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和杨敢生离开千户官厅,立刻向杨家屯赶去。
难怪大街上这么热闹,原来是杨锐锋要结婚了。
浮山城的十字长街上,全部都是人。长街的两边,都是密密麻麻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每一家的店铺门口,都围着不少的民众。甚至,有的店铺还有人在排队,也不知道是什么货物,这么畅销。在街道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流动商贩,推着鸡公车贩卖各色曰常杂货。鸡公车只要用一条板凳,将另外一头支撑起来,就是一个小小的货架。古人还是很有聪明才智的。
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斥着每一个路过的人的耳朵。张准从街道上走过,并没有降低这些声音。相反的,看到张准的身影,叫卖的声音好像更加的高了。那些商贩故意加大嗓门,高声叫喊,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要将张准也吸引过来。古代的商贩,不知道什么叫做广告,更不知道什么叫做促销,但是,他们潜意识的感觉到,要是张准能在他们的摊档上买一些东西,那他们的生意肯定会比之前更好。
自从张准在鳌山城大败鞑子,浮山城的商铺数量,再次出现井喷的现象。大量的商家,纷纷涌到浮山城,买地皮,起商铺,好不热闹。对于商家来说,开设商铺,利润固然重要,安全却也不能忽视。连基本的安全都不能保证,谈什么利润?鳌山城里面,商铺凋零,很大原因就是安全没有保障,随时可能受到鞑子的袭扰。所以,没有十分的必要,谁也不愿意在鳌山城开设商铺。但是,浮山城就完全不同了。
浮山城的安全,是有目共睹的。自从张准控制这里以后,前来闹事的各方势力,包括鞑子在内,都没有讨得好去的。尤其是在张准占领了鳌山城,并且大败了田横岛的鞑子以后,浮山城更是固若金汤。安全方面完全不必担心,这里的消费能力又强,各路的商家,自然要挤破脑袋进来。幸好,张准有提前规划,将浮山城的面积不断的扩大,否则,单单是一条十字长街,哪里能满足这么多商家的需要?
根据规划,从浮山城到杨家屯一带,大概十来里的路程,将全部变成城市。通向黑龙湾的水泥路,也从这里穿过。因此,道路的两边,全部都是规划中的店铺。张准一路上走来,看到不少的工人在干活。他们都是给商家起店铺的。现在是深秋,秋高气爽,气候适宜,雨水又少,最适合建房子了。他们当然要抓紧时间。
张准粗略的数了数,发现至少有十三家店铺在同时兴建。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还是沈家的店铺。沈家的记号非常的容易辨认,因为,沈凌菲将它做的特别大,隔着几里远就可以看到。沈凌菲果然是好大的手笔,他们沈家的店铺,比别人的,最少要大上两倍,简直是个巨无霸。颇有点后世超级超市的意味。
杨家屯很快在望,这边的人,要比浮山城更多更热闹。
在张准的身边,杨锐锋是个非常特别的人。他低调而专业。除了精盐的生意,其他的事情,他全部都不管。所以,无论是护卫队,还是城管司,都看不到他的踪影。只有张准召集生夏宗开会的时候,他才会出现。知道他名字的人已经很少,见过真人的就更少了。
但是,生夏宗内部的成员都知道,杨锐锋是结结实实的财神爷。张准的相当部分资金来源,就是从他那里源源不断的流进来的。护卫队的薪水、武器装备、抚恤金,城管司的各项开支,建设城市的资金,都是从他那里赚来的。因此,这样的一位人物,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他要结婚,自然会惊动不少人。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杨家屯是彻底的改变了模样。原来的茅草屋,已经全部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砖瓦屋。还有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大宅院。因为没有专业的建筑师指点,杨家屯新建的大宅院,看起来有些土里土气,不伦不类的。他们将崭新的砖瓦屋,一座座的互相连接在一起,以为这样就变成了大宅院。
事实上,真正的大宅院,并不是这样简单的连接起来的,而是有专门的设计,各处功能区是严格的区分开来的。接待客人的区域,主人居住的区域,下人居住的区域,都是严格分开的。厨房、仓储、牲畜、家禽、茅房等建筑,更是有严格的设置,不能乱来。甚至,哪一道门朝哪个方向开,都是有讲究的。
