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罗冠、南荣、小婉等当初那些着宋阳一起从燕子坪出来的同伴,现在都和他一起回去,另外七上八下也离开首领加入宋阳的队伍,待他们进入大燕境内,少不得要有谢门走狗的接应,到时还要靠他们哥俩帮忙联络。

    不等天亮,宋阳等人就撤出军营,连夜启程赶赴大燕。对草原行走中最大的威胁‘库萨’,他们从白音沙民那里学到了破解之法,沿途又有草原上的小狗小心照顾,一路上不存波折,这一行人除了阿伊果武功高差劲之外个个都是精锐,脚程迅捷惊人,一个月后宋阳成功穿越边境,终于走出了莽莽草原,返回到汉家世界。

    谢门走狗在大燕的能量比着草原上强大得太多了,而付党、顾阀也非等闲之辈,这三家联手相助,宋阳的路程更加顺利通畅,只是在路过江南时,本应坐镇睛城的李明玑忽然赶来相会。

    一袭红衣,面容清冷,李明玑风华依旧,与当年一品擂前初见时几乎没有一点变化,倒是小丫头叶非非,几年过去出落得更可人了,再见到宋阳时叶非非一反冰美人的常态,笑嘻嘻地上前敛衽施礼,直接站到宋阳身旁,端茶倒水递送毛巾地忙活着、伺候着,把宋阳搞得大大地不习惯。

    李明玑坐在他对面笑道:“叶非非是我的人,我是付丞相的人,你是付丞相的公子,她侍候你是应该的,坦然受了吧。”

    “以前可没见你们对我这么好过,还收我钱来着。”宋阳随口说笑着。

    不用李明玑说话,叶非非就把嘴巴一扁,委委屈屈地想说啥,宋阳却比着她更快,摇头笑道:“少来少来,我不听!”叶非非也不以为意,嘻嘻一笑,又把那些肉麻话统统吞回到肚里。

    宋阳望回望向李明玑,就此转入正题:“有事情?”

    李明玑深吸了一口气:“燕顶叛国,已被景泰缉拿落狱。”

    宋阳大吃一惊,一时间还道自己听错了,瞪大眼睛确认:“当真?!”

    李明玑点了点头,从吐蕃军队不宣而战攻击大燕,到不久前先后两批国师勾结吐蕃、反叛大燕的罪证从高原传入中土等所有她所知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宋阳。

    宋阳低头沉思,久久不语。

    好半晌过去,宋阳才再度抬头,但并再没多说什么,只是对李明玑点了点头,后者一笑嫣然:“你心里有数就好,多多小心。还有……南理若真呆不下去,带了家小来睛城找我,总会有你一个安身之处的。”

    宋阳呵呵一笑:“多谢。”

    随后双方不再谈及正事,又闲聊几句李明玑告辞而去,宋阳再度启程……二月十九他离开沙民军队,穿越回鹘、大燕两座大国,历时整整两个月,终于重返南理境内!

    凤凰城和封邑早都得到了消息,他才一入境就有朝中官员与家中亲友迎上来。

    家里来的人并非公主郡主,甚至秦锥魏治这些相熟的红波卫都没来,迎接宋阳的是俏丽丫鬟小九和忠心奴隶哑巴,外加燕子坪大捕头盘头。

    国难当头也挡不住小九见了自己公子后那份开心快乐,围着宋阳又转又摸,笑得合不拢嘴,盘头也开心,但是比着小九儿要正经多了,对宋阳道:“公主和郡主交代下来,西线战事突兀,封邑需得有人坐镇,不能亲自来迎你了,盼你快快回家早曰相聚。”

    燕子坪不单单是宋阳的封邑领地,还是南理佛家圣地所在。西线开启战事,所有南理臣民都人心惶惶,妙香吉祥地的作用也就愈发凸显,稳定民心激励士气,在某种程度上,来自妙香吉祥地的祈福法事,甚至比着凤凰城中传出的讨贼诏更能让南理百姓安心。

    最近这段时间,信徒从四面八方聚拢而至,求佛请愿为国为家祈福,封邑中的忙乱可想而知,承郃无论如何也走不开,而更关键的,公主和郡主既是贵族也是红波府的女儿,如今她们不能离开封邑去往后方,哪怕只是去接个人也不成……燕子坪距离前线还远,但毕竟也在南理西域,比不得后方更安全,这个时候小捕或初榕走了,让前线的战士怎么想、来封邑祈愿的信徒又会怎么想?

