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的发展计划,终究是要有侧重点的,撒胡椒面似的出钱,原本就是70年代的风格,若是不做修改的话,863计划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不过,相比武岱,杨锐却能看得更远。

    他不仅知道发展的方向,他还看到了发展的成果,他甚至知道哪个实验室的哪项成果,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他同样知道哪些看似繁茂的大树,最终是一株太监树。

    杨锐用不着指名道姓,但他的发展纲要,却因此充满了浓浓的自信,以及逻辑严密的判断。

    这是其他做纲要的人想都不敢想的。

    朱院士看到正文部分,再仔细对比,渐渐的发现了更多的不同。

    不像是其他人撰写的发展高腰――无论是生物学的还是其他什么学科的,大家都习惯于拔高自己喜欢的领域,而对自己不喜欢或者不看好的领域,做一些冷处理。

    杨锐却是毫不犹豫的进行了贬低,而且,贬低的有理有据,让不做生物研究的朱院士,眼皮都是一跳一跳的。

    “你这个纲要提出来,是要掀起轩然大波的。”朱院士怕杨锐不明白,侧面给他说明了一句:“你比如说转基因主粮,粮食是咱们国家要重点保障的资源,不做研究怎么行?”

    “并不是一点资金都不给他们,只是863计划里,没必要给们而已。”杨锐解释道:“现在才是85年,咱们的863计划,是要做到2000年的,等到2000年……我觉得转基因主粮,也会因为政治等方面的因素,无法发挥作用,既然如此,咱们现在不如省下这笔钱做些别的,等到下一代863计划出笼,再说要不要做。”

    转基因主粮怎么样,姑且不用讨论,但就杨锐所知的事实是,转基因主粮直到30年后,都不允许进入中国农场品市场,既然如此,现在提前30年做30年后都不能实现的技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要是想做一项如此长期而看不到效果,又能改变世界的技术,核融合计划永远敞开怀抱欢迎你――有了近乎无限的能源,粮食才是想种多少种多少,甚至不用受到阳光和土地的限制。

    朱院士却是连连摇头,道:“你说的太玄了。还好你是拿了给我看,要是让别人看到了,非要和你吵个结果出来的。”

    杨锐无所谓的道:“反正都不是什么显学,他们爱吵就去吵好了,总不能真的变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吧。”

    朱院士一愣,道:“你倒是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

    “当然,否则也不会交给您了。”

    “但是,你如果判断错了,对咱们国内某些方面的学术研究的打击,却是很大的。”朱院士接着顿了一下,道:“863计划,本来就是希望让高技术领域,发挥先导作用,现在做低投入,15年后,等到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又拿什么东西出来?”

    杨锐道:“那也要到15年后,国家需要才行吧。就我看来,转基因棉花之类的,是不错的发展方向,至于转基因食物,现在学界讨论也很多,反对的不比赞成的少,给他们投入资金,不值当。”

    朱院士却是摇头再摇头,道:“别说是你了,就是我,也不敢做这样的决定呀。”

    “总要做决定的吧,您要是不确定的话,就把话推到我头上好了,我来和他们辩。”杨锐之所以提出转基因的话题,也是为了方便辩论,其他的学术文章,真的撕开脸皮搞大辩论的并不多,转基因食品就不一样了,杨锐再缩减到转基因主粮的范围,近乎是处于不败之地了。

    朱院士一时间难以决断,只能好言劝说杨锐两句,再将他送出了办公室。

    接着,朱院士点起了一根香烟,在袅袅的烟雾中,陷入了沉思。

    比起杨锐的判断,朱院士其实更喜欢杨锐的发展纲要的结构,还有他对科研项目的估值的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

    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朱院士所能乾纲独断的。

    ……

    ...
------------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再邀请

    “看看这个。”朱院士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会,就将杨锐拿来的发展纲要,丢给了他的顾问小组。

    朱院士是乔公的顾问没错,然而,顾问也是需要专家来顾问的。

    朱院士本人不懂生物学,就需要懂生物学的专家来顾问自己。同样的道理,他还有其他方面的顾问,包括总纲的文字撰写者。

    这么一群人,聚齐了的时候,有好几十号,此时留在办公室里的仅8人,听到朱院士的话,都爬过来看。

    “生物学的?”有看见封面的,立即喊了起来:“老曹,你家的。”

    “我家的看孩子呢。”老曹是个头发乱蓬蓬,胡子乱糟糟,脸胖人瘦的汉子。他原本在自个的写字台前看文件,被喊到了名字,才慢吞吞的开了个没意思的玩笑,走了过来。

    老曹先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清空桌面,摊开文件,然后才双手背到身后,伏下身子,像是看书法似的,一页一页的看过去……

    不过,只看了两页,老曹的眉头就皱了起来,道:“生物学发展纲要?这不是胡闹吗?谁想写一个纲要,就可以写一个啊?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资格。”

    “杨锐写的。”朱院士道。

    “杨锐……哦,离子通道的杨锐?”老曹顿了一下:“他也就凑活。”

    房间内顿时一片抑制不住的笑。

    “凑活着能写生物学发展纲要?”做物理学的顾问封红江就是北大的,自然要替杨锐说话,顺势挤兑了老曹一句。

    老曹摸着脑袋呵呵的笑两声,身为学术界里的一员,他总得是要脸面的,如果连续发表了S三篇顶级论文,还在国内外都有学术专著出版的杨锐都没资格写一篇发展纲要,他这个顾问就更没资格了。

    “我是觉得,他怎么想到写这个的。”老曹再摸一摸胡子,算是给糊弄过去了,再不说话,默默的看桌面上摊开的文件。

    其他人各有各的事情,说笑两句,也就散开了。

    房间内,再次恢复到寂静工作的状态。

    朱院士的顾问团的工作,是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了解全国各地的研究所的状态,这是项复杂而不讨好的工作,往小里说,他们是要判断各大科研院所的效率,乃至于学术成果的真假,往大里说,他们其实就是在给各大研究所做排名,最终的资金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归于此的。

    80年代的国内科研院所,其实是不怕学术造假的,这不仅是惩戒机制匮乏,更多的还是因为地方保护,或者是山头保护,看看好不容易抓出来的窝案就知道,中国学者的学术造假,根本不是一名研究员或者一个团队的事。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幸运的远离了学术造假。他们或者是他天赋超群,或者是拥有海量的资源,或者是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不过,不造假并不意味着研究效率高,某些时候,一些自命清高而水平低下的学者,虽然不造假,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最终变成连数据都懒得去编的学者。

    朱铭身为高层的顾问,他是有资格和义务向高层推荐研究机构和研究员的。所谓重点发展云云,就得他自己的顾问来分辨了。

    此事关系重大,被他招募而来的顾问团成员,也是看文件看的异常仔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7666 27667 27668 27669 27670 27671 27672 27673 27674 27675 27676 27677 27678 27679 27680 27681 27682 27683 27684 27685 27686 27687 27688 27689 27690 27691 27692 27693 27694 27695 27696 27697 27698 27699 27700 27701 27702 27703 27704 27705 27706 27707 27708 27709 27710 27711 27712 27713 27714 27715 27716 27717 27718 27719 27720 27721 27722 27723 27724 27725 27726 27727 27728 27729 27730 27731 27732 27733 27734 27735 27736 27737 27738 27739 27740 27741 27742 27743 27744 27745 27746 27747 27748 27749 27750 27751 27752 27753 27754 27755 27756 27757 27758 27759 27760 27761 27762 27763 27764 27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