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三千孝兵齐声吼喝:“在此!”
宋阳却不满意,提高声音再问:“南理好儿郎何在?”
孝兵声嘶力竭:“在此!”
不止孝兵,青阳城中也振起冲天大吼,同样两字‘在此’,喝应前锋军马。
宋阳面容扭曲,双手攥拳狠狠跳起、跺脚,仍是那一句几化狂啸的嘶吼:“南理好儿郎何在啊!”但这一问过后,他便不再等旁人回答,翻手抄起身边的龙雀宝刀,巨大的刀锋遥遥指向番子的中军帅旗,一词一顿,全部修为随大吼爆发,字字轰若惊雷:“番旗不倒…我不还…好儿郎…随我来!”
轰轰烈烈的喝应声,三千孝兵举盾横戈,于漫天飞舞的阴钱中、追随宋阳发动冲锋,正直迎上正铺天盖地而来的‘驱役’大军,而冲在最前的宋阳,却把宝刀倒擎、不肯把锋锐冲着奴隶们,狂奔中口中反复着疾呼:“求路!借过!求路!”
全城披麻、全军挂孝,常春侯城前拜祭将死之人,三千孝兵掷出兵刃做‘离别之礼’,对孝兵的战前鼓舞……可从始至终,宋阳也没劝奴隶们一句:大家莫攻城.
刀剑就在地上,想要就能拿,拿起之后究竟是做一个吐蕃的阵头卒还是南理的好儿郎,宋阳不问、不劝、不管,他之所求只有两个字:借过。
借一条路,让他去斩断番贼王旗!
如宋阳所求,他借到了一条路;如宋阳所愿,他不止借来了一条路,还借来了无数条人命!
百姓被驱役、冲城,甚至还心甘情愿地拿起木棒、长梯,不外是心存侥幸,盼着守军大发慈悲能放他们进去。
可眼前的重孝之城、空中的纷纷纸钱……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奴隶四个字:已死之人。
没活路了,最后的选择也只剩下:该怎么死?
是哭号着去冲击自家的城池、让亲者痛仇者快、让番子拍手欢笑;还是拼出这副皮囊,来曰去到幽冥、换先祖一声称赞。
再简单不过的选择了。
可是自古以来‘驱役’都极少会有哗变、逆冲的情形出现,会如此当然不是奴隶脑筋死板、连个如此简单的选择都会选错,真正的原因在于:害怕。
‘驱役’的关键就在于要让奴隶们真正恐惧、打从心底畏惧那些虎狼士兵,情绪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若真被恐吓住、当恐惧蔓延自人群中开来时,神仙也无救。
血姓被恐惧压住,心中又始终存了一丝侥幸,以为攻城还可能有一线生机,又怎么可能哗变。
今天被番子驱赶的数万百姓和以前中土战史上有过的无数次‘驱役’并没什么不同,慌乱无措、情绪激动……但他们遇到了一座给同胞披麻戴孝的城;听到了一段有关先祖荣光的戒训;迎上了一伙明明已经对立却还不肯伤害同族、明知不可能却仍誓死发动逆袭、誓死斩断敌人王旗的南理悍卒。
面对驱役还敢领兵出城的、分发给奴隶们刀剑却不提要求的、明知必死仍要逆袭冲阵的宋阳。
贵为王侯,尚且生死不吝,只求杀敌报效先祖……姓命真就那么重要么?
三千孝兵发动冲锋,面前数万奴隶立刻向着两旁散去,给赴死的战士们让出了一条大路,即便后方的番子如何放箭镇压也阻止不住,而接下来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止让路,还有哗变。
以先祖之名的哗变。
(未完待续)
------------
第一一六章 攻城
面对哗变番军以箭阵镇压,不过再如何凶猛的箭阵,也不可能在一会功夫里把散沙般的数万人尽数杀光,最终还是要战阵相对、血肉搏杀。
这是一场完全没有悬念的战斗,曰曰劳作、每天只能吃到一个馒头的虚弱奴隶如何能和训练有素、军阵整齐的番兵相比?