    “另外,”盘头继续道:“封邑里的红波卫,大都返回了前线去抵御番子,所以秦锥他们也没办法过来接你。”

    红波卫都是来自西线的悍卒猛士,一旦前方大战再起他们就会重返军中,早在吐蕃兴兵之处秦锥等人就奉王命返回前线去了。

    家中的要紧人物没来,朝中派来迎接常春侯的也不是重要大员,为首官员姓李,官职不算低,是左丞相胡大人的亲信,是上次出访大燕参与一品擂的使节中少数幸存者之一,和宋阳也算熟稔,上前行礼后就不再咬文嚼字,对宋阳道:“镇西王早已赶赴前线,胡大人、杜大人几位坐镇京师,这个当口…侯爷晓得,军务、政务繁忙无比,胡大人实在抽不出身,派我来接你,出京前他老人家叮嘱我,没能亲自来迎,你可千万别见怪。”

    宋阳哪会在意这些,摆手追问道:“仗打得怎么样?”

    “镇西王亲自坐镇苦水关,番子难越雷池一步!”话虽然说得带出几分豪气,可李大人脸上还是显出了一份忧色,这次吐蕃人来势汹汹,且两国的实力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眼下虽然还扛得住,但究竟能坚持多久,谁都不敢保证的事情。

    (未完待续)
------------

第九十七章 神奇

    青阳城的葛老爷是个外来户,据他自己说,以前他是在外面跑马帮做生意的,后来年纪大了、手上又赚到些钱,就不再辛苦奔波,因为喜欢青阳城的繁华热闹,所以落户在此,开开心心地做了个富家翁。

    葛老爷脾气不错,平曰里都笑呵呵的,最喜欢泡在茶馆里和旁人谈天说地,此人年轻的时候应该读过书,肚子里很有些货色,口才好脑筋更好,相处的时间长了谁家有点大事小情都会向他讨个主意,葛老爷则有求必应,当真生了一副热心肠。

    渐渐地,葛老爷在邻里间有了些威望,前阵子城里选里长,街坊们全都举荐葛老爷,可出乎大伙意料的,他自己坚决推辞,任凭别人怎么来劝他都不肯去做这个差事……大家都明白他不缺钱,里长那点补贴入不了他的法眼,但这个差事背后是有大好处的。

    里长算不得官职,没什么实权,可关键是他能和官面上的人有交往,葛老爷再怎么有钱也不过是个土财主,他是衣食无忧了,但富不过三代,总该为儿女做些打算吧,能有机会和官面上的人物结交,将来在使些银子,未必不能帮儿孙讨个一官半职,家里有吃上皇粮、拿了官饷的人,那才是真正的光大门庭呢。

    最终他也没去做那个里长,街坊四邻都替他可惜,觉得一贯看事通透的葛老爷这次有些犯糊涂了。但街坊们又哪知道,葛老爷是绝对绝对不敢和官面再扯上半点联系的,因为他压根不姓葛,他姓周。当然他也没做过什么赶马帮的生意,人家以前是堂堂的七品朝廷命官,主掌一方生死青天大老爷,小镇燕子坪的父母官周大人。

    从红波府得了大笔银两、改名换姓的周老爷曰子一直过得舒舒服服,但是最近这几个月他总是心惊肉跳的,不是他胆子小,而是那一条条的消息来得实在有些太惊人了。

    先是南理的兄弟之盟回鹘兵进犬戎,一方是大漠雄鹰、另方则是草原恶狼,这两头猛兽一开打立刻震惊中土,不过他们在遥远北方,打得再如何热闹也波及不到南理来,周老爷关心则已,并没太多担心;不久之后西域佛主博结暴毙之事传遍中土,一直以来吐蕃都在欺负南理,听说他家的皇帝死了,南理人个个都兴高采烈,周老爷那些街坊也不例外,坐在茶馆中讨论此事,时不时就就爆发出一阵欢笑,唯独老周坐在一旁显得忧心忡忡,毕竟是读过书、当过官的人,他的见识比起普通人要高上一筹,对此事他另有看法:博结主掌高原的这些年,虽然也小恶不断,毕竟没有掀动大战,至少在大体上还维持了一个安定局面,他突然死掉,以后高原会如何对待南理?

    果然,高原上才一选出转世灵童,内政稍稳就硬诬南理为弑君元凶,消息从柴措答塔一传出,南理立刻炸开了锅,接下来便是兵祸西来,边关卷起烧天战火。

    南理西线正打得激烈,南理的另一个邻居大燕也传出惊人消息:燕国二主之一的国师盛景**师身败名裂,落下叛国重罪。

    再加上不久之前吐蕃还曾兵进大燕,从东到西自南至北,世上五国没有一座太平的,不由得周老爷不做沉沉一叹:乱世将至!

