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要制造的武器,的确是叫做地雷,最原始的地雷。

    其实,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使用地雷了。公元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这是有记载的最早使用地雷的年份。到了明朝初年,中国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

    据公元1413年焦玉所著《火龙经》一书所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从这段文献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可惜,这种压发式地雷的制造技术,已经失传了,一般的工匠根本不懂得如何制造。周石文和罗大山自然不懂。

    到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枚非人工引爆的触发式地雷。在明代文献中,已有多种地雷的详细记载,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地雷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欧洲在15世纪末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

    然而,张准和工匠们研讨过以后,遗憾的发现,工匠们对于触发式地雷的制造工艺,都是一窍不通。如果张准要制造地雷,只能制造导火索式。就是说,将地雷埋好,然后将导火索拉出来,要引爆的时候,再点燃导火索。爆炸原理,其实和炸药包是一个模式。

    因为时间紧急,张准也没有办法和工匠们仔细的反复试验触发式地雷的制造,只能使用这种引燃式地雷。这种地雷的制造工艺,那就简单了。没有铁制的外壳,没关系。最大的水缸,见过吗?就是那种装水的大水缸,可以装十几桶水的。

    在水缸里面装满黑色火药,黑色火药的四周,装满各种各样的砖头、碎石、瓦片、铁钉之类的,增强杀伤力,然后用盖子盖好,将导火索拉出来,然后深深的埋在地下。这,就是一个超大型号的地雷。

    这样的满满一缸黑色火药,足足四五十斤,如果还加入一点氧化铜的话,炸出一个半径五丈(约15米)的大坑,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更大的杀伤力,还是强大的冲击波。这样的超大型地雷,一旦炸开,爆炸范围二十丈的人,就算不死,也要重伤。

    这样的大水缸地雷,张准做了三个。

    不是不想做更多,是因为备用的黑色火药不够了。

    浮山所的火药局,储存的火药,本来数量还算是挺多的。节省一点用,根本不用担心会供应不上。因为,发射米尼弹,只要一丁点儿的火药,比其他的火铳节省很多。每个士兵只要携带一斤的颗粒状火药,就能够用很久了。

    但是,一旦用来做地雷,火药局的存量,马上就被消耗了大半。要不是张准亲自来提取火药,火药局管事陈永信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么一整缸的黑色火药,足够整个护卫队的五百支虎贲铳坚持一天的战斗了。

    败家,实在是有点败家啊!

    但是为了杀鞑子,再败家也是值得的!

    看着亲手做出来的三个超大型地雷,张准踌躇满志。这三个大家伙,足可以将上百的鞑子送到西天佛祖那里去。看来,是有必要重点研制一下压发式地雷了。这玩意儿,对付鞑子的骑兵,可是相当不错的杀手锏啊!就算是三颗地雷里面,只有两颗爆炸,也足够鞑子骑兵喝一壶的。鞑子的人口数量摆在那里,死一个少一个,死上十来万,鞑子自己就完蛋了。

    七月二十七,孙灵锦前来辞行。

    这几天的时间,墨煜从他的身上套取到了不少的情报。基本上,可以确定,孙之獬这一次,的确是想要借刀杀人,利用鞑子来消灭浮山所。至于他和鞑子之间,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目前还不知道。以他一个七品的推官,这样的核心机密,肯定是接触不到的。

    孙灵锦诚恳的表示,请张准等他的好消息,他在三天后就返回。他反复强调这一点,显然,这是孙之獬的意思。孙灵锦说道:“三天以后,无论成与不成,敝人都将再次到来浮山城。”

    张准同样热情的说道:“三天后,我在这里欢迎孙大人。”

    孙灵锦目光轻闪,嘴角边露出一丝丝得意的冷笑,然后告辞离开。

    张准向墨煜点点头,表示赞许。

    当天晚上,护卫队第一协的150名战士,全部进入战斗岗位。其余的护卫队战士,则在浮山城严阵以待,随时增援。在这之前,毛家屯的民众,在天黑以后,就分散到其他各个屯了。现在的毛家屯,完全是空无一人的,所有值钱的物品,也都全部清空了。

