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慎言皱眉说道:“北直隶一马平川,鞑子都是骑兵,来去自如,如何能防?官军的战斗力,你又不是不知道。除非是玉麟亲自率军镇守保定,否则,根本不要指望。”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张准的身上了。这同样是个巨大的变化。他刚担任登州府知府的时候,对朝廷还是挺有感情的。现在,他对朝廷的信心,是越来越不足了。对朝廷的印象,也是越来越差了。双方的距离,自然是越来越疏远了。

    张准笑眯眯的说道:“那就爱莫能助了。”

    张慎言狐疑的说道:“虎贲军真的只能守住青州府一线?”

    张准点点头,肯定的说道:“青州府中南部都是山区,不通骑兵,只有北部骑兵能够通行。南下的鞑子想要和登州城的鞑子会师,就必须走这条路。而青州城刚好在这条唯一的道路上。只要卡住了青州城,南下的鞑子,和登州城的鞑子,就休想有会面的机会。”

    张慎言满怀希冀的说道:“那……在别的地方,能不能卡住鞑子骑兵的进攻路线?”

    张准含笑摇摇头。

    张慎言终于按耐不住了,直截了当的说道:“玉麟,你要是有什么想法,就直接的说出来吧。我张藐山绝对不会拖你的后腿。你要是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我一定会支持你的。”

    张准缓缓的说道:“我的确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这个想法还的确需要藐山公的大力支持。”

    张慎言爽快的说道:“玉麟,你快说吧。只要能阻挡鞑子肆虐,避免百姓遭受鞑子的毒手,就算是赴汤蹈火,我也能做到。”

    张准轻轻的点点头,缓缓的说道:“藐山公严重了。我的想法很简单,鞑子既然要入寇,我们就让他入寇。既然鞑子要来山东,我们就让他来山东。在我们的家门口作战,我们总是要占点便宜的。”

    张慎言疑惑的说道:“让鞑子来山东?占点便宜?什么意思?”

    张准轻轻的说道:“我希望朝廷委任我来主持山东的军务。我会在山东设置足够的战场,将鞑子歼灭在山东的地盘上。鞑子来得越多,死得越多。”

    张慎言眼神微微一沉,皱眉说道:“玉麟,在这个时候,你还想着扩展权力,扩展地盘,是不是有点轻浮了?鞑子暴行,人神共愤,你就算不主持山东军务,也必须抗击鞑子啊!”

    张准慢条斯理的说道:“不行!要有效的歼灭鞑子,山东的军务,必须听我的!藐山公若是觉得有更好的法子,还请提出来。鞑子入寇,北直隶我没有能力防守,那里距离我太远。但是,我有能力,让鞑子在山东讨不了好去。前提是,山东的军务,必须听我的指挥。谁要是不服从命令,我会当场砍掉他的脑袋。”

    张慎言摇头说道:“这是不可能的,朝廷断然不会答应。”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想要保住山东,朱大典力有不逮,藐山公要是愿意看着数百万的百姓惨遭鞑子毒手,就当我什么都没说。要是藐山公觉得我有能力胜任,就请修书一封给懿安皇后,阐明此事。”


------------

第535章 改革大都督府

    第535章 改革大都督府

    张慎言顿时愣住,.

    张准居然在打懿安皇后的主意,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没错,懿安皇后张嫣对崇祯的影响力的确很大,要是她主动开口,崇祯或许会考虑。但是,张嫣同样知道,张准是反贼,一切行动,都是以推翻朝廷为目的的,她怎么可能答应张准的要求?她想让张准推翻自己么?

    再说,就算张嫣出面,内阁和六部也会积极反对的。还有山东的三个藩王,同样会强烈反对的。让张准主持山东的军务,就等于是让张准控制整个山东。一旦朝廷开了口子,山东就等于是没有了。你什么时候见过被张准吞下去的地盘,还有吐出来的?

