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准随口问道:“有没有嫣儿的消息?”
朱怡镜轻声的回答:“她昨天来过信息,说是已经到了保定府的唐县了。”
张准扭头看看旁边的地图,发现唐县(今河北省唐县)在保定府和真定府的交界处。因为是两府交界的地方,官府的统治力量自然比较薄弱。在治安不宁的时候,这些交界处,往往是最混乱的。董淑嫣要传播谣言,自然是从最混乱的地方开始。
从军事角度来说,董淑嫣的选择,也是比较聪明的,刚好避开吴三桂和许定国的行军路线。否则,一旦两人顺手梳理一下当地的治安,董淑嫣肯定要遭受损失。如果有什么意外,她还可以带人遁入附近的山西。
张准沉吟片刻,缓缓的说道:“如果有什么事,马上来通知我。”
朱怡镜轻声答应着。
张准离开小木屋,结果看到董三槐、曹思明、柳宗芍、柳宗荔等人正在远处等待自己,于是就信步过去。
“都督大人……”
董三槐等人,明显的有些迟疑,欲言又止。
“你们有什么事?”
张准疑惑的问道。
“大人,是不是吴三桂和许定国都来了?”
柳宗荔神色有些紧张的说道。
张准有点明白过来了,笑着说道:“哦,你们是担心这个。”
柳宗荔语调有些晦涩的说道:“大人,这个……”
他们的确是有点担心。他们就算是敲破脑袋,都想不到张准一出手,就引来了两个朝廷总兵!而其中一个,竟然是吴三桂!
沧州有不少人在蓟镇和辽东当兵,对于吴三桂和许定国,他们当然不陌生。许定国还好说,那个吴三桂,着实是不好对付的主。
吴三桂很小的时候,就有将门虎子的称谓。此人骑射功夫,相当了得。最难得的是,他还有文化!吴襄自己不懂得看兵书,吴三桂却懂得!可以说,此人是能文能武的将才!他曾经在京师恋栈过一段时间,着实是认识了不少人。因此,朝廷对其一起比较推崇。
天启末年,年仅十五岁的吴三桂,就跟着父亲上了战场。当时吴襄刚好不小心,被建虏骑兵团团的包围在中间,险象环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吴三桂,带着二十几个家丁,直接冲入建虏里面,硬生生的将父亲救出来,还打死了几个鞑子。风头一时无两。连孙承宗都称赞其“勇冠三军”。
崇祯四年,大凌河战役爆发,明军和鞑子,都积聚重兵,试图一举消灭对方。吴襄在驰援的时候,中计失败,造成明军的被动。最后,明军战败,损失惨重。祖大寿投降鞑子,孙承宗罢职,吴襄也因此被追究责任,最后削去全部官职下狱。
但是,崇祯对吴三桂,还是非常厚待的。他让吴三桂代替父亲担任山海关总兵官。而这个时候的吴三桂,还不到二十周岁。接替父亲担任山海关总兵以后,吴三桂接连对鞑子发起攻击,的的确确是打了好几仗。尽管没有什么战功,却让朝廷和鞑子,都看到了此人的骁勇。
------------
第564章 吴三桂真的来了!
第564章 吴三桂真的来了!
如果没有张准的横空出世,.只要他不犯大的错误,他的升迁之路,几乎是没有尽头的。如果没有他后来的投降……好吧,说这个没有意义。目前的现实是,大明国两个最年轻的总兵官,即将在河间府相遇。大家都是天之骄子,如果在战场上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张准微微一笑,不以为然的说道:“我之前说过什么?”
