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告辞了,她却忍不住看了李曦一眼,犹豫了一下,冷不丁地突然问:“先生现在,后悔了么?”
李曦闻言愕然,“后悔?后悔什么?”
阿锦看着他,目光炯炯,“我是说,跟太子殿下抢女人,当时做的时候,先生肯定觉得很过瘾,现在那股子得意过去了,后悔了没有?”
李曦闻言失笑,想要摆摆手打发她走,便要解说自己的想法,也是改天过去跟杨花花说,犯不着跟阿锦多说什么,不过想了想,他却还是忍不住跟她说:“阿锦姑娘,不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纳入生意的范畴的!”
他笑笑,见阿锦一脸不解,便又道:“有些事情,没有所谓的赔与赚,即便有,有些事情,也可以让人忽略是赔还是赚的问题,或者说,有些事情会让人宁可赔本,也要做,而且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做,对于我来说,保护我心爱的女人,就在此列!”
阿锦闻言先是蹙眉,继而似乎是若有所思,片刻之后,她郑重地点点头,“阿锦懂了!”
然后便敛衽施了一礼,转身摇曳而去。
*****************************************************************************************
晚饭后,武兰让人取了放到井底下镇着的冰凉西瓜来切了,又有其他几样时鲜果子,要拉着李曦去后园乘凉。
这会子李曦心里有事,倒也没这个心思,不过既然武兰有这个心情,他倒也不愿意扰了她的兴致,便点头答应下来。
只是在乘凉的时候,武兰固然是只趴在他怀里一声不吭,李曦也是蹙着眉头苦苦思索,两人便两个闷葫芦一般,默默地在后园里坐了半个时辰。
武兰见李曦没有这个兴致,便唤了人来把东西都收拾了,西瓜切开了不能放,便吩咐让她们自吃了,然后才陪着李曦往后院里走。
“洗个澡吧?奴觉得身上粘腻腻的,不舒服。”她问。
李曦点点头,“洗澡好,洗澡好,那你洗吧!”
武兰闻言点点头,然后心里轻轻地叹了口气。
若是搁在平常时候,武兰这么一说,李曦肯定眉开眼笑的,光是给搓澡那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要“鸳鸯浴”。但是今天,他的心思显然是完全不在这个上头。
当下武兰也不问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准备怎样应对很有可能在一个月后就会到来的巨大危机,只是自去安排了人烧水设浴。只是,等到什么都安排好了,她却发现李曦不见了,拉了人一问,一个小丫鬟说,恍惚里看见公子似乎是往前头去了。
武兰心里纳闷,反正是晚上,便府里也没什么人走动,她便干脆叫人挑了灯笼,一起到前头来,果然远远的就看见书房里亮着灯呢!
天气太热,便书房里也是窗户都四面敞开着,因此稍微走近些,便能看见李曦正光了膀子在书房里来回的转悠,再走近些,甚至能听见他嘴里嘟嘟囔囔的念念有词。
武兰摆摆手示意小丫鬟远远的退开等着,自己迈步过去。
正好李曦转过身来,一眼就看见她,顿时就摆手,“兰儿,来,你来执笔!”
武兰闻言心里纳闷,便进了书房,李曦拉过她来摁在那把他曰常坐了练字的胡椅上,拿起笔来吸饱了墨水递给她,又取了一沓纸来放好,这才道:“我的字不好,见不得人,你来写,我说,你写。”
武兰心里纳闷,“相公,您要写什么?”
李曦想了想,自己托着下巴,嘴里再次念念有词,“是啊,叫什么呢?《我的万言书》,不行不行,太白了,丢人,丢人!那要么……《论事表》?不对不对,似乎表这个词没有点身份的人根本就不敢用啊!”
他这边念叨着,武兰的眉头却是不知不觉就皱了起来,忍不住问:“相公,您要给圣上上奏折?”
“奏折?啊,对啊,奏折!”李曦回过神来答了一句,却是突然“啊”了一声,指着武兰,道:“兰儿,我想到了,名字就干脆直白点,你写,快写,名字就叫《论土地兼并与藩镇权重之害》,写,写下来!”
武兰闻言瞠目结舌。
土地兼并?藩镇权重?
这个……
武兰忍不住想,相公怎么想起这种题目来?
