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他的分数涨了50分,李铁强愿意认下来,但要说七十分,他就觉得不太可能了。

    而且,听他们的意思,好像不止一个人涨分了。

    李铁强的脚步不自觉的加快,然后越走越快,终于跑了起来。

    “第一名杨锐……不管他,第二名李学工410分……”看到这个数字,李铁强的眼皮跳了两跳,强制自己继续看下去。

    第三……第四……第五……第十……

    直到十三名,李铁强才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后面缀着372的总分,以及21分的提高分。

    提高的分数不是很多,却比李铁强去年一年的增幅还高。

    然而,在一堆涨了五六十分的名字的比较下,21分颇显单薄。

    “涨了高分的都是锐学组的人,涨了十分的,差不多也都是参加过锐学组补习的……”李铁强很快在旁人的议论声中,发现了这个规律。

    他紧紧的攥着衣角,心乱如麻。

    一名穿着时髦的学生,从李铁强的身边挤过,看都没看他一眼,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光荣榜,自言自语的道:“没想到,我也有考300分的一天。”

    李铁强不自觉的瞥了他一眼,正是来自西堡肉联厂厂办中学的邵亮。

    “连厂办中学的学生都能考300分,一定是题太简单了。”李铁强得出这个结论,迫不及待的喊了出来。

    周围陡然一静。

    数十双目光,齐刷刷的投注在李铁强的脸上,接着又齐刷刷的移走了。

    只有邵亮嘿嘿的笑了两声,说:“没进锐学组之前,你给我一张中考的卷子,我也考不出300分。”

    他安慰性的拍了拍李铁强,大踏步的往校门的方向走去。

    该回去报喜了。
------------

第75章 补助

    看榜的锐学组成员,他们的惊讶不比其他人少。

    曾经有过估分经验的人都知道,感觉自己考了多少分这种东西,在面对一门考试的时候还有点用,面对六七门考试的时候,是一点都不靠谱的。

    有的学生会在自己做出了难题以后自我感觉良好,有的学生会在遇到了原题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有的学生会在胡乱填满了空格以后自我感觉良好,相对的,有的学生没做出难题就会自我感觉不好,有的学生会在遇到了原题而忘记的时候自我感觉不好,有的学生会在空了题目未做以后自我感觉不好……

    十分乃至二十分的错漏,在感觉里是很难判断出来的。

    锐学组的学生虽然学的刻苦,可他们要同时复习六门课,每门课能够投入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人在考试的时候,还沉浸于“我的某门课”能拉分的程度。

    整体上升更简单的概念,在80年代的高考复习中是不存在的。

    这个时候,人们羡慕的还是数学十几分却被北大录取的钱钟书。这种好像日本漫画中的角色信息,仿佛是给天才的天然注脚。

    然而,天才永远都是少数,更多的人之所以偏科,是因为专注一门自己喜欢的功课,能出成绩的功课,从中得到的成就感更高。

    所以,直到2014年,仍然有许多优秀的学生是偏科生。要让他们自己改正观念是很困难的事,而在此时,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往往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将一门功课从75分提升到85分,远比一门功课从85提升到90分简单,所以,出于应试的目的,消除短板比拔高更重要。

    不过,这种方式在短期内的效果一般,不少人甚至都感觉不到成绩的上升。

    可这一次的全科目测试,却让全校学生看花了眼。

    锐学组成员几乎各个在三百分以上。

    而这,以前是回炉班的尖子生才能达到的分数。

    “我怎么觉得,咱真能考上大专。”王国华得了348分,已经达到了大中专的分数线,这本来是他复读的目标,瞬间达到,不禁感慨万分。

    曹宝明也盯着光荣榜上自己的名字看,口中道:“组长说了,咱们锐学组的人都要考本科,大专可不够。”

    “就你这得陇望蜀的德性,有了本科的分,就想考重点了吧。”

    “咦,会用成语了啊,不错不错,我怎么记得有人之前说要考河东大学的?”

    “你小子给我闭嘴。[]”王国华见曹宝明把私下里的话都给说出来了,气的上去就打。

    两人当众闹腾起来,直到被周围同学幽怨的眼神所感染。

    参加过锐学组补习的学生,普遍能够增加一些分数,可要说增加三四十分以上的,只有锐学组的正式学员。

    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学生都明白,加入锐学组,多出20分是什么概念?那是火辣辣的前途。

    别说是河东大学了,别说是普通本科了,只要一个大专文凭,毕业回乡,最起码是南湖地区的干部,回乡能比镇长都风光。

    李铁强第一个受不了,鼻子里哼了一声,道:“350分都没有,就考河东大学?那我不是要考中科大了?”

    王国华被他说的一愣,半天才反应过来说的是自己,笑了,说:“要我自己复习,我今年肯定报大中专,现在有锐哥补习,我还真就考河东大学了,倒是你,考不考中科大,不用给我们说,爱咋滴咋地。”

    这么一句大实话,把李铁强呛的厉害,青着脸,说:“我凭自己考大学,你有种也别让人帮。”

    “你最好连书都不要读,自己推导公式算了。”李学工从后面挤了出来,站在王国华身边帮他说话。

    “我……我不靠别人,我自己考。”李铁强大声喊了一句,担心被锐学组的人堵住揍一顿,快步离开了看榜地。

    正在不远处说话的杨锐被他的宣言给震了一下,转瞬一笑,没当回事。西堡中学以前还没有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呢,如果一句宣言就能上大学的话,又何至于此。

    在全国只有30万个名额,却有上千万青年的80年代,有毅力有智力有运气有宣言的孩子太多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178 5179 5180 5181 5182 5183 5184 5185 5186 5187 5188 5189 5190 5191 5192 5193 5194 5195 5196 5197 5198 5199 5200 5201 5202 5203 5204 5205 5206 5207 5208 5209 5210 5211 5212 5213 5214 5215 5216 5217 5218 5219 5220 5221 5222 5223 5224 5225 5226 5227 5228 5229 5230 5231 5232 5233 5234 5235 5236 5237 5238 5239 5240 5241 5242 5243 5244 5245 5246 5247 5248 5249 5250 5251 5252 5253 5254 5255 5256 5257 5258 5259 5260 5261 5262 5263 5264 5265 5266 5267 5268 5269 5270 5271 5272 5273 5274 5275 5276 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