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吴节现在就算不退下也不行了,他背着身从容地后退,心中却如闪电一般高速运转。

    一边后退,一边道:“真君,既然有阁老亲自主笔,吴节自然不敢献丑,否则,还真变成那《石头记》里的文人雅集,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了。”

    皇帝这段时间看《石头记》看得正入味,先前还同吴节讨论过贾宝玉被父亲勒令在众名士大儒面前,现场为大观院各出题写楹联扁额。

    听吴节这么一说,心中一动,突然想起吴节先前写的那首“云在青天水在瓶”。暗道:这诗写得真是妙到极处,显然这个吴节在玄道上也颇有钻研。至少这样的诗句,严嵩就写不出来。若是让他们比试一下青词,却不知道谁胜谁负?

    “呵呵。”嘉靖突然笑了起来:“吴节,且留下,也写篇青词吧。”

    听到皇帝这句话,严嵩这才惊讶地看了吴节一眼,神色中带着一丝警惕。

    吴节心中一松,只要能留下就有机会,他也有信心在接下来的比试中压严嵩一头:“真君,吴节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如何敢在阁老面前献丑。”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对嘉靖这人,吴节也是琢磨了好几天了。这人姓格刚强偏激,帝王术玩得炉火纯青。最喜欢拉拢一派打击一派,挑起手下大臣相互衅,而自己则在其中玩平衡。

    就因为这一手,自他登基以来,如杨廷和、夏言这种一等一的人尖子都载到他手上。接下来在他手中倒霉的还有严嵩父子、陆炳、林林总总,莫不是这个时代的精英。

    其实,历史上所谓的名君雄主,大多喜欢制衡。大臣们相互敌视最好不过,怕就怕他们一团和气,合着伙来对付皇帝。

    就因为这一招玩得多了,嘉靖皇帝天然对大臣之间的争夺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巴不得别人天天掐架。

    这种文人之间的比试,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冲突,嘉靖皇帝自然不肯防过。

    这一点,吴节算是把握住了皇帝的心思,一试之下,果然如此。

    嘉靖手一摆:“文人雅集论的是才学高低,又不是看谁的官大。否则,大家凑一块,自报家门,你是秀才,他是进士,你七品,他是二品大员,也不用比了。严嵩,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干脆你和吴节各作一篇好了。”

    严嵩有些尴尬:“陛下所言极是,只不过,这祭天求雨,只需烧一篇青词就是,写得多了,只怕不妥。”

    “民间有句话,礼多人不怪,多烧一篇又有何妨。”嘉靖淡淡道:“多一个人祷告上苍不更好吗?”

    严嵩哑口无言。

    嘉靖:“黄锦。”

    黄锦连忙从门外跑进来:“万岁爷,老奴在。”

    嘉靖:“设祭坛吧,侍侯朕更衣。对了,让他们也换身衣裳。”皇帝指了指严嵩和吴节。

    “是。”黄锦不为人察觉地看了吴节一眼,脸上带着一丝笑容。

    ……很快,祭坛就设置完毕,香烟袅绕。

    吴节和严嵩都换上道袍,头上戴着香叶做成的道冠,挺直着身体站在坛前。

    而嘉靖皇帝也做道士打扮,头上却是一顶黄金朝天冠,在配合上他清瘦挺拔的身体,颇有出尘之意。

    至于严嵩,发须皆白,一派仙风道骨。

    嘉靖看了吴节一眼,却见这少年唇红齿白,身高体壮,偏偏身体比例极好。身上那件道袍绷得有些紧,显得精明能干。举手投足,从容不迫,不卑不亢,一派儒雅之气。

    嘉靖看得暗自点头:此子和张居正倒有些仿佛。

    青藤纸而后朱砂已经准备好了,一式两份,祭坛也已设置完毕。

    黄锦带着一群太监都穿上道袍,在旁边鼓捣了半天,这才道;“万岁爷,可以开始了。”

    嘉靖点点头:“严嵩,吴节,你们同时写吧。”

    严嵩也不推辞,抢先一步走上前去,提起笔就一气朝下写去,显是已将他儿子所写的那篇青词背得烂熟。

    吴节也不敢落后,同时上前,提笔用最快速度写了起来。

    须臾,一篇百余字的青词写毕,二人同时搁笔。

    看看点起的线香,不过燃了米粒长的一截。

    这下,连嘉靖都吃了一惊。即便是大才如徐阶、张居正者,写一篇青词,从构思到斟酌词句,再到落笔写就,也需花上一壶茶光景,这两人怎么快成这样。难道他们是在糊弄朕的……想来却也不敢。

    他却不知道,这两人早就提前做了准备。

    严嵩已经将严世藩所作倒背如流,而吴节也记了一肚子青词。两人也不用思考,提笔就有,下来全不费功夫。

    心中好奇,嘉靖先拿起严嵩的稿子,只看了一眼,就连声叫好。严阁老的东西一如往常般精致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倒有些口角噙香的意思。

    所谓青词,就是道家祭天时所写的祈祷文,格式不限,内容不限,关键是词句要美,否则却显不出这个仪式的郑重和严肃来。

    因此,一般人写青词,大多用骈文。

    当然,也有用诗的。比如清朝龚自珍那首“九州生气执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首青词。

    严世藩号称明朝三大才子之后的半个才子,前面的三大才子是解缙、杨慎和徐文长。小阁老比他们虽然有所不如,可却比起同时代的文人,水准高出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篇青词依旧保持了以前的水准,嘉靖只看了一眼,心中就欢喜起来,连声叫,“好,好,好,不错,不错。”

    便大声朗诵起来。

    然后珍重地放在香炉里,烧祭上苍。

    听到皇帝的夸奖,严嵩大为得意,眉宇间有掩饰不住的喜色。

    看来,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又回来了。

    吴节却不急,侧耳听去,却不得不承认,严嵩的这篇文章写得真是不错,实在是太优美了。可惜,词句虽然优美,却没有内容,空洞无物,老生常谈。

    要想赢他也容易啊!

    这下,吴节心中安定下来,更是显得气定神闲。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5606 35607 35608 35609 35610 35611 35612 35613 35614 35615 35616 35617 35618 35619 35620 35621 35622 35623 35624 35625 35626 35627 35628 35629 35630 35631 35632 35633 35634 35635 35636 35637 35638 35639 35640 35641 35642 35643 35644 35645 35646 35647 35648 35649 35650 35651 35652 35653 35654 35655 35656 35657 35658 35659 35660 35661 35662 35663 35664 35665 35666 35667 35668 35669 35670 35671 35672 35673 35674 35675 35676 35677 35678 35679 35680 35681 35682 35683 35684 35685 35686 35687 35688 35689 35690 35691 35692 35693 35694 35695 35696 35697 35698 35699 35700 35701 35702 35703 35704 3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