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远程火力射程只有一里地,既然队伍已经开始冲锋,指挥所自然要向前移。
吴节:“我也去。”
就骑着马上了稻草铺成的小路。
(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二十九章 捷报
西苑,玉熙宫。
整个夏天燕京城就没下过几场鱼,天气热得厉害。白得耀眼的太阳一点点落下,一点点转红,终于能够为人逼视。
整个西苑就好象被这一片粘稠的通红所笼罩,夜终于降临,一点点灯笼次第点亮,无数太监在黑暗中忙碌地来回游动,却悄无声息。
玉渊潭的水已经缩下去一截,天气热得紧,世界仿佛被扣在一口烧热的锅里,汗水寂静无声地流着。
一个太监使劲地打着手中的火石,半天也没点燃火绒,大约是手上的汗水太多,沁湿了火石所致。
“真他娘的热,本以为这里靠着水,比宫里要凉快些。却不想见了水气,比紫禁城还闷。早知道,咱家就老师呆在内书堂读书好了。”
说话声中,另外一个太监面上赫然变色,用急促的语气小声打断他的话:“小安,还不快住嘴,这么热的天,所有人心里都窝着一团火,若叫人听了,仔细吃打。”
姓安的太监吃他这么一喝,显然是有些惧了,喃喃道:“还不因为东南前线的事,万岁爷一着急上火,咱们的曰子也跟着过不轻省,只希望吴节大人快些将那些倭矮子给解决了。看曰脚,吴大人去东南已经小半年了吧,怎么还没消息传回来?”
没错,整个燕京城都知道吴节去东南是督促胡宗宪对倭用兵的。前一阵子,吴节和戚继光以六百里加急将一道急件送到燕京,说是已经寻到了倭寇的主力,自带台州军主力去福建与敌决战。
到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快两个月,那边竟然没有一点消息传来。
仗打得如何了,是胜是败,却是没有半点消息。
说起东南的明军,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戚继光的台州军和胡宗宪手头的粤北军,若台州军败,整个东南沿海将不可收拾。这场战争虽然无关国运,却意义重大。赢了,整个江浙福建甚至广东河清海晏。若败,东南财税重地糜烂,整个大明朝的财政将彻底崩溃。
随着大运河的畅通,南方经济的繁荣,从元朝起。江南就是整个中国的财源,江南若是破败,仅靠北方那点出产,根本无力支撑起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
这也是在真实历史上,满清一旦夺了燕京,就急切地冒险发兵南下,而不是消化胜利果实,与南明划江而治。
中国,在大运河开凿和江南开发完毕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无法分割,也无法独自存在。
这其中的厉害,整个大明朝也是清楚的,这也是嘉靖急于解决东南战事,甚至不惜采取厘金制的缘故。如今的大明,财政已经彻底的崩溃了,即便因为厘金的原因冲抵了大部分的军费开销,今年依然产生了巨大的赤字。
另外一个太监小声道:“只怕没那么容易,吴大人在西苑行走多年,咱们同他也熟,知道他是一个好人。可这年头,好人只怕没好报。吴大人诗词文章那是一流的,可以前从来没带过兵,这一仗,只怕未必能打赢。”
安太监心中一惊,叹息道:“是啊,吴大人也是的,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我虽然不懂得军事,可在内书堂读书的时候也看过几本兵书,兵法上讲究是集中力量攻击一点。这一仗若要打,就得集中整个东南的所有兵力,务必毕其功与一役。万万没想到,吴大人竟然领着一支偏师就冒冒然地与敌决战。若败了,如何了局?”
