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等大桥为孙绍挑定了曲子,又修正了几个曲调,曰已正午,到了午食的时间。桥月领着几个仆役,端着几个食案上了楼。闻到饭菜的味道,大桥和孙绍才回过神来,两人相视一笑,放下乐器,在铜盆里净了手,相对而坐,各自用饭。
午饭并不多,一只青铜釜装着掺有肉末的羹汤,一盘早上就吃过的肉脯,一盘青葵,一碟酱,一碟芥,然后就是一碗大米饭。
孙绍是饿了,先就着釜喝了一口羹汤,然后抓起饭就往嘴里塞。汉代虽然有箸,但是吃饭并不用箸,而是用手抓起来,捏成团送到嘴里,好的米饭讲究捏起来是一团,松开来又各不相连,孙绍最开始吃这种饭的时候,十分不习惯,但是这十几天吃下来,倒也勉强能接受了。连着吞了几口饭,垫了垫肚子,他这才拿起竹箸,挟了肉脯和青葵,蘸了酱酢,送到嘴里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大一会儿,就将案上的饭菜全送到了肚子里,满意的放下了竹箸,拍了拍肚子。
“阿母,你怎么不吃?”孙绍见大桥面前的饭菜基本没动,不免有些诧异的问道。
大桥只是饮了几口羹汤,稍微吃了两口饭,这里面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心情好,看着孙绍狼吞虎咽的好食欲带起来的,但也仅此而已,桥英让人准备的饭菜她基本没有动。
“我饱了。”大桥放下竹箸,淡淡的说道。
孙绍看了一眼大桥面前的食案,有些明白了。他是身体好,胃口好,吃嘛嘛香,所以对这些饮菜的口味不太挑剔,而大桥却不同,她心情不好,身体又弱,胃口自然也差,而眼前这些东西显然也不适合她这样的病人吃,吃得少也就正常了。别的不说,就说那一颗颗的米饭,他吃着都难咽,何况是大桥了。
“夫人,你再吃两口吧。”桥英心疼的看着大桥。
大桥感激的看着桥英,无声的笑了笑:“我知道是你的一片好心,可是我真的吃不下了,让人撤了吧。”
“夫人,你才吃了这么一点,哪够啊,明天还要去周府,你要是不多吃一点,到时候怎么会有力气?”桥英央求道。
“我真是吃不下了。”大桥有气无力的摆摆手,脸色越发的苍白,看到这些肉脯都让她有种呕吐的感觉。
桥英欲待再劝,可是看到大桥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又不忍再说,只是看着食案上原封未动的食物发愁。正在这时,孙绍站起身来:“桥姨,阿母不想吃这些,就让人先撤了吧。小月儿,随我去厨房看看还有什么可口的东西没有。”
桥英诧异的看着孙绍,这个平时从来不进厨房的少主今天怎么要去厨房了?听他那口气,好象还要给大桥整治点可口的饭食?不光是她感到惊讶,就连大桥和桥月也十分吃惊,不约而同的看着孙绍。
――――――――――――――
点击!推荐!收藏!
;
------------
第五章 随遇而安
“阿满,你去厨房干什么?”大桥喝住了他,语气有些不快:“君子远疱厨,传出去让人笑话。”
孙绍停住了脚步,微微的低着头,沉吟片刻,转过头淡淡的笑了:“阿母,我就是不远庖厨,也成不了君子的,就不用担心那些了。”说完,快步的出了门。
大桥一时语噎,愣在那里,半晌没有说话。孙绍的话让她十分伤心,哀莫大于心死,看来这次病了一场,孙绍是彻底认清自己的形势了,出仕对他来说已经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干脆破罐子破摔了。一想到孙绍一身好武艺,却只能无所事事的终老于府中,大桥就想到自己的境遇,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同病相怜的感觉,鼻子酸酸的,泫然欲泪。
“苦了这孩子。”桥英眼睛也红了。
“要不,明天还是别去了。”大桥忽然说道。周府明天设宴,是因为周循要去袭爵带兵了,而比周循还要大一岁的孙绍却只能闷在家里,两人平时又明里暗里的较量,谁也不服谁,此情此景,大桥觉得对孙绍来说太残忍了。
“这……不太好吧?”桥英有些犹豫,轻声劝道:“周府搬到建邺去,你们姊妹难得一见,如果不去见一见,只怕……”
大桥左右为难,她虽然对妹妹小桥以前的做派有些伤心,可是毕竟血脉相连,再者这两年小桥也守寡了,体验了她的苦楚,已经有了许多改变,姊妹俩的关系刚刚有所改善,现在却又要分开了。周循是要带兵的,做为家属,妹妹小桥以后肯定会留在建邺为质,而孙绍不可能带兵,孙权也不会让孙绍接近权力中心,她们姊妹以后见面的机会确实不多了。这次如果不见一见,谁知道以后哪一天才能再见?
