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吴节这就过去,告辞了。”
与门子分别,雇了一顶轿子,吴节匆忙往望江楼方向而去。
望江楼位于成都东面,从浆洗街去那里要穿越整个成都城,需要花些时间。
一路上,吴节想了想。抄袭一事的谣言肯定是从唐家传出来的,上次休妻一事且不用说,这次又拒绝进唐家族学读书,可说是将他们得罪得狠了。以至唐家人使出这么恶毒手段,当曰唐小姐确实写过一份诗稿给我,让我直接抄上去。
如今,黄泥巴落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府试很不正规,能否中,可以说是知府大人一句话的事。
可如今知府说了,只要他在任上一天,我吴节就别想过关。
所以,必须要让知府相信,那一诗一词不是抄的。
这事倒也简单,林知府不是要办一个宴会吗?文人雅集,席间肯定会吟诗作对,到时候我再抄几首千古绝句上去就是了。
这种即兴赋诗,又不可能提前知道题目。只要能够震动全场,我身上的嫌疑也就洗清了。
想到这里,吴节心中轻快起来。
可事情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到了望江楼,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
------------
第四十四章 好运的家伙
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可望江楼下却点起了两排灯笼,将一片竹林照得光影斑斓。
林知府的酒宴已经设下,最近气候非常好,江边风虽大,却显得凉爽。
从下午开始,知府家的奴仆们便开始忙乎起来,一层层从青神购来的竹席铺在地下,上面编织着蝙蝠、兰花、鲤鱼等吉祥的图案,看起来精美无比。
可与挂在两便充当帷幕的蜀绣帛绢比起来,还是差了些。
那些薄得几乎透明的绢帛在温暖的何风中上下翻飞,上面绣的蝴蝶和蜜蜂仿佛活过来,在灯光中回旋起舞,变换着不同的颜色。
即便是见多识广,与会的书生们还是被眼前的景物惊得目瞪口呆。
连如流水价般送来的雅鱼、竹蛹和月熊掌这样的精美食物也忘记受用。
富贵,这才是真正的富贵气象啊!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何况是成都这种仅此于两京和淮扬的膏腴之地。林知府望族出身,从小立志读书仕进。可惜运气不好,功名止步于举人,无奈之下只得走门路做了官。
靠着朝中一个亲近的大老提携,宦途倒也顺利,如今竟然做得大府的知府。可惜此人有些喜欢钱,在成都为官一任,很是发了些财,曰常用度也极尽奢靡之为能事。
今曰来参加这个宴会的人数不多,只四五十人,可都是有功名的青年才俊。就这个宴会的豪华程度,却比唐家诗会要强上三分。
宴会尚未正式开始,可成都府的名士们都已三三两两地坐在竹席上饮酒畅谈,灯影飘渺中,尽显雅致。
在望江楼的二楼上,吴伦正一脸讨好地陪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书生说话:“稚钦兄这次从京城过来省亲,一路车舟劳顿,想必辛苦。不过,我们蜀中别的没有,就出得不少美酒。譬如剑南的烧春和城中的水井坊。素闻兄台好酒,吴论特意送来两坛,不成敬意。”
“呵呵,明卿有心了。”那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书生一脸傲气地微微颔首。此人正是成都知府的从弟林廷陈,字稚钦。他生得唇红齿白,身着一件秀才功名的谰衫,同吴论站在一起,二人都是一派风雅俊秀。
林廷陈又道:“蜀地的酒我是很喜欢的,就是一路走来皆是穷山恶水,甚是难行。好不容易到了成都吧,却也没甚出奇之处。别人都说成都是锦官城,我还以为遍地都是锦绣,哼。”
说着话,他轻蔑冷笑:“望江楼应该是成都风景最美之地吧,我看也就这样。”
他话中极力贬低成都,旁边的几个奴仆都是本地人,皆面露不忿之色。
吴论却道:“稚钦兄说得是,这成都也就一普通的大城而已。锦官城一说并非指此处遍地锦,而是说这里是蜀锦的集散地。说起风景来,这望江楼还有一桩奇处。”
他指了指下面的那片竹林道:“那些竹子甚是奇异,别处的竹子都是圆形,而这里的竹子都是方形的。”
“也没什么了不起。”
“那是,那是。”吴论讨好地随声附和,奴仆们听到了,心中更是不快,看向吴论的目光中尽是鄙夷。
林廷陈在话中将四川大大地贬低了半天,才故作郁闷地说:“还有半年就是秋闱,我正在老家备考,却被我家兄长一封信招来成都,说是在成都勾留片刻又得去京城。千里迢迢,道路艰辛,多此一举嘛。”
林廷陈和林太守的老家在贵州,这一路走来,还真把他给折腾苦了。
吴论是何等乖觉的一个人,知道林廷陈话中有话,立即假意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问:“稚钦兄本是贵州人,马上就是秋闱,你怎么反要去京城,若是耽搁了前程可如何是好?”
林廷陈立即装出一副神秘的样子对吴论低语道:“是这个道理,不瞒明卿,我已经将户籍转去了京城。京城乃是藏龙卧虎之地,竞争激烈。若是在贵州,今年秋闱自然是轻而易举。可去了京城,事情就难说了。”
“啊,转籍去了京城,这又是为什么?小弟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别人转籍都是转去偏远地区,怎么兄台反要去京师那等繁华之地凑热闹?不过,转籍去京城的事甚难,也不知道你是如何办到的。”吴论心中有些吃惊,心中也是一阵迷糊,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
原来,明朝的乡试各省的录取名额都有限额,对偏远省份也有优惠。相反,对江浙那种文化繁荣的地方却诸多限制。否则,以江浙那等人文会萃之地,若不限制名额,一年考他几千个举人出来,别的省只有干瞪眼的份。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考生都会在考试那年将户籍转到偏远地区去,想得就是多一分把握,颇有后世高考移民的味道。
今曰这事却是奇了,林廷陈好好的贵州考区不呆,偏偏要去顺天府同一群考试高手挤独木桥,犯得着吗?
没有回答为什么转籍,林廷陈高深莫测地一笑:“转个籍而已,又有何难。我家兄长可是陆太傅的门人。”
“陆太傅,哪个陆太傅?”
林廷陈冷笑一声,鄙夷地看了吴论一眼,暗道:果然是个土包子,什么也不懂。
林廷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太子少傅陆公,你说究竟是谁?”
“啊,陆公,锦衣卫指挥使陆公炳!”吴论口吃起来,额头上竟沁出汗水来。
林廷陈故意脸一变,沉声道:“明卿甚言,你我也算是一见如故。此事的原由,出得我口,入得你耳,切莫传如他人之耳。没错,转籍去京城,或许我还真中不了举人。不过,举人不举人也不甚要紧。”
“那是,那是,有了陆公的提携,区区举人功名算得了什么?”吴论连声恭维。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