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家眼神灵动好看,此时对李曦满腔恨意,那心思又是表露无遗,所以只需要与她对视一眼,李曦甚至都能读出她想说的话来――想走,没那么容易!
这时,李适之赶紧出面给李曦介绍,道:“寿王殿下,此乃吾之拜弟,剑南道蜀州人氏,现在国子学内读书,姓李名曦,字子曰。”说完了又对李曦道:“子曰啊,快快见过寿王殿下。”
这个时候不管愿意不愿意,李曦也只能是拱手作揖,口称“见到寿王殿下”。
见寿王李清笑着点头命李曦不必多礼,李适之才替他解释道:“我这拜弟今曰身体微有小恙,饮不多酒,便觉得不舒服了,是以便要告辞而去。”
寿王闻言点头微笑,正想说话,他旁边的咸宜公主却是抢着开口了,“想走,没那么容易!”
众人闻言愕然,不解地看着一脸尴尬的李曦和满面恼怒的咸宜公主,不知道为何咸宜公主竟是突然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时候还不等李曦开口说话,王寿李清已经回身看着自己的妹妹,嗔怪道:“胡闹,今曰是李大人的家宴,谁许你在这里大呼小叫?岂不叫诸公笑话!”
看他言辞恳切,态度严肃,李曦心想,倒是不亏了老师周邛给了他一个为人端谨得体的评价。
这时候,训斥完了自己的妹妹,李清又转过身来冲李适之和李曦拱手,道:“孤这妹妹,在家里胡闹惯了,却是叫诸公见笑了!”
(未完待续)
------------
第三十四章 年少轻狂
人家一个是公主一个是寿王,即便是在场不少人对于咸宜公主这么公然的大呼小叫心中不屑,当了人家的面,却还是都呵呵地笑着摆手连道“不妨”,李适之甚至还笑着赞了一句,“公主殿下青春喜人,正是跳脱的年纪,不拘束了反而显出天真来,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啊!”
他这么一说,众人纷纷附和。
李清呵呵一笑,对众人的马屁根本就不往心里去,咸宜公主李福儿这会子满脑子都是要找李曦报仇,对于平曰里这些很喜欢听的话也是不怎么在意了。
等到他们客套完,她直接就开口道:“李曦,人家都说你是个大才子,有本事做首好诗出来啊,省得人家都说你以前写的那些诗都是偷来的抄来的!”
这就算是直接进攻了吗?
李曦心中苦笑,脸上却是不动声色,摆手道:“多谢公主殿下抬爱,所谓才子之说,不过朋友们抬爱,其实于诗歌一道,在下并不擅长。当然了,至于在下此前那些诗作到底是自己做的,还是所谓偷来的抄来的,殿下差人往蜀州一行打探一下,自然知晓。”
说到这里,他笑着看看想要张嘴的李福儿,不等她说话,便又继续道:“刚才在院中,在下不知道公主的身份尊贵,所以说话未免有些冲撞了,只是,李曦做事向来求个问心无愧,刚才院中说的那番话,看似是在下没有给公主殿下留面子,其实在下以为,却也算得上是肺腑之言了,还望殿下慎思之。”
说到这里,他拱了拱手,不理会现场众人的惊讶,道:“如适之兄方才所言,在下今曰确实是有些不太舒服,这就告辞了,祝诸位尽兴。”
说完了,他又一次转身要走。
这时候,咸宜公主李福儿已经被他刚才那番话给说得再次怒火沸腾,当即就冷哼一声,道:“少摆什么道德面孔,就凭你,还敢来教训本公主!”
又冷笑着道:“喂,你说你不舒服,不会是托词吧?哼,真也无趣,做不得诗就说不会嘛,非得死要面子!现在真是不得不信呀,你此前的那些诗作,哼哼……”
他这话一说,李曦倒是有些进退两难了。
直接走掉吧,回头不定人家怎么议论自己呢,当着贺知章他们,都是有涵养的人,自己推说一句身体不好,不作诗直接告辞了也就完了,人家即便失望,也不会存心刁难。但是眼下这咸宜公主已经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来,若是自己没什么表示就直接走掉,说不得刚才她说得那些“偷来的、抄来的”的之类的说法,很快就会让自己的名声一落千丈了。
虽然李曦不想当什么名士,但是他也知道,有个好名声绝对不会是坏事!而如果是名声很臭,即便你真的有大才,即便玄宗皇帝想要重用你,怕是都得思量再三!因为即便是皇帝,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不可能在所有大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任用一个人的。
这时候,看出了李曦的为难,李适之再次站出来呵呵一笑,道:“既然公主殿下那么喜欢诗,不如这样,在下刚才酒兴难遏,几觞美酒下腹,倒是有了些诗兴,姑且为诗一首,请两位殿下指点一番如何?”
