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句话,还让众人满脑子幻想,后一句话,却是将众人给拉回了现实。
“为什么不能去?”田兵第一个喊了出来,喊过才发现是面对杨锐,不禁缩了缩脖子。
在86年的当下,出国名额实在令人心醉。当日杨锐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也是经过了一番竞争,背靠《cell》,且在蔡教授的支持下才成行的。现如今,几张请帖却是专给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按比例算,有一半的研究员能出国游一圈了,就是分给学校和杨锐各一个名额,剩下4个名额也不少了。
这样的比例,对教授级的人物来说,都很容易心动了,更不要说谷强、苏先凯等学者了。
他们此前,可是一个能出国的都没有。
杨锐唯有摊摊手,道:“出于保密因素,关于这件事,我请朱院士来给大家宽宽心。”
说完,就见真的活的朱院士走进了门。
“今天下午,应杨锐同志的要求,我给大家上一节保密课程。”朱院士被杨锐请来站台,也很是无奈,但语气依旧是轻松认真的道:“大家都知道,离子通道实验室的g蛋白偶联受体项目,已经申请了国家863项目了,既然申请了国家863项目,我就说说我们的项目要求和项目限制……”
朱院士说话间,杨锐已是换了一个轻松的表情。
黑脸是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没有人帮忙,他还真担心自己做不来。
什么出国访问或学术会议的邀请,在这种科研竞赛的时间,当然是最要不得的,哪怕是什么信息都不泄露,因为这种事情,一口气减少5名研究员,项目也是要停滞的。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内,离子通道实验室得到的邀请函,更是只能说明,离子通道实验室已经渐渐进入了国际科研圈子的视野。
这就更不容杨锐松懈了。
要说起来,经过离子通道和pcr的研究之后,杨锐的名气已经是很不小了,现在只是将杨锐的名声,扩展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上而已。
杨锐对此是充满警醒的。
更让他警醒的,还是研究进度的停滞不前。
“实在不行,就只能运用梦游了。”杨锐一边想着,一边翻阅着他们最近得到的影像资料,开始寻找起了机会。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1202章 构图
梦游是在科学故事中经常听到的,多数是触景生情,外加睡梦中的感怀。
像是苯环的发现,像是pcr的发明,甚至dna双螺旋的发现,都算是梦游的成功案例。
研究员午夜梦回,一觉睡醒来,就解决了研究了许久的问题,这种有些像是顿悟的模式,在各种科学故事中,是非常受欢迎的,普通人也非常买单,他隐含的一个信息是在说,普通人其实也能做出超卓的科研成果来。
于是,有志于科学的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就会看着科学家的梦游故事嘿嘿嘿的笑。
当然,普通人其实并不能做出超卓的科研成果来。
普通人可以做些小发明,给铅笔上面加个橡皮擦之类的,都没有问题,但基础科学的涵盖面已经超过了普通的程度,读到博士还不能接触世界前沿科学的大有人在,更不要说实际的发现过程,仍然要遵循科学流程。
不过,梦游之秒,在于它是一种合理合法的逆推所谓我觉得双螺旋很帅啊,于是就试试看,原来双螺旋真的可以,就是梦游的最佳使用指南。
杨锐希望做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其第一步,就是做出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
不客气的说,这么一个构象,就值半个诺贝尔奖。
若是有足够基础的生物学家,做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差不多也够得诺奖了,当然,是与其他人共享没错了。
说起来是一个如此重要的科学成果,但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展示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却是一张非常简单的图像。
就像是dna双螺旋,是由两条蛇缠绕而成似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差不多可以形容成是7根弹簧搅和起来的图像。
“能够七次跨膜的分子”是堪比一夜七次郎的强大蛋白质分子,也许是人类体内最强大的分子了,但它最终却由七只触手构成,每只触手还像是粗弹簧丝的,形象实在不能说是好看。
然而,这样的图像,却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七只触手组成的触手怪很容易就画出来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却是要经得起推敲的。
杨锐准备运用的是梦游,并不是真的准备去梦游,它的符合科学界目前的认知和判断。
这也是杨锐在翻找的。
他得看看自己有哪些可供“梦游”的依据。
三个胞内环和三个胞外环是五六十年代就弄明白了的,前两个胞内环较小,第三个胞内环较大则是过了几年才确定的,而就受体的跨膜螺旋片层来说,螺旋i-iv形成一个片层,螺旋v-vii形成另一个片层,这样的认识就比较新了。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电子显微镜和x光照出来的影像资料了。
尽管蛋白质是一个如此小的单位,但是,80年代的技术也足够拍摄出大略的模样了。
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重点在于跨膜两个字。
学者们最想弄清楚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为什么能够跨膜,而且是跨七种膜。
其跨膜构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在于此。
杨锐一边看着资料,一边在纸上做着草图,却与其他学者的做法截然相反。
这个时代的学者们,从无到有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首先就要在头脑中幻想七条触角的安放,然后再考虑互相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考察它们与已知的结构信息是否相符,并解释不相符的部分……
这是一个非常繁琐细致而乃至于令人愤怒的工作。
dna双螺旋结构只有两条链,就将多个实验室玩弄的欲仙欲死,g蛋白偶联受体有7条链,可以想象其中的困难。
只不过,杨锐要做的并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在30年后,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是确知的,三维结构都是确知的了,更不要说第一步的构象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7996
87997
87998
87999
88000
88001
88002
88003
88004
88005
88006
88007
88008
88009
88010
88011
88012
88013
88014
88015
88016
88017
88018
88019
88020
88021
88022
88023
88024
88025
88026
88027
88028
88029
88030
88031
88032
88033
88034
88035
88036
88037
88038
88039
88040
88041
88042
88043
88044
88045
88046
88047
88048
88049
88050
88051
88052
88053
88054
88055
88056
88057
88058
88059
88060
88061
88062
88063
88064
88065
88066
88067
88068
88069
88070
88071
88072
88073
88074
88075
88076
88077
88078
88079
88080
88081
88082
88083
88084
88085
88086
88087
88088
88089
88090
88091
88092
88093
88094
8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