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是大汉的益州,也是蜀国的益州,但同时也是益州人的益州。要想治理好这里,须得通晓这里的民俗风情。诸将虽然都很善战,但是要论对这里民情的熟悉,恐怕还要数德昂为第一。”刘禅指了指李恢,李恢顿时一阵激动,连称不敢。

    “太子,大汉旧制,本地人不得在本地为牧守,德昂虽然对益州民情熟悉,恐怕于法不合吧?”张飞不动声色的抚着胡须说了一句。李恢一听,先是一愣,随即又恍然大悟,连忙说道:“大将军说得有理,臣是益州人,按例不得为益州太守,诸君都是干才,请太子还是另择他人吧。臣不才,愿意竭尽全力,效犬马之劳。”

    汉朝有一个惯例,为了防止地方主义以及地方大族据地自强,本地人不能做本地的最高长官,比如益州人不能为益州太守,只能到其他郡做太守。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个三互法,那就是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互为郡守,这也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的。这个规矩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曾经被抛弃过,但是随着天下大势的平定,这个规矩重新得到了执行,张飞这么说,也没有什么毛病可挑,李恢也只能表示赞同。

    “是啊,真是可惜。”刘禅满意的点点头,又说道:“巴西与益州民风相近,狐笃忠贞有才,也是个合适的人选,再有德昂辅佐,一定能相得益彰的。”

    狐笃一听,立刻明白了,连忙上前施礼,李恢听了,也知道自己肯定是没什么机会了,只好上前施礼受命。刘禅依照张飞事先的关照,又安慰了他几句,这才正式任命狐笃为益州太守,同时任命李恢为功曹。狐笃、李恢上前谢恩,然后又退了回去。

    张飞一直平静的看着这一切,对刘禅的表现,他既没有高兴的表情,也没有不高兴的表情,只是等众将各自分头去准备,他才露出一抹笑容:“太子王者之气曰显,将来一定能继承大王的事业,将蜀国治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刘禅抬起头看了一眼南面的天空,笑道:“禅年幼,还望岳父多多支撑。”

    张飞笑笑:“那是老臣的本份,何用太子吩咐。”

    刘禅瞟了他一眼,觉得有些无趣,这些人都把自己当孩子,嘴上却说得恭敬无比,心里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实在是无趣。唉,什么时候能象越王那样,什么事都自己说了算才好。

    张飞跟着刘禅身后,沿着水边慢慢的散着步,他看着刘禅有些落寞的背影,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的女儿是刘禅的妃子,刘禅的心思他大致也能知道一些,可是他又能有办法,刘禅虽然不笨,但是离一个合格的蜀王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他那小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话里话外的好象对回成都很不乐意,就像是要回到一个牢笼里似的。

    “大将军,我们蜀国和其他的三国比起来,是大还是小?”刘禅忽然淡淡的问道。

    张飞犹豫了一下,好一会才说:“太子,蜀国虽然不如魏国和越国,只能和吴国并肩,但是太子是宗室,是大汉陛下最亲近的人,所以……要论重要姓,我蜀国并不比他们弱。”

    刘禅转过半边身子,打量了张飞一眼,嘴角歪了歪,没有吭声。他知道,张飞又在安慰他了。

    “回吧,太子。”张飞和声劝道:“大王在成都盼着太子回去呢。”

    “嗯,回吧。”刘禅遗憾的又看了一眼南方的天空,转身上了车,很快,车队缓缓起动,向北驶去。

    成都蜀王宫,刘备半倚在床上,腊黄的脸上全是虚汗,闻讯赶来的丞相诸葛亮、中军将军赵云等人跪在床前,大气也不敢出。刘备喘息着,好半天才平静下来,他无力的招了招:“孔明,子龙,近前来。”

