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回来!”

    “快点撤回来!”

    许定国急忙叫道。

    在红夷大炮的面前,哪怕是鞑子都不敢硬来,何况是明军边军?要是不迅速的撤回来,明军就要全部葬送在这里了。

    “磅!”

    “磅!”

    “磅!”

    锣声不断的响起来,明军鸣金收兵了。

    残存的明军,急忙撤回来。

    “大人,再来两炮?”

    莫儒手痒痒的说道。

    红夷大炮轰击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每一发的炮弹射出去,感觉死神就在天空中虎视眈眈的似的。葡萄弹落下的区域,目标好像割麦子一样,成片的倒下。可惜,明军跑得太快,没有多少机会轰击。

    “不用了。”

    张准摇摇头,缓缓的说道。

    大敌当前,自相残杀是下策。

    现在,是时候派人和许定国好好的谈谈了。


------------

第581章 西暖阁,崇祯(1)

    第581章西暖阁,崇祯(1)

    (o581)

    【终于是受不了了,将家里的垃圾都清理干净……打了一天的老鼠……两个小的,吓跑一个大的,大获全胜……因此耽误了更新,不好意思。】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

    十一月底的冬天,气候已经非常的寒冷了。约摸一更天气,北京城里已经静街,显得特别的阴森和凄凉。重要的街道口都站着兵丁,盘查偶尔过往的行人。家家户户的大门外都挂着红色的或白色的纸灯笼,灯光昏暗,在房檐下摇摇摆摆。

    在微弱的灯光下,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用木版印刷的戒严布告。在又窄又长的街道和胡同里,时常有更夫提着小灯笼,敲着破铜锣或梆子,瑟缩的影子出现一下,又向黑暗中消逝。那缓慢的、无精打采的锣声或梆子声也在风声里逐渐远去。

    凛冽的北风一阵一阵的吹过,卷起地上的灰尘,不断的飘洒到空中,然后又狠狠的抛掷下来。大风卷起风沙,狠狠的砸在纸做的窗户上,出噗噗噗的声音。偶尔间,还有窗户被打碎,传来里面主人忙乱的补救的声音。

    每年到冬天,北京城都要遭受一段时间的沙尘暴袭击,这已经是惯例了。今年的沙尘暴特别厉害。究其原因,还是旱情不断的加深,导致植被和农作物的数量,都大大的减少。加上鞑子的两次入寇,蹂躏了明国的北部,造成了大量土地的荒芜,被大风卷起来的灰尘就更多了。

    灯光显得非常的昏黄,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片的寂静和荒凉当中。长长的孤寂的甬道上,看不到任何的人影。崇祯主政以后,削减了大量的宫内开支,嫔妃、宫女、太监的数量,都大大的减少。原本热闹的紫禁城,一夜之间,忽然冷清了很多。很多地方都显得非常的荒凉。北风不断的吹过,光秃秃的树枝不断的摇晃,就好像是孤魂野鬼。

    忽然间,一盏摇曳的灯笼出现,就好像是蓦然出现的鬼火一样。忽然间,然后又是一盏灯笼出现。忽然间,又是一盏。每盏灯笼的出现,非但没有增强四周的能见度,反而让四周看起来更加的阴森恐怖。总共是三盏灯笼,映照出六个长长的细长的影子。影子落在宫墙的上面,完全扭转,好像是鬼影一样。

    走在前面的是一个有点疲惫的老太监,走在后面的则是六个小太监。三个小太监的手里提着灯笼,另外三个小太监的手里,都提着漆成暗黄色的食盒。他们瑟缩在寒风中,逆风而行,脸上不断的北风刮着,一个个都显得腮帮红彤彤的。

    可能是觉得宫里实在是有些阴森,鬼气太盛,六个年轻的小太监,都显得有些紧张,脚步紧紧的跟着前面的老太监。只有老太监慢吞吞的走着,面色木然,对四周的一切,都不闻不问。一行人好像幽灵一样,在长长的甬道上穿过,一直向养心殿西暖阁的方向走来。

    终于,他们来到了西暖阁的外面。西暖阁还有灯光。柔和的灯光从屋子里射出来,在门口的空地上投射出黄色的光晕。在西暖阁的门口,还有两个小太监肃然站立。看到灯光,又看到人影,六个小太监这才松了一口气。唯独老太监依然是一副缟素一样的表情。

    “啪”

    突然间,从里面扔出来一样东西,落在地上,却是一个被揉搓在一起的纸团。纸团滚动了一段距离以后,慢慢的散开,原来是一分红色沾边的奏章。奏章末尾的朱笔批红,隐约可见。

    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里面急急忙忙的跑出来一个小太监。这个小太监满脸的委屈和惊恐。他看到了到来的老太监和其他小太监,却来不及打招呼。将奏章捡起来以后,他又急急忙忙的进去了。

