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也是允许的吗?”林登问。

    “我不清楚,但偏远地区的学校肯定还是这样做的,否则的话,孝子都要读不起书了。”翻译也是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很清楚乡村的情况。对中国人来说,130美元固然是难以想象的天价,可就是一毛三分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拿出来的,在乡村,如果五分钱能油印一本书,那大多数人肯定都会选油印的教材,即使质量遭烂到每次都要一抓一手黑也没关系,重点在于其上的知识,而非纸张嘛。

    事实上,依然有很多中国学生连五分钱的油犹材都买不起,于是只好几个人读一本书,或者干脆辍学,就像是许多印度孩子那样。但这样的信息,翻译也是不愿意说出来的,尤其是对外国人林登。

    “我们再试试。”林登不愿放弃,道:“大学是不一样的,大学要做的是一流的研究,不了解世界一流的人的工作,怎么做世界一流的研究,他们是想做世界一流的研究的,对吧。”

    “虽然想做一流的研究,但能不能做就不一定了,现在的大学……呵呵。”像是许多大学毕业生那样,翻译戌对中国的大学嗤之以鼻。

    林登笑笑,说:“我去过好些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首都,他们的大学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完善,但他们的活力一直是我羡慕的,中国的大学也是如此,不是很完善,但很有活力……你们也许不了解美国的大学,现在的美国大学,酗酒的学生比泡妞的学生多,泡妞的学生比读书的学生多,当然,他们都不买书……”

    最后一句算是个小幽默,缓解了莫名而起的情绪。

    史贵和北燕农学院的办公室主任在旁做认真倾听状,虽然两个人都听不懂英文,但至少要对外国友人保持一定的尊重吧。

    出了学校门,史贵更是主动问:“接下来去哪?”

    他的目标是宣传杨锐的书,又不是真的书,才不管能几本呢。

    林登原本有些意志消沉,但见史贵仍然精力充沛的样子,不由的也受到鼓舞:“好,那我们就继续,按照计划,下一个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好!”史贵振奋精神,以普通人的思维来考虑,在中科院给杨锐打广告的话,效果肯定比在普通的大学里强啊。

    林登看着史贵的表情,喟叹一声,对翻译道:“你看,这就是我说的活力,你们中国人,并不会因为失败而沮丧,甚至明知道失败,仍然能保持旺盛的活力和****,这是我们美国人所不及的。”

    “他说啥?”活力充沛的史贵问。

    翻译琢磨了一下,道:“林登先生,被你骗翻了。”

    ……手机用户请访问.
------------

第七百五十三章 拉人面试

    林登在史贵的帮助下,几乎将北!京的大学和生物类研究所巡游了一番,使得生物圈子里的人都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杨锐的《基因组学》卖的极好,甚至比大多数美国教授都卖的好。

    北~京的大学和学者们收到了这样的消息,也就等于是全中国的学者们收到了这样的消息了。

    没几天的光景,竟然真的有杨锐看中的小牛,愿意到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来了。

    第一位过来的,正是杨锐当面挖过的小牛,清华的田兵副教授。

    许正平和杨锐一起面试田兵,过去之前,许正平问:“这位田兵教授,是要独领一个科研组吗?”

    “如果他想要的话,我准备给他开一个科研组,待遇比照苏先凯和范振龙,田兵在基因学方面的研究是一方面,我个人还比较看重他的潜力,我觉得吧,好好培养一下,田兵独当一面是没问题的,现在给他一个实验组,一年十几万或者几十万的经费,应该不算浪费。”杨锐给许正平说的极详细详细,因为许正平现在负责实验室的日常事务,就算是杨锐,在科研以外的工作,也基本都听许正平的,这极大的解放了杨锐的时间和精力。

    许正平点点头,道:“那就是招进离子通道实验室了。”

    “当然。”杨锐知道许正平说的意思,之前的大招募,因为只有两个编制的原因,杨锐基本将小牛们都招入了华锐实验室,这使得招募虽然是在离子通道实验室进行的,人却去了华锐实验室。

    现在,许正平自然是要确认,人究竟是来离子通道实验室,还是华锐实验室的问题了。

    得到杨锐肯定的答复,许正平安心了一些,笑道:“要是水平能比得上苏先凯和范振龙,再多招几个科研组都没问题,恩,我觉得都不用比得上苏先凯他们,有七成功力就行了。”

