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阳再多长出一个脑袋也想不到事情会这样,听王爷忽然提到‘受初榕指使杀扎西平措’之人,不自觉愣了下,可他的神情落在镇西王眼中,老头子心里就更确定了,老脸上升起笑意。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笑声传来,丰隆皇帝、左丞相胡大人和皇帝的贴身太监李公公走进御书房。依着规矩,宋阳对丰隆施礼。
皇帝心情好,又不是正式场合,挥手笑道:“免礼吧,”随即又吩咐太监:“赐座,镇西王、胡大人、常春侯都落座,咱们坐着聊。”
宋阳转目望向胡大人,后者明白他的疑问,笑着解释:“一品擂上宋先生为国再立新功,万岁又拟恩旨,恭喜侯爷了。”
以前南理只有常春尉,根本没有‘常春侯’这回事,是丰隆皇帝新封出来的称号,出炉到现在不到一个时辰,还冒着热气了。其实两者之间也没什么差别,不过封邑又再扩出一些,由三十里变成了五十里,仍是个虚赋闲职,不领真正政务,但名称变得好听了,再怎么说也是个‘侯’,刚好配得上郡主的身份。
丰隆不用宋阳谢恩,只是笑眯眯地问他:“常春侯家里还有长辈么?”
宋阳糊涂、摇头,皇帝伸手敲着桌子,皱起双眉略作沉吟:“总要有个长辈的。”
左丞相从一旁进言:“老臣有个想法,或者,请东阁大学士张大人……”话没说完,丰隆就点头道:“不错!就请老师再收个记名学生!”
东阁大学士早年曾任帝师,丰隆就是张大人的学生,丞相、皇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让张大人收宋阳做个记名弟子,宋阳成了‘皇帝的同学’,不止是身份,这下连辈分都对上了。
皇帝龙颜大悦:“事情定下来了!传旨浑仪监,挑选良辰吉曰,朕要大大地办这场喜事!”李公公笑容欢畅,胡大人神情得意,镇西王面带嘉许,唯独常春侯一头雾水,看看这个、望望那个,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还是胡大人看不下去了,笑道:“是你和承郃郡主的喜事!万岁开金口为你保媒,镇西王更爱惜你的人才,已经答应下来。恭喜常春侯,不止大喜,还有莫大荣耀,放眼天下,能请动万岁做媒的,可就只有侯爷一人,老夫只是闻听此事,都与有荣焉!”
宋阳耳朵里轰隆一声巨响,而他一身霸道修为,内劲随心而动,自然激发,喀嚓的脆响里,宋阳把绣墩震了个粉碎,一屁股摔坐在低声,完完全全地傻眼了,脑子里乱成一团,此刻除了臭揍胡大人一顿,再没有别的想法了。
丰隆心情好得不得了,见状哈哈大笑:“常春侯果然好武功!快快起来,把一颗心收回肚子里,放心吧,此事由朕亲自主持,再不会更改了、定下了!”
旁人也都道他发懵是因为大喜从天而降,全笑了起来,尤其镇西王的笑容最欢畅:这小子能高兴成这样,也足见他对初榕的情意不假。
李公公脚步轻快,几乎是飘着跑过来,一边搀扶宋阳,一边张罗着再重新备座,宋阳表情还僵硬着,但嘴巴里已经开始泛苦水了,正琢磨着这事该怎么办,忽然有内臣通禀,出使回鹘的和亲使团送回的呈报到了。
小捕和亲算是桩重大国事,最近丰隆一直在惦记着,闻讯暂时顾不上再理会宋阳,道:“传上来。”片刻之后,呈报置于龙书案上,皇帝亲手撕掉封鉴,挺长的一个折子,上面写得密密麻麻,丰隆刚看了个开头,就笑道:“和亲之事,回鹘答应了!”
说着,正想再往下看,又有太监禀告,西关有要紧军情急报入宫。
比起和亲,军情无疑更紧急了些,丰隆心中一惊,顾不得再看和亲呈报,先了解军情。此时,李公公躬身退下。南理宫中祖律,内臣不得参与政事,而军情密报,太监们连听都不能听,以防泄密。
屋子里另外三个人,镇西王不用说、胡大人也不用离开,宋阳本想告退,但王爷示意他留下来…自己人,了解些西线军务也是必要的。
虽说是‘紧急军务’,但也不算太过严重,这些年里,高原上的冬天越来越冷大雪成灾,现在又近冬至,吐蕃军马调动频繁,看来是有掠劫的打算,边关将领不敢怠慢,及时传报回京。
不过镇西王刚刚从边关督军回来,自西关苦水之下,南理将士也都备战充分,时刻警惕。基本可以断定的,如果今年再冷下去,吐蕃可能会来抢粮抢钱,但并非真正入侵,真要打起来,规模也不会太夸张,凭西线的准备,完全能够应付得来。
看过军情,再听完王爷的分析,丰隆放下了心,对吐蕃番子咬牙切齿地咒骂了一番,重新换过心情,再度拿起了和亲呈报仔细阅读。
可这一次,等他把折子看全了、看细了,脸色也变得古怪了……足足过了半晌,丰隆露出个啼笑皆非的神情,先看了看王爷,而后转目望向宋阳,问道:“你是回鹘的王爷?”
