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榉点头道:“这个大哥知道,现在山西兵荒马乱的生意不好做,许多掌柜和学徒都吃不上饭了,大哥已经从山西老家网罗了不少人才,其中有好几个都是能独挡一面的人,而且人品厚道,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小人。”

    “嗯,用人方面大哥你自己斟酌就是了。”王朴道,“总之大哥你要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扩大我家王家的生意,将来我们王家的生意绝不会局限于纺织和丝绸,我们还会涉足茶叶、瓷器和盐铁行业!”

    “瓷器盐铁?”王榉道,“老三,那可是官营垄断的,我们王家就是有天大的本钱也插足不了啊。”

    “官营?”王朴冷笑道,“大哥你等着吧,要不了多久,浙直两省,甚至是全国的所有官营作坊就会全部转为私营作坊。”

    “官营作坊转私营?”王榉道,“老三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王朴道,“不过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

    “哈哈。”王榉大笑道,“要是官营作坊有朝一曰真的能转为私营,那可真是天下商人之福了。”

    作为一个商人,就算是生活在明代的商人,王榉也能敏锐地感觉到官营作坊的弊端以及私营作坊的好处,相对私营作坊来说,官营作坊受到的约束太多,缺乏灵活姓,还有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官商勾结而催生[***],最终损失的是国家的税收。

    譬如皇帝直派各地的矿监、盐监和织造太监,简直就是叮在官营作坊身上的一只只吸血蚊子,最终结果就是大量税银落入了各级太监的私囊,皇帝本想绕开户部直接把银子收归内帑,可结果却导致了国家税源的大量流失。

    不过王朴也知道,转官营为私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想象得到,这一举措将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尤其是宦官集团的全力阻击!在王朴拥有足够的实力收拾宦官集团之前,他是绝不会轻举妄动的。

    ■■■

    时间转眼间就来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二月。

    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潼关终于被流贼攻破,总兵官猛如虎战死,驻守潼关的两万官军全军覆灭,潼关即下,关中大地就像是剥光了衣服的少妇,完全敞开了她的胸怀,李自成的五十万流贼大军终于可以长驱直入了!

    盘踞在延安府的刘宗敏听说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攻陷潼关,顿时惊得屁滚尿流。

    刘宗敏自知踞关中自立的愿望已经无法实现,只好率领十余万骑步大军沿洛水昼夜南下,赶到华阴与李自成大军汇合。

    李自成明知刘宗敏有过拥兵自立的念头,却装做什么都不知道,对刘宗敏勉励了一番之后依然视为心腹,然后两人合兵一处杀奔西安而来!困守西安的陈新甲和贺人龙闻讯急以八百里加急向京师告急,请求崇祯帝速派援军。

    李自成在关中呼风唤雨,张献忠却在湖广走了麦城。

    襄阳一战,张献忠被左良玉杀了个落花流水,遭受重创的张献忠既不敢去河南、关中跟李自成抢地盘,又不敢回头跟左良玉决战,只好收拾残兵败将转战四川。

    关外,知道崇祯帝诛灭了自己十族之后,洪承畴终于断了回归大明的念头,死心塌地开始替建奴卖命,多尔衮知人善任,洪承畴尽心尽力,在这个铁杆汉歼的精心治理下,朝鲜很快就恢复了农业生产,成了建奴最大的粮仓。

    在阿济格、多铎的鼎力支持下,多尔衮终于扳倒济尔哈朗当上了首席摄政王。

    雄心勃勃的多尔衮重新组建了汉军八旗,另外还征调了两万朝鲜人组建了朝鲜八旗,再加上六万女真八旗和八万蒙古八旗,建奴的总兵力又恢复到了鼎盛时期的十八万!在见识了王朴火枪队的威力之后,多尔衮也试着在八旗军中建立了十五个牛录的火枪队,还用人参、东珠从曰本人手里换回了五千支火枪。

    缓过手来的建奴重新进军辽西,包围了锦州和松山,锦州总兵祖大寿急忙以八百里加急向京师求援。

    ■■■

    燕京,紫禁城乾清宫。

    看着几乎是同时呈送到御案前的两封急加塘报,崇祯帝急火攻心,大叫一声吐血昏厥在地。

    左右太监急上前扶起崇祯帝,又是灌参汤,又是传太医,总算把崇祯帝弄醒了,苏醒过来的崇祯帝根本顾不上休息,连夜把周延儒、贺逢圣、谢升、张四知、陈演、魏照乘、李邦华等大臣召进了宫。

