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教?”张准愣了愣,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闻香教已经消失了。白莲圣母有令,闻香教从此以后并入虎贲军。我们这些人,都成为了虎贲军的一员。”夏菲斯面无表情的说道。
马轶点点头,表示明白。
在鞑子即将发起第三次入寇之前,张准肯定会想办法解决闻香教的,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虎贲军要腾出兵力来对付鞑子的南叩,当然不可能由闻香教在背后扯后腿。现在看来,张准已经成功的臣服了闻香教,并且将闻香教的情报网,有效的纳入虎贲军的情报系统了。从长远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对于情报系统的建立,马轶是深知其中的艰苦的。猫眼司就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可谓是尝尽了其中的艰辛。由于是从一片白纸开始,猫眼司目前的情报网络,还非常的脆弱,伸出去的触角很少,能刺探到的有价值情报不错。现在张准将闻香教的情报网络加入进来,将极大的增加猫眼司的情报网络强度,增加情报网络的触角,可以刺探到更多的情报。
夏菲斯好像对马轶同样不感兴趣。闻香教和虎贲军的合并,是比较突然的。两者人员的完美融合,需要时间。他冷冷的说道:“我给你带来这个东西。”
说罢,从后面的屋子里,提出一个笼子来。
马轶的眉心,突然一跳。
信鸽!
白色的信鸽!
夏菲斯居然送来了信鸽!
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在没有信鸽之间,从沈阳将情报送回去浮山城,差不多要半个月的时间。要先走陆路,然后走水路,最后又走陆路。但是,有了信鸽以后,最多一天一夜的时间,情报就能够准确的传递出去了。更重要的是,他也能及时的收到来自张准的指示,不用担心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夏菲斯将笼子打开,将信鸽拿出来。在信鸽的腿上,绑着一个小小的竹筒。写好的情报,就是放在竹筒里面,然后封口,最后放飞信鸽即可。他谨慎的说道:“你写好情报以后,我来发出。十个时辰以后,信鸽就能顺利的回到山东。”
马轶点点头,兴奋的说道:“好!”
夏菲斯又说道:“根据上头的安排,最多每半个月发出一份情报。”
马轶点点头,表示完全明白。
他们两个,在沈阳都是提着脑袋的干活,一切都必须小心谨慎。这里周围全部都是鞑子,只要露出一丝丝的蛛丝马迹,马上就要完蛋。要是他们落在鞑子的手上,能痛痛快快的死去,绝对是求之不得的。说起鞑子折磨人的手段,即使是马轶,都不寒而栗。
不要以为信鸽在天上飞,鞑子就不会发现。其实,鞑子的眼神还是很厉害的。要是信鸽频繁的出现,不引起鞑子的警惕就怪了。而且,鞑子还从蒙古人那里弄到一些鹰。这些鹰经过训练以后,是会抓捕鸽子的。如果鞑子发现了信鸽,将鹰放出来,他们和山东的空中联系,很有可能被即刻切断。
马轶当即坐下来,开始细心的写情报。
他要写下的情报,还真是不少。
首先,是鞑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
根据拉哈——嗯,现在要叫喀尔楚浑了——透露的信息,鞑子的先头部队,在豪格的带领下,已经在十一月初三那天就出发了。豪格率领的鞑子先头部队,总兵力是五千人左右。他们将首先到达蒙古的科尔沁草原。在那里,豪格将会和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头人,商量进攻的路线。
蒙古的科尔沁(又有翻译叫做“哈喇慎”的)部落,是蒙古的几个大部落之一。科尔沁草原有着丰富的水草,养育了大量的蒙古人和马牛羊。有数据显示,科尔沁草原出产的战马,占蒙古草原战马产量的三成以上。同时,科尔沁部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特殊,刚好隔断了山海关内和辽东的关系。
一直以来,蒙古科尔沁部落,都是明国和建虏争取的对象。在以前,熊廷弼、王化贞时代,实行的都是拉拢科尔沁,共同对付建虏的策略。明军使用金钱,从科尔沁部落那里,高价收买鞑子的人头。每个人头按照三十两白银计算。因此,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是很积极和建虏发生战斗的,经常让建虏苦不堪言。
然而,这样的政策,在袁崇焕主政的时候,发生了改变。袁崇焕拒绝从蒙古人那里收取鞑子的首级。结果,失望的蒙古人,再也不跟建虏发生战斗了。建虏趁机派人拉拢科尔沁部落的蒙古王公,最终成功的将这个蒙古大部落,变成了建虏的坚实盟友。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孝端皇太后、福临的皇后都是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可见两者关系的密切。