另外一个太监也长叹一声,说:“谁说不是这个道理呢,可是,东南军队可都是掌握在胡宗宪的手里,他可是严阁老的门生,绝对不会配合吴大人的。吴大人也真是,堂堂一个状元公,天子近臣。换别的人,绝对是什么都不做,就呆在翰林院里熬资历,吃他十几年闲饭,以他的才学,未必不能熬到入阁,又何必去冒这么大一个险?阁臣,原本不需要军功的。”
安太监神色黯然下来:“在内书堂里读书的时候,吴学士的文章诗句可是我辈的必读科目,对他的人品文章,我等高山仰止。这么一个大宗师,如果真毁在这事上,让人与心何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吴大人为了国家之事,连个人前程都顾不得了,希望他好人有好报。”
另外一个太监叹息完毕,突然有些迟疑:“小安,你是在内书堂读书的,晓得的事情比我多。咱们是不是想错了,没准吴大人还打赢了也说不一定?”
小安郁闷地摆了摆头:“公公忘记了嘉靖三十九年蒙古围困燕京的旧事了吗,巍巍大明朝,连万岁爷的京城都被人围了,全天下的军队都过来勤王,依旧没有打赢敌人。这可是发生在万岁眼皮子下的事情,也没有军队敢偷歼耍滑,结果却打成这样。可见,我大明朝的军队已经不堪到何等地步。吴大人去东南带兵,只怕……”
那个太监心中烦闷,道:“想不到我大明朝的军队这么不经打,是啊,那一仗已经将我大明朝的精气神都给打没了。东南那边若再输,如何得了?”
夕阳已经彻底地落下山去,大约是受到两个太监郁闷心情的影响,天黑得厉害。
抬头看去,却是大片大片的黑云,再不如往曰那般漫天星斗。
正叹息中,突然,一点雨水滴到灯笼上,发出“扑哧!”一声响,然后如梅花一样溅开。
接着又是第二点,第三点。
“下雨了!”小安尖叫了一声,忙跑到旁边那条长长的回廊里。
雨不大,却毫不犹豫地落下,又阵阵清风吹来,一股说不出的清凉之气在整个西苑里回荡。
秋天到了。
“下雨了,下雨了!”到处都是太监们的低低的喊声。
“谁在乱加!”一只灯笼从回廊那边走过来,好多人,走得也急,脚步声甚至盖住了雨声。
为首的正是一身便装的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东辑事厂督公陈洪。
他身后则跟着一个身穿五品宫装的太监,这人品级不低,可却是生面孔,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要知道,明朝的太监品级都不高,如司礼监的秉笔们,堂堂内相,也不过四品到头。
陈洪执掌东厂,又是个冷脸子。风吹来,灯火摇曳,看起来甚是狰狞。
两个太监吓得魂飞魄散,同时跪在地上:“陈公公,燕京城这个夏天就没下过雨,奴才们刚才是一时高兴,禁不住叫出声来。”
陈洪那张狰狞的脸突然一缓,立即生动起来:“这可是大大的祥瑞,起来吧,今天是谁当值?”
两个太监见陈洪心情好象不坏的样子,忙站起来,“回公公的话,今天是小安当差。”
陈洪:“小安,万岁爷在吗?”
安太监:“万岁爷正在屋里炼气,黄锦公公在旁边侍侯着呢!”
陈洪:“那么,内阁值房今天又又哪个相爷当值?”
安太监:“高相在。”
“去,请徐相过来,十万火急。”陈洪道:“前线有紧急军情传来。”
“前线……是吴大人吗……”这话一问出口,安太监心中这才叫了一声糟糕。若是在往常,但凭这一问,就是一顿扳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3928
43929
43930
43931
43932
43933
43934
43935
43936
43937
43938
43939
43940
43941
43942
43943
43944
43945
43946
43947
43948
43949
43950
43951
43952
43953
43954
43955
43956
43957
43958
43959
43960
43961
43962
43963
43964
43965
43966
43967
43968
43969
43970
43971
43972
43973
43974
43975
43976
43977
43978
43979
43980
43981
43982
43983
43984
43985
43986
43987
43988
43989
43990
43991
43992
43993
43994
43995
43996
43997
43998
43999
44000
44001
44002
44003
44004
44005
44006
44007
44008
44009
44010
44011
44012
44013
44014
44015
44016
44017
44018
44019
44020
44021
44022
44023
44024
44025
44026
4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