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了,液体在冰箱里。”何成指的是一个真正的冰箱。虽然在电影中有很多专业的用于保存试验品的设备,但冰箱始终是物美价廉的一种,杨锐读研的时候,许多老师都用它。

    涂宪比他可怜多了,冰箱都是共用的。因为实验室里的冰箱要求稍微好一点的稳定性,以80年代的国货水平,它们显然是不够格的。

    杨锐没有管涂宪,自顾自的拿出液体,做起了下午的实验。

    论文发表是很令人得意的事,可在此之前,它会消耗研究者大量的精力、体力、智力和时间。

    一篇普通的论文,往往就需要研究者一两个月的辛劳,如果是想要有点水准的文章,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加班和放弃节假日是常有的事,即使如此,半年乃至一年才写一篇论文亦是正常。

    高等级的论文往往需要团队合作,三个人五个人的团队是一篇牛文出现的基础,如果要撰写顶级论文,比如试图发表在《自然》和《科学》这样的期刊上的论文,它甚至需要二三十名研究者的通力合作。

    例如自80年代开始就很受人关注的埃博拉病毒,有关它的文章,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不止一次的登上生物界的顶级期刊,而在文章的标题下方,不止一次的会出现二三十名著作者,也不止一次的出现著作者名字被黑框标注的情况。

    杨锐做实验和写论文,比其他人轻松的多,但他并不想总吃老底,内心里,杨锐也是有一颗科研梦的。

    正因为如此,当实验室初步建立起来以后,他每做一项实验,即使是重复试验,也力图完美,就当是给自己补课了。

    一名优秀的研究员,要有天赋,但也不全靠天赋,也得有机会,特别是练手的机会。

    在读书的时候,杨锐得到的机会不多,还不可避免的浪费了大部分。

    可现如今,没人因为杨锐的一点失误,而阻止他继续做实验。

    不断进行的独立实验,以及对实验助手的指导,都增加了他的经验,扩展了他的思维。

    明显察觉到这些好处以后,杨锐做实验是越来越认真,一点空闲都会用出来。

    而涂宪,只能看着他做实验。

    这个塞满了设备的实验室,令涂宪手足无措。

    何成熟练的做着杨锐的实验助手,他喜欢化学和生物,也喜欢实验室的工作,因为经常与杨锐在一起工作,他总能得到额外的指导,成绩不仅没有落后,反而不断的上升,这也稳定了他的助手工作。

    终于,30分钟以后,涂宪闲不住的道:“要不然,我给你打个下手?”

    “我在试一种茄尼醇提纯的新方法,这方面你熟悉吧?”杨锐继续储备自己的技术壁垒,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将已经建立的优势稳定和扩大,才是最正确的科研思路,否则,光是不停的建立基础,就是猴子掰苞谷了。

    涂宪点头,说:“我看了你写的所有论文。”

    “那就好,我们这一次修改了几样溶剂,之后的提纯方式也有改变……”杨锐说的是一种较为麻烦的提纯方式。不过,实验室里觉得麻烦的方式,在工厂里却不一定了。

    涂宪认真的听了以后,又在纸上记下了几个重要参数,接着奇怪的问:“你怎么想到这么多的方案的?”

    “用脑子想的。”杨锐说了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涂宪哈哈大笑起来,然后认真的给杨锐打下手,一边做,一边问。

    杨锐有时间就给解释几句,但说的并不多,实验室里的工作是一个紧着一个的。

    涂宪反而喜欢这样的节奏,能让他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

    两人垂头工作,就此到了晚饭时间。

    杨锐将手上的一组茄尼醇测试完成,看看手表,道:“休息吧,该吃饭了。”

    “杨教授稍等……”涂宪脱口而出的称呼,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
------------

第217章 做不了校友

    涂宪没说在西堡中学呆多久,杨锐也没问,就给他找了一个教师宿舍住了下来,又给食堂的大师傅打了招呼,便每天泡在实验室里。

    实验室就是用泡的,做实验和做饭差不多,小型实验就像是家里做饭,你看着人在里面不停点的旋转,饭和实验就做好了,中型实验就像是饭店的后厨,最好是有人帮手,主厨的工作量反而降了下来,时不时的都在等待。

    杨锐现在做的实验,就算是中型实验了,没有助手很难进行下去,但有没有助手,又有很多时间是空闲的,属于闲的时候闲死,忙的时候忙死的状态。

    每当闲下来的时候,杨锐习惯是阅读脑海中的论文和书籍,相对80年代能够得到的知识来说,现在复习后世的内容,会有很多的好处。

    起码的一点,杨锐觉得,自己要是就这么读上30年书,再到2014年也什么都不用怕了。

    任何时代,能够掌握全面的知识的人,都是不可小觑的。

    而任何一个人,要是能一路学习30年,就算不能攀升到金字塔的尖端,也应该站在了高处。

    当然,在其他人看来,杨锐就显的有点怪了,因为在他们眼中,杨锐纯粹就是发呆,最神奇的是,他长时间发呆以后,经常一跃而起,要么写一堆东西,要么做好几个验证实验。

    涂宪能够理解,杨锐大概是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些东西。

    但是,这种理解也就仅止于表面上的理解了,毕竟,那么多的东西,那么多的实验,就这样在脑袋里面模拟,那得多复杂,多困难?

    或许是想了解杨锐的工作方式,或许是想多了解一些植物提取方面的知识,涂宪就这样在西堡中学呆了下来。

    他不说回去上班的事,杨锐更不在乎多一个免费的劳力。

    事实上,他还想把这个好劳力多用一段时间。

    “把离心机打开吧,咱们今天换两个变量,再做一组实验。”杨锐抬起头来命令一声,涂宪就颠颠的去工作了。

    他接受了数年的专业训练,实验水平自不必说,难得的是他能单独进行实验,顶替杨锐工作或监管,这节省了杨锐很多的功夫。

    今天刚刚从河东大学过来,给杨锐打下手的姚悦和吕芝好奇的看着涂宪,稍微有点放不开。

    涂宪的样子就是老师的模样,在学生面前,还是有点震慑力的。

    涂宪也看出她们是学生了,没在意,手上的动作丝毫不慢。

    一会儿,实验准备完成了,涂宪秉承助手的职责,将位置让了出来,道:“可以开始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609 3610 3611 3612 3613 3614 3615 3616 3617 3618 3619 3620 3621 3622 3623 3624 3625 3626 3627 3628 3629 3630 3631 3632 3633 3634 3635 3636 3637 3638 3639 3640 3641 3642 3643 3644 3645 3646 3647 3648 3649 3650 3651 3652 3653 3654 3655 3656 3657 3658 3659 3660 3661 3662 3663 3664 3665 3666 3667 3668 3669 3670 3671 3672 3673 3674 3675 3676 3677 3678 3679 3680 3681 3682 3683 3684 3685 3686 3687 3688 3689 3690 3691 3692 3693 3694 3695 3696 3697 3698 3699 3700 3701 3702 3703 3704 3705 3706 3707 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