    老太监慢慢的走进去,就好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西暖阁里的铺设其实很简单,没有家具,只有几个绣墩,是留给别人坐的。在最里头,则是书桌。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穿着黄色团龙袍,正坐在书桌的后面。但见他眉头紧锁,奋笔疾书,对四周的一切,同样是不闻不问。

    在紫禁城内穿着黄色团龙袍的,只有皇帝了。这个年轻人,正是明国当今的皇帝陛下朱由检。因为年号崇祯,一般称之为崇祯皇帝。由于过度操劳国事,本来只有二十五岁的他,看起来已经有点显老,鬓的两侧,还有一丝丝的白了。

    崇祯正在批阅奏章。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他的情绪,一直处于一种憋闷的状态中。西暖阁外面的天气比较冷,暖阁的里面,却是燃烧着精致的小火炉。例外的温差太大,崇祯的脸色,看起来就显得有点过度的红润。

    老太监的到来,静悄悄的,并没有惊动正在全神贯注批阅奏章的崇祯皇帝。他轻轻的挥挥手,旁边侍候的两个小太监,顿时如获大赦,急忙转身去了。崇祯批阅奏章的心情,一直都不好,在身边侍候的人,都是小心翼翼的,大气都不敢喘。生怕一不小心,就要挨板子。

    崇祯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的身边已经换了人。他继续在批阅奏章。在他的左边,都是尚未批阅的奏章,差不多有三个手指那么厚,上面用沉重的白玉镇纸压着。在他的右边,都是已经批阅好的,差不多有一个竖起来的巴掌高,用黄玉镇纸压着。

    奏章的内容各不同样,面对每份奏章,崇祯的心情,当然不同样。只看到他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无可奈何,一会儿抽搐不已,一会儿冥思苦想,一会儿摇头叹息,不一而足。皇帝,是通过奏章来了解天下苍生的。天下苍生的喜怒哀乐,就集中在他的方寸脸上了。

    “废物”

    突然间,崇祯愤愤的骂了一句,将一份奏章狠狠的揉搓在一起,然后扔到一边。这完全是习惯性的下意识的动作,熟练无比。

    ~捡起来,慢慢的摊平,却是没有看上面的内容。但是,下面的这笔批红,实在是太显眼,他还是看到了。批红的字体,可不是什么好话,可见崇祯内心的怒火。

    “废物”

    忽然间,崇祯又骂了一句,又将一份奏章扔揉搓一起,然后扔在地上。动作还是那样的熟练无比,完全是下意识的动作。

    刚才那两个小太监,在西暖阁里面的主要职责,就是不断的将这些纸团捡起来,然后细心的展开,压平,再重新轻轻的放在崇祯的身边。现在,两个小太监离开了,这份职责,就只有老太监独自完成了。

    崇祯一边批阅奏章,一边乱扔纸团。他每扔一个纸团,老太监都要慢慢的捡起来,然后用枯瘦的手指,将纸团展开,压平,再细心的叠放在一起。奏章的内容是什么,老太监很自觉的不看,可是后面的主笔批红,实在是太显眼,他只要睁着眼睛,就不能不看到。

    老太监情不自禁的轻微的摇摇头。最近皇上的批复,太多这样的话语了。一句两句尚可,过犹不及。要是以前,大臣接到这样的批红,肯定会惶恐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一份谢罪表是绝对不能少的。甚至是上吊自杀。但是现在……唉,除了直接派遣锦衣卫拿人,已经没有太多人害怕这样的朱笔批红了。

    “窝囊废就知道伸手要钱”

    忽然间,崇祯又怒骂一声,狠狠的将数份的奏章都揉搓起来,下意识的抬头,想要扔到养心殿的外面。结果,他一抬头,眼睛的余光终于是见到了老太监。他的手,慢慢的停在半空,然后又慢慢的缩回去。手里的纸团也就不扔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542 17543 17544 17545 17546 17547 17548 17549 17550 17551 17552 17553 17554 17555 17556 17557 17558 17559 17560 17561 17562 17563 17564 17565 17566 17567 17568 17569 17570 17571 17572 17573 17574 17575 17576 17577 17578 17579 17580 17581 17582 17583 17584 17585 17586 17587 17588 17589 17590 17591 17592 17593 17594 17595 17596 17597 17598 17599 17600 17601 17602 17603 17604 17605 17606 17607 17608 17609 17610 17611 17612 17613 17614 17615 17616 17617 17618 17619 17620 17621 17622 17623 17624 17625 17626 17627 17628 17629 17630 17631 17632 17633 17634 17635 17636 17637 17638 17639 17640 1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