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道:“那炮营和辎重营呢?”

    王朴道:“每个炮营标准配置二十门红夷大炮,四十门佛朗机炮,大车一百二十辆,骡马两百头,炮兵五百人;每个辎重营配大车两千五百辆,骡马三千头,辎重兵五千人,战时皆为刀盾兵。”

    “好。”孙传庭点头道,“军事方面老子不如你,你说了算。”

    王朴道:“现在的难题是兵器作坊的生产能力太低了,每个月只能生产一千支新式火枪,照这样的速度,需要五年才能生产出六万支火枪,才能装备起十二个火枪营,可我们无论如何都等不了这么久。”

    孙传庭道:“你有什么办法?”

    “这个难题要靠能人来解决。”王朴道,“你马上以浙直总督的名义把江西分宜县的教谕宋应星请来南京当你的幕僚,要想提高兵器作坊的生产能力,非此人不可!”

    “宋应星?”孙传庭道,“你怎么知道江西分宜的教谕叫宋应星?”

    “这个你就别管了。”王朴道,“你要是相信我,就马上把他召来南京。”

    “好吧。”孙传庭道,“老子这就修书一封,明天就派人去江西。”

    “还有。”王朴又道,“你能不能上书朝廷,把翰林院检讨方以智调来南京,当我的参军。”

    “方以智?”孙传庭皱眉道,“方以智可是复社中人,你一向不是挺讨厌复社的人,今天怎么突然想起要把方以智调来当你的参军?”

    王朴道:“我讨厌复社的人是因为他们只会空谈误国,可方以智却不是这样的人。”

    孙传庭道:“那老子就试着上一道奏疏看看,不过万岁爷未必就会答应,毕竟这次我们不发兵,已经令万岁爷寒了心哪。”

    (未完待续)
------------

第204章 阳明书院

    说起复社,王朴又想到了另外一件大事,这可是真正关系到今后大明兴衰荣辱的大事。

    王朴道:“爹,募兵的事要抓紧,可另外一件大事你也该着手去办了。”

    孙传庭道:“你是说阳明书院?”

    “对。”王朴道,“立即在阳明先生的家乡余姚龙泉山创办阳明书院,再邀请信奉阳明心学的博学鸿儒长驻讲学,把阳明先生的心学发扬光大。”

    “嗯。”孙传庭点头道,“这事就让绍兴知府黄炯去办吧。”

    王朴道:“爹,创办阳明书院可是件大事,一定要当成和编练新军一样的大事来抓,绝不能只是小打小闹!你说的这个绍兴知府黄炯是何许人,人品如何?”

    孙传庭道:“这个黄炯是老夫故交之子,人品不错,难得的是他也信奉阳明心学。”

    “那就好。”王朴道,“先拨五十万两银子交给黄炯,让他筹划阳明书院。”

    “什么?你说什么!?”孙传庭失声道,“五十万两银子?儿子你没搞错吧!先不说上哪弄这么多银子,就算真能弄到这么多银子,办个阳明书院用得着这么多银子吗?不就置几间房子,再请几个先生么,一万两足够了。”

    “一万两?”王朴反唇相饥道,“你办私熟呢?”

    孙传庭道:“阳明书院就算不是私熟,顶多也只是个府学吧,你总不成还想把他办成国子监?”

    “嘁。”王朴冷笑道,“国子监算个屁!”

    “咦?”孙传庭道,“小子你口气倒是不小。”

    “爹,我们先不说这个。”王朴道,“秦国商鞅变法、宋代王安石变法以及本朝张居正变法可谓史上三大变革,为何商鞅变法能够世代延续,而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却是人死政废?爹你能说说这其中的原因吗?”

    孙传庭道:“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王朴道:“别转移话题,你说这是为什么?”

    孙传庭道:“其中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不过老夫想最主要的原因是稿鞅的变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而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变法虽然利国利民,却损害了绝大多数勋戚豪强的利益,所以他们死了之后,新法就被废除了。”

    “只说对了一半。”王朴道,“商鞅变法能成功的原因是商鞅培植了一个足够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所以就算商鞅死了,可他的新法却仍旧拥有足够强大的支持,所以才能一直延续下去,最终帮助秦国横扫关东六国。”

    孙传庭皱眉道:“既得利益集团?”

    王朴道:“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说从新法中获得好处并且身居高位能够影响国家大政方略的那一群人,商鞅让秦国的上卿士大夫集团获得了足够的好处,所以就算商鞅被车裂了,可他的新法却能够继续推行。”

    孙传庭道:“那王安石和张居正呢?”

    王朴道:“王安石和张居正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推行新政的初衷是为了江山社稷,可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新政却成了他们打击政敌、把持朝政的工具,他们并没有致力于培植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而是热衷于排斥异己、互相倾辄,所以在他们死后,新政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就轻而易举地被废除了。”

    “你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孙传庭点头道,“不过这跟拨五十万两银子去创办阳明书院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王朴道,“而且关系大了!”

    “哦?那老夫倒是要洗耳恭听了。”

    孙传庭眸子里不由掠过一丝异色,他再次惊异于王朴的奇特见解,这个臭小子隔三差五就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观点,颇有些让孙传庭应接不暇的意思,不过得承认,王朴的观点的确有些道理。

    王朴道:“现在不在浙直两省推行新政只是暂时的,对不对?”

    “嗯。”孙传庭点头道,“等我们手里有军队,有了足够强大的实力,就势必要强行推行新政,这是肯定的。”

    王朴道:“那你想过没有,因为你我父子手里把持着强大的军队,所以新政得以在浙直两省强行推行,可假如有一天你我父子死了,或者军队变节了,投向了我们的政敌,结果将会怎样呢?”

    孙传庭道:“这……”

    王朴道:“结果显然和张居正一样,人死政废对不对?”

    孙传庭默然无语。

    王朴道:“所以我们要学商鞅,培植出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以确保我们死后新政还能继续推行!什么是既得利益集团?就是一大群从新政中获得好处的士绅豪强,并且有不少人身居高位,能够影响国家决策!”

    “那么问题又来了,该怎么去培植这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呢?王安石和张居政就没有培养过接班人吗?当然不是,事实上王安石和张居正也培养过自己的接班人,可结果很遗憾,他们都失败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119 23120 23121 23122 23123 23124 23125 23126 23127 23128 23129 23130 23131 23132 23133 23134 23135 23136 23137 23138 23139 23140 23141 23142 23143 23144 23145 23146 23147 23148 23149 23150 23151 23152 23153 23154 23155 23156 23157 23158 23159 23160 23161 23162 23163 23164 23165 23166 23167 23168 23169 23170 23171 23172 23173 23174 23175 23176 23177 23178 23179 23180 23181 23182 23183 23184 23185 23186 23187 23188 23189 23190 23191 23192 23193 23194 23195 23196 23197 23198 23199 23200 23201 23202 23203 23204 23205 23206 23207 23208 23209 23210 23211 23212 23213 23214 23215 23216 23217 2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