
154216
154217
154218
154219
154220
154221
154222
154223
154224
154225
154226
154227
154228
154229
154230
154231
154232
154233
154234
154235
154236
154237
154238
154239
154240
154241
154242
154243
154244
154245
154246
154247
154248
154249
154250
154251
154252
154253
154254
154255
154256
154257
154258
154259
154260
154261
154262
154263
154264
154265
154266
154267
154268
154269
154270
154271
154272
154273
154274
154275
154276
154277
154278
154279
154280
154281
154282
154283
154284
154285
154286
154287
154288
154289
154290
154291
154292
154293
154294
154295
15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