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第三次南下,京师的高层都知道了。鞑子这次南下,来势非常的凶猛。情报表明,鞑子这次南下,可能有十几万的大军。十几万的大军,进攻京师也是有可能的。一时间,兵部和内阁,还有皇帝,都是头皮发麻。鞑子要是真的围攻京师,那如何是好?从陕西、四川调兵已经来不及了,关宁军也抽调不了多少。于是,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自然是张准的虎贲军了。
问题是,怎么尽快的和虎贲军谈妥条件呢?谁都知道,张准是个桀骜不驯的主,没有甜头,他是根本不会援手的。上次鞑子进攻的是他的地盘,他才不得不和鞑子死磕。这一次,鞑子进攻的是京师,张准才懒得理呢!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尝试一下。想要尝试,就必须联系到虎贲军,联系到张准。
终于,有人是七拐八拐的想起来了,当初史可法押送鞑子的首级入京的时候,好像有一个自称是虎贲军代表的人,跟着到了京城。后来大家将虎贲军踢到一边去了,兵部和其他各部争着表功,完全遗忘了这位虎贲军的代表。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京城。总算,天可怜见,礼部有人还知道墨煜的住址,于是急匆匆的找上门来了。
墨煜心里头明白得很,也不管黄公霖如何的生气,自顾自的说道:“你们找虎贲军有事,直接到山东去找都督大人好了。史可法不是号称神行太保吗?你们派他去山东啊!”
黄公霖强行压下内心的怒火,摆出义正词严的神色,沉声说道:“墨煜,这是国家大事,你勿儿戏!”
墨煜又翻了翻白眼,满脸讽刺的说道:“屁的国家大事!有困难的时候就想起虎贲军,有好处的时候怎么不见有人提到呢?我说了,你们要么派史可法去山东,要么让礼部尚书来和我谈!别的人,老子懒得见!”
说罢,扬长而去。
身后,只剩下手足无措的礼部郎中大人。
------------
第600章 崇祯的野望
第600章 崇祯的野望
墨煜顶了礼部的人一通以后,回来蒙头大睡,.仗着有虎贲军和张准撑腰,墨煜还真是不将朝廷的这些垃圾放在眼里。等日后虎贲军进入京师,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重新梳理一遍才行。人浮于事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
那边,刘骅德同样是一肚子的郁闷,又不好发火的,只好回去礼部,向礼部尚书韩日瓒汇报。其时,京师已经乱成一片,礼部尚书无兵无权,完全靠边站,最后也就没有了下文。
结果,墨煜就睡到了晚上才醒来。他醒来以后,感觉挺无聊的,于是干脆走到巷口的位置,静静的听着北京城四周的动静。鞑子又来了,不知道京师的人,到底是怎么过日子的?
城头上非常寂静,每隔不远有一盏灯笼,传说鞑子已经攻克密云和怀柔,正从北方下来,所以德胜门、安定门和地坛方向特别吃紧,城头上的灯笼也比较稠密。隐约间,还可以看到很多来回巡逻的兵丁。在城墙的后面,也有很多的火把聚集。
恍惚间,可以发现城外有多处火光,天空映成了一片紫色,从远远的北方,不时地传过来隆隆炮声,好像夏天的闷雷一样在天际滚动。墨煜推断,多半是明军自己在胡乱放炮。鞑子的前锋都是骑兵,应该是没有大炮的。但是城里的普通居民们得不到战事的真实情况,不知道这是官兵还是鞑子放的大炮,所以显得特别的紧张。
当然,这仅仅是说普通的居民,不包括权贵人家。从崇祯登极以来,八年中,鞑子已经两次人塞,两次直逼北京城下。每次看起来都十分的凶险,不过最后还是侥幸的过关。第三次应该也不例外。所以尽管北城外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城内有兵马巡逻,禁止宵行,但深宅大院中仍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那些离皇城较近的府第中,为着怕万一被宫中听见,在歌舞佰酒时不用锣鼓,甚至不用丝竹,只让歌妓用紫檀或象牙拍板轻轻地点着板眼,婉转低唱,有时歌声细得像一丝头发,似有似无,袅袅不断,在彩绘精致的屋梁上盘旋,然后向神秘的太空飞去。
