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

    白色的信鸽!

    夏菲斯居然送来了信鸽!

    这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在没有信鸽之间,从沈阳将情报送回去浮山城,差不多要半个月的时间。要先走陆路,然后走水路,最后又走陆路。但是,有了信鸽以后,最多一天一夜的时间,情报就能够准确的传递出去了。更重要的是,他也能及时的收到来自张准的指示,不用担心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夏菲斯将笼子打开,将信鸽拿出来。在信鸽的腿上,绑着一个小小的竹筒。写好的情报,就是放在竹筒里面,然后封口,最后放飞信鸽即可。他谨慎的说道:“你写好情报以后,我来发出。十个时辰以后,信鸽就能顺利的回到山东。”

    马轶点点头,兴奋的说道:“好!”

    夏菲斯又说道:“根据上头的安排,最多每半个月发出一份情报。”

    马轶点点头,表示完全明白。

    他们两个,在沈阳都是提着脑袋的干活,一切都必须小心谨慎。这里周围全部都是鞑子,只要露出一丝丝的蛛丝马迹,马上就要完蛋。要是他们落在鞑子的手上,能痛痛快快的死去,绝对是求之不得的。说起鞑子折磨人的手段,即使是马轶,都不寒而栗。

    不要以为信鸽在天上飞,鞑子就不会发现。其实,鞑子的眼神还是很厉害的。要是信鸽频繁的出现,不引起鞑子的警惕就怪了。而且,鞑子还从蒙古人那里弄到一些鹰。这些鹰经过训练以后,是会抓捕鸽子的。如果鞑子发现了信鸽,将鹰放出来,他们和山东的空中联系,很有可能被即刻切断。

    马轶当即坐下来,开始细心的写情报。

    他要写下的情报,还真是不少。

    首先,是鞑子的先头部队,已经出发了。

    根据拉哈——嗯,现在要叫喀尔楚浑了——透露的信息,鞑子的先头部队,在豪格的带领下,已经在十一月初三那天就出发了。豪格率领的鞑子先头部队,总兵力是五千人左右。他们将首先到达蒙古的科尔沁草原。在那里,豪格将会和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头人,商量进攻的路线。

    蒙古的科尔沁(又有翻译叫做“哈喇慎”的)部落,是蒙古的几个大部落之一。科尔沁草原有着丰富的水草,养育了大量的蒙古人和马牛羊。有数据显示,科尔沁草原出产的战马,占蒙古草原战马产量的三成以上。同时,科尔沁部落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特殊,刚好隔断了山海关内和辽东的关系。

    一直以来,蒙古科尔沁部落,都是明国和建虏争取的对象。在以前,熊廷弼、王化贞时代,实行的都是拉拢科尔沁,共同对付建虏的策略。明军使用金钱,从科尔沁部落那里,高价收买鞑子的人头。每个人头按照三十两白银计算。因此,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是很积极和建虏发生战斗的,经常让建虏苦不堪言。

    然而,这样的政策,在袁崇焕主政的时候,发生了改变。袁崇焕拒绝从蒙古人那里收取鞑子的首级。结果,失望的蒙古人,再也不跟建虏发生战斗了。建虏趁机派人拉拢科尔沁部落的蒙古王公,最终成功的将这个蒙古大部落,变成了建虏的坚实盟友。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孝端皇太后、福临的皇后都是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可见两者关系的密切。

    鞑子每次入寇,都要请科尔沁草原的蒙古人担当向导和前锋。因为这里的蒙古人,对明军的防线,是了解得最清楚的。明军的大小动静,基本上都很难瞒过科尔沁部落的蒙古人。因此,鞑子每次入寇,都能选择明军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然后一举破之。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其次,是鞑子出征的兵力,最终确定在四万六千蒙古骑兵,二万四千鞑子骑兵,然后加上一万的土著,五千的汉军旗,五千的朝鲜仆从军,总兵力是九万人。这样的兵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比鞑子前两次入寇的总兵力加起来还要多。

    在这雄厚的兵力里面,蒙古人显然是担当了主力前锋。蒙古骑兵的数量,几乎是鞑子骑兵数量的两倍。此外,汉军旗也出动了。率领汉军旗出动的,正是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这也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前两次入寇,汉军旗都没有跟随。

    汉军旗出动,意味着鞑子骑兵的战术,可能有所变化,可能有更多的明军将领,会被成功的诱降。现在的明军,士气非常的低落,如果被鞑子团团包围,然后又有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个大汉奸出面,极有可能会献城投降。

    再次,是皇太极亲自率军远征。

    对于第三次入寇,皇太极非常的重视,除了委任豪格为前锋之外,自己也亲自披甲上阵。正黄旗的精锐,皇太极带走了大部分。留守沈阳的,乃是代善和阿济格。在山海关前线的,依然是正红旗和镶红旗。

