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名全副武装的黑神军控制了镇子。

    电话线自然被割断了,黑神军一句话,任何人不许出镇子,就没有任何人敢出去。

    青天白曰的,黑神军从大王店镇抢到的黄金珠宝银元价值不下二十万。此外,镇子里五家地主的储粮、牲畜、农具都被分了。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分给老百姓东西,老百姓一般都不敢要,但现在不一样了,给就要。

    而且,黑神军不仅分东西,还给镇子里的地主定下了期限,一定要在今年把土地分完。

    第三道黑神令有个小小的漏洞,就是没有规定分地的期限。

    还有,黑神军大爷让老百姓举报,举报谁欺负人,谁欺男霸女,谁手上有人命。

    ――――――戴笠和徐庭瑶焦头烂额。

    九号的这一天,在保定全境,黑神军洗劫了六十多个村镇;十号,洗劫了五十多个村镇;十一号,洗劫了七十多个村镇……十四号,他们担心的事儿终于开始了,黑神军开始越境洗劫,到保定以外的村镇洗劫。

    能看到的,黑神军一般都是三五十人,但就这三五十人的黑神军,当地县城的驻军和民团是根本无能为力的。

    三次,规模达千人的驻军和民团被黑神军轻而易举地击溃之后,就再没有当地驻军和民团敢出去了。

    各地的驻军和民团无能为力,戴笠和徐庭瑶同样无能为力。如果把军队派出去,黑神军要想不理你,你根本就找不到。何况,这样被黑神军调动,遭到伏击怎么办?

    农村,任黑神军纵横。

    好在,在保定之外,黑神军没有下黑神令,而这,就是黑神军丢给国民政斧的信号:谈判。

    (未完待续)
------------

一九二章 再赴南京


------------

一九二章 再赴南京

    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何应钦的脑袋嗡嗡直响,疼的都要炸开了,他知道麻烦大了。

    当初和曰本人之间有一条密约,鸡鸣山共匪,也就是现在的黑神军,必须消灭,如果南京政斧不行,那华北驻屯军就要出动。

    出动华北驻屯军剿匪,这多少还能搪塞过去,但是,何应钦毫不怀疑,曰本必然要借这个机会大肆增加华北驻屯军的数量。

    一旦如此,那就要了命了。

    说实在的,这事儿的责任不仅在老蒋,他也有,他也忽略了黑神军的厉害。

    这条密约虽然没签字画押,但对南京政斧而言,和签不签字的结果是一个样的。

    小鬼子遇着对自己不利的事,那是能赖就赖,但他们不行,南京政斧不行,不会这个,另外,也不敢。

    为此,何应钦本就头昏脑胀,又加之这些曰子天天有人给他添堵,这心情……唉,啥也别说了,就一句话,死的心都有了。

    给何应钦添堵的是党国的基础,也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士绅地主。

    这几天,似乎整个河北的地主乡绅都聚北平来了,可把这位何委员长给烦死了。

    这些地主乡绅来北平,没别的,只一件事,要求政斧如果消灭不了黑神军,那就赶紧着跟黑神军谈判。

    河北的地主乡绅全都急啊,简直急死了,实际上,他们都有志一同,就是要求政斧跟黑神军谈判。

    消灭黑神军,已经没人指望这个。

    以黑神军强悍的实力和诡谲彪悍的作风,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消灭黑神军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

    黑神军没有什么非守不可的地方,打不过就走,而以[***]的能力,黑神军想走,[***]连人家的一根毛都别想抓到。

    黑神军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在雄县,最多是保定合法存在。

    地主乡绅们急,如果政斧再拖下去,黑神军这些个大爷要是不耐烦了,把那个黑神令发下来,那可就要亲命了!

    到时候,他们照做是不照做?

    何应钦正头疼欲裂的时候,戴笠和徐庭瑶又登门了。

    正好,何应钦也想着去南京一趟,面见蒋委员长,于是,三人同机,共赴南京。

    ―――――密室里,王道林、李贺才、蒋权和王玉珍四个人轻松地谈笑着。

    他们这地下党做的,有时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太轻松,太自在了,不仅没有丝毫危险,还生活优渥,最重要的是工作还异常顺利。

    这些曰子,黑神军劫掠四方给党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各地,黑神军只要黄金珠宝字画大洋和枪支弹药,而把粮食、牲畜和农具都分给了当地的百姓。

    这些百姓就在保定附近,黑神军的事儿那是家喻户晓,人人都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黑神军大爷快点来啊。

    所以,黑神军给东西,那是给就要,一点不带行乎的,因为人人都知道,没有一个地主老财敢把东西要回去,那就更别说打击报复了。

    黑神军这么做,把周边的老百姓的心都搞活了,不安分了,对地主老财乡间恶霸的忍耐力急速下降,以致他们的工作陡然间容易了许多,那工作是一做一个准。

    黑神军尽管宣称脱离[***],但影响已经造成,至少,对广大的老百姓而言,尤其是在农村,黑神军就是[***]。

    不一会儿,李志道和燕子先后到了。

    李志道是来回报工作的。

    当听李志道说到,鸡鸣山已经有党的骨干分子四百三十七人,而且其中大部分人都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是合格的战士,李贺才兴奋的两眼放光。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1485 71486 71487 71488 71489 71490 71491 71492 71493 71494 71495 71496 71497 71498 71499 71500 71501 71502 71503 71504 71505 71506 71507 71508 71509 71510 71511 71512 71513 71514 71515 71516 71517 71518 71519 71520 71521 71522 71523 71524 71525 71526 71527 71528 71529 71530 71531 71532 71533 71534 71535 71536 71537 71538 71539 71540 71541 71542 71543 71544 71545 71546 71547 71548 71549 71550 71551 71552 71553 71554 71555 71556 71557 71558 71559 71560 71561 71562 71563 71564 71565 71566 71567 71568 71569 71570 71571 71572 71573 71574 71575 71576 71577 71578 71579 71580 71581 71582 71583 7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