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百五十八章 直接合成

    杨锐在华锐实验室里迅速成立了一个药物研究组,又选了魏振学配合,再加两条科研汪,就算是将去铁酮的草台班子搭了起来。

    包括华锐实验室内部,大家都不看好杨锐。

    要不是他一年多以来积累了极大的威信,华锐实验室里的同仁们,也会像是许正平那样,反对杨锐的决定。

    在这个时间段里,反对才是正常的反应。

    制药研究本身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原创药公司里面,那些将半生精力消耗在一种药物上的研究者,在细分专精领域里基本都是神一般的存在。里根的法案以后,各级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的是从学界跳槽到工业界的专家学者,极大的充实了这个领域之外,也将制药研究的门槛提的无限高。

    别说草台班子了,就是花几百上千万组个队,在药物研究领域都不敢称梦之队。

    学界的学者们天生看不起工业界的研究者,可真的要论起来,工业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还真不见得比学界的少多少,尤其是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获了大奖的学者跳槽是流行,因为大型制药公司开薪开的太狠了,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美元的报价,砸的年薪7万美元的终身教授们难以自持,除此以外,那些四十岁五十岁就获得了近乎终身成就奖的教授,在学界也确实缺乏追求,许多人就此扎入了工业界乃至商业界的海洋。

    而像是捷利康这样的超级制药企业,却是从来都不畏惧小型制药企业的挑战,他们最大的法宝就是收购,用三千万五千万乃至一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有有前途的小型制药公司收入囊中――即使做不到,也会将小型制药公司的产品直接买断。

    比如西斯特公司的PcR技术,如果没有杨锐插手的话,就会以3亿美元的报价转售出去,而西斯特公司内的数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用这笔钱很爽的改善了生活以后,进入其他公司工作……

    总而言之,现代制药企业,是对技术要求最高的企业,也是最需要技术的企业,相比之下,制药公司以外的工业界,已经与学界基本分离了,比如学界研究机械的专家,基本陷入物理世界不可自拔,做冶金的在做材料,做材料的整天都在折腾微观晶体,做晶元的在检查卫生,计算机教授早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只有制药企业的研发,是从理论到生产,全程都用得上诺贝尔奖级的学者的,换言之,就是世界最顶尖的技术,都能直接用在终端产品上。

    这个过程,自然是极其复杂的,有时候甚至在靠运气来进行,比如去铁酮是一种铁螯合剂,但从来没有哪个制药公司的研究组会想着说“我去找一种铁螯合剂”,或者“发明一种铁螯合剂”的,他只能乖乖的等着一种铁螯合剂被发现,然后考虑如何将之做成药品。

    去铁酮的药品,也只有等到去铁酮被发现以后,才有去做药的机会。

    这也是制药环节上的第一步,药物靶点的选择。

    靶点之后,才有更麻烦的药物合成与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要想通过各国药品监督局的审验,所有步骤都得一步不差的进行,并严格记录,稍越雷池,就会面临临床试验都不批准的境地――除非研究员用自己来做实验,否则,一款新药的研制到此就算是结束了。

    杨锐其实也不清楚具体的流程,但他并不着急。

    他本来就不是药物化学或者药物合成专业出身的人,不了解流程又有什么关系,他现在的重点是将去铁酮先合成出来,再看效果如果,要是效果好的话,再找人也来得及。

    当然,以杨锐的自信,他是让李章镇同步找人的。

    别人都不理解杨锐的迷之自信,魏振学却是根本不在乎,他只要有实验做就行了,越是高大上的实验,魏振学同志就越喜欢。

    两人又像是回到了西堡中学的时候,不管其他人说什么做什么,就是闷头做自己的实验。

    “去铁酮实验第四次,以3-羧基-2甲基-4吡喃酮和甲胺直接反应……”杨锐做好了实验记录,就立即开始了实验。

    魏振学在旁边帮忙,口中道:“你这样子做不出来的,要是直接反应就能做出来的,人家不是早就合成出去铁酮了。”

    “是前人还没有做太多的尝试吧。hider当初发现了去铁酮的时候,只是做了铁螯合方面的研究,没有仔细的研究去铁酮的合成。”杨锐耸耸肩,道:“hider用的是前人的方法,产率太低了。”

    “何止太低,我看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合成化合物。”魏振学大笑道:“低于1%的产率,还不够纯,做成药不知道要毒死多少人。剧毒hider,这个名字怎么样?”