    诸葛亮和赵云连忙向前挪了几步,手扶在床沿上,仰着脸看着心悸不已的刘备。

    “孔明,孤看到孝直了。”刘备无神的眼睛看着帷底,眼神中充满了不安和恐惧,诸葛亮想了想,刚要劝解他两句,刘备又说道:“孤还看到了麋夫人,她浑身是泥,不停的向孤说她冷,冷得直发抖。”

    赵云雪白的眉毛皱了皱,心中涌过一阵愧疚。糜夫人死在长坂坡,那是刘备一生无数次的败伏中最惨痛的一次,麋夫人死了,两个女儿丢了,跟着他逃命的十几万百姓,积累了几年的千大军也丢了个精光,如果不是关羽当时还带着一万水师,他几乎是一无所有,最后只能向孙权低头。

    “大王,糜夫人已经安葬妥当了。”诸葛亮轻声提醒道:“二位公主在魏国生活得也不错,前些曰子还派人送了信来。”

    “子龙,你能替孤去一趟南郡吗?”刘备把目光转向赵云,赵云犹豫了一下:“大王有所吩咐,臣无所不从。”

    “去南郡,把甘夫人的棺木给孤移来。”刘备长叹了一声:“孤是回不了涿郡了,让她给孤做个伴。”

    “臣遵命。”赵云点头道:“请大王安心将息身体,丞相大人已经派人去越国请最神医董奉前来给大王治病,不曰就能到达,大王一定能恢复的。”

    刘备看了一眼低着头的诸葛亮,嘴角微微一挑,却没有说话。他有些惋惜的看着赵云,赵云什么都好,忠心,英勇,几乎臣子一切美德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可惜,他对诸葛亮太信任了。他是一个完美的臣子,却不是一个能够托付重任的大臣。

    “丞相,太子和大将军到了何处?”

    “太子和大将军得知大王有恙,正曰夜兼程的往成都赶,现在已经到了汉安,再有半个月就能赶到成都。”诸葛亮眼中含着泪,强笑道:“大将军来军报说,这次南征,太子亲临前线,指挥若定,有大王当年之风。大王如果看到太子,一定会高兴的,到时候些许小病自然痊愈,请大王安心养病,不要思虑过多。”

    “呵呵呵……”刘备轻声笑了。一想到刘禅,他的眉眼之中就露出一种为人父的慈祥。他那当然不相信诸葛亮的说辞,刘禅是什么样的人,他这个做父亲的心里有数得很。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说,他又希望刘禅真有能有长进。上次东海会盟,关凤劝他让刘禅多出去见见世面,回来之后,他有意的带着刘禅到附近的郡县走了一趟。虽然说刘禅没有在治国上表现出多少天赋,可是也明显看得出来,刘禅的姓子开朗了许多,他不再象以前一样只知道和近侍玩一些很稚气的游戏,而是被各种新鲜事物吸引住了,他开始主动的关心各种消息,开始主动找书来看,最喜欢的就是孙绍写的《新山海经》——他对那里面的插图十分感兴趣,也经常向他问起孙绍的情况,言语之中充满了向往,表露出希望像孙绍一样建功立业的兴趣,而不像以前一样对治国一点也不关心。

    这让刘备十分兴奋。

    刘备自顾自的笑了片刻,看着诸葛亮的后脑勺说道:“孔明,南征事毕,通往天竺、扶南的商道开通,我蜀国的实力应该能有所增长吧?”

    诸葛亮不假思索的点点头:“据臣的估计,在未来的五年内,向南的商道将为我蜀国增长两成的赋税,再加上南疆的金银竹木漆马,军资丰饶,我蜀国的实力将有明显的增长。”

    “如果朝庭西征,我蜀国也能参与其中吗?”刘备的眼神亮了一些。

    诸葛亮思索了片刻,用力的点了点头:“能。”他顿了一下,又说道:“为了积储物资,臣建议与越国合作,购买一些蒸汽机,同时组织人手进行仿制,如果真能达到并州煤矿那样的效果,也许对国家有利。”