    可这些“国之干城”议来议去也没议出什么好的办法来,所提出的无非是调大同总兵姜镶去关中剿灭流贼,或者调南京提督王朴的新军去关外抵御建奴,可姜镶和王朴早就放出话来,没有粮饷他们绝不会出兵。

    倒是张四知提议迁都南京与流贼划长江而治,以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困境,可这个提议立刻遭到了周延儒、李邦华等人的激烈声讨,最后甚至上升到了卖国求荣的高度,把张四知拿来和秦桧做比较,最终张四知被当殿革职,发与刑部论处。

    崇祯帝召集这些“国之干城”的本意是为了商讨救国之策,可这次廷议最终却成了张四知的批斗大会,大明国势已经岌岌可危,这些“国之干城”想不出什么救国之策,可排挤打压起同僚来却还是那样积极,绝不放过任何机会。

    崇祯帝又急又怒,再次吐血昏厥!

    ■■■

    南京,浙直总督行辕。

    两封塘报已经摆在了案头,孙传庭、王朴父子俩相对而座,神色凝重。

    凭心而论,王朴很想发兵去关外抵御建奴,要是真让建奴进了关,遭殃的就是北五省的大明百姓,不为崇祯帝不为大明朝,就为了北五省的百姓王朴也该发兵去救,可现在的确还不到时候,因为新军还没有练成!

    假如现在就匆匆发兵去救,一旦战败,最后遭殃的就不只是北五省的大明百姓了,只怕整个大明的百姓都有可能沦为建奴的奴隶,正所谓事有轻重缓急,为了大明国祚的延续,为了皇汉文明的延续,王朴只能按兵不动。

    “唉。”孙传庭叹了口气,黯然道,“儿子,真的不能出兵吗?”

    “爹。”王朴苦笑道,“你认为现在我们能出兵吗?”

    孙传庭不说话了,王朴说的对,现在的确不能出兵,因为新军还未练成,而且装备也极度匮乏,假如把这样一支缺乏训练又缺乏装备的军队拉去关外和久经战阵的建奴交战,结果可想而知。

    “唉。”孙传庭又叹了口气,黯然道,“可以想象得出来,万岁爷现在一定是气坏了,你我父子在他心里怕是已经成为乱臣贼子了!为父不怕被万岁爷冤枉,可眼睁睁地看着大明朝的国土被建奴一点点蚕食,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啊。”

    “这只是暂时的。”王朴劝道,“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失去的国土夺回来。”

    “好吧,不想这些了,反正想也没用。”孙传庭用力挥了挥手,仿佛想借这一挥手的力量把建奴叩关的消息从脑子里挥去,回头对王朴说道,“我们说说新军的事吧,你刚才说的军事改革是怎么回事?”

    王朴道:“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新军要统一换新军装,以前的铠甲头盔加战袍造价高昂不说穿戴还繁锁,已经无法适应将来的战争需要了,儿子已经让人设计了新军装的样式,你先看看吧。”

    说着,王朴把一张图样递给了孙传庭。

    孙传庭瞄了一眼,皱眉道:“就这布衣布帽的,怎么抵挡建奴的刀箭?”

    “爹你多虑了。”王朴笑道,“经过几次改良之后,我军火枪的射程已经远远超过了建奴的弓箭,更何况我军还配备了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的火炮,将来真要和建奴打仗,没等建奴冲到跟前放箭,他们就已经全被摞倒了,所以,没必要再给将士们配备以前那样沉重的头盔和铠甲了,光这一项就能省下一大笔开支。”

    孙传庭道:“万一让建奴冲到了跟前呢?”

    “那也不怕。”王朴道,“儿子已经试验过了,只要长枪营的将士竖起长枪阵,再让前排的将士竖起橹盾就能挡住绝大部份箭矢。”

    “哦?”孙传庭欣然道,“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王朴接着说道:“第二,现在的营哨制不够灵活,指挥不便,新军的编制也要改革。”

    孙传庭道:“怎么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761 25762 25763 25764 25765 25766 25767 25768 25769 25770 25771 25772 25773 25774 25775 25776 25777 25778 25779 25780 25781 25782 25783 25784 25785 25786 25787 25788 25789 25790 25791 25792 25793 25794 25795 25796 25797 25798 25799 25800 25801 25802 25803 25804 25805 25806 25807 25808 25809 25810 25811 25812 25813 25814 25815 25816 25817 25818 25819 25820 25821 25822 25823 25824 25825 25826 25827 25828 25829 25830 25831 25832 25833 25834 25835 25836 25837 25838 25839 25840 25841 25842 25843 25844 25845 25846 25847 25848 25849 25850 25851 25852 25853 25854 25855 25856 25857 25858 25859 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