    皇太极亲自上阵,意味着鞑子的确是要大干一场了。无论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皇太极都要努力的将多尔衮和多铎救回来。否则,对他的声誉,将是前所未有的打击。

    再再次,鞑子在辽东的留守兵力,还是比较雄厚的。

    得益于大量的蒙古骑兵助阵,鞑子的兵力,显得比较充足。目前,鞑子在辽东的兵力,还有三四万人,还有两万以上的蒙古骑兵。此外,还有陆续到来的土著。还有部分的朝鲜仆从军。

    马轶觉得自己有必要提醒张准,不要在这个时候盲目的进攻辽东。还是要想办法将鞑子的有生力量,消耗掉更多一点,再大举反扑辽东比较好。鞑子在自己的老巢,战斗力是非常强的。

    同时,马轶对于蒙古人表示了高度的担忧。蒙古人要是始终和鞑子关系如此亲密的话,将会给鞑子增添不少的战力。因此,要是能够离间蒙古人和鞑子之间的关系,从战略上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利的。

    “我写好了。”

    片刻之后,马轶放下笔,缓缓的说道。

    “嗯。”

    夏菲斯点点头,将情报接过来,细心的卷好。

    其实,白纸上没有任何的字迹,就算鞑子发现,如果没有相应的显字技巧,也发现不了上面的信息。

    夏菲斯将卷好的纸条塞入竹筒,然后用火漆封好。全部都弄好以后,他将信鸽捧在手里,悄悄的走到外面,看看四周,发现没有人,便轻轻地一松手。

    “扑棱扑棱!”

    白色的鸽子,迅速的振动翅膀,向上天飞去,很快就消失在南边的天空中,再也没有丝毫的痕迹。

    看着逐渐消失的信鸽,马轶的心,渐渐的热切起来。

    鞑子的战争车轮已经开始滚动,虎贲军做好准备了吗?


------------

第561章 做男人,不能厚此薄彼!

    第561章 做男人,不能厚此薄彼!

    张准当然想早点做好准备,以积蓄更多的力量,.但是,似乎有很多人不愿意张准做好准备。各种各样的情报都在表明,更多的麻烦,正在源源不断的向河间府笼罩过来。京师附近的明军,都有暗中调动的迹象。

    南皮的马氏一族,得知马进武已经被杀死,又接到张准的威胁,不敢怠慢,急忙撤离南皮,连夜逃亡河间府。一时间,整个河间府,都在传言,说张准的大军已经到达,试图占领北直隶。更有传言,张准是要以河间府为基地,攻打京师。一时间,连京师都震动了。

    “有心人啊!”

    张准意味深长的自言自语。

    想要朝廷认认真真的对付自己,最好的理由,当然是说自己试图进攻京师了。京师乃是皇帝的所在,是明国的权力中枢,想必朝廷不敢不重视。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有大量的明军开到河间府。这些明军,肯定不再是豆腐渣,而是真正的精锐。比如说,关宁铁骑。

    事实上,虎贲军的确是有军队到来河间府,那就是杨子轩率领的鼎字营官兵。他们是威海卫军港上船,绕行渤海湾到达河间府的。鼎字营总共有四个协,不算军官的话,总共是1000名士兵。鼎字营的到来,极大的增强了张准身边的武力,也难怪要引发这么多的谣言。

    董家堡和曹家堡几乎是并列的,董家堡的地形稍微突出一点。如果鞑子发起攻击,董家堡将首先进入战斗。因此,鼎字营率先进驻董家村,建立防务体系。他们在董家村建立了一排排的营房,为以后的长期战斗做准备。根据张准的估计,鞑子的第三次入寇,至少要持续三个月的时间,甚至,有可能持续半年。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到来的,还有叶龙欣和恭冰两个参谋。另外一个参谋杨裘风,则在浮山城的大都督府负责总体的协调。除了参谋部之外,军务部所属的其他各个司,也都有人到来河间府,建立联络点,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5329 105330 105331 105332 105333 105334 105335 105336 105337 105338 105339 105340 105341 105342 105343 105344 105345 105346 105347 105348 105349 105350 105351 105352 105353 105354 105355 105356 105357 105358 105359 105360 105361 105362 105363 105364 105365 105366 105367 105368 105369 105370 105371 105372 105373 105374 105375 105376 105377 105378 105379 105380 105381 105382 105383 105384 105385 105386 105387 105388 105389 105390 105391 105392 105393 105394 105395 105396 105397 105398 105399 105400 105401 105402 105403 105404 105405 105406 105407 105408 105409 105410 105411 105412 105413 105414 105415 105416 105417 105418 105419 105420 105421 105422 105423 105424 105425 105426 105427 10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