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滴管的实验里,加溶液加多都是最讨厌的事了。加少了你再加就行了,加多了怎么办?如果是两种物质的混合液,或许还可以用偷懒的法子,加另一种物质,可大部分实验,就像他们现在做的,里面加的何止是两种物质,还有化合反应呢。

    杨锐瞅了一眼罐子,摇摇头,就抢过圆底烧瓶,一股脑倒了个干净,道:“再来吧。”

    “这……好吧。”蒋德没办法,只得听杨锐的。这种事儿就这么一个答案,甭管他是科长还是院长,也不能让多出来的一滴水完完整整的跑出来,水滴又不听他的。

    为了不给最后的答案背黑锅,蒋德唯有顺从的再做一次。

    这一遍,他的速度有所加快,说明基础确实很好,手感也有点回来了。

    杨锐却不会让他轻松的做下去,一个劲的催促,并不停的调整水浴锅的温度。

    到了蒋德去用水浴锅的时候,温度一个设定错误,又得重来。

    如此一来,别说蒋德了,丁亚琴的脸都变了。

    再来两次,天都黑了,还能不能愉快的做采访了?

    杨锐猜得到他们的心情,咳嗽一声道:“咱们一起来吧,两个人互相提醒着,不容易出错。”

    蒋德闷闷的点头说好。

    于是杨锐飞快上阵,站在蒋德对面,开始操作各种器具。不说他读研期间的训练,就是最近一段时间,他做的实验也比蒋德多多了,何况独立做过数次相同的提取辅酶的实验。

    论速度,杨锐比蒋德快了一倍都不止,所谓的互相提醒,迅速变成了蒋德的死命追赶。

    他现在也不好意思说杨锐为难自己了,虽然杨锐的确在为难他。

    杨锐神情不变,心里早笑开了。

    他所知的实验室欺负新人的法子太多了,最简单的一种,你催他啊。

    催的越多错的越多,错的越多返工越多,返工越多速度越慢,速度越慢越有理由催促。

    实验属于少数勤能补拙的学术工作。通常来说,聪明人才适合研究纯理论,只动自己的脑筋,别管其他的。数学和理论物理到了21世纪,都有超脱的玄学之感了。到了中学的时候,学生如果还没找到鹤立鸡群的无上牛掰之感,差不多就应该明白自己不是学数学和理论物理的料。实验物理的难度就低许多了,稍微有点创意性,基础又打的不错,就可以尝试。

    当然,如果实验物理都搞不定,还想做学术,那就学生物好了,在这个行当混的久了,总能发挥点作用。

    国内的研究生读到研二,差不多都有一年左右的实验室经验,做的好的能有两年,这时候对新人,无论是速度还是其他,都是纯纯的完爆,在实验台上,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

    要说哪个本科生刚进实验室就能逆袭的,这种情况实在是少之又少。越好的实验室,越是如此,对本科生来说,仪器都认不全,又有什么资格去逆袭。

    国内的实验室竞争虽然激烈,终究不算残酷,放在日本韩国的实验室,被欺凌的受不了的小新人跳楼的都有,和中学小学不同,他们遇到的,多数都不是暴力攻击。

    做实验没有别人的快,得数据没别人的准确,实验设计没别人的创意好,返工次数多,浪费的材料多,经费超支,进度落后,论文不能通过,拿不到毕业证,没朋友长的丑不受导师待见……越是自信和自卑的,信念被摧毁的就越快。

    短短十几分钟,杨锐就将流程走了一遍,然后开口道:“萃取液用蒸馏水洗涤萃取液到中性,按比例增加无水硫酸钠,这里有个公式要算一下了,你一会到了我们再讨论……”

    蒋德满头大汗,哪里顾得上再看杨锐是怎么弄的。

    他的脑袋都恨不得藏在实验桌下面去。

    堂堂河东大学重点专业毕业生,做实验竟然做不过一名高中生,无论有多少客观理由,骄傲的蒋德都不会原谅自己的。

    丁亚琴等人也看的瞠目结舌。

    前面,杨锐自己做实验的时候,虽然流畅,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以为正常的实验就该如此。

    等到蒋德上阵,有了对比以后,几个人才发现了杨锐的快速准确。

    丁亚琴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眼下诡异的气氛,但要说西堡中学的“通讯”造假,似乎是不太正确了。

    就在其他人纠结的时候,杨锐迅速完成了最重要的皂化步骤,然后趴在桌面上开始绘制辅酶q10的得率曲线。

    到了这部分,没有杨锐的讲解,已是极偏专业的内容了。

    蒋德好容易玩清楚了圆底烧瓶,杨锐的得率曲线都算完了。

    他偷眼看了两下,没好意思去问杨锐怎么算的。他已经觉得够丢人了。

    “差不多就是这样吧,蒋科长检查一下。”杨锐没说让蒋德继续做实验的话,后者估计也不想做了。

    另一方面,杨锐这次尽量挑选了生僻复杂的公式来计算辅酶q10的产量,更是把蒋德看的难受无比。

    他是学化学的,头三年时间,也就是无机化学比较沾生物的边,看简明易懂的公式也还行,看杨锐故意搞复杂的公式就抓瞎了。

    其实,他要是把实验步骤全重复一边,倒也能摩挲出一点东西来,偏偏杨锐不给他机会。

    蒋科长拧着头发,将杨锐的答案看了一遍,还是没什么心得。

    杨锐又叫人进来,开始清洗,过了一会,才道:“蒋科长要是有兴趣的话,要不测一下辅酶q10的实际产量,和悬浊液的含量比较一下,也能直观的看出产率提高了没有。”

    “对,没错。”蒋德又去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含量,倒是熟练的很。

    熟悉的石油醚的煤油味在空中飘起,丁亚琴无奈的扣上笔记本。

    “600毫升悬浊液,提取到了82克的辅酶q10晶体,差不多是13。67%……”蒋德算出了数字,习惯的喊了一句,他已经有点被杨锐的实验室纪律给同化了。

    在狭小而紧张的环境里,这是最常见的。

    “thirteenpoint……”有点河东味的英文发音,重复了蒋德的数字。

    包括杨锐在内,所有人一律扭头,看向门口。

    只见一名圆圆的白人胖子,正伸着脖子往实验台看,另一名矮矮的中国翻译,正在努力向前挤。

    “两位是?”蒋德抖了抖外套,拿出了干部的威严。

    “这位是英国捷利康公司的弗兰奇先生,正在河东省考察。鄙人是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的陆成才,目前担任弗兰奇先生的翻译和联络人,这是我的工作证。”矮矮的翻译熟练的拿出了一只红皮本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694 5695 5696 5697 5698 5699 5700 5701 5702 5703 5704 5705 5706 5707 5708 5709 5710 5711 5712 5713 5714 5715 5716 5717 5718 5719 5720 5721 5722 5723 5724 5725 5726 5727 5728 5729 5730 5731 5732 5733 5734 5735 5736 5737 5738 5739 5740 5741 5742 5743 5744 5745 5746 5747 5748 5749 5750 5751 5752 5753 5754 5755 5756 5757 5758 5759 5760 5761 5762 5763 5764 5765 5766 5767 5768 5769 5770 5771 5772 5773 5774 5775 5776 5777 5778 5779 5780 5781 5782 5783 5784 5785 5786 5787 5788 5789 5790 5791 5792 5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