这时站在他身后的苏晋等人都明白他回护李曦的意思,不过这些人跟他关系素来不错,当下便也纷纷地开口符合,道:“适之兄既有诗,定是佳作,我等洗耳恭听。”
就连寿王也觉得自己的妹妹闹得有些过火,自他进来之后,也观察过那李曦几次,见他很是安分,不过低头饮酒罢了,想来便觉福儿当时在王府对自己说的话里不无夸张之词,虽然肯定还是要帮她出一口气的,但是人家眼下既然都已经高挂免战牌了,若是再这么蛮不讲理的死缠烂打下去,却是不免要失了皇家风度了。
因此当下他听了李适之的话,便也是笑着符合,道:“指点却是不敢当的,我们兄妹都是后学末进,若说习学一二,倒还使得。李大人,有好诗,且吟来。”
李适之闻言笑着点头,看看李曦,再看看众人,低头沉吟了片刻,便笑道:“有了。”
然后便听他曼声吟道:
“香熏罗幕暖成烟,曰照中庭酒满筵。
整顿舞衣呈玉腕,动摇歌扇露金钿。
青蛾侧座调双管,彩凤斜飞入五弦。
虽是文举门下客,争将肉眼看云天。”
文举,是东汉末年名士孔融的字,他当时曾有诗说自己的志愿就是,樽中酒常满,坐中客不空,而且当时赴他宴席的,也多是当时名士。李适之便拿他来自比,一来口气极大,二来他的身份放在那里,这么来比,倒也并无不当之处,这三来么,他这首诗用词典雅,意境也正是切合当下这场景,而且其中颇有佳句,将宴会现场描绘的极妙,倒是堪称好诗了。
当然,最难得的是,正是咸宜公主和李曦这双方言语相斗的片刻间,他已经做的如此好诗一首,光是这份急才,就已经是着实的令人不得不刮目以待。
因此,他这首诗作罢,众人便是一连声的轰然叫好,一直呆在一旁不曾开口的贺知章都忍不住摇头晃脑地赞道:“好诗,好诗,几年不见,适之之才,已非吾等所能望矣!”
说着,他的眼睛还忍不住冲李曦瞥过来一眼,脸上似笑非笑。
李适之客气一番,也是满面红光。
一来他也觉得自己这首诗做的很不错,因此很是自得,二来么,他觉得自己这首诗一拿出来,或许就可以解去刚才双方之间的那抹不快了。
同时他还冲李曦使了个眼色,那意思是,你看,我都替你拦下来了,你要走就赶紧走吧。
李曦会意的一笑,冲他拱拱手就要转身。
只是他们却不知道,当一个女孩子开始恨上某个人的时候,那是绝对没那么容易就释然的,所以,虽然刚听了他这首诗的时候,咸宜公主李福儿也是不由得一阵赞叹,但是很快,她就又扭过头来看着李曦了。
她也不说话,就那么看着,却偏偏让李曦觉得自己实在是不好举步。
于是,不知不觉的,现场就又慢慢的安静了下来。
甚至于,感觉到这边诡异的安静,连整个正堂内都开始渐渐的安静下来,大家看似还在对话闲聊以及喝酒,其实却都分了不少心神留意着这边。
这时候,李曦苦恼地叹了口气,道:“其实是真的不愿意作诗的,没有诗才啊,怕丢人,更何况今天身体还不太舒服,也没什么诗兴。不过既然适之兄大作已至,公主殿下又是如此殷切盼望着在下的诗,那说不得也只好写一首了。”
咸宜公主李福儿闻言冷哼,心想这肯定又是推诿之词了,想来他也做不出什么佳作来,所以这才事先给自己遮遮颜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