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人调工作都是这样,不是说你想调到哪个单位,就一下子调进去的,办理需要时间,编制更是个大问题。新单位没有编制的,你的编制就放在旧单位里等,自己在新单位里上班,工资也由新单位来开。有些人等一年半载的就如愿进入了新单位,有的人等到天荒地老也等不到编制,或者编制被人抢了,实在不行,就只好回旧单位,调职其实就等于是黄掉了,好在所有人都是终身雇佣制,除非犯了天大的错误,否则,谁都开不了谁。

    苏帆听杨锐说是离子通道实验室,心就放下了一半,要是能调到北大,那自然是好上加好的事。

    不过,他也不是昨天才生下来的,自然知道好事多磨的道理,不禁道:“要是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话,应该任谁都愿意吧。”

    “但要每周工作110个小时,还要具备相应的研究水平的,就不那么容易了。”杨锐笑笑,道:“110个小时的工作量,最少坚持三年,三年之后,你要不愿意做了,咱们再谈工作安排,三年以内你不愿意做,那就别怪我给你穿小鞋了。”

    苏帆眼皮跳了跳。做科研的其实还是受制于人的,最主要的威胁就是实验室和经费,尤其是搞自然科学的,没有实验室和经费,就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用久,两三年的时间,足够废掉一个学者大半的功力了。

    “我能考虑一下吗?”

    “当然。好好考虑一下吧,和家里人商量一下,一周工作110个小时,家里什么事都管不着了,家里人的支持是不能少的。”杨锐说着又道:“我这边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开一些加班费和奖金,算下来,每个月多一两百还是可能的,另外,我也尽量报销一些发票什么的,每个月看再能多几百块不。”

    离子通道实验室是北大的,杨锐完全不能调整薪资,就是加班费都不能多,反而是奖金的管理松一些,但也松不了太多,最后还是要从报销发票这方面想办法,全国火车站里吆喝的“发票”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里呻吟的“有发票”,都可以交给体制背锅。

    几百块钱倒是让苏帆的眉毛跳了跳,如果真的有这么多钱的话。家里人同意的几率就大了。

    又具体说了说文章的问题,杨锐将苏帆送出了门。

    坐回到沙发上,杨锐自己莫名的苦笑起来。

    他的招人条件确实苛刻,然而,不如此苛刻是不行的。

    相比两个每周工作55个小时的研究员,或者三个每周工作37个小时的研究员,一周110个小时的全职研究员要强多了,无论是研究的连贯性,还是研究的效率都会高的多,而且也能充分利用编制。

    另一方面,给一个人高薪也比给三个人低薪要划算的多。杨锐准备做的基因测序,稍微有点规模的研究室都要几十上百人,规模再扩大一点的话,三五百人都不闲多,这样的研究机构不像是工厂,是一定不能养闲人的,否则费用会高到无法想象,因为每名实验员都是要做实验的,不熟练的实验员就会要更高的实验成本,研究生水平的科研汪相比PhD水平的科研汪,多费个三五倍的成本一点都不出奇,即使额外成本是逐渐降低的,但在这个降低的过程中,一个大型实验室多出去几百万美元,根本都不算钱。

    事实上,若是以PhD的培养成本来说的话,一名PhD在成长过程中浪费个三五万美元实在不多,花费个二三十万更是普通。

    若是将这个规模扩大到百人两百人的程度,往往就意味着上千万的成本。

    假如是主力做基因测序的实验室,比如英国的桑吉中心,选择成熟的研究员和不成熟的二把刀,一年的差额怕得上亿,当然,国外有的是廉价PhD可用,国内回来的PhD都当菩萨供起来了,轮不到杨锐剥削。

    接下来几天,杨锐又挑了几条成年的强壮科研汪,分别谈话。

    唯独没有找到的是梦想中的大小牛。

    当然,清华的大小牛是很不少的,杨锐也瞅到了几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但他并没有急着去接触,因为这些大小牛目前都已冒头,相比清华,北大也没有明显的优势,杨锐暂时还想不到足够好的条件,去吸引他们。

    月末,又是一节课程,满教室的人一边听课,一边眼巴巴的望着讲台下的作业。

    大家都想知道杨锐对自己的评价。

    ……
------------

第七百二十三章 刷专著

    看着下方诸人的表情眼神,杨锐有点在补习学校里公布成绩时的感觉――重视成绩的学生们虽然想要认真的听课,但对成绩的关心又让他们不自觉的分心。

    课程进行到一半,杨锐干脆停了下来,笑道:“先把作业发还给你们吧。比较好的几篇我留了下来,一会给大家说一下。恩,我留下十篇学生的作业,另外还有十篇非学生的文章。”