董三槐等人都谨慎的不说话。说实在的,他们的层次,和张准、吴三桂的层次,完全不在一个界面上。张准无论做什么事,他们都只有打下手的份。同样的,在吴三桂的面前,他们也就是蚂蚁一样的地位,随时都有可能被碾成齑粉。
张准自信的说道:“我之前说过,打仗的事情,你们不要管。你们只要按照命令,做好各自的事情就行。吴三桂和许定国,自然有我来对付。”
董三槐等人都是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有张准这句话,他们才算是彻底的放心。
说真的,要他们和明军官军对阵,尤其是和吴三桂这样的人物对峙,的确是没有这样的胆量。由于明朝廷的有意宣传,辽东骑兵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再怎么说,那也是可以对抗鞑子的存在,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说话间,孟侠过来报告:“都督大人,吴三桂求见!”
张准微微一愣,吴三桂竟然到了?还求见自己?他下意识的问道:“他说他是吴三桂?不是别人?”
孟侠肯定的说道:“他说他的确是吴三桂,他还带来了五十名的随从。”
张准情不自禁的用力搓了搓自己的双手。
漏洞!
天大的漏洞!
情报方面竟然出现了漏洞!
吴三桂轻装简从的到了河间府,他竟然还不知道!
不过,这个吴三桂,也太有勇气了吧?居然带着五十个人,就敢来见自己,他真的不怕死吗?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和朝廷的关系,还是有点傻乎乎的,想要面对面的说服自己?又或者是他根本没有将自己放在眼里?
“带我去见他!”
张准凛然说道。
吴三桂都有单枪匹马闯敌营的勇气,他难道还能给这个汉奸比下去?他当然要表现得比这个汉奸更加有勇气!
很快,张准就来到了前面的军营。果然,在军营的外面,有五十个随从肃然。他们使用的不是火器,而是清一色的腰刀。这些人的神情,都非常的彪悍。腰板挺得笔直,目不斜视,眼神冷漠,一看就知道是身经百战的好手。单纯从他们身上的杀气而言,虎贲军都比不上对方。虎贲军是远距离杀人,他们却是面对面的杀人。相互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
来自后世的张准,知道吴三桂在关宁铁骑之外,还组建有一支私人的家丁骑兵,人数大约一千人左右。这支队伍总共分为二十队,每队五十人,由一个领队带领。吴三桂将每个两队的名字,都写在竹签上,然后插在自己的靴筒里。打仗的时候,他随手从靴筒里将竹签拔出来。抽到谁,谁就跟他上去杀敌。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在古代,如果人的名字,被写在竹签上,就等于是没命的意思。看过监斩犯人的就知道,死囚的后面,都插着一块签牌,上面写着死囚的名字和罪行。领队的名字被写在竹签上,就等于是没命了。在辽东,只有这种不要命的人,才有胆量和鞑子对抗。
张准进入大厅,就看到一个年轻的武将,正肃然站立。想必就是吴三桂了。吴三桂的身子,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身高八尺,非常的伟岸。事实上,他的身高只有七尺,和一般人差不多。甚至,他还有一些秀气,和那些五大三粗动作粗鲁的总兵官,完全不同。
在张准到来的时候,年轻武将霍然转身,目光如注的盯着张准。张准同样目光炯炯的盯着对方。两人目光相对,都差距到对方眼神的深邃。
张准收回眼神,缓缓的沉声说道:“你就是吴三桂?”
年轻武将同样收回眼神,不紧不慢的说道:“你是张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2681
162682
162683
162684
162685
162686
162687
162688
162689
162690
162691
162692
162693
162694
162695
162696
162697
162698
162699
162700
162701
162702
162703
162704
162705
162706
162707
162708
162709
162710
162711
162712
162713
162714
162715
162716
162717
162718
162719
162720
162721
162722
162723
162724
162725
162726
162727
162728
162729
162730
162731
162732
162733
162734
162735
162736
162737
162738
162739
162740
162741
162742
162743
162744
162745
162746
162747
162748
162749
162750
162751
162752
162753
162754
162755
162756
162757
162758
162759
162760
162761
162762
162763
162764
162765
162766
162767
162768
162769
162770
162771
162772
162773
162774
162775
162776
162777
162778
162779
16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