    第二天白天,浮山城一切正常,谁也察觉不到什么异常的情况。入夜以后,张准亲自来到毛家屯。根据张准的推断,鞑子的袭击,极有可能在今明两天。如果今天不来,明天也肯定会来的。守株待兔,一定会有收获。

    七月二十八的晚上,月亮已经看不到了,只有依稀的星光。星光洒落在海面上,如同是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冰冷的光辉。海风不断的吹拂,海面寂静的有点诡异。数十双眼睛,密切的监视着海面上的动静。

    后半夜,毛家屯东边的海面上,忽然出现了两个黑点。跟着黑点渐渐的扩大,最终变成了两艘船。船只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正是两艘样子有点怪怪的猪肚船。

    鞑子!

    鞑子果然出现了!

    (未完待续)
------------

第159章 有敌自海上来

    一朵朵的黑云飘过来,遮住了全部的星光。

    天地间,迅速的变得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忽然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又传来了诡异的光亮,将眼前的一切景物,慢慢的浮现出来。或许,那是来自浮山城的火光。今天的浮山城,注定了通宵达旦,无人可以入睡的。

    两艘猪肚船显然没有察觉到有任何的不正常,它们好像是航行在海上的幽灵一样,慢慢的靠近了毛家屯的海岸。船上看不到丝毫的灯光,黑漆漆的,不知道鞑子下一步到底怎么行动。如果之前没有接到情报的话,肯定不会引起注意的。甚至,七月份还没有过去,极有可能被愚昧的民众,当做是鬼船一样看待。

    岸边水浅,大船是无法靠岸的,必须换乘到甲板上,才能到达岸边。猪肚船停下来以后,船上的鞑子,就开始忙碌起来。这时候,隐约可以听到一些叫喊声了。黑暗中,舢板慢慢的被放下来。舢板落在水面上,水花激荡,溅起轻微的水花。

    张准数了数,总共是五艘舢板。按照每艘舢板装载四十人计算,五艘舢板,就是二百人。换言之,鞑子的第一波攻击,兵力不会超过二百人,应该只是一半数量的鞑子。还有一半的鞑子,要等待舢板返回去接他们,才能上岸。

    这给张准带了一个考验,面对这二百人,怎么办?

    打,可以基本歼灭这二百人,让他们全部趴倒在海滩上。但是,别的鞑子,就有可能逃跑了。

    不打,则有可能被鞑子发现不对。鞑子不是笨蛋,如果发现毛家屯的民众都已经搬离了,他们肯定会意识到,这里面有蹊跷。要是鞑子被吓得马上退了回去,这场仗就是白准备了。

    杨国华、周正宇等人带领的战船,这时候还没有到达呢。要是他们提前到达,鞑子就会更早的发现不对。要消灭这两艘鞑子的猪肚船,就必须等鞑子都上岸了,而且被护卫队给缠住了,没有办法退却了,杨国华等人才能出现。到那个时候,鞑子的猪肚船,就算想要逃走,也逃走不了了。

    半渡而击?

    一网打尽?

    杨致远、郝林勇、杨子轩三人,都等待张准的吩咐。

    打不打?

    如果打,怎么打?

    “第三协留下,其他人,全部撤。”

    张准思索片刻,果断的说道。

    杨致远和郝林勇立刻传令。

    第一协和第二协的战士,迅速撤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5196 115197 115198 115199 115200 115201 115202 115203 115204 115205 115206 115207 115208 115209 115210 115211 115212 115213 115214 115215 115216 115217 115218 115219 115220 115221 115222 115223 115224 115225 115226 115227 115228 115229 115230 115231 115232 115233 115234 115235 115236 115237 115238 115239 115240 115241 115242 115243 115244 115245 115246 115247 115248 115249 115250 115251 115252 115253 115254 115255 115256 115257 115258 115259 115260 115261 115262 115263 115264 115265 115266 115267 115268 115269 115270 115271 115272 115273 115274 115275 115276 115277 115278 115279 115280 115281 115282 115283 115284 115285 115286 115287 115288 115289 115290 115291 115292 115293 115294 115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