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偶然听到的消息。”霍森先是做了一个撇清。

    休斯顿是常年接触科学家的人,一听霍森吞吞吐吐的,就知道有情况,这些家伙,包括他自己在内,都不是会掩饰内心的人。

    “霍森,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消息了。”休斯顿看着高大的瑞典同事,道:“我欠你一个人情。”

    标准的美式电影里的句子,霍森却很吃这一套。

    略作犹豫,霍森道:“他们遇到了僵局。”

    “他们?谁?”休斯顿不敢确定。

    霍森笑了:“还能是谁呢,诺贝尔奖委员会。”

    “生物方面的?”休斯顿悚然一惊,大脑不可抑制的转动起来。

    他的手有些微微发抖,像是数百万年前的祖先,遇到了强悍的捕猎者一样。

    身为一名瑞典人,一名瑞典科学家,一名在诺贝尔奖事务方便极具进取心的瑞典科学家,休斯顿对于任何相关问题,都有着极度敏感。

    例如,陷入僵局。

    休斯顿甚至判断不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借此做出准确的判断。

    诺奖委员会陷入僵局的情况非常多。五人组成的委员会,往往需要很久的讨论时间,才会对一名学者进行表决,而表决的结果,也并不总是能诞生胜者弃权和反对的人,不绝于缕。

    推荐的、赞成的、放弃的……五人诺贝尔奖委员会,每年发生的戏剧,都够拍几年的大片。

    就是经过了五人委员会的一关,瑞典科学院的大审议团也不会让事情变的轻松。

    他们总是喜欢否定委员会选择的科学家。

    这支多人委员会主要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成员组成,例如物理学奖,就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物理学院士们组成,这可以解释当年的波尔为何能一手遮天,有他在的科学院,几乎会否决所有不合其心意的科学家。倒不完全出于私心,但可以想见,你对量子理论有偏见,想要拿诺奖就一定会遇到重重阻碍。

    当然,像是玻尔这种瑞丹挪土产的世界顶级学者毕竟是少数,只要瑞丹挪三国不出超级又活得久的科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科学家们,还是能够秉公做事的。

    在这里,秉公的意思,基本就是指我只认我认可的科学家。

    于是问题来了,五人委员会送上来的科学家,会讨所有人的欢心吗?当然不可能。

    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院都是世界科研界的缩影,有人赞成一个理论,就有一个人赞成另一个理论。

    出现一个理论,然后所有人顶礼膜拜的事,是极少发生的,即使是在最容易出现华山一条路的数学领域,都很难有人一骑绝尘并不是真的没有出色人物,但是,其他人就是不承认你的出色,又当如何呢。

    哪怕是数学造诣极高,以至于证明出了超牛的公式,动辄几百页的证明,人家就是不看,你又奈何。

    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同样多多,像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当年激起的讨论就喧嚣了半个欧洲大陆,最终战胜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堪称是世纪之战,然而,时隔百年,谁能想到,最新的生物学研究,又通过“获得性遗传”将用进废退从深渊里给拉了出来。

    想要在学术界以学术的方式将学术人物彻底埋葬,某些时候,还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我们可以不给他奖!

    做一名瑞典科学家的快乐,就在于此,你如果水平足够,能够提高到进入科学院的程度,或者进入了卡瑟琳医学院,你就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诺贝尔奖的归属。

    即使不是五人委员会中一员,皇家科学院的大审议团依旧有着极大的权力,他们更像是陪审团式的存在,并不能简单的用投票来结束争执。

    不过,大多数时间里,皇家科学院的科学家们,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曾经有人兴奋的向朋友说:“我们互相谋杀了对方的候选人。”

    在休斯顿熟悉的模板里,少部分的僵持,证明了大审议团内的支持者众多,至少得有三分之一人的支持,才能构成僵持吧。但是,大部分的僵持,导致的都是候选人被杀死。

    有争议就不得选,即使是相对论都是如此。

    更关键的问题是,休斯顿甚至不知道杨锐是处于僵持之中,还是出于僵持之外。

    如果处于僵持之中,他会担心,如果处于僵持之外,当然就更担心了……诺贝尔奖可只有一个,僵持一旦被打破,就是终结之日了。

    “你知道具体情况吗?”休斯顿不抱希望的问霍森。

    霍森果然摇头。

    “好吧。”休斯顿有些颓然:“还是谢谢你,至少有一个消息了。”

    “你想知道消息还不简单,不用客气了。”霍森卖了一个好才走。

    他其实是特意过来的,尽管学校里的同事,都不看好休斯顿向诺贝尔奖事务委员会迈进的动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休斯顿的步伐没人能够阻止。

    因为就他所知,杨锐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最终名单,等于说,休斯顿在诺奖事务委员会的影响力也将得到提高。

    霍森甚至猜测,僵持很有可能就是与杨锐有关。

    但是,关于这个消息,霍森不准备直接告诉休斯顿,反正他得去找人求证,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瑞典人的卖好方式,也是很瑞典的。

    休斯顿匆匆的出了门,叫了一辆出租车,就道:“去卡瑟琳医学院。”

    虽然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的成员,都要发誓保守秘密,然而,现实是委员会的成员依旧在给朋友提供一些有用的消息,例如谁出于首位,谁又落后了之类的。

    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需要自己的信息网,来构建与国际学术界的友谊与联络。

    正如克劳福德说的那样:“有见地地交换诺贝尔奖的八卦秘密的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标准”。

    休斯顿就是去有见地的交换八卦的。

    同时,他也能够向自己信息来源,提供更多的关于杨锐的信息,以帮助对方确认自己的选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845 10846 10847 10848 10849 10850 10851 10852 10853 10854 10855 10856 10857 10858 10859 10860 10861 10862 10863 10864 10865 10866 10867 10868 10869 10870 10871 10872 10873 10874 10875 10876 10877 10878 10879 10880 10881 10882 10883 10884 10885 10886 10887 10888 10889 10890 10891 10892 10893 10894 10895 10896 10897 10898 10899 10900 10901 10902 10903 10904 10905 10906 10907 10908 10909 10910 10911 10912 10913 10914 10915 10916 10917 10918 10919 10920 10921 10922 10923 10924 10925 10926 10927 10928 10929 10930 10931 10932 10933 10934 10935 10936 10937 10938 10939 10940 10941 10942 10943 1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