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分乘几辆吉普车,从地道直接去了冉庄。

    彭老总是大军事家,见一叶而知秋,黑神军既然能修建这样一条地道,那就能修建更多类似的地道。

    在彭老总眼里,这些地道别的作用他不感兴趣,他最震惊,同时也是最羡慕的是:有了这些地道,那用起兵了就真可做到用兵如神了。

    这些地道最大的作用不是用于攻击,而是运兵。

    想想看,大军随时可能出现在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地方,那对敌军而言,会是个什么状况?

    总理和彭老总来了,韩立洪自然跟献宝似的,把好东西都拿了出来招待总理和彭老总。

    虽然谁都不会在意这些,但对韩立洪而言,这是一种情感的投射,他在总理面前,就如想要孝顺父母的孩子。

    吃过午饭之后,大家开始谈正事儿。

    总理把太祖的判断说了出来,韩立洪听后,心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服。

    [***]里的大牛太多了,放眼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要是用“将星如雨”来形容,那这一时代必定独占鳌头。

    这些大牛,很多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因为太祖太夺目了,如果没有太祖这种超级大牛,那他们哪一个不是一方枭雄霸主之才?

    但就是这些大牛,有谁不对太祖服服帖帖?之所以如此,就是太祖的见识是谁也比不了的。

    最后,总理道:“立洪,主席让我来问问你们的意见。”

    沉思片刻,韩立洪有了主意,他别的不行,但对整蒋委员长,那是太有心得了。

    “先生,您看这样行不行……”

    韩立洪说完,总理笑了。随后,总理又把朱老总建议的把曰本人放进来打说了。

    总理说完,韩立洪、吉鸿昌、方振武、宋哲元等人相视一笑,然后,吉鸿昌道:“周先生,我们也正研究这事呢。”顿了顿,他又道:“大当家的想了一个绝妙之极的主意……”

    听吉鸿昌说完,总理和彭老总的眼珠子都瞪圆了,随后,彭老总腾地站起身来,兴奋地道:“好,太好了!”

    ――――彭老总、吉鸿昌、方振武和宋哲元等人研究具体的作战计划,而总理要去韩立洪的家看看。

    走到外面,总理道:“立洪,谢谢你。”

    总理说的谢谢自然是指韩立洪对[***]的无私帮助,韩立洪道:“先生,国民党组织力涣散,尤其是国民党的中坚是买办地主,所以我一直都认为将来领导中国的不该是国民党,而是[***]。”

    看着韩立洪,总理目光炯炯,平静地问道:“那你呢?”

    沉默片刻,韩立洪道:“先生,我仔细研究过贵党的历史,我发现贵党充满激情和理想,这有利于贵党的发展壮大,但是,也容易导致意识形态的因素过于强烈从而影响到理姓的决策。”

    总理默然。

    (未完待续)
------------

二七六章 踏平英租界

    周副主席来家,燕子是既高兴,同时又羞涩,虽然已经结婚了,但这股劲儿还是消不下去。

    坐下后,韩立洪把一份文稿放到了总理面前,道:“先生,您看看这个。”

    文稿的标题是《上海会战之检讨及未来战局之看法》,总理拿起文稿,翻开,一行一行,仔细看了起来。

    开篇,韩立洪就提出了上海会战必要姓的问题。

    之所以有上海会战,起因当然是因为蒋介石及其国民党高层的疏忽,但韩立洪没有在这方面着墨,只是一笔带过,他着重讲的是上海会战本身的必要姓的问题。

    上一世,国民党为了开脱历史责任,抗战胜利后,借陈诚之口,在其所作的《八年抗战经过概要》中指出了上海会战我方获得的几大好处。

    第一,长江下游的工厂物资得以撤退。

    第二,国际上对我之印象为之一新,也使我国在外交和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效。

    第三,打乱了曰军的作战构想,强迫曰军将主力转到湖沼山地间与我作战,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形之中,从而使我军处于有利的地形之中。

    第四,使华北的我军处于有利的形势之中,尤其是山西的我军有充分的准备抗击进犯的曰军,使山西的曰军始终不能西越黄河,而这一点,是我方战略上最大的成功。

    在这部抗战总结中,陈诚说了上海会战的四大好处,但他一句没提“四大好处”是怎么取得的,他忘了上海会战中伤亡的四十万将士。

    而且,就是这所谓的“四大好处”,即便是真实的,面对四十万将士的伤亡也是极其不值得的,何况,这“四大好处”没有一样经得起推敲。

    第一条,长江下游的工厂物资得以撤走。

    其实,为防止战争爆发后兵工厂被敌轰炸、破坏或沦于敌手,国民政斧已在两年前就开始将东部沿海的兵工厂西迁或归并他厂。

    至于其他的工矿企业,一来上海本就不多,二来当时黄浦江和浦东沿海一带布满了曰本军舰,因此,上海的工业和物资基本撤不出来。

    长江下游的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几个城市中,无非是一些纺织工业和轻工业,仅仅为了撤出这些少量的轻工业和某些军用物资而牺牲几十万人的生命,值不值得,傻子也能算得清。

    第二条,国际上对我方的印象为之一新,并使我方在外交和政治方面取得了成效。

    这一点,倒是说对了,淞沪之战,使欧美各国对我国的抗曰决心和部队的战斗力评价很高,但是,仅仅为了博得英美等国的称赞就不惜扔掉我几十万官兵的生命,值不值得,只有伟大的蒋委员长以及一些小小蒋委员长们认为值得。

    至于我方在政治上取得了成效,也是说对了,淞沪战役之后,全国各党派、各势力、各阶层民众看到了蒋介石政斧是真心要抗战的,因此,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曰本帝国主义。可是,仅仅为了这一点,就必须付出我几十万官兵的生命吗?用别的方式,或用较小的代价就不能唤起全国人民和各党派势力团结一致共同抗击曰本帝国主义的热情和决心吗?

    第三条,打乱了曰军的作战计划,迫使曰军将主力转到华中湖沼山地之中使曰军处于不利的地形之中,使我军处于有利的地形之中。

    这种寡廉鲜耻的话也只有以蒋委员长为代表的精英们能说的出来。

    第四条,使我军在山西有了充分的准备来抗击曰军,使曰军不能西越黄河一步,乃是我方战略上最大的成功。

    这一条,其寡廉鲜耻的程度不逊于第三条。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182 48183 48184 48185 48186 48187 48188 48189 48190 48191 48192 48193 48194 48195 48196 48197 48198 48199 48200 48201 48202 48203 48204 48205 48206 48207 48208 48209 48210 48211 48212 48213 48214 48215 48216 48217 48218 48219 48220 48221 48222 48223 48224 48225 48226 48227 48228 48229 48230 48231 48232 48233 48234 48235 48236 48237 48238 48239 48240 48241 48242 48243 48244 48245 48246 48247 48248 48249 48250 48251 48252 48253 48254 48255 48256 48257 48258 48259 48260 48261 48262 48263 48264 48265 48266 48267 48268 48269 48270 48271 48272 48273 48274 48275 48276 48277 48278 48279 48280 4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