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顾三麻子舒了口气,说道,“要不然,当着红大当家的面,这事还真不好收场,不过既然是窑姐那就没什么了。”

    当下两人出了密林,顾三麻子指着董小宛对红娘子说道:“红大当家的,你也看见了弟兄们都是男人,不太会照顾女人,而且一路上也不方便,这位姑娘就麻烦红大当家的替弟兄们暂时照看一下了。”

    红娘子淡然道:“这本是举手之劳,不过抖胆问顾大当家一句,这姑娘是什么来路?”

    “哈哈。”顾三麻子大笑道,“素闻红大当家的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果然是名不虚传哪,红大当家的放心,这位姑娘并非什么良家女子,她是寒秀斋里的姑娘,也就是秦淮河上的窑姐。”

    “原来是这样。”红娘子释然道,“倒是小女子多心了,还请顾大当家见谅。”

    “没什么。”顾三麻子大声道,“弟兄们,走嘞……”

    ■■■

    南京城东,总督衙门。

    孙传庭正在草拟募兵的公文,忽有亲信家将孙茂成入内禀道:“大帅,驸马爷的亲兵队长吕六求见。”

    “吕六?”孙传庭道,“让他进来。”

    孙茂成领命而去,很快就带着吕六进了大厅。

    见了礼,吕六急道:“大帅,可曾见到我家将军?”

    孙传庭道:“他不久前还在这里,不过这会已经去玄武湖水师大营了。”

    “哎呀,坏了!”

    吕六跺了跺脚,转身就走。

    孙传庭急问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吕六头也不回地应道:“小宛姑娘让人给劫走了。”

    “小宛姑娘?”孙传庭摇了摇头,想道,“董小宛不是秦淮河上的南曲名媛么?这个臭小子,倒是挺会拈花惹草啊,而且不找大家闺秀尽找些风尘女子,不过这些南曲名媛倒也没啥不好,最好能替臭小子多生几个大胖小子,也替我们老孙家续续香火,哼哼……”

    ■■■

    玄武湖畔,前往水师大营的官道上。

    王朴和一身戎装的嫩娘正在策马飞奔,嫩娘催马疾行几步追上王朴,娇声问道:“将军,你真信那妖女的话?”

    王朴不假思索地应道:“我信。”

    嫩娘撅起小嘴,说道:“可小婢觉得她的话不能信。”

    王朴反问道:“为什么?”

    嫩娘美目一转,说道:“万一是那妖女和大海盗头子顾三麻子串通好了的阴谋呢?将军您带着水师去东海岂不是正好落入了他们的算计?”

    “嗯。”王朴忍不住回头以赞赏的眼神瞥了嫩娘一眼,说道,“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不过却遗漏了很重要的一点。”

    嫩娘不服气道:“遗漏了哪一点?”

    王朴道:“假如白莲教要和顾三麻子合谋对付本将军,顾三麻子又何必来南京?万一他被官军抓住,这次合作岂不是就要失败了?”

    嫩娘道:“将军怎么能肯定顾三麻子就一定来南京了?万一是那妖女撒谎呢?”

    “那就更不对了。”王朴微笑道,“假如白莲教真要和顾三麻子合作除掉本将军,白莲教主又何必编造顾三麻子来了南京这样的谎言呢?更何况……我已经从锦衣卫那里得到了确切的消息,红娘子的确已经来了南京!”

    正说着,两人就已经策马来到了辕门前,守门的士兵挎刀上前拦住去路,厉声喝问道:“什么人敢擅闯水师大营?”

    嫩娘亮出手中的腰牌,娇声喝道:“南京提督王朴将军在此,还不让开。”

    守门士兵定睛一看,见真是南京提督的腰牌,赶紧让开去路,王朴和嫩娘翻身下马,直奔黄得功的行辕而来。

    (未完待续)
------------

第177章 新帐旧帐一块算

    玄武湖水师大营,黄得功正在向王朴介绍水师的战船。

    “将军,我大明朝现有的水师船舰从小到大依次有网梭船、鹰船、连环船、子母船、火龙船、赤龙舟、苍火船、车轮舸、沧海船、福船、蜈蚣船和三桅炮船,不过沧海船以下类型的战船只能在江河内湖作战,假如要出海作战就必须征用福船,甚至是三桅炮船。”

    王朴道:“玄武湖水师大营内有没有福船和三桅炮船?”

    “没有。”黄得功摇头道,“玄武湖和长江水太浅,福船和三桅炮船都开不进来。”

    王朴道:“那现在沿海各卫所的水师有没有福船和三桅炮船?”

    “有啊。”黄得功道,“当然有,南直隶的镇海卫、金山卫,浙江的海宁卫、观海卫,福建的平海卫都有福船,不过三桅炮船就只剩下四艘了,两艘在南直隶的镇海卫,一艘在浙江的海宁卫,另外一艘在福建的平海卫。”

    王朴皱眉道:“三桅炮船为什么只剩下四艘了?”

    黄得功叹了口气,说道:“靖嘉年间实施海禁,片板不得下海,镇海卫的龙江船场因为年久失修遭了火灾,一场大火把整个船场烧成了废墟,船场里的许多富有经验的老船匠也大多贫病而死,从此以后,三桅炮船、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和九桅宝船就再造不出来了。”

    “怎么会呢?”王朴皱眉道,“三桅宝船都有现成的船只可以参照,五桅战船、六桅座船、七桅粮船、八桅马船和九桅宝船的造船工艺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都有记载,永乐年间的船匠能造出来,怎么现在的船匠就造不出来了呢?”

    黄得功苦笑道:“造当然造得出来,不要说有现成的战船和书籍可以参照,就算没有这些宝贵的资料,我们大明朝也照样有能工巧匠能把九桅宝船重新打造出来,可前提是朝廷得往船场里投银子啊,没银子就没上好的木料,就没有上好的桐漆,就没有上好的铁钉,就没有上好的篷布,船场里的工匠也活不下去呀。”

    王朴不说话了。

    黄得功说得对,造船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就像后世的登月工程,光靠民间财力是根本不足以担负这巨大的开支的,甚至连许多国力不强的小国也办不到,这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和无比强大的财政做后盾!

    大明朝之所以能够打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九桅宝船和最强大的水师,是因为大明帝国冠绝当世的强大国力和雄厚财力,更是因为永乐大帝倾尽了帝国几乎所有的财力全力去打造这支远洋海军。

    许多人对大明朝能打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九桅宝船深表怀疑,其实这种怀疑是毫无道理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