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乔年是真急了,流贼再怎么闹他都不担心,有王朴和周遇吉这两员虎将分别坐镇太原和大同,他不认为流贼能掀起什么风浪,他这个山西巡抚还是能够稳稳当当地当下去,可建奴入寇就完全不一样了。

    建奴比流贼可凶残多了,流贼闹事其实就是百姓起哄,只要把他们击溃了,或者年景好转了,那些百姓就都会乖乖回到原地继续当他们的顺民,可建奴入寇就完全是两码事了,建奴过后,那可真是生灵涂炭,寸草不留。

    事到如今,汪乔年也只能自降身价主动来见周遇吉这个武夫了,现在他只能指望周遇吉这个武夫能力挽狂澜,拒建奴于大原府外,要是周遇吉守不住太原,那汪乔年这个巡抚也就当到头了,闹不好还要人头落地。

    想当年,建奴两次入寇中原,沿途所过上百府县,多少地方官员没有死在建奴手中,却因为守土无方被崇祯帝给砍了,汪乔年不能不担心自己的命运。

    “汪大人。”周遇吉冷然道,“两天前建奴大军就已经杀到大同城外了。”

    “啊?”汪乔年大吃一惊,失声道,“这么说建奴真来了?”

    周遇吉把王朴发来的塘报呈给汪乔年,冷然道:“这是大同总兵王朴发来的加急塘报,汪大人请过目。”

    汪乔年一目十行匆匆阅罢,颤声问道:“周总兵,假如建奴击破大同之后继续南下寇掠太原,不知道太原城能不能守得住?”

    周遇吉心中冷笑,表面上却不能不给汪乔年面子,答道:“如果连大同都守不住,那太原就更不用守了。”

    “啊,这可如何是好?”汪乔年一听就变了脸色,急道,“那……汪总兵赶紧向附近的固原、甘肃、宁夏三镇求援哪,特别固原总兵姜镶,听说是员虎将,手下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还有,周总兵应该赶紧向京师发加急塘报,请万岁爷调拔京营前来助战。”

    “汪大人。”周遇吉忍不可忍,出声打断汪乔年道,“你认为陕西三边和京师有可能派来援军吗?”

    汪乔年已经完全乱了方寸,急道:“那就赶紧招募民壮,你要多少粮饷,本官立即让人从藩库调拔。”

    “好,这可是汪大人你自己说的。”周遇吉总算是听到了一句让他开心的话,当下说道,“王总兵在塘报里已经说了,这次建奴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是来势汹汹,末将已经算过了,要想守住太原,至少需要募集五万民壮,至少需要二十万两饷银和十万石军粮。”

    “好。”汪乔年咬了咬牙,说道,“饷银和军粮交给本官去筹办,募集民壮的事还请周总兵抓紧时间,一定要赶在建奴打破大同之前募集起来呀,唉,也不知道王总兵在大同还能支撑多久……”

    ■■■

    榆林,姜家大院。

    固原总兵姜镶策马疾驰到大门外猛地一勒马缰,胯下坐骑顿时人立而起硬生生止住了冲势,姜镶一个漂亮的鹞子翻身从马背上跃落下来,随手把马缰一扔,早有家丁抢上前来接过马缰,把他的坐骑牵到马房去了。

    姜镶疾步穿过门房、照壁、回廊直奔上房而来。

    上房,榆林总兵姜让正背负双手来回踱步,姜瑄直挺挺地站在一旁,眼神跟着姜让的身影来回转动,被王朴派来榆林传讯的不是别人,就是姜家老三姜瑄,忽听得门外脚步声响,哥俩急回头看时,身材魁梧的姜镶已经昂然直入。

    “二弟。”

    “二哥。”

    姜让和姜瑄急迎了上来。

    姜家是榆林势力最大的豪族,姜让虽然是家主,可姜家事实上的主心骨却是姜镶,因此接到王朴的加急塘报之后,姜让不敢擅自做决定,遂以快马传讯固原的姜镶,等姜镶赶回来之后再做决定。

    “大哥。”姜镶顾不上见礼,问姜让道,“这么急着把小弟召回榆林,不知道有什么急事?”

    姜让道:“有大事,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大哥没敢让老九告诉你详情,想等你回了榆林再亲口告诉你。”

    姜镶道:“什么大事?”

    姜让道:“建奴出动了二十万大军,正在围攻大同,大同总兵王朴已经发来了加急塘报,请求我们派谴援军。”

    “什么!?”姜镶色变道,“建奴出动了二十万大军围攻大同,此事是真是假?”