    几名学生上前来,将作业按照名字发了下去,几名老师也上前帮忙。

    收到作业的人急忙翻开末页去看自己的评价。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是很开心。

    “我的评价标准可能放的比较高了,我想,大家都看到了,得到高分的人并不多。我简单说一下吧。学生中能得到高分的,也就是留下来的十篇作业,我认为是能够在正规期刊上发表的,如果你们愿意,我可以教你们如何正式发表。”杨锐话音刚落,下方就有学生喜笑颜开了。

    “非学生的文章的话,我的标准是一定能在scI级期刊上发表的,当然,另外一些文章经过修改,大概也是能够在scI级期刊上发表的,但是,既然它们目前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我就只能给出B级评价了。”杨锐这样一说,拿到作业的老师和学者们就有些释然了。

    当然,依然有人脸色不好。

    比如曾经去过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刘宇庄,他本身就是清华的老师,也来听了课,也交了作业。

    可惜杨锐只给了他一个c,换言之,就是说他的论文即使经过了修改,也达不到scI的标准。

    刘宇庄相当的不高兴,更令他不高兴的是杨锐的评语:论文不够充分,具体例证偏少,老生常谈偏多,引用他人观点的比例偏大……

    这是制式的论文评语,却是不好的那种。

    刘宇庄自觉如果将论文发表到国内期刊的话,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就是修改成英文,哪怕不能顺利的发表在scI级的期刊上,改改还是没问题的。

    可惜杨锐给他的评价,并不像是刘宇庄自己想象的那样。

    刘宇庄挺起了腰杆,准备为自己证明一番。

    “我现在把时间交给金教授。”杨锐没有占据讲台,而是像报告会那样,将金教授请了上来。

    刘宇庄立即不说话了。

    金教授是生物领域的牛级人物了,当然,不是牛到天上的那种,但也比刘宇庄牛的多,而且,与杨锐这样的孤独牛不同,金教授身上的头衔多的是,各种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和各种拨款委员会的位置,让刘宇庄等闲不敢造次。

    “多谢杨主任,那我来读一下我的文章。”金教授却是很高兴,露脸的事儿,谁都愿意做,何况是在一群同事面前露脸。

    作为普牛级人物,金教授因为手底下的实验室普通,因而还赶不上唐集中的水准,大概就是比王永强些,更擅长政治而已。

    就国内来说,金教授这样的资历,其实也是第一流的了,或许终身都爬不到院士的位置上,但也是很不错的。但是,位置越高的人,目光看的也就越远,到了金教授的年龄和地位,他多多少少是希望追求一点世界级影响的。

    而就目前的国内生物界,杨锐造成的世界级影响是最大的,至少就今年来说,杨锐就是不折不扣的当红炸子鸡,请杨锐推荐,甚至合作几篇文章,继而发表到国外高端期刊上去,是教授们来听课的最大动力。

    金教授也是很认真的写了文章,现在能得到杨锐的首位认可,心里也是有满足感的。

    “我的文章题目是《龙眼球蛋白基因启动子5端缺失与特异性表达分析》。”金教授站在台上,缓缓开口。他是研究植物学的,实验也是早前积累下来的。毕竟是命题作文,要想写的好,免不了用以前的资料。

    不过,能利用以前的资料也是做科研的基本功。不管是写综述的大牛,还是国外的知名教授,这些人需要论文装点门面的时候,都能轻松的用以前的资料堆一票的论文出来,就像是考试一样,命题作文最能体现功力,所谓螺蛳里做道场。

    当然,5端缺失这个命题是足够大了,就基因学的角度来说,哪个方向的学者都需要对其做一定的研究,无非是多少的区别罢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1938 51939 51940 51941 51942 51943 51944 51945 51946 51947 51948 51949 51950 51951 51952 51953 51954 51955 51956 51957 51958 51959 51960 51961 51962 51963 51964 51965 51966 51967 51968 51969 51970 51971 51972 51973 51974 51975 51976 51977 51978 51979 51980 51981 51982 51983 51984 51985 51986 51987 51988 51989 51990 51991 51992 51993 51994 51995 51996 51997 51998 51999 52000 52001 52002 52003 52004 52005 52006 52007 52008 52009 52010 52011 52012 52013 52014 52015 52016 52017 52018 52019 52020 52021 52022 52023 52024 52025 52026 52027 52028 52029 52030 52031 52032 52033 52034 52035 52036 5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