鞑子每次入寇,都要请科尔沁草原的蒙古人担当向导和前锋。因为这里的蒙古人,对明军的防线,是了解得最清楚的。明军的大小动静,基本上都很难瞒过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因此,鞑子每次入寇,都能选择明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然后一举破之。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其次,是鞑子出征的兵力,最终确定在四万六千蒙古骑兵,二万四千鞑子骑兵,然后加上一万的土著,五千的汉军旗,五千的朝鲜仆从军,总兵力是九万人。这样的兵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比鞑子前两次入寇的总兵力加起来还要多。
在这雄厚的兵力里面,蒙古人显然是担当了主力前锋。蒙古骑兵的数量,几乎是鞑子骑兵数量的两倍。此外,汉军旗也出动了。率领汉军旗出动的,正是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前两次入寇,汉军旗都没有跟随。
汉军旗出动,意味着鞑子骑兵的战术,可能有所变化,可能有更多的明军将领,会被成功的诱降。现在的明军,士气非常的低落,如果被鞑子团团包围,然后又有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出面,极有可能会献城投降。
再次,是皇太极亲自率军远征。
对于第三次入寇,皇太极非常的重视,除了委任豪格为前锋之外,自己也亲自披甲上阵。正黄旗的精锐,皇太极带走了大部分。留守沈阳的,乃是代善和阿济格。在山海关前线的,依然是正红旗和镶红旗。
皇太极亲自上阵,意味着鞑子的确是要大干一场了。无论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皇太极都要努力的将多尔衮和多铎救回来。否则,对他的声誉,将是前所未有的打击。
再再次,鞑子在辽东的留守兵力,还是比较雄厚的。
得益于大量的蒙古骑兵助阵,鞑子的兵力,显得比较充足。目前,鞑子在辽东的兵力,还有三四万人,还有两万以上的蒙古骑兵。此外,还有陆续到来的土著。还有部分的朝鲜仆从军。
马轶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张准,不要在这个时候盲目的进攻辽东。还是要想办法将鞑子的有生力量,消耗掉更多一点,再大举反扑辽东比较好。鞑子在自己的老巢,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同时,马轶对于蒙古人表示了高度的担忧。蒙古人要是始终和鞑子关系如此亲密的话,将会给鞑子增添不少的战力。因此,要是能够离间蒙古人和鞑子之间的关系,从战略上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利的。
“我写好了。”
片刻之后,马轶放下笔,缓缓的说道。
“嗯。”
夏菲斯点点头,将情报接过来,细心的卷好。
其实,白纸上没有任何的字迹,就算鞑子发现,如果没有相应的显字技巧,也发现不了上面的信息。
夏菲斯将卷好的纸条塞入竹筒,然后用火漆封好。全部都弄好以后,他将信鸽捧在手里,悄悄的走到外面,看看四周,发现没有人,便轻轻地一松手。
“扑棱扑棱!”
白色的鸽子,迅速的振动翅膀,向上天飞去,很快就消失在南边的天空中,再也没有丝毫的痕迹。
看着逐渐消失的信鸽,马轶的心,渐渐的热切起来。
鞑子的战争车轮已经开始滚动,虎贲军做好准备了吗?
------------
第561章 做男人,不能厚此薄彼!
第561章 做男人,不能厚此薄彼!
张准当然想早点做好准备,以积蓄更多的力量,.但是,似乎有很多人不愿意张准做好准备。各种各样的情报都在表明,更多的麻烦,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河间府笼罩过来。京师附近的明军,都有暗中调动的迹象。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651
48652
48653
48654
48655
48656
48657
48658
48659
48660
48661
48662
48663
48664
48665
48666
48667
48668
48669
48670
48671
48672
48673
48674
48675
48676
48677
48678
48679
48680
48681
48682
48683
48684
48685
48686
48687
48688
48689
48690
48691
48692
48693
48694
48695
48696
48697
48698
48699
48700
48701
48702
48703
48704
48705
48706
48707
48708
48709
48710
48711
48712
48713
48714
48715
48716
48717
48718
48719
48720
48721
48722
48723
48724
48725
48726
48727
48728
48729
48730
48731
48732
48733
48734
48735
48736
48737
48738
48739
48740
48741
48742
48743
48744
48745
48746
48747
48748
48749
48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