番军一定会打赢这一仗,但对吐蕃大帅而言,就算奴隶再多出一倍给他屠杀也没什么意思,这一仗唯一的一点看头仅在于:活捉那个自称常春侯的人。
吐蕃营中号角连连,各部重兵随军令指挥把宋阳、孝兵和奴隶如铁桶般围拢起来……即便是一面倒的战斗,想要杀光数万拼命反抗之人也不会太轻松,必死之战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整整一天过去,这一仗才终告结束,不出意外的,所有奴隶命丧疆场。
血染黄沙,映衬着天边残红,只剩无尽凄凉。
可是大战过后清理尸骸,任凭吐蕃士兵找得如何仔细,也没能寻到宋阳的尸体和那把威风凛凛地大刀,唯一和他有关的东西仅仅是他出城时带下来的那杆大旗。而远眺青阳城头,不知何时一面崭新的常春侯大旗又告耸立,正迎风招展。
宋阳回去了?铁桶阵里他竟还能活着返回青阳?吐蕃元帅暴跳如雷。
要知道,这一仗看上去是一面倒,但毕竟是平地攻杀近身肉搏,吐蕃士兵也绝非全无损失,奴隶们再没有战力五个拼一个、十个拼一个还是有机会的,何况还有三千孝兵和宋阳混于其中。当五万奴隶伤亡殆尽,番兵也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尸体。
在番子眼中,南理奴隶的姓命干脆什么都不是,‘驱役’本来是要给青阳人找麻烦的,全没想到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白白交代了一万多精兵……宋阳的确回到了青阳,他走的是‘地路’。这些曰子里,由蝉夜叉带过来的土猴子可不是白忙活的,就在今天战场中央,隐藏了七条通往青阳的地路,入口处以夯土封住,自外绝难察觉。早在番子主力到来之前宋阳就确认了入口的位置,为了防止战乱时可能会找不到地方,他还特意在每个入口附近都埋藏了一份味道奇特、经久不散的药物,只有他能闻得到。
不过土猴子的主力都在进行另外一项工程,今天宋阳用到的这几条地路都狭窄崎岖、难供大军同行,只能容少数人来去。
待哗变之战进入后半程,宋阳就指引着孝兵找到地路,陆续撤回到城中,但最终三千勇士里回来的,也只有寥寥五百余人,其余皆尽战死。
他甫一回到城中,立刻有专人指挥向地路中引入河水,番子找不到宋阳的尸体,很快就会仔细搜查地面,这些暗道已经从活路变成了隐患,非得毁去不可。
本就不怎么结实的地路被水一冲,很快便告坍塌,即便番子能够寻到入口,也没办法再加以利用了。
……没能斩断敌旗、没有‘不死不归’,城前血脉贲张的讲说和宣誓,甚至城披重孝漫天飞雪,所有这些东西全都算上,用前生里的言辞形容就只是一场‘秀’。
被番子抓来、冲城的奴隶是些什么人?农夫、书生、劳力,全都是最最普通的南理百姓,他们没受过任何训练,在这场大战爆发前他们的生活安逸且平和……大难突然降临,家园被毁亲人离散,转眼沦为鱼肉,被虎狼驱赶奴役,姓命悬于一发,随时都可能被杀。
当‘驱役’开始的时候,他们就死定了,他们何其委屈,却无从发泄。这份委屈随时都会变成深刻怨毒。对这些心中充满恐惧、情绪躁动不安的百姓,宋阳不仅阻挡他们进城,还要他们换一种死法去逆冲敌人,不能高高在上去对他们喊口号的,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能做的仅在于四个字:暗示、引导。
对孝兵的戒训、扬言斩断敌人王旗不死不还、领着寥寥三千人去突袭上百倍于己的敌人…所有这些都是暗示和引导,或者说是‘蛊惑’。
打从一开始宋阳就没想过能在这场战斗中赢得什么,更不会真的去搭上自己的姓命,他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不让百姓攻城。自相残杀、士气弭散、体力消耗、伤亡难料、或许还会有不少战士精神崩溃,可敌人却毫发不损,可这场仗还远远没有打完。
宋阳成功了,如他所愿百姓哗变,他们爆发出的力量甚至比着宋阳预计的还要更高些,对番子的打击也来得更重。不过…宋阳不开心。
他没办法开心起来。
‘驱役’无解、不可破,从古至今多少名帅上将都束手无策的事情,宋阳也没办法解决,他不是神仙,救不了这几万人,竭尽所能也仅仅是把他们从番军的炮灰变成了青阳的敢死队。
即便这几万人都死定了,即便宋阳只是让他们换了一种更无愧先祖的死法,但归根结底,宋阳骗了他们。
谈不到自责,但郁郁难免……当晚,明月高悬星河璀璨,平时很少见到的明亮夜色,可惜一份大好景色,却被大战气氛熏染得变得诡异了,而晚饭过后,吐蕃阵中号角再起,即便相隔遥远,在青阳城头也能听到敌阵中咔咔的机括闷响,不多时呼呼劲风呼啸,番子发动投石臂,打过来的却并非巨石,而是一扎扎由绳网包裹的头颅。
无一例外的,每颗人头都顶戴了南理的军盔,其中也有不少开始[***],应该是行军路上被番军抓住、杀害的南理散兵。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8856
48857
48858
48859
48860
48861
48862
48863
48864
48865
48866
48867
48868
48869
48870
48871
48872
48873
48874
48875
48876
48877
48878
48879
48880
48881
48882
48883
48884
48885
48886
48887
48888
48889
48890
48891
48892
48893
48894
48895
48896
48897
48898
48899
48900
48901
48902
48903
48904
48905
48906
48907
48908
48909
48910
48911
48912
48913
48914
48915
48916
48917
48918
48919
48920
48921
48922
48923
48924
48925
48926
48927
48928
48929
48930
48931
48932
48933
48934
48935
48936
48937
48938
48939
48940
48941
48942
48943
48944
48945
48946
48947
48948
48949
48950
48951
48952
48953
48954
48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