    山东战略位置如此重要,张准要是控制了山东,就可以随时切断运河,断绝京师和明国北部军队的后勤供应。这样一来,整个明国北部,都要全部枯萎掉。这是万万不可以的。即使是最脑残的皇帝,最脑残的内阁首辅,都不可能答应张准这个狂妄的要求。

    高弘图深沉的说道:“我赞成玉麟统管山东军务。要是藐山觉得还有谁比玉麟更有能力抗击鞑子,还请提出来。要是没有,此事还请史可法大力促成吧。”

    张准轻描淡写的说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朝廷既然不急,咱们急什么?反正死的都是普通的百姓,朝廷紧张什么?”

    张慎言苦涩无语。

    他明白,张准是在将朝廷的军。我提出这么狂妄的要求,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我能保护这些百姓的安全。北国的百姓,就算没有五百万,三四百万还是有的。鞑子如果到来,这些百姓,必然遭受屠戮。你朝廷要是不能保护这些百姓,又不让我来保护,这样的朝廷,肯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张准的目的,就是要造反,就是要推翻朝廷。换言之,朝廷和虎贲军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朝廷想方设法遏制虎贲军的发展,虎贲军又何尝不是在千方百计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朝廷要是放任北国的百姓不管,任凭他们落在鞑子的手里。有这么好的借口,这么好的机会,张准怎么可能错过?只要稍微煽动一下,北国就会燃起熊熊大火,加入到反抗朝廷的行列。

    要是在以前,朝廷的京师和北国附近,重兵云集,一般的乱民,根本不可能起来闹事。只要有这个苗头,马上就会被镇压。但是,现在,有虎贲军的插手,有鞑子的即将入寇,事情顿时变得无比的复杂起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张慎言,也无法推断,这件事到底会如何发展。虎贲军这个大火星,落在干透的柴堆里,天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高弘图意味深长的说道:“藐山,你有更好的人选吗?”

    张慎言当然没有更好的人选。现在的他,感觉实在是太痛苦了。一方面,是朝廷的无能,还有无耻。这样的朝廷,的确让张慎言感觉越来越失望。一方面,是虎贲军的强大,是张准的咄咄逼人。这同样让张慎言觉得不舒服。你张准难道就不能牺牲一点,成全朝廷吗?好吧,这的确是过高的要求了。朝廷并没有给张准任何的实质性的恩惠,又怎么可能要求张准回报朝廷?

    无奈之下,张慎言唯有眉头紧锁,苦涩的说道:“朝廷那些人……唉!尸位素餐,尸位素餐啊!”

    张准若无其事的说道:“史可法到来浮山城以后,我会和他商量此事。要是朝廷答应,大善。要是不答应,我也会想办法撤退并安置北国的百姓,尽量减少损失。现在,我要和两位斟酌另外一件事情。关于大都督府的架构改组问题。”

    张慎言只好收拾心情,转移到下一个议题。

    在以前,张准一直都是用城管司、装备司、财政司等部门,来统管下面的关系,偶尔还参杂一下生夏宗。结果,前前后后的,成立了二十几个司。连专门生产精盐的都有一个精盐司。组织架构多了,自然不免有些混乱,很多司的职能存在重叠和交叉的现象。现在,虎贲军控制的地盘大了,事务也变得复杂了,有必要对权力架构进行改组,做到简练、高效、廉洁。

    既然朝廷给自己的职衔是大都督,张准也就按照大都督的名义来编排了。最耳熟能详的大都督府,应该是在唐朝,是军政合一的机构。历朝历代,对外扩张比较厉害的,应该要算汉唐。大都督府在扩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准也有很强烈的扩张**,因此,决定使用大都督府作为最高管理机构。

    唐代的大都督府一般设有:都督一人,从二品;长史一人,从三品;司马二人,从四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参军事五人,正八品下;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文学一人,正八品下;医学博士一人,从八品上。

    相对而言,明朝的官职设置要完善得多。事实证明,内阁和六部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封建管理架构。皇帝和内阁的权力互相制衡,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明朝曾经有过皇帝被抓的不光彩历史,但是并没有对明朝产生大的影响。土木堡之变和靖康之耻相比,后果是完全不同的。

