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一看,严肃的语气放软了些,坐在刘工旁边,温言道:“老刘,你先不要着急,下午的时候,戴总来了,你们是怎么说的……”

    刘工于是回想着中午时的内容,将对话给说了出来。

    说着说着,刘工涌起的气势也弱了下来。

    书记看在眼里,心里一笑,再道:“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我也没办法了。”

    “啊?”刘工愣住了。

    “老刘,现在就这么说吧,事已至此,你就说说,要什么要求,才能完成任务。”书记说着安慰的话,实际上与戴英雄说的并没有太多差别。

    “把我换了算了。”刘工依旧是满腹的怨气,或者说,是带着担忧的怨气。

    书记笑笑,却道:“老刘,你如果坚持玩不成任务,一定要找几个婆婆,还是可以的,想撒开手,那是不可能的。”

    看着红头文件上的印章和单位名称,刘工知道是真不可能撒手了,赌气道:“就目前的进度,还有设计要求,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你给我十倍的人手都不够。”

    “十倍不够,12倍够不够?”书记问。

    “啊?”刘工又跟不上节奏了。

    书记从兜里掏出烟来,点了起来,再道:“上级已经决定,将原本开赴深圳的一个工兵团,临时调遣过来,命令已经发布了,铁道部正在调配车皮,一周内部署到位,你数人头接收就行了。”

    “只有人,没有工程设备也不行……”

    “工程设备临时从本地军区借调。”

    “也一周内到?”

    “对。”书记弹了弹烟灰:“没话说了吧。”

    “我……”刘工确实是没话说了,只能悻悻的道:“要是真能按时到齐,我就试试吧。”

    “我陪你等。”平时根本不在工地呆的书记一屁股坐了下来,摆明了要监工的样子。

    食堂内诸人悄悄的听着两人的对话,都觉得气氛变的严肃紧张起来。
------------

第1424章 8811工程

    1988年1月1日。

    这天原本是元旦节,全国各单位放假的日子,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的选址处,却喧嚣的像是大工地似的。

    当然,这里原本就是工地。

    挖掘机、推土机、吊车、卡车遍布四周,运送沙子、水泥和钢筋建材的板车川流不息,身着灰蒙蒙的迷彩服的战士们,肩扛扁担,手提铁锨,跑的飞快,放眼望去,被掀起的尘土像是起了脏雾似的,污浊的看不清楚。

    若是按照环保标准来判断的话,此处的工地早就该打五星级差评了。

    然而,前来视察的市委和部委的干部们,却是一个个的露出了笑容。

    工程兵指挥部的军官们,亦是面上有光,细心的介绍着每一样设备和建设技术,提起番号来,能详细到他们参加的每一场战役和大会战。

    “军委直接下发的命令,不做誓师,不开大会,誓要完成8811工程建设!”团里的干事趁着领导们高兴,大声的说了一句,立即得到各种赞同。

    “誓师大会不做,不是因为8811工程不重要,而是因为8811工程太重要,坚决支持军委的决定。”师长背着手,站在台阶上,依旧不忘表明自己的态度。

    旁边的军报记者立即就在笔记上写了起来。

    “8811工程是机密重点工程,不誓师,不开大会,既是为了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工程当中去,也是因为保密的要求。军报可以记录下来,但在发表文章的时候,一定不能提到具体的人事和地点。”师政委对军报记者轻声提醒了一句。

    记者连忙点头,道:“一定的,文章写出来以后,肯定要交给相关部门审核。”

    “工程团也要严格遵守保密条例,这个话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但我还是要说,一定要严格保密,明白吗?”师政委对团政委就没有温言温语了。

    “一定严格遵守保密条例。团里已经将要求宣讲到营,每个连,每个排,每个班,每个人了。”团政委顿了一下,又道:“全团宣布开拔以后,向外发出的信件一律不准封口,要经过连部和团部的两层检查,合格后才统一封口,一切以战时的要求进行。”

    师政委又问了几句,觉得满意了,才向指挥部的军官们看了一眼。

    再轮到市委的领导说话的时候,其将目光放在了戴英雄的脸上,问:“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吗?”

    “确实是有些问题,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帮助解决。”戴英雄抓住机会,立即道;“首先是住宿的问题不好解决。8811工程原本只能提供100多人的帐篷和临时房,食堂有一半都没装顶棚,现在一下子来了1000多人,帐篷又没有及时到位,战士们舟车劳顿,休息不好,非常影响战斗力。”

    市委领导点点头,没有立即表态。

    “第二个是取暖问题了。现在的天气非常冷,白天只有中午的几个小时是零上,其他时间都在零下了,工地上的取暖设备不足,燃料也不够用。”戴英雄停了一下,道:“我原本说,可以暂时通过燃烧柴油来解决问题,但工程团研究以后拒绝了。”

    “柴油本身就不够用了。”团长解释道:“我们团接到命令,就日夜兼程的装车上人,重装备优先配送,全程军列,就是为了赶时间将工程机械带过来,如果将柴油烧掉了,重装备就得趴窝,到时候,一台挖掘机的工作量,就得一个排的战士来替,得不偿失。”

    “那取暖问题,现在是怎么解决的。”市委领导不得不关心起来。住不好是一回事,取暖问题不解决,顷刻间导致冻伤乃至于更严重的状况。

    且不说80年代的城市更加寒冷一些,相对于后世的城市人,80年代的北方取暖问题始终很突出。后世的城市,随随便便就能找到暖和的地方,公开的商场、地铁乃至于公交车,私密一些的公司大厦或者自己家里,轿车上,都是暖洋洋的,以至于许多北方人的大衣里,连毛衣都不用穿,反正就只是出门坐车的几分钟时间冷一点,身上的热气都没散掉呢。

    但在80年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商场等所有公用设施,都是没有暖气提供的,办公室和家里固然是可以烧暖气或烧炉子,但那仅限于很狭窄的空间,比如家里白天就在客厅烧炉子,晚上没有土炕的话,就全靠抖来暖被子了。

    办公室也是如此,大家工作最集中的地方,领导的办公室还能暖和一些,但也是要穿着毛衣乃至于棉袄的暖和,到了走廊里,厕所里的时候,一点热气都是寻不到的。

    在这样的环境里,普通人一整天都会觉得寒冷,有时间就恨不得抱着炉子取暖,而在工地上,燃料不足就很惨了,没有良好的住宿环境的燃料不足,那就更惨了。

    团长道:“我们先取了一些活动经费,用来购买煤炭,不过,首都的煤炭配额也很紧张,买到的不多,还多是碎煤,只能做一些煤饼来……”

    “战士们将时间用在建临时房和收集取暖材料上,是很浪费的。”戴英雄道:“天气会越来越冷的,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建设工期就不能高速度高水平的完成。”

    高速度高水平是一条标语,就挂在路口的墙上。

    “老韩,你看物资局能不能想想办法?”市委领导问后面的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00945 200946 200947 200948 200949 200950 200951 200952 200953 200954 200955 200956 200957 200958 200959 200960 200961 200962 200963 200964 200965 200966 200967 200968 200969 200970 200971 200972 200973 200974 200975 200976 200977 200978 200979 200980 200981 200982 200983 200984 200985 200986 200987 200988 200989 200990 200991 200992 200993 200994 200995 200996 200997 200998 200999 201000 201001 201002 201003 201004 201005 201006 201007 201008 201009 201010 201011 201012 201013 201014 201015 201016 201017 201018 201019 201020 201021 201022 201023 201024 201025 201026 201027 201028 201029 201030 201031 201032 201033 201034 201035 201036 201037 201038 201039 201040 201041 201042 201043 2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