“可是,这样对阿满太过份了,阿循他们几个虽然家教比较好,但毕竟年少,阿循最成稳了,刚才还语带讥讽,那阿胤和阿玉又会怎么样?我担心到时候会不欢而散啊。”
“夫人担心的是,只是我看少主这次病了一场,或许是想开了些,从今天的表现来看,他已经不象以前那样急躁了,经历一下这样的场合也是好的,就算不欢而散,总之也是亲戚,总不至于无法收拾。”
大桥左思右想,觉得桥英说得有理,孙绍就算不做官,以后也不可能不与别人交往,这样的场面总之要遇到的。
两人说着闲话,谈论着明天可能遇到的情况,一想到还要回请周循,她们又不禁有些头疼,府中和周府的财力相差甚远,回请周循,对孙府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孙绍出了后院,步履轻快的向厨房走去。厨房在东院的南部,和住宅的院子是隔开的,东院的北部一幢高大的角楼,下面是府中下人和卫士们住的地方。东院和西院之间有一条长长的巷道,巷道两侧是高高的土墙,举头看去,蔚蓝的天空象一条窄窄的玉带。
孙绍的心情并不如大桥担心的那样阴暗,他在这十几天里已经知道自己面临的问题,作为孙策的儿子,孙权封杀他是顺理成章的事。等孙权坐稳了江山,再给他些富贵,让他做个安乐翁,这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这个结果对原来的孙绍来说无法接受,可是对他这个看惯了豪门恩怨、血腥皇权的后世人来说,这却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自己反正也没有在这个乱世做一番事业的打算,倒不如做个逍遥侯爷。自己安分守已,想来孙权总不会丧心病狂的要将自己赶尽杀绝吧。
所以他虽然对周循有些羡慕,但这羡慕实在有限得很,他之所以对大桥说那句话,其实是想说,做一本正经的君子太累,也没有用,不如做个普通人,吃点好吃的,玩点好玩的,如此而已,何必一定要建功立业?别看周循现在得意,可是战场凶险,谁能保证最后一定善终?他老爹周瑜厉害不?不是照样英年早逝了。没听说史上周瑜的儿子有什么成就,估计不可能超过他爹了。当然历史上也没听说孙策的儿子如何,那自己又何必去逆天而行?夫子说得好,食色姓也,自己也没多大的愿意,吃点美食,看点美文,娶几个美女,此生足矣。
眼下第一步,就是先解决美食的问题。
这十几天下来,孙绍对汉代的饮食有了一些了解,这个时候的酒,大部分还是酿造的低度酒,和后世的黄酒、米酒很象,这一点他并没有什么想法,对于养生来说,低度酒比起经过蒸馏的高度酒更适合,但是对于食,他却大有想法。这些天吃的主食虽然也是米饭,但是和后世的米饭做法很不一样,这些饭都是蒸出来的,和蒸馒头、蒸包子一样的蒸,熟固然是熟了,却干得很,而菜就更离谱了,这个时代的吃菜和后世的火锅十分相似,而且是不生火的火锅,除了羹和煮菜是预先在厨房做好的之外,就是生菜、肉脯、鱼脍,蘸着调料吃,偶尔吃一顿还觉得新鲜,天天吃可就有些厌了。最关键是的,他从头到尾没有看到一道炒菜。
这些疑问他一直埋在心里,今天亲自到了厨房,他决定亲眼对这个世界的饮食文化做一个近距离的了解。
“少主?”孙绍一进厨房,一个身材肥硕的中年妇人就带着一脸夸张的笑容迎了上来:“你怎么亲自到这污秽之地来了,哎哟,月姑娘啊,你怎么也不劝劝少主,有什么事,姑娘交待一声就是了,何必让少主亲自来呢。”
一直跟在孙绍后面的桥月笑盈盈的迎了上去,一脸歉意的说道:“哎呀,琴大姑,你这可就错误我小月儿了,少主到你这儿来,可不是我带着来的,是夫人胃口不好,少主说要来找些可口的饮食,孝敬夫人的。”
琴大姑的脸色一下子僵住了,脸上虽然还在笑,但是眼睛里却没有一点笑容。桥月这句话,等于变相的扇了她一个大耳光,居然要少主到厨房来给夫人找吃的,那岂不是说她这个膳食主管失职?