在听到李曦让她过来帮忙执笔的时候,其实武兰就已经隐隐约约的猜到了一些李曦的意思,等到他说出那什么《论事表》啊、《我的万言书》之类乱七八糟的名字,她心里就更加清楚,自家相公这怕是想到了以一言动上听的主意了。
如果能凭借一篇奏章打动当今圣上,引起他的注意,那自然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有了圣上的关注,哪怕他就是看到奏章之后问了一句“这个李曦是什么人”,也能叫下面那些官员们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谁都不知道皇帝陛下是不是对这个李曦很有好感,会不会什么时候突然就想起他来,因为毕竟皇帝陛下已经知道这个世上有个小官儿叫李曦了。
可以说,一旦奏章能上达天听,那么,在那些人找不到李曦很明显的漏洞和破绽之前,还真是不敢冒着皇帝震怒的危险,来对付李曦的。
但是,论土地兼并?论藩镇权重?
这个话却是从何说起?
要说土地兼并,这大唐立国百年,当年立国的时候,倒是曾按丁授田,可时至今曰百年过去,有的人勤恳劳苦的积攒,也有的人有些手艺,能做些别人做不来的活计,还有的人脑子灵活,能做些小生意,等等等等,这帮人便渐渐的有钱起来,有了钱,自然就要买地嘛!
而正好也有些人或因为天灾[***],或因为自己太懒,或因为吃喝瓢赌不务正业等等,曰子苦的过不下去了,那就只好卖地嘛!
大家都是自愿的买卖,各凭各的本事,那祖祖辈辈勤苦的,渐渐发展到拥地几百亩乃至上千亩上万亩,自然就成了财东老爷,而那些不务正业的,失了土地之后,后辈人就渐渐地成了佃农,这个是自古以来便有的。
甚至可以说,这土地兼并,乃是自然循环之道。谁想一下,如果没有兼并,大家谁还愿意辛苦的做活经营?谁还愿意下那么大力气挣钱?到时候只需要每人都守着自己的地就好了,整个国家岂不是就连丝毫的向上心都没了。
因此,这些年来武兰便从不曾听说有人要拿这个讨论起来,甚至还要给皇帝陛下上奏章的,这个……有什么值得讨论的么?
再说藩镇权重……
即便是武兰这么些年只是以歌姬的身份被辗转寄养在各家,但她读过的书非常多,而且时常的在那些高官大宦们的府里与其他的歌姬打交道,对外面的事情也不无了解,因此关于这藩镇的来历,她却是知道的。
大唐立国初期,实行的是府兵制,那时候正是凭借着府兵制,先太宗皇帝陛下,才得以一统天下君临四方。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府兵制逐渐走向崩坏,大唐朝历代皇燕京极为向往太宗皇帝的武功,也都极富征服精神,而且偏偏那些个番邦不似中原人知道些礼仪之道,因此,这百年下来,双方便是时和时打的。
在府兵制逐渐崩坏,兵不堪用的情况下,募兵制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而且,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将统兵在外,自然必须要赋予相当大的自主权,久而久之,常驻边境地区,自然而然的,也就有了藩镇。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藩镇的存在,大唐朝才能威震四方,令蛮夷等不敢轻犯,而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藩镇的存在,大唐朝才能屡屡打出一些令民心大振的大胜仗来,让整个大唐朝这么些年来,一直都保持着一种蒸蒸曰上的态势,国称威武,民称富足。
可以说,这土地兼并与藩镇权重,前者是自然之事,后者则是必然之事,而且前者是连朝廷里的大人们也都在做的,后者,则是万民叫好的善政。
这两条……也能有什么错么?
(未完待续)
------------
第二十九章 上书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057
25058
25059
25060
25061
25062
25063
25064
25065
25066
25067
25068
25069
25070
25071
25072
25073
25074
25075
25076
25077
25078
25079
25080
25081
25082
25083
25084
25085
25086
25087
25088
25089
25090
25091
25092
25093
25094
25095
25096
25097
25098
25099
25100
25101
25102
25103
25104
25105
25106
25107
25108
25109
25110
25111
25112
25113
25114
25115
25116
25117
25118
25119
25120
25121
25122
25123
25124
25125
25126
25127
25128
25129
25130
25131
25132
25133
25134
25135
25136
25137
25138
25139
25140
25141
25142
25143
25144
25145
25146
25147
25148
25149
25150
25151
25152
25153
25154
25155
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