不过,这没有关系。对于杨家屯的父老乡亲们来说,有砖瓦屋住,已经是质的飞跃了。从茅草屋升级到砖瓦屋,他们已经很满足了。专业的大宅院,那是以后的事情。须知道,大宅院在以前,这可是大户人家的专利,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建造起来的。能够将砖瓦屋互相连接在一起,说明杨家屯的经济实力,已经是相当的强了。
在精盐生意中,杨家屯的父老乡亲,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现在的他们,基本上都成了骨干,成了精英。一般每个月都有三两银子以上的收入。如果一家几口人都从事精盐的生意,每个月的收入,可能有七八两银子,甚至有可能超过十两银子。这可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了。半年的时间下来,积累几十两的银子,盖一座砖瓦屋,那是绰绰有余了。
杨凯德家的砖瓦屋,自然是最先落成的。张准自然不能亏待自己未来的老岳父。同时,杨凯德家的砖瓦屋也是最宏伟的,浮山所别的什么没有,地皮倒是多的是。杨家的宅院,差不多有五亩地。二十多座的砖瓦屋,互相连接在一起,组成原始的大宅院。不过,大部分的房屋,还没有竣工,只有最先开工的前座已经可以入住了。现在,杨锐锋的婚礼,就在大宅院的前座举行。
大宅院的周围,早就水泄不通。
前来参加婚礼的,当然是生夏宗的各个骨干。王铭宇、刘航、侯山平、刘宝玉、杨立仁等人都在其中。王铭宇还客串了账房先生。还有其他各屯的一些代表。如毛家屯的代表毛顺江等。此外,那些从事精盐生意相关的,当然少不了。随着精盐生意的不断扩大,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就有几百人。他们的家属都来了,过千人是肯定的。
还有浮山所以前去过辽东的老兵,都被杨凯德全部请了过来。他们这些从辽东回来的老兵,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死剩种”,是老天不要,阎王爷不收的。这么一群人聚在一起,自然是热闹非凡。而且,这些老人,一般都带着各自的孙子孙女什么的,少的两三个,多的四五个,互相凑在一起,自然是说不出的热闹了。
这样的热闹场景,张准也是喜欢的。和自己刚刚穿越到来的冷清相比,的确是天与地的变化。想起当初的杨家屯,再看看眼前的杨家屯,当真是感慨万千,不堪回首。尽管百废待兴,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每个人的眼神,都是充满希望的。和以前的绝望麻木完全不同。只要有希望,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干活的热情。有希望始终是一件好事。
“大人来了!”
“大人来了!”
“大人来了!”
张准的到来,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纷纷的涌到张准的身边,想要最近距离的和张准接触。一时间,张准的周围,就被包围的水泄不通。一眼看过去,全部都是一张张的笑脸。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他们互相拥挤在一起,组成了层层叠叠的人墙,张准是连挪步都难了。
这时候,张准身边的卫兵,不得不板起脸来,吆喝着让前面的人让出一条路来。还要警惕的看着四周,防止有人暗杀。面对如此密集汹涌的人群,每个卫兵的身上,都少不得一身冷汗。幸好是在安全系数最高的杨家屯,要是在其他地方,他们肯定要建议张准不要去凑热闹了。
张准从鳌山城回来,就将独孤猎、杨伟国、钟无影、刘吉祥等狙击手都放了假,只带着朱承泰、宇文寒涛、边锋、何佳宁等四个狙击手到来。张准身边的狙击手,身份很复杂,他们除了是狙击手之外,通常还担任护卫的角色,有时候,他们还准备外派去当军官。比如说,杨伟国,就准备外派去做队正了。
面对不断涌上来的人群,四个年轻的狙击手,都情不自禁的冒出了冷汗。
大人受欢迎的程度,也实在是太厉害了吧?
哪里来的这么多人啊?
(未完待续)
------------
第246章 香风飘
(0246)何佳宁是个挺秀气的小伙子,眉清目秀的,眼神很是灵活。他打仗的时候,非常的沉着,平时也很少说话。在鳌山城保卫战中,他的战果是十二个,其中包括五个鞑子。他走在最前面,面对不断涌上来的人群,斯斯文文的叫道:“让让!”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人群还是不断的向前涌。
边锋将何佳宁拉到后面,自己亲自上阵。他和何佳宁完全不同,乃是五大三粗的魁梧大汉,浓眉大眼,手脚粗大的。如果张准不在,他就是身躯最高大的,他不断的扯着大嗓门叫道:“让让!都让让!”
