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研究的多了,就跟着唐教授的研究走好了。”

    “你要研究的,别人说不定都研究过了,等你找到了,说不定就没意思了……”贺全贵一边说一边干活,很快将实验室给弄干净了。

    当然,也就是看着不脏罢了。现在的实验室还是水泥地板刷绿漆,水池和下水道都是简单构造的结构,硬件条件不行,要整的一尘不染实在是天方夜谭。

    汪颖也觉得腰困,一边用拳头敲着,一边找地方坐下,道:“杨锐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评估组下午就来人了。”

    王耀武小声道:“杨锐不干活也行?”

    “唐教授说行就行,对不对?”汪颖在其他实验室的人面前维护杨锐道:“以前的助教是不是也不做这些?”

    王耀武语塞,半晌说:“他毕竟也是学生。”

    “你本科毕业就是老师了,你试试看能不能指挥其他人?”汪颖呵呵一笑。

    “达者为先,唐教授一直是这个规矩。”贺全贵赶紧说,大圆脸看起来挺真诚的。

    砰砰

    实验室门被敲了两下,接着就被推开了。

    几个人赶紧站起来,却是杨锐笑着进来,道:“甭欢迎了,弄错了吧?”

    “杨锐回来了,这是王耀武和贺全贵,凝胶组的,你见过吧?”孙汝岳跳起来做介绍。

    “上次好像见了。”杨锐向两人打了个招呼,问:“评估组的还没来?”

    “估计快了,唐教授他们都在前面实验室等呢,你取了包裹?我这里有见到。”孙汝岳狗腿的接过杨锐手里的大包,用小剪刀细致的剪开封口,笑道:“您这不会是又有样刊来了吧。”

    “你怎么知道?”这次轮到杨锐惊讶了。

    孙汝岳更惊讶:“我随口说的,您是又发表了论文,还是以前的?”

    他称呼都变了。

    “前些天写的,正好,请大家斧正。”杨锐撕开里面的包装,先将单行本给分发了,然后又将期刊放在试验台上,随众人取阅。

    实验室内瞬间安静下来。

    几个人都看论文看的用心。

    这年月,新鲜**的外国期刊还是挺特别的,尤其著作人就在身边。

    杨锐的新论文依旧按照他自己设定的路线,走的是分子机理的路线,这种论文的难度可简可难,重点在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分子机理归根结底是一种猜想,实验证实了部分猜想就可以发成论文,否定了别人的猜想也能发表论文。

    这种类型的论文,最厉害的应该是dna双螺旋结构。沃特森并没有真的看到dna是双螺旋的,他只是根据实验结果猜想dna是双螺旋的,因为这种结果最符合各种实验的表现。

    经过更多人的更多论文论证,dna双螺旋结构被认可,沃特森于是得到了诺贝尔奖。

    杨锐在这种猜想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不过,要证明猜想的实验往往并不容易做,他也没有要在这个领域太深入的意思,泛泛而谈发表两篇论文,保证方向正确也就罢了。

    不过,在他看来简单乃至于理所当然的猜想,在被人眼里就不一般了。

    汪颖虽然不一定看明白了,可论文还是让他觉得有点厉害,不易察觉的抬了抬眉毛,瞄了杨锐一眼。

    杨锐已经趴在试验台上,拿着他的移液器继续做起了实验。

    ……
------------

第298章 共做实验

    做实验很容易做的忘记时间,这就好像小时候做手工模型,眼看着还有三个步骤就完成了,眼看着还有两个步骤就完成了,自然是聚精会神,期待着完成的快感。( )

    杨锐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论文虽然有抄袭有重复,但实验都是要自己做的,这种东西,做的多了自然就习惯了。刚开始做实验的学生可能还会记着自己做了几遍实验,等习惯成自然了,做了几遍都要去看实验记录。

    汪颖等人看完了杨锐的论文,有的继续看剩下的论文,有人就隔空围观杨锐的实验。

    和汪颖的飞快而熟练不同,杨锐的实验动作一板一眼,追求的是准确。

    这种风格原本是不属于杨锐本人的,作为科研狗,所谓的科研之心是相当薄弱的,某些时候,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大部分人都是像汪颖的实验风格。

    而在某些实验室,管理科研狗的教授或小老板,也总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减少科研狗的实验差错。

    不过,杨锐的目标模式与科研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区别,他已经开始撰写自己的论文了,更重要的是,他是知道成功节点的。

    要想重复实验,就一定要追求准确。

    尤其是那些杨锐并未曾做过的实验,尤其如此。

    重复实验并不像是说起来那么简单,一些实验固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些实验却是异常困难。

    在中学的化学实验课或者生物实验课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的实验做出来了,有的学生的实验却没有做出来。

    学生时代的实验已经是最简单最容易给人成就感的了,仍然会有做不出来的情况,大学实验室里的实验做不出来就太正常了。

    事实上,就80年代的中国实验室,你只要能重复做出一个外国中端期刊中的实验,发表在中国的高端期刊上是没有丝毫问题的。

    至于外国高端期刊中的实验,比如《cell》中的实验,能重复做出来的实在不多,要是能做重复实验,就写一篇验证文章,继续发表在国外期刊上也不困难。比如日本的美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她在《自然》上的成名作发表以后,科技记者问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人重复实验成功了吗?

    结果是没人能够重复小保方的实验,接着,这篇被认为有可能竞争诺贝尔奖的论文,就被证明了造假。

    杨锐即使根据脑海中的论文做重复实验,都会遇到无数的问题。

    普通的论文很短,可实验过程却很长。一篇2000字的论文,也许是数名实验员用了数月乃至数年时间做出来,这其中的过程,往往并不会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5176 125177 125178 125179 125180 125181 125182 125183 125184 125185 125186 125187 125188 125189 125190 125191 125192 125193 125194 125195 125196 125197 125198 125199 125200 125201 125202 125203 125204 125205 125206 125207 125208 125209 125210 125211 125212 125213 125214 125215 125216 125217 125218 125219 125220 125221 125222 125223 125224 125225 125226 125227 125228 125229 125230 125231 125232 125233 125234 125235 125236 125237 125238 125239 125240 125241 125242 125243 125244 125245 125246 125247 125248 125249 125250 125251 125252 125253 125254 125255 125256 125257 125258 125259 125260 125261 125262 125263 125264 125265 125266 125267 125268 125269 125270 125271 125272 125273 125274 125275