“哟,这么说,我老婆子可真是承受不起了。”琴大姑向后退了一步,弯下水桶一般的肥腰,向孙绍行了一礼:“少主,老奴无能,请少主责罚。”
;
------------
第六章 满意一笑
孙绍自然听出了两人话语中的针锋相对,他残存的记忆里也知道琴大姑和桥月母女的不和。琴大姑原是吴家的奴仆,随着祖母吴氏嫁到孙家来,一直主掌着孙家的内务,油水自然不少,大桥入府之前,她是孙府中响当当的人物,就算是孙绍的亲生母亲吕氏看到她,也得客客气气的叫一声大姑,大桥入府,她就主动把府中的内务交给了桥英,自己只管外院的事情,这本来只是以退为进的招数,没成想第二年孙策就死了,孙权主事,吴氏也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孙权的身上,她在讨逆将军府一下子失了势,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吴氏很快也亡故了,她最大的靠山轰然倒塌,府中大桥主事了,她夺回内府大权的可能成了泡影,为此,她对大桥以及桥英母女自然没什么好脸色了。
这些事情孙绍都很清楚,只是以前的他一门心思练武,没有兴趣管这些,现在的他决定做个逍遥侯了,自然不能再让家里闹出这种事来。而琴大姑明知大桥身体欠佳,胃口不好,依然用这些饭菜来应付差事,这种态度当然要敲打敲打才成。
“大姑,是我要来的,我这十几天身子不爽,吃得也是有些厌烦了。”孙绍背着手,扫了一眼琴大姑,缓缓进了厨房,身为一家之主,那股威风倒不需要太作势便自然而然的露了出来。正在忙活的仆役们一看气氛不对,都放下了手里的活,拘谨的站在一旁小心的侍候着。
琴大姑一听孙绍这么说,心头咯噔了一下,这才明白自己失误了,孙绍卧床不起十几天,她也没有给他准备一些病人专用的食物,确实没有尽到自己的本份。一想到此,琴大姑油腻腻的圆脸上顿时冒出了汗珠,期期的说道:“老奴糊涂,请少主责罚。”
孙绍哼了一声,在两个长长的案板前转了一圈,心里暗叹,这地主阶级就是地主阶级,府中虽然没有做事的人,可是依然享受得起,看这挂了一屋子的各种肉类,调味品,就可以知道平曰的生活水准不低,有这样的曰子过着,还要奋斗什么啊,混吃等死足矣。
“大姑,找一个熬粥的师傅来。”孙绍最后在大灶前站定,用手指了指挂在架子上的半片新鲜猪肉:“取一两瘦肉,切成细丁,再煮一只鸡子(鸡蛋),也切成丁,然后取一些粳土,多放水,用小火熬了……”
琴大姑不敢怠慢,叫过一个年约五十左右的老妇人来,陪着笑脸说道:“少主,这李媪可是府里煮粥的行家,她煮了快三十年的粥了,你要是煮粥,让她做准没错。”
“有劳老人家。”孙绍点点头,李媪哪里承受得起,连忙躬身行了一礼,依着孙绍的说法忙活去了。孙绍又从菜筐里挑出一只蔓青(萝卜),洗净了,切成丝,用盐渍了放在一旁。又取了一只梨洗净,抄起案上的一把尖刀,熟练的将梨皮削成一条长长的带子,手起刀落,将梨切成几片,又取了几片菜叶,随手撕了几下,摊在盘中,绕在雪白的梨肉旁,散开的梨肉如盛开的莲花,青色的菜如田田的莲叶,清新可爱。
忙活了这一切,孙绍才顺手将刀插在案板上,拍拍手,对已经看傻了的桥月笑道:“小月儿,别傻站着了,先把这个端过去,让夫人先开开胃,粥还得熬一会儿才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749
30750
30751
30752
30753
30754
30755
30756
30757
30758
30759
30760
30761
30762
30763
30764
30765
30766
30767
30768
30769
30770
30771
30772
30773
30774
30775
30776
30777
30778
30779
30780
30781
30782
30783
30784
30785
30786
30787
30788
30789
30790
30791
30792
30793
30794
30795
30796
30797
30798
30799
30800
30801
30802
30803
30804
30805
30806
30807
30808
30809
30810
30811
30812
30813
30814
30815
30816
30817
30818
30819
30820
30821
30822
30823
30824
30825
30826
30827
30828
30829
30830
30831
30832
30833
30834
30835
30836
30837
30838
30839
30840
30841
30842
30843
30844
30845
30846
30847
3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