结果,人群还是包围得水泄不通。
宇文寒涛和朱承泰不得不到前面去,一起合力,依然于事无补。没办法,四个人只好板着脸,端着上了刺刀的虎贲铳,大声吆喝起来。在刺刀的帮助下,四人算是勉力打开一条通道。纵然如此,后面的人群,还是不断的向上拥挤。就连张准都不得不承认,以后自己出席这样的场合,身边还是要多带几个人。
幸好,杨凯德、杨锐锋等人人,这时候也接到了消息,从那头过来,将张准接了进去。一行人来到大宅院的前面,杨映菡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她的神色,有些奇怪,有些羞涩,有些期盼,手里还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有三个酒杯。周围都是杨家的亲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少说也有三四十人,黄氏的几个外甥,也起其中。起哄的最热烈的,正是他们。
张准心知肚明怎么回事,来晚了,准备受罚吧!他落落大方的朝四周拱拱手,笑着说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来晚了,自动自觉的自罚三杯。来,拿酒来!”
杨映菡将托盘端过来。
张准也不迟疑,依次将三个酒杯端起来,一饮而尽。
“好!”
周围的人都鼓掌喝彩。
张准的爽快,果然是一如既往啊!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过瘾,那三个酒杯,明显是杨映菡做了手脚的,都只有小半杯的酒,三杯下去,张准一点反应都没有。要是满满的三大杯,张准说不定要被撂倒。不过,在这个时候,有谁敢跟杨映菡抢这个差事?何况,你小子是什么居心?将大人灌醉了,你想咋的?是不是辽东鞑子的歼细?你要是不知道他们两个的关系,那肯定是外地来的,想对大人不利……抓起来。
和杨家的亲戚打过招呼以后,张准又不断的拱手,和外面的宾客打招呼。一路打招呼,一路向屋里头走去。所过之处,自然是引起了周围的轰动。结果自然是不用问的,都是别人认得他,他认识的没有几个。但是礼貌上,还是要笑呵呵的,好像他真的认识眼前的人一样。不知道底细的人,还真的以为张准认出自己来了,倍感荣幸啊!
张准平时主要还是在军队里面呆着,即使在群众大会的时候能够看到一眼,也是匆匆一瞥。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远距离的见过张准而已。现在,近距离接触,很多人都深感荣幸。好吧,在封建时期,等级观念还是很深的。张准现在,是名正言顺的指挥佥事,说不定,很快就会变成卫指挥使。卫指挥使,那是什么概念?这可是正三品的高官啊!普通的军户,有多少机会可以近距离看到卫指挥使?
最后,在杨映菡的引导下,张准来到里屋的上房。越往里面走,客人的身份,就越高。张准熟悉的人也就多了,打招呼的时间就越长。李奉来、尹根盛、邹火鸣、周石文、罗大山等人都在其中。旁边的房间,还有很多辽东前线回来的老兵,都等着和张准打招呼呢。张准少不得也要和他们打个招呼,表示问候。能够从辽东前线活着回来的,不管有没有立功,个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最起码,是在鬼门关打了好几个转的。
和他们闲聊一会儿以后,张准被带了旁边的安静的厢房。这个房间明显是被杨映菡收拾过,专门用来招待张准的。家具都是新的,空间也相当的宽敞。难得的是,这里还相当的安静,不会被外面宾客喧闹的声音所打扰。为人上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愿意受到别人的袭扰,张准自然也不例外。
“你先歇一会儿,新娘子过来以后,再请你出去主持婚礼。”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1137
161138
161139
161140
161141
161142
161143
161144
161145
161146
161147
161148
161149
161150
161151
161152
161153
161154
161155
161156
161157
161158
161159
161160
161161
161162
161163
161164
161165
161166
161167
161168
161169
161170
161171
161172
161173
161174
161175
161176
161177
161178
161179
161180
161181
161182
161183
161184
161185
161186
161187
161188
161189
161190
161191
161192
161193
161194
161195
161196
161197
161198
161199
161200
161201
161202
161203
161204
161205
161206
161207
161208
161209
161210
161211
161212
161213
161214
161215
161216
161217
161218
161219
161220
161221
161222
161223
161224
161225
161226
161227
161228
161229
161230
161231
161232
161233
161234
161235
16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