小捕和亲定下了,自己和任初榕的婚事也他娘的定下了。宋阳现在一肚子懊恼,心不在焉,一时没顾上礼仪,闻言摇了摇头没吱声。
丰隆也有点失神,没在意宋阳的小小无礼,皱眉道:“你不是?折子上可写得明明白白,说南理有个叫宋阳的奇士,和回鹘的萨、萨…”丰隆把手指头按在奏折上,一字一字的念:“萨默尔烈奇诺可客汗身份等同,虽然你是南理人士,但于回鹘而言,也如萨默尔汗王驾一样尊贵。”
心思乱了,反应也跟着慢了,得了丰隆的提醒,宋阳才想起来,自己手上还有一块‘曰出东方’送的火芯玉,两人算是按照回鹘风俗拜过把子了,奏折上这么说也算正常,不过宋阳还有些迷糊,不明白和亲的呈报中,怎么会出现自己的名字。
宋阳没提与萨默尔汗在凤凰城的相遇,只说在睛城时两个人接下了些交情,一时兴起对换了贴身信物。
胡大人皱眉摇头:“这么大的事情,你好歹告诉老夫一声啊。”
宋阳耸了下肩膀:“就是份私人交情,没觉得会怎样。”
话音刚落,丰隆就接口道:“你觉得是私人交情,人家回鹘王爷可重视的很!嘿……”语气古怪,分不清万岁是在笑还是在叹,同时把手中的奏折递给胡大人:“你看看吧。”
胡大人一目十行,很快,老头子的脸色也变了,惊讶,还有…好笑,和万岁刚才的反应一样,放下皱着后,抬起头先看看王爷,又看看宋阳,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
事情不对劲,镇西王哪能察觉不出,他才没耐心去逗闷子,声音响亮,追问胡大人:“怎么了?呈报上还说什么了?”
胡大人才不去当这个大头,摇头不说话,转目望向丰隆。后者咳嗽了一声,开口:“玄机公主和亲之事,回鹘一口答应下来,近曰将派出使团,准备丰厚聘礼…从护卫、奴隶、侍女到金银宝物一应俱全,随我国使节一起来南理。”
镇西王面色明显缓和,对方越重视,他的公主女儿就嫁得越风光。
可丰隆的话还没完:“不过…是和亲没错,但是不用把玄机公主嫁到回鹘去……萨默尔汗说,他们在南理就有一位王、王爷…筱拂嫁给宋阳。”
丰隆目光复杂,又望向了宋阳……宋阳才刚重返人间,什么事情都不了解,更毋论万里外大国回鹘的局势。
上一次夺取毒源失败后,萨默尔汗没再去管一品擂,而是直接回国,究其原因,还是回鹘大可汗病情恶化,争权最最紧要的时刻,他哪还能在外流连。过了一年,到现在大可汗虽然还有一口气在,但已无法管理国政,回鹘大权尽数落入萨默尔汗之手。
和亲这种事大伙都明白,南理公主不是嫁不出去、回鹘王公也不缺媳妇,真正的意义仅在于两个国家的态度、关系。只要回鹘同意和亲,两国就是亲戚了。
而回鹘人脾气火爆、心思直率,尤其重视朋友义气,‘曰出东方’也不例外,他当然不知道小捕和宋阳的关系,但是对他来说,和亲成了就行,要不要南理公主这个人倒是无所谓。万里迢迢的嫁过来还得大办盛典、又浪费又麻烦,与其如此,还不如把她‘送给’南理的好兄弟……两国联谊成功;回鹘省了许多事情;又送给宋阳一份大礼、回报他前后两次救命之恩。
回鹘的意思:把玄机公主嫁给宋阳王驾吧!
南理不嫁还不行……宋阳等若萨默尔汗,他就是回鹘的王爷,嫁了和亲成功;不嫁和亲失败,前面的提亲、出使都变成了戏耍回鹘。
御书房中一下子安静了。
(未完待续)
------------
第四章 和亲
宋阳一连十天都不见人,回到驿馆,和他要好的几位奇士都来询问他去了哪里,宋阳随便扯了个理由搪塞过去,回到自己屋中开始等待承郃郡主的消息。
没想到,到了晚上红波府那边还没有消息,却有宫中太监赶来驿馆,皇帝传召宋阳觐见。
太监客气得很,但向他打听皇帝为何召见,他摇头不肯回答,不过回宫的一路上,太监都在冲着宋阳笑,好像有什么大喜事似的,把宋阳笑得心里发毛。
不久之后抵达南理宫,宋阳被领着,穿过层层大殿一直来到御书房,而出乎意料的,书房里并没有皇帝,只有身材瘦小的镇西王,正站在屋子中央,背负双手看着墙上的一幅字。
听见脚步声,镇西王转回头,浑浊地眸子上下打量了宋阳,引路太监似乎早就知道会这样,并没有丝毫惊讶,给两人引荐过后躬身退了出去。
镇西王也不用宋阳施礼,直接开口,声音响亮:“宋阳?长得还不错,武功如何?”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342
28343
28344
28345
28346
28347
28348
28349
28350
28351
28352
28353
28354
28355
28356
28357
28358
28359
28360
28361
28362
28363
28364
28365
28366
28367
28368
28369
28370
28371
28372
28373
28374
28375
28376
28377
28378
28379
28380
28381
28382
28383
28384
28385
28386
28387
28388
28389
28390
28391
28392
28393
28394
28395
28396
28397
28398
28399
28400
28401
28402
28403
28404
28405
28406
28407
28408
28409
28410
28411
28412
28413
28414
28415
28416
28417
28418
28419
28420
28421
28422
28423
28424
28425
28426
28427
28428
28429
28430
28431
28432
28433
28434
28435
28436
28437
28438
28439
28440
28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