主人和客人们停杯在手,脚尖儿在地上轻轻点着,注目静听,几乎连呼吸也停顿下来。歌喉一停,他们频频点头称赏,快活地劝酒让菜,猜枚划拳,他们很少人留意城外的炮声和火光,更没人去想一想应该向朝廷献一个什么计策,赶快把鞑子打退。仿佛,这一切和他们都没有丝毫的关系。
倒是那些住宿在太庙后院中古柏树上和煤山的松树上的仙鹤,被炮声惊得不安,时不时成群飞起,在紫禁城和东城的上空盘旋,发出来凄凉的叫声。仙鹤的鸣叫,本来是非常祥和的,现在听起来却好像是夜枭一样的声音。
北京城里的灾民和乞丐本来就多,两天来又从通州和东郊逃进来十几万人,没处收容,有很多人睡在街两旁的屋檐底下,为着害怕冻死,挤做一堆。他们在刺骨的寒风中颤抖着,呻吟着,抱怨着,叹息着。女人们小声地呼着老大爷,哀哀哭泣。孩子们在母亲的怀抱里缩做一团,哭着喊冷叫饿,一声声撕裂着大人的心。但当五城兵马司派出的巡逻兵丁走近时,他们就暂时忍耐着不敢吭声。
和外面的寒冷街道相比,紫禁城里面的西暖阁,可谓是暖意浓浓。预感到今年的冬天可能特别的寒冷,王承恩一早就在里面加上了炭火,将西暖阁布置得暖洋洋的。嗯,由于火炭的力道很足,简直有点热火朝天的味道了。西暖阁里面的每个人,脸色都红彤彤的,好像是喝醉酒了一样。其中,又以处在炭盆中间的崇祯脸色红润得最厉害。
在崇祯的面前,有首辅温体仁,兵部尚书张凤翼,兵部尚书梁廷栋,户部尚书侯恂,刑部尚书乔允升,工部尚书傅宗龙,工部侍郎刘宗周,提督京营的曹化淳,凤阳巡抚兼漕运总督挂户部尚书衔杨一鹏等人。王承恩好像是影子一样,站在崇祯的身后。除了洪承畴、卢象升之外,大明朝的核心人物,基本上都在这里了。
崇祯有点不耐烦的叫道:“高起潜!高起潜死哪里去了?”
张凤翼急忙说道:“陛下请息怒,高公公马上就到。”
崇祯明显有怒火,“杨嗣昌和王坤呢?来了没有?”
梁廷栋急忙说道:“陛下,他们应该马上就到……”
说话间,外来传来高起潜尖尖的声音:“奴婢高起潜觐见皇上!”
崇祯眉毛一扬,厉声喝道:“滚进来!”
满头大汗的高起潜,急忙进来。也顾不得看其他人,就重重的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如果是一般大监,一天到晚在皇帝左右侍候,当然用不着这样多的礼节。但他现在不是在宫中侍候皇上的太监,而是皇帝委任的辽东监军,自然是要礼数周到的。
外面很冷,还时不时的飞雪,高起潜的身上,全都是汗水。西暖阁的里面,温度又高,顿时将他的脸蒸的好像是煮熟的螃蟹一样。西暖阁里面,的确是太暖了一点,他身上的冷气,变成热气,热气又变成水,顺着脊梁骨往下流淌,非常的难受。但是无论多么的难受,他都得忍住。
因为崇祯的谕旨非常急,高起潜从锦州起行,日夜兼程的赶来京师。又因为他是太监,无法骑马,只能坐轿。轿夫的速度再快,也没有两条腿的马快。而且,即使是坐轿,在颠簸了这么远的路程以后,也是相当的疲惫了。这一点,从他的脸上可以明显的看到。
但是,高起潜到来京师以后,可不敢做任何的停顿,就急匆匆的进来紫禁城。高起潜非常的清楚,崇祯是个非常急躁的主。自己要是稍微延误了一点,崇祯说不定就要拿自己的脑袋开刀了。因此,在崇祯的面前,高起潜不敢表现出任何的不舒服的举动来。
更要命的是,高起潜曾经说过,鞑子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大动作,结果,言犹在耳,鞑子就发动了第三次的入寇。可想而知,崇祯会有什么样的怒火。前两次的入寇,已经打得崇祯脸上无光。现在,第三巴掌又打过来了,他能忍得住才怪。。
“你看看!你看看!”果然,崇祯也不叫高起潜起来,直接一挥手,一沓的战报扔他的脸上。战报都是纸,当然扔不远,结果,就全部散落在龙案的面前。
崇祯朝王承恩一努嘴,王承恩就走过来,拿起地上的战报,仔细的叠好,然后走到高起潜的前面,再扔在他的脸上。高起潜哭丧着脸,一动都不敢动,任凭战报散落在自己的周围。
周围的人都暗自心寒,高起潜有难了。崇祯刚才积聚起来的怒火,都要发泄在高起潜的身上了。鞑子这次突然入寇,的确让崇祯非常的恼火。那边剿灭陕西乱军刚刚有点起色,鞑子又来凑热闹,简直是两个人在逗崇祯玩似的,崇祯不生气就怪了。
“鞑子都到了长城了,你还说鞑子不会动,不会动!现在,你要怎么说?”崇祯还不等高起潜看战报,就冷冷的说道。语调不高,却是字字诛心。只要高起潜稍微应对不顺,马上就是人头落地的局面。
“皇上,奴婢错了,奴婢错了。不是奴婢无能,实在是鞑子太狡猾啊!奴婢以前一直跟在皇上的身边,学到的都是皇上的宅心仁厚,宽恕之道,哪里想到鞑子这么狡猾,这么阴险啊!皇上,奴婢给你丢脸了,你杀了奴婢吧。奴婢铸成大错,也不想活了。”