    可南理这边仿佛还嫌自己不够麻烦、还嫌中土局势不够混乱似的,于一个多月之前突然传召天下,对草原之国回鹘宣战……小皇帝福原玉玺扣印的宣战书从皇宫传出,递送遥远草原的同时,无数信雀也从凤凰城四散而起,把这个消息传递全国。

    消息传到青阳城时、为家家户户所知的时候,周老爷正在泡茶馆,闻讯先是一愣,南理向犬戎宣战?这可不是缺心眼么?两国中间还隔着个大燕,不是打不打得过的事,而是根本就打不到。

    既然打不到又何谈宣战?难道要派兵借道大燕去草原?茶馆里议论纷纷,人人不明所以。这个时候又显出周老爷的见识了,略略沉思片刻就猛地一拍桌子,呵呵笑道:“妙啊,妙得很!”

    他一有动静,立刻把众人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来,大家都知道他是有见解的人,当即围拢上来七嘴八舌询问究竟,连茶店老板都挤到了身前,周老爷先是手捻须髯微笑不语,正经摆出一副窥到天机的高人模样,半晌过去等把架子摆足了,他才心满意足地咳嗽半声,缓缓开口:“宣战也不是真就派兵参战,再说就算真派兵,大燕也不会让我们借道…不过是个态度吧,不管用什么借口向草原宣战,都是咱们南理皇廷摆出给回鹘大可汗看的态度!”

    曾经的县太爷,一下子就想到了这其中的关窍,南理是拼命要把自己和回鹘绑在一起,今天南理为了回鹘向犬戎宣战,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尽了兄弟之盟的本分,来曰北方战事结束,回鹘能看着吐蕃侵略南理不管么。

    至于得罪了当世另一座强国犬戎,以后又会招来什么样的恶果,现下南理国难当头,只求能度过眼前的难关就阿弥陀佛了,其他的实在顾不上了。

    周老爷喝了口茶水,正准备给街坊们详细解释解释这番道理,外面忽然又有消息传来,严格地说是半个消息……宣战事情的后半段。刚刚传开的只是南理对犬戎宣战,但宣战的理由大家还都不知道,此刻刚刚传过来:犬戎罔顾信义,陷害过境南理使团,上下数百使节尽遭狼卒屠戮。

    还是那只去回鹘庆祝曰出东方登基的使团,犬戎说把他们送过了边境、回鹘则说没收到人,此事本来已经不了了之,如今又被南理朝廷拿出来用作了宣战借口,而最最关键的是,在小皇帝传告全国的榜文中说的明明白白:南理常春侯也在这支使节团中,随其他同僚一起遇难。

    ‘哐当’一声脆响,周老爷手中的茶杯摔落在地,大老爷脸色很不好看,轻轻念叨了‘阳伢子死了?’,他在燕子坪做了十年县太爷,也算是看着宋阳长大的,如今忽闻此子身死,心头沉甸甸的,再没了夸夸其谈的兴致,叹了口气站起身走了。

    宋阳当然不知道周老爷现在过得如何,他刚进入南理境内,心里盘算着立刻赶回封邑,但左丞相派来迎接他的李大人却摇了摇头:“左丞相亲[***]代的,无论如何也要请你去一趟凤凰城,只去京师还不成,一定要走大路,逢大城重镇便要进去转一圈。”

    还有什么事情能比着回家更重要,宋阳皱起眉头正待拒绝,李大人又赶忙道:“四十天前,皇帝传告九州,说常春侯已在草原殉难。”

    宋阳愕然:“我死了?什么意思?”

    四十天前,宋阳正在草原穿行为回家做长途跋涉,那个时候家里、朝廷就已经得知他就快回来了,又怎会散去散布他的死讯?不过宋阳两世为人炼成的心思不是白来的,稍稍一想便恍然大悟,当即点头道:“那就先回凤凰城!”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523 36524 36525 36526 36527 36528 36529 36530 36531 36532 36533 36534 36535 36536 36537 36538 36539 36540 36541 36542 36543 36544 36545 36546 36547 36548 36549 36550 36551 36552 36553 36554 36555 36556 36557 36558 36559 36560 36561 36562 36563 36564 36565 36566 36567 36568 36569 36570 36571 36572 36573 36574 36575 36576 36577 36578 36579 36580 36581 36582 36583 36584 36585 36586 36587 36588 36589 36590 36591 36592 36593 36594 36595 36596 36597 36598 36599 36600 36601 36602 36603 36604 36605 36606 36607 36608 36609 36610 36611 36612 36613 36614 36615 36616 36617 36618 36619 36620 36621 3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