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道:“文白瞎想,这怎么可能?”
是不大可能,宋美龄点了点头,然后,又道:“达令,你让文白去跟黑神军接触了?”
点点头,蒋介石道:“不让他去不好,要是万一有什么收获,更好。”
――――
张新是张治中的老乡,是那种富贵闲人,学识很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大的爱好是收集古董字画。
两年前去燕京溜达了一趟,随即,就带着老婆孩子,举家迁到了燕京。
张家是当地大族,是大地主、大商人,张新一家虽迁去了燕京,但张家在当地依旧财雄势大。
这次,张新是回老家,路过南京,顺道来看看张治中。
张治中在见蒋介石之前没多想,但现在,他知道张新不是单纯来看他这个老朋友的。
见到张治中来了,张新笑了。
指点着张新,张治中道:“你啊,你啊……”
――――
九月十曰,张治中到了燕京。
张治中不是秘密来的,光明正大的事儿,用不着保密。
“文白兄,你好啊!”火车站,总理亲自迎接。
总理和张治中不算是老朋友,但他们是老同事,在黄埔军校那会儿,总理是政治部主任,张治中是学生总队长和军官团团长。
“周先生,你好,你好!”
两人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如老友重逢。
在燕京城,张治中的老朋友着实不少,跟着总理来迎接的,不下二三十位。
九月金秋,正是京城一年最美的时刻。
反正也不急,有的是时间,没有立刻谈正事儿,张治中先是会老朋友,跟着就是参观。
五年前,张治中来过燕京一次,五年的时间,燕京的变化是天翻地覆。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以前,总听人夸燕京,羡慕燕京,张治中也是极其骄傲的人,也曾有过雄心壮志,想和燕京比一比,但现在,逛了两天之后,这份心思彻底没了。
今天的燕京城,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绝对是空前绝后。
――――
书房里,一袭清风,两盏清茶,总理和张治中相对而坐。
张治中看着总理,瞠目结舌,傻到那儿了。
良久,张治中难以置信地问道:“周先生,这是真的?”
总理笑着点了点头。
张治中从椅子上站起身来,对着总理,恭恭敬敬鞠了一躬,道:“国家有周先生韩先生这样的贤达,何愁不兴!今后但有所命,文白万死不辞。”
张治中,彻底是服了。
(未完待续)
------------
三四六章 噼噼啪啪打美国的脸
考麦斯坐在沙发上,看着茶几上放着的一本大书发愣。
大书真的很大,足有三寸厚,四十厘米长,黑色缎面,鎏金大字,制作的极其考究。
书是唐旭送的,但不是私人的什么礼物,而是通过外交程序送过来的。
每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送了。
这本书是一部记录百年来中国流失文物的名录。
书里的具体内容分为两类,一类的文物是有具体下落的,比如在西方国家的哪个博物馆或是被私人收藏了;一类是没有具体下落的。
昨天,唐旭召开了中外记者会,要求所有国家无条件归还中国流失的文物,不仅要求归还那些有具体下落的,就是没有具体下落的,一经发现,也要归还。
黑神军这是什么意思?
黑神军不可能不知道,如此高调对收回流失文物没有丝毫帮助。
像是与英国法国私下里谈条件,收回流失文物是可能的,但像这么搞,那是根本没有可能的。
别说中国的国力还很弱,就是比现在强十倍百倍,也是没有希望的,因为黑神军这么一弄,就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了。
这几百年来,西方从世界各国掠夺的文物数量那是天文数字,要是让中国得手了,那不全都得归还呢。
这是绝不可能的。
既然知道不可能,黑神军又为什么要这么搞?
考麦斯虽然想不通个中的原因,但他很清楚一点,黑神军既然出剑,那就必然见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535
2536
2537
2538
2539
2540
2541
2542
2543
2544
2545
2546
2547
2548
2549
2550
2551
2552
2553
2554
2555
2556
2557
2558
2559
2560
2561
2562
2563
2564
2565
2566
2567
2568
2569
2570
2571
2572
2573
2574
2575
2576
2577
2578
2579
2580
2581
2582
2583
2584
2585
2586
2587
2588
2589
2590
2591
2592
2593
2594
2595
2596
2597
2598
2599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2611
2612
2613
2614
2615
2616
2617
2618
2619
2620
2621
2622
2623
2624
2625
2626
2627
2628
2629
2630
2631
2632
2633
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