高起潜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趴在地上,哽咽着说道。要是外人,肯定会觉得他是真的在忏悔了。可是身边的人都知道,高起潜这是在玩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崇祯一时挺不住,就要软了。你高起潜话里的意思,那可是大有玄机的。
旁边的张凤翼是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总督保定、蓟镇、辽东军务,高起潜要是被咔嚓,他也逃不掉。他和高起潜本来就是混一个地盘的,当然不能让高起潜被咔嚓。看到高起潜演戏很到家,张凤翼立刻委婉的接着说道:“皇上,高公公长期在皇上的身边,对鞑子的狡猾,的确是疏忽了一些。臣等认为,要怪,只能怪鞑子出身粗鄙,心狠手辣。”
这是在变相的拍崇祯的马屁。皇上,您老人家是老实人,心地善良,童叟无欺,鞑子的奴酋,都是狡猾狡猾的。不是我们太无能,而是我们不够坏,不够心狠手辣。皇上您泽被四方,慈爱天下,要比心狠手辣的奴酋厉害多了。
果然,听了张凤翼的解说,崇祯的脸色好了几分。他这人很爱面子,特别喜欢好名声,最喜欢别人夸他忠厚善良重情义什么的。这个特点,一早就被手下这些大臣给摸透了。张凤翼夸赞他宅心仁厚,他的确很受用。皇太极只是小人一个,凭着一点小聪明才混到这样的地步,自己当然不能去学皇太极。
既然宅心仁厚,那就要放过高起潜了。要是杀了高起潜,就等于是说自己要变得好像皇太极一样心狠手辣。但是,高起潜和别的官员不同,他只是自己的家奴,是太监。崇祯以前是最憎恨太监的,后来才慢慢改变。崇祯要显示自己的威严,便冷冷的说道:“你跪着,不许起来!军情岂是儿戏?”
高起潜顿时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已经勉强过关了。看来崇祯的性格还是没有怎么变,以前的那一套,还是挺好用的。当然,自己和张凤翼的合作也不错。两人一唱一和,狠狠的拍崇祯几个马屁,崇祯马上就舒坦了。
崇祯目光转向张凤翼,慢慢的说道:“你是本兵,鞑子都到了昌平了,昌平乃是祖宗的陵寝所在,一定要小心防备。要是叫鞑子毁了祖宗的陵寝,我等都死无葬身之地。”
张凤翼立刻说道:“皇上,微臣已经安排足够的兵力镇守昌平,必然无虞。”
崇祯慢慢的说道:“你安排什么人守昌平?”
张凤翼自信的说道:“大同总兵王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3445
133446
133447
133448
133449
133450
133451
133452
133453
133454
133455
133456
133457
133458
133459
133460
133461
133462
133463
133464
133465
133466
133467
133468
133469
133470
133471
133472
133473
133474
133475
133476
133477
133478
133479
133480
133481
133482
133483
133484
133485
133486
133487
133488
133489
133490
133491
133492
133493
133494
133495
133496
133497
133498
133499
133500
133501
133502
133503
133504
133505
133506
133507
133508
133509
133510
133511
133512
133513
133514
133515
133516
133517
133518
133519
133520
133521
133522
133523
133524
133525
133526
133527
133528
133529
133530
133531
133532
133533
133534
133535
133536
133537
133538
133539
133540
133541
133542
133543
13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