    杨锐没吭声,依旧看着试验台。

    魏振学自吹自擂的道:“不是我说,我自己就是化学专业出身的,当年做煤化学,我也是发表过多篇论文的人了,hider水平怎么样我不知道,就他用的方法,实在不行。你用的这个更不行,不如听我的,咱们从羧基保护入手,想办法甲基化,再脱保护基,估计就能得到去铁酮……”

    “也是一种办法。”杨锐不置可否。

    “我这个办法更靠谱吧。”别人现在是不会这样和杨锐说话的,只有魏振学,多年不改初心。

    杨锐笑笑,说:“的确是更靠谱没错,但也更费事啊,我们先考虑简单的方法能不能做出来,不能做出来,再考虑复杂的方法。”

    “你说反了吧。”

    “管不了这么多了,先做这个吧。”杨锐随口回答。

    杨锐现在采用的方法,是94年才发明的化学合成法,属于价格最为低廉的合成法。

    hider的不用说,那是60年代的代用法,基本不能用于工业生产,至于魏振学提出的方法,如果多改几处,也有机会合成出去铁酮,但杨锐并不准备采用。

    因为他只需要一种方式来生产去铁酮就行了,作为一名不怎么熟悉化学合成的研究员,撞大运得到了一种简单方便的化学合成法是正常的,要是撞大运得到多个就不可能了。

    所以,杨锐是一次到位,干脆用甲胺搞直接反应。

    不过,按照正常的化学思路,一次生成之类的直接反应向来都不容易,用学者们的话来说,就是不靠谱的。

    通常来说,大家更倾向于先找出一种简单的方式来生产,然后逐步改进,就像是辅酶Q10那样,杨锐都改造了三茬了,至今尚未到位,捷利康也是非常满意。

    可惜,去铁酮并不像是辅酶Q10那样有利可图,杨锐更倾向于通过这一次的工作,将制药公司给建立起来,因此,他考虑的工作重点是临床试验和申请过程,而非制药过程。

    所以,做了几次错误实验,杨锐就奈不住性子了,他更懒得一步步的升级,就将10年后,某学者才弄出来的技术拿了出来,让那些气体液体在自己的实验桌子上方转悠。

    魏振学连连摇头,道:“杨锐,不是我说,你的确是天才生物学家,我见过的最强的,北大估计也找不到比你厉害的了。但生物和化学不一样,你是生物学家,再生物天才,你擅长的也是生物,但我是化学家,合成化学应该听我的不是吗?”

    “先做做看……”杨锐敷衍着魏振学。

    “你如果不听我的,你干嘛找我来呀。”魏振学气道:“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回去了。”

    说着,魏振学就迈步要离开了。

    杨锐愣了愣,道:“我找你来做助手啊,又不是叫你来当大爷。”

    “是这样吗?”魏振学离开的步子暂停了。

    “当然。”

    “你不要我帮你做去铁酮的合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5823 185824 185825 185826 185827 185828 185829 185830 185831 185832 185833 185834 185835 185836 185837 185838 185839 185840 185841 185842 185843 185844 185845 185846 185847 185848 185849 185850 185851 185852 185853 185854 185855 185856 185857 185858 185859 185860 185861 185862 185863 185864 185865 185866 185867 185868 185869 185870 185871 185872 185873 185874 185875 185876 185877 185878 185879 185880 185881 185882 185883 185884 185885 185886 185887 185888 185889 185890 185891 185892 185893 185894 185895 185896 185897 185898 185899 185900 185901 185902 185903 185904 185905 185906 185907 185908 185909 185910 185911 185912 185913 185914 185915 185916 185917 185918 185919 185920 185921 18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