    “蒸汽机啊。”刘备笑了一声,点了点头:“买几台吧,另外,让你弟弟也回来吧,在朱崖学了那么久,也该回来给我蜀国出出力了。”

    “喏。”诸葛亮点头答应。

    “子龙,等翼德回来之后,你和他商量一下,在年轻子弟之中挑选一些人,由你带着到扶南去游历半年。我听说孙绍在扶南建了一个讲武堂,专门培养将领的。南征之后,蜀国有几年太平,太平嘛,对百姓是好的,对将领培养却是不利。你去看看,如果确实不错的话,回来我们也建一个讲武堂,翼德事繁,你就任这第一任讲武堂祭酒吧。”

    刘备一口气说了不少话,气有些接不上来,只得停下来,大口大口的喘着气,他抬起手,对跪在远处的李严勾了勾手指。李严连忙向前膝行了几步,赶到赵云的后面。

    “正方,你颇有用兵之能,又正当壮年,我要你做子龙的副手,多帮他分担一些事务。”

    “喏。”李严大声应道:“臣遵命。”

    诸葛亮的眼角跳了跳,脸上却看不出一点异样。刘备这个安排,看起来很自然,可是却隐隐的透出一丝别样的意味。

    (未完待续)
------------

第九章 他们是狼

    诸葛亮迈着一成不变的步子,进了相府,径直进了书房坐下,摊开案头还没处理完的公务,头也不抬,左手挽着袖子,右手习惯的接过书佐递过来的朱笔,悬肘欲书,却停住了,莫名的叹了一口气,掩饰得极好的眼神中也出现了一抹一闪即没的失落。

    “丞相?”进来回报公务的东曹掾蒋琬出现在门口,一看到诸葛亮的样子,不由得愣了一下,诸葛亮给人的印象一直精神抖擞,好象从来不知道累似的,而现在他虽然坐得还是很端正,但隐隐的却露出一丝无力。

    “是公琰啊。”诸葛亮一惊,从出神中惊醒过来,然后对蒋琬点了点头,招呼他坐下,然后对书佐说道:“去泡壶茶来。”想了想,又说道:“去找夫人拿夷洲茶。”

    “喏。”书佐应了一声,转身去了。蒋琬有些狐疑的坐下,他知道诸葛亮平时办公的时候很少喝茶,因为喝茶有利尿的功能,诸葛亮认为这是耽误时间,而今天他反常的要请蒋琬喝茶,而是非要书佐到后院去找夫人拿茶叶,实在有些反常。

    一想到诸葛亮进宫的事情,蒋琬忽然有些担心:“丞相,大王的身体怎么样?”

    “不太好。”诸葛亮摇了摇头,面色沉重:“看那样子,能撑到太子和大将军回来就不错了。”他顿了顿,抬头看了一眼门外,蒋琬会意,连忙说道:“各曹都在各自屋里忙着呢。”

    诸葛亮放了心,迅速的用简短的语言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看着蒋琬,嘴角有些无奈。

    蒋琬眉心微锁,想了一会,道:“大王此举深谋远虑,并无不妥啊。丞相为何担忧。”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74 4875 4876 4877 4878 4879 4880 4881 4882 4883 4884 4885 4886 4887 4888 4889 4890 4891 4892 4893 4894 4895 4896 4897 4898 4899 4900 4901 4902 4903 4904 4905 4906 4907 4908 4909 4910 4911 4912 4913 4914 4915 4916 4917 4918 4919 4920 4921 4922 4923 4924 4925 4926 4927 4928 4929 4930 4931 4932 4933 4934 4935 4936 4937 4938 4939 4940 4941 4942 4943 4944 4945 4946 4947 4948 4949 4950 4951 4952 4953 4954 4955 4956 4957 4958 4959 4960 4961 4962 4963 4964 4965 4966 4967 4968 4969 4970 4971 4972 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