    经过研究,张准决定以都督府作为军政合一的最高统治结构,自己担任大都督。大都督府下面管辖数个部门,分别是军务部、政务部、财务部、法务部、工务部等,分别负责不同的事务。

    军务部包括参谋部、情报司、猫眼司、装备司、医疗司、伤退司、后勤司、造船司等部门。参谋部主要负责虎贲军的组织、训练、指挥、作战等。情报司和猫眼司都是情报机关,负责搜集情报。装备司主要负责武器装备的研究和生产,包括炼铁、虎贲铳生产、火炮生产、火药生产等。

    医疗司主要负责医疗事务,包括建立卫生制度,收容伤病员等。伤退司主要负责伤残及退伍军人的安置,还要负责新兵的基本训练。后勤司自然是负责所有后勤物资的生产、集中、运输、管理等。造船司自然是专门负责海军战舰的设计、制造、维修等。

    军务部的总负责人,自然是张准本人。军权是绝对不能旁落的,只要是人都知道。没有人会跟张准争抢这个职务,除非是觉得自己活得不耐烦了。

    在各个司之外,军务部下属还有一个军事委员会,包括张准在内,总共有十三名委员。这些委员都是虎贲军的头头,包括各个军种的主要指挥官在内。杨致远、郝林勇、杨国华、周正宇等人都是其中的成员。有大的战事,张准会召集军事委员会的所有成员,一起讨论研究。

    政务部的架构比较复杂。政务部囊括了所有的政务、经济、科技方面的管理事务。下属的机构,包括内政司、精盐司、军田司、民田司、科技司等。政务部的组织架构,是最庞大的,人员也最多。

    按照张准的设计,政务部应该有一个尚书,数个侍郎或郎中。高弘图本来是尚书的最适合人选,他的大局感是比较强的。但是,高弘图本人坚持不担任公开的官职。因此,这个尚书的职务,暂时空缺。刘航、刘宝玉、侯山平、杨立仁等人,都是侍郎或郎中。职位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分工的不同。

    作为最主要的内政部门,政务部当然要有大量的骨干。田枫、刘广新、宋应升、宋应星、冯梦龙、张煌言、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徐正明等人,都是政务部的储备人才。其中,宋应升等人都担任了地方知县。莱州府知府王铭宇,登州府知府张慎言,都是政务部的直接下属。

    在政务部的下面,同样设置有一个政务委员会,包括张准在内,同样是十三名的委员。遇到重大的政务需要决策,会召集全部的委员进行商议。这些委员,当然是政务领域的骨干,包括张准、高弘图、张慎言、王铭宇、刘航、刘宝玉、杨立仁、侯山平、周一鸣、田枫、刘广新、杨锐锋等。

    财务部包括财政司、审计司。财政司主管财政收入和支出。审计司负责审计各项费用的开支。财务部的总负责人,当然是杨映菡了。杨映菡本身能力不是很强,因此需要多人协助。姬玉情对财务管理,也算精通,有她协助,杨映菡就不会感觉到吃力了。

    法务部包括法制司、监察司。法制司主要负责各项法令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如《均田令》、《军田令》、《户籍令》、《经商令》等。随着虎贲军控制区域的扩大,这些法令都要不断的完善。同时,针对新的情况,也要制定新的法律。张准准备用几个月的时间,制定一套相对简单的法律,然后颁布执行。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8337 58338 58339 58340 58341 58342 58343 58344 58345 58346 58347 58348 58349 58350 58351 58352 58353 58354 58355 58356 58357 58358 58359 58360 58361 58362 58363 58364 58365 58366 58367 58368 58369 58370 58371 58372 58373 58374 58375 58376 58377 58378 58379 58380 58381 58382 58383 58384 58385 58386 58387 58388 58389 58390 58391 58392 58393 58394 58395 58396 58397 58398 58399 58400 58401 58402 58403 58404 58405 58406 58407 58408 58409 58410 58411 58412 58413 58414 58415 58416 58417 58418 58419 58420 58421 58422 58423 58424 58425 58426 58427 58428 58429 58430 58431 58432 58433 58434 58435 5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