    “千真万确。”姜瑄大声道,“大同边军都已经和建奴的先头骑兵干了一仗了,一口气灭了他们两千多骑兵,这都是小弟亲眼目睹的。”

    “这么说真有这事?”姜镶的脸色沉了下来,低声说道,“王朴袭破了盛京又活捉了皇太极,万岁爷又把皇太极千刀万剐了,建奴为了报仇雪恨,尽起所有军队力大举进攻大同也是合情合理,不过在攻破大同之后,建奴却未必会分兵向西进攻榆林,分兵向南掳掠山西各府倒是很有可能,不过,建奴接下来的主要目标肯定是京师,所以榆林不会有事。”

    “这就好。”

    姜让闻言舒了口气,只要建奴不来攻打榆林,他也就放心了。

    姜瑄道:“二哥,那我们派不派援军?”

    “三弟你傻啊?”姜镶皱眉道,“出动大军需要粮饷,谁来出这笔粮饷?陕西各府还是大同府?难道让我们姜家出粮饷?更何况建奴不是流贼,这次一口气又来了二十万建奴,就算我们姜家把所有的家底都掏出来也不过两、三万人,就这点人马还不够建奴塞牙缝的,去了不是送死么?”

    姜瑄道:“这么说,二哥是不打算派援军了?”

    “眼下陕西三边正在全力围剿庆阳、延安、平凉三府的流贼,没有援军可派。”姜镶道,“不过王朴能在这时候让三弟你回榆林来,却是很够意思,我们姜家欠他一份情,他要是能躲过此劫,来曰必有一报。”

    姜让点了点头,喟然道:“二弟说的对,我们也只能这样了。”

    ■■■

    京师,乾清宫。

    崇祯帝接到王朴的加急塘报只比周遇吉和榆林姜家晚了十几个时辰,崇祯帝刚刚批阅完所有的奏章,正准备呷一口参汤解解乏时,兵部尚书陈新甲就跌跌撞撞地进了乾清宫,这回陈新甲是直接闯进来的,两个小太监还跟在后面拉拉扯扯的,想阻止他进宫见驾。

    这是崇祯帝赋予大臣们的权力。

    崇祯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就订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规矩,但凡有军国大事,朝臣可不必经过通报直接闯宫见驾,而且没有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事后也不会追究大臣的责任,单从这一点来讲,崇祯帝其实是一位了不起的贤君,也很有革除陋习、重振大明的决心和勇气。

    看到陈新甲慌里慌张的样子,崇祯帝吃了一惊本能地站起身来。

    正好陈新甲进殿的时候被门槛绊了一脚,险些摔个狗吃屎,王承恩赶紧抢上前来扶住了陈新甲,尖声说道:“哎哟喂,陈大人你倒是小心些,别磕坏了您的脚。”

    陈新甲顾不上向王承恩道谢,也顾不上擦一擦额头上的汗水,赶紧从衣袖里取出一封火漆鸡毛信,语不成声地说道:“八……八百……里加急,大同……同塘报……”

    崇祯帝急向王承恩道:“承恩,快呈上来。”

    “奴婢遵旨。”

    王承恩赶紧从陈新甲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急信,又把信上的皱褶小心翼翼地抚平,然后像个宝贝似的呈送到了崇祯帝面前,崇祯帝一把接过火漆鸡毛信,也顾不上验火漆封口了,直接就撕开了信封。

    匆匆看完急信,崇祯帝脸上再无一丝血色。

    陈新甲这才以衣袖拭去额头的汗水,低声问道:“万岁爷,是不是建奴入寇大同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4659 54660 54661 54662 54663 54664 54665 54666 54667 54668 54669 54670 54671 54672 54673 54674 54675 54676 54677 54678 54679 54680 54681 54682 54683 54684 54685 54686 54687 54688 54689 54690 54691 54692 54693 54694 54695 54696 54697 54698 54699 54700 54701 54702 54703 54704 54705 54706 54707 54708 54709 54710 54711 54712 54713 54714 54715 54716 54717 54718 54719 54720 54721 54722 54723 54724 54725 54726 54727 54728 54729 54730 54731 54732 54733 54734 54735 54736 54737 54738 54739 54740 54741 54742 54743 54744 54745 54746 54747 54748 54749 54750 54751 54752 54753 54754 54755 54756 54757 5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