    苏先凯和范振龙的水平早就得到了许正平的认可,未来要么是院士,起码是长江学者级的小牛,在国内一流的实验室里工作半年时间,表现肯定是让人满意的。

    杨锐进到了会客室中,同时道:“你的要求还挺有计划性的。”

    “什么?”许正平没听懂。

    杨锐笑了笑没说话,而是对面前的田兵伸出手来,道:“田教授,你好。”

    田兵也连忙打招呼,紧握杨锐的双手。

    许正平没办法再问下去了,他自然不会知道,在杨锐的印象中,田兵未来的成就正是苏先凯和范振龙的七成。

    简而言之,田兵是清华学者中的佼佼者,但苏先凯和范振龙是地方院校最顶尖的。

    不过,相较来说,招募田兵这样的清华学者仍然更困难,而招募地方院校的顶尖者的麻烦在于筛选。若非杨锐拥有更“长远的眼光”,他基本不可能将苏先凯和范振龙从遥远的二流学校里挑选出来的。

    苏先凯和范振龙也要花费更多的功夫,才能从同事中脱颖而出。

    比起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做科研还是相对容易出头的,但也只是相对而言。

    最容易出头的,永远是经过了多轮筛选之后的佼佼者,就像是坐在杨锐面前的田兵那样。

    田兵和许正平类似,高考进入清华,努力学习并经过艰苦的竞争,成功留校,从给教授们打边炉做起,一步步自助教到讲师,从讲师到副教授,也算是在中国科研界登门入室,留下了名字。

    不过,到了副教授,再想更进一步就很难了,在清华这种牛人聚集的地方更不容易,尤其是田兵和许正平这样的留校生,他们相对于地方院校引以为自豪的文凭,比起如今大学里越来越多的海归派,反而显的弱势。

    尤其是海归的博士们,用一两年的时间熟悉一下环境,转眼就是副教授,实在让打拼多年的本科老教授们情何以堪。

    但国家政策就是如此,一等出头大海龟,二等出头小海带,三等出头清北留,四等出头被枪打。

    田兵不停的做实验再做实验,以期得到超卓的成果,晋升教授,从而将这条漫漫长路走到底――也是因为他有做研究的天赋,他才能选这条路。

    杨锐的目标,则是向田兵展示出远胜于清华实验室的条件。

    兴建不到一年的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条件,自然是极好的。

    杨锐拉着田兵在实验室里转了一圈,田兵就变的眼热起来。

    其实,他之前就来离子通道实验室来参观过了,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有什么资源,他也了解的七七八八。

    所以,转了一圈以后,田兵忍不住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假如,我的意思是,假如我到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来了,我能用哪些仪器?”

    “公共仪器区的仪器要申请,其他科研组内的仪器,你要和科研组的负责人商量,另外,我会划拨一些基础和常用的仪器设备给你,大概三四万元人民币的样子,另外给你20万元的仪器置办费用,你选仪器,实验室会负责购买。”比起华锐实验室的条件,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条件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但国家实验室就是这样,杨锐不管是实验室负责人也好,实验室主任也好,都不能真的做到为所欲为,起码一点,钱数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有无限的资金和所有人都围着你转的科研模式。

    这个条件,不仅比苏先凯等人得到的差,甚至比起田兵自己的实验室条件都好不了太多。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6044 186045 186046 186047 186048 186049 186050 186051 186052 186053 186054 186055 186056 186057 186058 186059 186060 186061 186062 186063 186064 186065 186066 186067 186068 186069 186070 186071 186072 186073 186074 186075 186076 186077 186078 186079 186080 186081 186082 186083 186084 186085 186086 186087 186088 186089 186090 186091 186092 186093 186094 186095 186096 186097 186098 186099 186100 186101 186102 186103 186104 186105 186106 186107 186108 186109 186110 186111 186112 186113 186114 186115 186116 186117 186118 186119 186120 186121 186122 186123 186124 186125 186126 186127 186128 186129 186130 186131 186132 186133 186134 186135 186136 186137 186138 186139 186140 186141 186142 18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